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笔者采用齐刺法加隔姜灸治疗腱鞘炎,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和淑玲 《河南中医》2004,24(3):66-66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的症状而言。笔者2001年3月~2003年2月,采用神阙穴隔箱灸的方法治疗该病6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棘突间隙按摩治疗腹痛96例德州联合医院(253010)吴玲辛晓光关键词棘突间隙按摩腹痛疗效观察1986年以来,我院用棘突间隙按摩方法治疗腹痛9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6例中,男54例,女42例;年龄1~60岁;诊断为非器...  相似文献   

4.
隔姜灸疗法是集穴位、生姜与艾灸3种刺激方式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性中医外治方法,因其疗效独特,在临床应用颇为广泛。笔者通过查阅古今文献以及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践,发现传统隔姜灸疗法存在很多弊端,基于此,对隔姜灸疗法进行改良,以期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膈下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 ,由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灵脂、牡丹皮、乌药、香附、甘草组成 ,功能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主治瘀在膈下 ,形成积块 ,腹痛下坠等。笔者用于女扎后腹痛 ,效果较好 ,现总结于下。1 临床资料36例均为结扎后外伤完全愈合又出现腹痛者 ,年龄在2 6~ 37岁之间 ,2胎结扎 32例 ,3胎结扎 4例 ,伤愈后 10~30d发病 2 6例 ,31~ 6 0d发病 6例 ,6 0d以上发病 4例 ;伴发热者 9例 ,血象高者 6例。2 治疗方法膈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 15g ,川芎 12g ,赤芍 12g ,桃仁 12g,红花 15g,枳壳 15g,延…  相似文献   

6.
隔姜灸加推拿治疗小儿腹泻,肠绞痛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儿腹泻、肠绞痛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是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肾阳虚,脾胃虚弱。我们运用隔姜灸神阙加推拿治疗小儿腹泻、肠绞痛5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52例中,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4岁。1岁以内34例,1岁以上18例;病程最长1.5个月,最短1d。按西医临床诊断,严格排除器质性疾病及外科急腹症。2.临床表现 患儿突发性腹泻,次频,便质呈青绿便、水样便、泡沫便、粘液便,精神不振,腹胀或腹痛,尿少或无尿,肛周红,指纹红。肠绞痛患儿突发性啼哭,两手握拳,曲腰,蹬足,肠鸣,出汗,可…  相似文献   

7.
腹痛贴治疗小儿腹痛3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民肃 《新中医》2002,34(8):54-55
腹痛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涉及疾病范围较广。自1993-1998年,笔者运用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小儿无胃肠道感染及无外科急腹症指征的一类机能性腹痛3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诸福棠主编的《实用儿科学》(第4版),临床表现为阵发性与间歇性腹痛,每次发作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发作时间无规律,无明显诱因,腹痛程度轻重不同,严重者辗转反侧,大汗淋漓,甚至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大多数患儿以脐腹痛为主,或脐之四旁以及耻骨以…  相似文献   

8.
温针灸配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新 《光明中医》2011,26(3):545-545
顽固性面神经麻痹多指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患者经过3个月治疗后仍留下的后遗症¨:,如眼睑下垂,VI角喁斜,面部肌肉萎缩或痉挛,是临床顽症之一。本人在临床中采用温灸法治疗顽固性面瘫5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名感受异常性股痛,中医称之为"皮痹"、"着痹"、"髀痹",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神经系统疾病。本病表现一侧或双侧大腿前外侧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走感,麻木,疼痛,长期一个姿势或过度行走后加重,查体时,局部感觉减退或过敏,无肌萎缩或运动障碍。我科2010年至今,治疗87例病人,男性53人,女性  相似文献   

