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易感因素和耐药性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84例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间在本院进行下呼吸道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多黏菌素B耐药率最低。结论为了降低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率,避免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保证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鲍曼不动杆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44例临床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药敏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44例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症状、体征、肺部影像学改变、药敏实验及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影像学变化缺乏特征性。该菌对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其次为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应切断传播途径,早期发现病原体,正确选择抗菌药物,以预防该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总结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抗生素敏感性的分布情况。方法对58例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以检测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58例中89.7%(52/58)患有基础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最常见;69%(40/58)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44.8%(26/58)入住ICU或CCU病房;27.6%(16/58)曾接受侵入性治疗;94.8%(55/58)前期使用过广谱抗生素。临床表现为发热(48.2%)、咳嗽(89.6%)、咳痰(79.3%),胸部X线多表现为双下肺淡薄状阴影,药敏监测表明该菌广泛耐药。敏感率>75%者仅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患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细菌耐药严重,治疗有赖于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呼吸科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54例患者的细菌学特点、抗菌药物选择及疗效。结果:54例中32例接受以头孢哌酮/舒巴坦为主治疗,22例(68.75%)获得临床改善或治愈;另22例接受以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主治疗,13例(59.09%)获得临床改善或治愈。结论: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病情重,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在抗感染治疗前和治疗中,应加强药敏检测,并依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重症者宜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5.
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与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文香 《抗感染药学》2010,7(2):129-131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A.Baumannii)ICU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痰标本经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法,对2008年9月—2009年9月间ICU的环境(空气)与污染物品(包括器械,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的进行采样,分析鲍曼不动杆菌ICU感染途径和耐药性。结果:ICU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中下呼吸道是感染的常见部位。35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中,其中16例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ICU的窗台,患者的床头柜、被服、空调回风口,护士更衣室、办公室的电话机等均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结论:ICU患者机体免疫力差,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以及环境(空气)与污染物品(包括器械,医务人员手部卫生)导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药敏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以及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并加强ICU消毒隔离制度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和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中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临床下呼吸道感染分离的104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用K-B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104株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多黏菌素耐药率最低,为7.7%,其次是美罗培南(21.2%)、亚胺培南(24.0%)、头孢哌酮/舒巴坦(28.8%),对其他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多重耐药性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以便有效控制感染和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检测及耐药性.方法收集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检出的238株鲍曼不动杆菌,用纸片抗散法对12种抗生素做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3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ICU病房和神经外科监护室检出166株(占69.7%),其他病房检出72株(占30.3%).药敏结果显示亚胺倍南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其余的十种抗生素耐药率在70%~95.6%之间.结论本院下呼吸道标本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罗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2,(29):169-170
目的了解下呼吸感染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征。方法对从各临床科室送检的痰标进行培养分离,经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用微生物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药敏判定分析。结果 3年中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362株,2008年21种抗菌药中耐药率>50%有7种,2009年21种抗菌药物中耐药率>50%的13种,2010年21种抗菌药物中耐药率>50%的高达18种,仅有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耐药率分别为18.1%、26.2%、24.8%。结论临床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其耐药性十分严重,按照药敏结果结合细菌耐药机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治疗临床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十分必要,也是减少多耐药菌株及泛耐菌株播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三年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鲍曼不动杆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其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尤其是报道发现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病人出现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2],更使临床抗菌药物选择面临困难。为此我们对本院从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人痰标本中分离出的9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以加强预防相关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2009~2010年我院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的痰标本,选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根据送检病区和患者年龄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72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样本中28例发现鲍曼不动杆菌。ICU感染率20.9%,普通病区感染率1.6%(P<0.05);以80岁为界分组对比,累计检出率80岁以下组1.8%,80岁以上组5.5%(P<0.05);药敏试验敏感度亚胺培南71.4%,头孢哌酮/舒巴坦64.3%。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1.4%、头孢吡肟17.9%、氧氟沙星17.9%、哌拉西林10.7%、头孢噻吩和头孢他定均为7.1%。其余均100%耐药。结论年龄超过80岁和入住ICU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概率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9年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呼吸内科病房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76.5%,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为0.0%~40%;革兰阳性球菌占17.4%,仅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真菌占6.1%。结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病原菌耐药现象严重,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科住院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特点.方法:应用ATB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2007~2008年度呼吸科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感性检测.结果:共分离出253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11株(43.87%),真菌99株(39.13%),革兰阳性菌43株(17%).耐药分析显示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敏感性最高;主要真菌对两性霉素B(100.00%)、伏力康唑(99.42%)、5-氟胞嘧啶(96.85%)以及氟康唑(63.52%)均较敏感.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真菌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临床应合理应用抗生素,为减少医源性二重感染以及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院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内科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并进行耐药性试验,记录、统计实验结果。结果321例痰液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9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6株,占64.95%,革兰阳性球菌31株,占15.98%,真菌37株,占19.08%。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基异口恶唑的耐药性较高,分别达到87.45%-97.74%和75.37%~91.75%。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所选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并呈现多重耐药性。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较多,革兰阴性菌感染占大多数,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郭翔  杜容  杨琼  陈洁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35-1337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室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液标本培养和药敏监测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7例儿童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液标本培养和药敏监测结果.结果 1107例标本共培养病原菌948株(85.64%).其中G-菌616株(64.98%)中铜绿假单胞菌145株(15.30%)、肺炎克雷伯菌135株(14.24%)、鲍曼不动杆菌131株(13.82%)、大肠埃希菌89株(9.40%);G+菌129株(13.61%,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03株(21.41%,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细菌主要敏感药物监测结果:G‘类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G+类为万古霉素.结论 重症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G-菌,其次为G+菌和真菌,感染菌对敏感抗生素具有高选择性,应根据药物敏感监测结果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下呼吸道感染SMA的耐药性以及临床特点,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侵入性诊疗操作和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为SMA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别占76.5%、100%和82.6%。98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近5年敏感率超过50%的抗菌药依次为复方磺胺甲噁唑(88.9%-100%)、头孢哌酮/舒巴坦(59.3%-77.8%)、左氧氟沙星(52.4%-64%);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92.5%-100%。结论 SMA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力低的患者。该菌表现为高度和多重耐药性,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近年来本院呼吸内科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465痰标本行细菌培养,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按NCCLS标准判定敏感菌珠。结果分离出细菌410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8.05%;其中,排前几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占31.95%,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优势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丁胺卡那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表现出较好的敏感性;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利福平、新诺明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多重耐药;临床上及时掌握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最新动态,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加替沙星治疗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加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6例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采用加替沙星0.2g,bid,6-8d静脉滴注,继之以0.4g,qd,4-7d,口服。结果:痊愈14例(30.43%),显效28例(60.87%),改善4例(8.70%),总有效率为91.30%,细菌消除率为95.66%,总疗程为10-15d,平均(12.0±2.7)d,药物副作用较少,发生率为2.17%。结论:加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