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方剂,大都由多味药配伍组成。不同的中药配伍在一起,必然会产生相互的影响。如配伍不当,就会影响疗效,甚至产生毒性而造成严重事故。因此,注意配伍禁忌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现对相反,相畏药物浅谈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学在中药炮制学上强调“相畏”与“相杀”,即是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其它有害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抑制或消除。如生半夏有毒性,可以用生姜来消除它的毒性,制成姜半夏;防风能解砒霜毒,绿豆能减轻巴豆毒性等。所谓“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笔者积数年学习与工作经验浅析如下。1.如药的成份极其复杂,有效成份和有毒成份同时存在,故以一些药物必须经过炮制后才能应用,使有毒成份消除减少,这也属于“相畏”、“相杀”配伍。即李时珍云“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2.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中药因配伍不同,也…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中药七情合和配伍理论与药物相互作用理论学习认知,以及对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分析基础上,提出中药配伍禁忌的3类作用模式:表征相反配伍特征的致毒增毒作用模式;表征相恶/相畏配伍特征的降效减效作用模式;表征相反/相恶/相畏多元配伍特征的毒效复合作用模式。探索性地提出导致中药配伍禁忌的8个可能机制:药物相互作用促进毒性物质的溶出释放而增毒;药物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毒性成分而致毒;成分间相互转化致使毒性成分含量增加而增毒;药物相互作用抑制功效物质的溶出释放而降效;药物相互作用导致某功效物质的破坏或失活而减效;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产生毒性代谢产物而致毒;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体内过程产生不利影响;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对药物代谢酶系的活性及其调控产生不利影响。并探讨了不同作用模式及其可能机理与七情配伍关系的相互关联,为中药配伍禁忌本质特征的认识与科学实质的揭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前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某些药物不能同用,否则就会出现药效降低或消失,甚至出现毒副作用,故有配伍禁忌之戒。《神农本草经》称这些药物之间的关系为“相恶”和“相反”。自宋以后,将“相畏”关系也列为配伍禁忌,与“相恶”混淆不清。金元时期概括为“十九畏”、“十八反”,并编成歌括。笔者认为,中药“十九畏”的提法不确切,甚或是谬误的,应将“十九度”表述为“十九恶”方妥。现今中医药各类教科书都予“相畏”、“相恶”以相应的明确概念。即“相畏”是指两种药物合用时,其中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齐物的烈性或毒性,使其烈性或…  相似文献   

5.
漫谈中药配伍李风琪张子英山东省东明县医院(274500)关键词:中药/配伍临床为了提高疗效,减少和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就必须对药物的相互作用即中药的配伍问题加以研究。《神农本草经》就有关于七情的记载,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配伍原...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药的相互作用与配伍变化杨国珍①祖国医学在长期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把药物的组成与配伍概括为:单行、相须、相使、相恶、相畏、相杀、相反七种形式。药物配伍后,有的可相互促进提高疗效,有的可以相互抑制,降低某些不良反应,也有的可能降低疗效或发生较大的副作...  相似文献   

7.
中药七情系指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种配伍关系,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中药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是中药配伍理论的核心内容。相恶是中药七情中最具争议的配伍关系之一,其内涵在历代本草中不尽相同,是否作为配伍禁总也未见定论。现代《中药学》教材将相恶定义为: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相作用而致原宵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笔者对相恶涵义的历史沿革及其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考证与探讨,希冀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相恶理论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拮抗是一种药物抑制另一种药物所产生的激动作用,这种作用属于“相反”、“相畏”、“相恶”范畴。然而,应用这种配伍,改善药物性能,提高药物疗效,可说在中药基本理论中,是急待研究的课题. 近年来,在中药十八反的研究方面,我们选用相反、相恶、相畏之品组方,定名为拮抗丸.丸剂制好后,经药理试验和笔者试服,证明无毒副作用,才用于临床。通过280例的临床应用,疗效较为满意。现将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分别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9.
董霞  范颖 《中医药学刊》2008,26(3):618-619
目的:考察七情配伍对中药复方毒/效关系的影响,探讨其内在联系。方法:以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结果为依据,分析总结七情对中药复方毒/效影响及其作用的规律。结果:七情配伍中相须、相使配伍能产生增效减毒效应,相杀、相畏配伍具有减毒增效之功,相反、相恶配伍有潜在的增效作用,七情合和在病证的影响下对复方整体毒/效关系起多样性作用,能使复方毒性最小化,疗效最大化。结论:中药七情配伍与复方的毒/效关系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合理利用七情对药物毒/效关系的影响,对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提高药物疗效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义涛  刘喜微 《河北中医》1998,20(2):124-125
中药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单行者,是指单用某一种药物,以其单项作用治疗某种疾病并收到效果.因其不具备相须、相使等配伍意义,故我们不拟论述.爱将后六者分别论述如下.中西药物合理配伍应用治疗各种疾病能使药物更好发挥治疗效果,使中西药物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有些中药还能降低或消除西药的毒性.反之,不合理的伍用则降低药物疗效或产生毒副作用.1中西药物配伍之相须、相使中西药物合用,只要做到药物选择正确,剂量恰当、给药途径及方法合理,一般都能起到相须、相使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配伍 ,是中药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 ,也是基本形式。它是中药向方剂过渡的一个桥梁 ,中药配伍之后 ,再确定恰当的剂量和剂型 ,既成为方剂。中药配伍应用 ,可以适应复杂的病情 ,或者增强药物的作用 ,改变药物的作用方向 ,还可以减轻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中药“七情”配伍理论的记载 ,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序例云 :“药……有单行者 ,有相须者 ,有相使者 ,有相畏者 ,有相恶者 ,有相反者 ,有相杀者。凡此七情 ,合和视之。”并曰 :“当用相须相使者良 ,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 ,可用相畏相杀者 ,不尔 ,勿合用也。”至今 ,现行“中药…  相似文献   

