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姚敏 《中国中医急症》2003,12(3):283-283
笔者自1992年以来用中药直肠给药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疗效较好。介绍如下。1 方药组成 生大黄9g,枳实10g,厚朴10g,芒硝6g。枳实、厚朴先煎,大黄、芒硝后下,水煎取50ml作直肠滴注,保留1h左右。药液温度应控制在35℃~40℃左右。  相似文献   

2.
小儿外感发热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证候,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针对小儿喂药困难,且上感发热多伴有胃肠症状,如呕吐,不易口服给药,西药退热药呈短暂效应,体温易反弹,并有一定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星垣  杨进 《陕西中医》1990,11(3):97-105
外感热病包括温病、伤寒及传染病,是临床发病率较高、治疗颇为棘手的一类病症。近年来,中医治疗外感热病取得了很大进展,具有一定优势。为适应当前临床研究工作需要,特邀请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对其病因病机、诊断鉴别、治法研究作以初步探讨,以期对广大临床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直肠给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7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外感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笔者于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应用直肠给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7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药直肠给药在急症中的应用特色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给药是祖国医学的传统外治方法。这种给药方式使药物不经过胃、肝脏而直接进入血循环,既防止了胃酸及各种酶对药物的破坏作用,又避免了肝脏的滤过作用,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目前,诸多医学者将直肠给药作为一种全身疾病的给药方式,并且将之应用于许多急危重症的抢救与治疗,取得丰硕的成果。笔者通过总结近年来的有关中药直肠给药在急症治疗中的应用资料,探讨在急诊医学中如何发挥中医特色,总结出更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6.
中药直肠给药,由于吸收较快,显效迅速,制剂要求条件低等特点,近年来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发展迅速,治疗范围也不断扩大,现结合近年来有关资料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妇科血瘀证是指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以腹痛、盆腔包块、异常出血、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证型。其主要病机为气血失调,血液或停于脉内或不循常道而流于脉外,迁延难愈,日久可发为癥瘕,重则影响工作、生活,甚至导致不孕。近年来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研究很多,其中,有关中药直肠给药法治疗妇科血瘀证的研究发展较快,笔者兹就直肠给药治疗妇科血瘀证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中药直肠给药由于吸收良好,显效迅速,无创伤,制剂要求条件低又不受病位和药物剂型限制,而在近十余年发展迅速。其治疗小儿腹泻起步较晚,但进展较快。我们对近三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概况,就药物剂型、给药方法的具体问题及处方用药方面,结合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鼻腔给药法,简称鼻疗法,是指以鼻腔作为用药或刺激部位,通过不同方式将中草药或其制剂纳入鼻中,从而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1、2];具有简、便、廉、验、捷等优点。常用鼻疗法可分为滴鼻法、塞鼻法、鼻法、吹鼻法、嗅鼻法、涂鼻法、熏鼻法、灌鼻法、探鼻法等[2]。在临床应用中,鼻疗法长于扶危救急,对于突发病症或危急重症可顿挫病势,缓解病情,为下一步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1、3]。鼻腔给药治疗急症的历史沿革中医鼻疗法治疗急症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治“卒死”,用“薤…  相似文献   

10.
赖善中  王燕  陈丹  吴立威 《光明中医》2009,24(2):343-344
目的:应用中药肠道给药治疗中医急症,提高疗效.方法: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道.结果:对急症治疗的作用特点,应用概况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论:中药肠道给药治疗急症有明显效果,适应症广,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直肠给药治疗急重症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直肠给药法是临床常用的外治法之一,主要包括中药煎剂保留灌肠、直肠点滴以及中药栓剂或原药塞肛等方法.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此法治疗临床各科急重症.取得了新的进展,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兹就近年来有关资料作一概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药直肠给药属中医学外治法中导法的范畴,早在汉晋时代就用于临床。《伤寒论》中即有用蜜煎方、土瓜根方、大猪胆汁方灌肠治疗便秘的记载。其后历代医家亦有沿用和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医急诊学研究的深入,中药汤剂口服由于种种局限已不能满足急症治疗的需要,而中药直肠给药常作为一种简便实用的给药途径日益受到广泛重视。现就近年来中药直肠给药治疗内科危重症的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外感热病是指触冒风邪或时行邪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人群普遍易感。我科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结合现代人郁热内蕴的体质,创立了四时感冒方,取得了  相似文献   

14.
马荣  杨秀婕  王颖辉  虞桂  杨忆熙  齐文升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091-1092,1103
目的观察加减葛根汤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加减葛根汤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模拟剂口服,对照组采用加减葛根汤模拟剂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降温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及降温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降温起效时间相近,治疗组解热时间及痊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减葛根汤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肠道给药治疗中医急症的剂型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国振 《中药材》1991,14(6):45-47
中药肠道给药治疗急症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具有许多优点。中药的急症剂型改革应当继承和发扬该给药途径。在开展肠道给药治疗中医急症时,应该重点开展肠道给药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实验研究、剂型及粘膜吸收促进剂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锦  包能  朱垚 《光明中医》2016,(19):2796-2798
鼻黏膜给药具有透过血脑屏障的特点,可用于脑部靶向给药,生物利用率高,适用于胃肠道难以吸收的水溶性大的药物,对于外感高热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研究根据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从历史沿革、中西医基础、已有研究进展和优缺点等方面,对鼻黏膜给药治疗外感高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分析与展望,认为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血脑屏障认识的加深以及药物制剂技术的改善,鼻黏膜给药将有可能替代静脉注射等传统给药方式,成为一个较为理想的全身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7.
清末岭南医家对中医急症给药法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广东医家罗汝兰所撰<鼠疫汇编>一书,于腺鼠疫等烈性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继承和发扬前代医家经验,将大剂量急追多服作为常规给药方法,并对其使用原因、使用目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证作了明确的阐释,有效地降低了腺鼠疫死亡率,其给药法的合理性得到实践证实.  相似文献   

18.
王新  朱雪琦  刘清泉 《北京中医药》2006,25(12):758-761
中药直肠给药属中医学外治法中导法的范畴,早在汉晋时代就用于临床.<伤寒论>中即有用蜜煎方、土瓜根方、大猪胆汁方灌肠治疗便秘的记载.其后历代医家亦有沿用和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医急诊学研究的深入,中药汤剂口服由于种种局限已不能满足急症治疗的需要,而中药直肠给药常作为一种简便实用的给药途径日益受到广泛重视.现就近年来中药直肠给药治疗内科危重症的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总结方邦江教授治疗外感热病的经验,以三维辨证为基础,临床辨治时倡导从“风”立论,重视表里双解、养阴生津、顾护胃气,并善用虫类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