10.
腹痛是儿科常见临床症状,除了少数器质性病变之外,多属功能性腹痛,可自行缓解,但常反复发作,重者腹痛剧烈,西医治疗效果欠佳。自1998年以来,笔者采用自拟中药腹痛安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123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儿保门诊自1998年9月~2002年9月诊治腹痛患儿218例,以脐周痛为主诉,腹痛时作时止,反复发作,少则数天发作一次,重者每日数次,病程2个月~4年,经大便常规化验、腹部B超、上消化道造影、脑电图等检查,除外器质性病变,诊断为功能性腹痛。依首次就诊每周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腹痛安治疗组(简称治疗组)123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通过隔药灸脐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临床观察,探索一种方法简便,疗效确切的小儿功能性腹痛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以腹痛贴外敷神阙穴并用艾灸,对照组口服元胡止痛片治疗。结果:两组在近期总有效率、远期总有效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隔药灸脐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隔药灸脐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通过隔药灸脐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临床观察,探索一种方法简便、疗效确切的小儿功能性腹痛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以腹痛贴外敷神阙穴并用艾灸,对照组口服元胡止痛片治疗。结果:两组在近期总有效率、远期总有效率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隔药灸脐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韩卫军 《新中医》2002,34(9):12-12
腹痛是小儿常见病症,原因有多种,但大多数是因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而引起的功能性腹痛。笔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自拟腹痛散治疗小儿腹痛取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隔姜灸治疗呃逆2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隔姜灸治疗呃逆的疗效.方法:对28名呃逆患者选取任脉、足阳明胃经穴位为主,在穴位上施行隔姜灸治疗.结果:经1次治疗痊愈者7例,2次治疗痊愈者16例,3次治疗痊愈者3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隔姜灸治疗呃逆效果明显,并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5.
痈疽多由于感受四时不正之气,血液壅滞经脉,流行不畅而成。笔者在实践中曾采用隔姜灸治疗痈疽,疗效较好,兹将方法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患者12例,女性4例,男性8例;年龄37~50岁;发病1~3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隔姜灸治疗面瘫50例311600浙江省建德市中医院郑政贤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俗称口眼歪斜。近年来笔者应用隔姜灸治疗该病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治法是嘱患者取卧位,穴取患侧阳白、攒竹、四白、太阳、下关、颧留、迎香、地仓、颊车、合谷及人中,每次选...  相似文献   

17.
隔姜灸治疗腹部手术后腹胀60例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腹胀是腹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病人表现为腹部膨胀、疼痛。当腹部胀气压迫膈肌时,可出现气急和呼吸困难。严重腹胀可使腹内压升高,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笔者采用隔姜灸治疗腹部术后腹胀,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治疗腹部手术后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住院及门诊患者共45例,予以膈下逐瘀汤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用疼痛程度NRS评分表评分,并随访1个月。结果:疼痛评分NRS表中,膈下逐瘀汤治疗前后对比,患者疼痛程度NRS评分均明显下降。临床治愈率26.67%,显效率17.78%,有效率44.44%,无效率11.11%,总有效率为88.89%。结论:膈下逐瘀汤能很好改善瘀血阻滞型手术后腹痛疼痛程度,临床疗效显著,有望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网球肘又称肱骨外上髁炎,为临床常见病,病程长,易复发。笔者采用隔姜灸治疗网球肘效果满意。方法:生姜切成直径4cm、厚0.4cm的姜片,用三棱针均匀穿刺数孔后备用。将姜片贴于患侧肱骨外上髁,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艾炷。待患者感觉皮肤有热感且不能忍受时将姜片略提起,稍后放下再灸。连续灸5壮,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  相似文献   

20.
本人用祖传秘方治疗的腹痛,属现代医学的上消化道溃疡病,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原祖传文字口传心记该病的症状如下。侗语:给都、相都、伟且烈、伟且能高、泻且安,穷也给、别也给,高分给、高宁给、月给了到,给败给转都额对、三岁年变响脱类。译成汉语的意思如下:“胃痛、腹痛、胃胀、腹胀、大便象羊便的黑颗粒,大便头节黑、泻黑便、饱也痛、饿也痛、受冷也痛,多吃生冷也痛,白天也痛、晚上也痛,每月要痛多次,痛去痛来都不死,三年四年瘦得象猴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