12.
中药运用讲究配伍 ,旨在取得单味药不能达到的药理效应 ,防止或减少药物的偏性或不良反应[1] ,谓之七情。相反相畏属七情 ,历来为医者所忌。笔者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后 ,深感相反相畏之说可疑颇多 ,现探析如下。1 相反相畏相反相畏是在病理生理状态下产生的[2 ] ,其效应具有一定条件性和特殊性 ,如有“细辛不过钱”之说(用细辛不超过 3g) ,但治疗顽固性头痛时 ,有时细辛可用至 12 g[2 ] ,说明药物在生理状态下的中毒剂量 ,在特殊治疗时不一定致毒 ,相反还可利用其致毒机理达到治病的目的。有些相反相畏的实验研究结果 ,或自相…  相似文献   

13.
根据历代医家以“相畏”、“相反”药物配伍成方治疗疑难杂症的用药经验 ,结合药理研究、临床经验 ,认为某些“相畏”、“相反”的药物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中药的配伍禁忌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有比较具体的药物配伍应用规则,明确指出“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可见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认识非常深刻。经验证明,植物的根、茎、  相似文献   

15.
附子相杀、相畏配伍减毒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根据古代本草关于附子相杀、相畏的记载,研究与附子具有相杀、相畏配伍的中药对附子毒性的影响。方法:ICR小鼠,40μL.g-1体重灌胃给药,平行比较了附子分别配伍不同比例防风、黄芪、远志前后的急性毒性,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LD50);SD大鼠,十二指肠注射给药,20μL.g-1体重,平行比较了附子分别配伍不同比例防风、黄芪、远志前后的心脏毒性,测定其半数中毒剂量(TD50)。结果:附子配伍各药后可不同程度的提高附子的LD50和心脏毒性的TD50,减毒作用与药物的配伍比例有关。结论:相杀、相畏配伍是我国古代先贤在应用有毒中药过程中实践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马骏  曼琼  邓毅  杨志军  杨秀娟  李鹏杰 《中草药》2020,51(1):276-280
中药七情是中药配伍的主要形式。代谢组学主要研究代谢谱差异,通过分析代谢物以及代谢通路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阐释药物的作用机制,分析配伍用药的作用关系。通过归纳近年来运用代谢组学分析中药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7种配伍方式产生的增效、减毒、药性变化及作用机制,为客观地阐释中药七情配伍应用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临床应用中药治疗疾病,除了单味使用一即“单方不用辅”外,更多见的是将药物配伍起来应用,或取“相须”“相使”或取“相杀”“相畏”。相须相使可以使药物协同作用,增强疗效,相杀相畏能减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及其它有害作用,以利于保护机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及医疗实践中,总结出许多临床物配伍的宝贵经验,这是需要我们很好地继承与发扬的。一味中药大都具备多种药效,而这多种药效,常常因为配伍不同的药物而使某一方面的药效有所加强,使另一方面药效受到抑制或减弱,以至消除。因此,临床应用中药  相似文献   

18.
中药之方剂,起源于伊尹,推演于仲景。凡方剂之组成,必依君、臣、佐、使之原则,而其配伍尤重“七情合和”,除“单行”外,尚有“相畏”、“相恶”、“相杀”、“相须”、“相使”、“相反”之虞。数药合用,务必使其刚柔相济,佐使合宜,决非随症凑就。很多成方奏效神速,皆因其辨证投药,配伍合宜。如能掌握药物之性质,不只能解除某些药物之毒性及副作用,消除对机体的不良反应(“相畏”、“相恶”、“相杀”),而且还能加强或促进药物的疗效(“相预、“相使”)。若配伍不当,则可发生剧烈的副作用(“相反”)。  相似文献   

19.
七情配伍与中药复方毒/效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七情配伍对中药复方毒/效关系的影响,探讨其内在联系.方法以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结果为依据,分析总结七情对中药复方毒/效影响及其作用的规律.结果七情配伍中相须、相使配伍能产生增效减毒效应,相杀、相畏配伍具有减毒增效之功,相反、相恶配伍有潜在的增效作用.七情合和在病证的影响下对复方整体毒/效关系起多样性作用,能使复方毒性最小化,疗效最大化.结论中药七情配伍与复方的毒/效关系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合理利用七情对药物毒/效关系的影响,对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提高药物疗效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药七情配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七情配伍探析周祯祥,柯新桥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将用药的基本情况总结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即为"七情"。其中单行是指单味药物治病,"不与诸药共剂"(《本草蒙筌》),故不屈配伍的内容。其余六者,都是说明药物配伍关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