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恶性胶质细胞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脑恶性胶质细胞瘤 (BMG)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996年 10月~ 1998年 10月 ,112例CT或MRI证实术后病灶残瘤的BMG随机分为单纯常规放射治疗组 (单放组 )和常规放射治疗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疗组 )。单放组 5 8例 ,男 40例 ,女 18例 ,年龄 16~ 76岁 (中位 40 .5岁 ) ,KPS6 0~ 70者 12例 ,>70者 46例 ;放疗前增强CT或MRI显示 ,肿瘤体积 1.0 0cm3 ~ 2 14 .78cm3 ,中位体积 2 1.0 0cm3 ;常规剂量分割照射 ,5次 /周 ,1.8~ 2Gy/次 ,总剂量 46 .2 0~ 6 5 .95Gy ,中位剂量 5 7.81Gy。立体定向放疗组共 5 4例 ,男 39例 ,女 15例 ,年龄 16~ 78岁 (中位年龄 44.5岁 ) ;KPS6 0~ 70者 8例 ,>70者 76例 ;肿瘤体积 1.76cm3 ~ 132 .0 0cm3 ,中位体积 2 2 .32cm3 ;先行常规照射 ,其照射野设计及其剂量分割与单放组相同 ,总剂量 45 .80~ 6 2 .45Gy ,中位剂量 5 5 .2 6Gy ;于常规放疗结束后 1周行立体定向放疗 ,采用非共面弧形旋转照射 ,PTV边缘剂量 8Gy~ 5 0Gy( 6 0 %~ 90 %等剂量曲线 ) ,中位 2 7.75Gy ;单次治疗 2 2例 ,分两次治疗者 2 8例 ,三次分割治疗者 6例 ,分次治疗的时间间隔为 1周 ;单次剂量 8Gy~ 5 0Gy ,中位单次剂量 15Gy。结果 治疗结束后 3个月CT  相似文献   

3.
X线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高龄晚期胃癌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为 2例不能耐受手术及拒绝手术的高龄晚期胃癌患者进行了X线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例 1:患者男 ,78岁。因反复出现进食梗阻感 1年于 1998年 7月 2 4日来我院就诊。查体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心肺正常 ,腹软 ,剑下压痛 ,无反跳痛。上消化道钡透示 :贲门处黏膜破坏 ,钡剂通过缓慢 ,胃底示一 3cm× 2cm肿块影 ,胃隔间隙增厚 ,胃小弯壁硬。胃镜示 :胃底贲门处见一菜花样肿块 ,大小约 3.2cm× 2 .4cm ,小弯侧有一 3.0cm× 1.8cm的隆起 ,有溃疡形成 ,表面覆盖有白苔样物。取检病理示 :低分化腺癌伴出血…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6岁。因刺激性干咳、胸痛1个月于1999年12月16日第1次入院。入院后经支纤镜活检确诊为右中肺小细胞未分化癌,CT示右额叶脑转移,入院时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入院第3天给予替尼泊苷(VM26)联合顺铂(DDP)方案化疗(VM26100 mg,静脉滴入,d1~d3;DDP 50 mg,静脉滴入,d1~d3)。应用VM26前按常规给予镇静、止呕及苯海拉明抗过敏处理。应用上述辅助剂约30 min后,静脉滴入 VM26约2 min,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咳嗽,诉呼吸困难、心慌胸闷,随即神志欠清、意识模糊、大汗,全身皮肤及口唇发绀、眼结膜充血、呼吸次数约 30 次/min,双肺呼吸…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患者,女,21岁。因颈部肿物、右上肢活动不适20余天就诊。CT检查示C6右侧横突呈膨胀性骨破坏,骨壳内缘呈大小不等的弧形压迹,病变穿破骨壳突人周围软组织形成肿块,边界清晰。初步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随后行手术刮除治疗,术后病理为动脉瘤样骨囊肿。  相似文献   

6.
气管隆突部淋巴结炎性肉芽肿性病变当压迫食管时,易误诊为食管平滑肌瘤。本文复习4例X线片,发现其X线表现尚有一定特点,如该处发生的炎性肉茅肿性病变,由于解剖部位的决定致使钡剂向左后偏流,病灶最大基底位于食管腔外,病变与食管壁形成的上、下夹角应为钝角,透视下食管前壁扩张受限。本文强调对该病变检查手段的重要性,重点突出食管钡餐多轴位检查及正位点片和服钡断层的价值,密切结合临床病史以免做出错误诊断。  相似文献   

7.
Wang J  Xu F  Bai S  Zhang H  Zhong RM  Li Y  Li XY 《癌症》2008,27(7):761-765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由于剂量分布较常规放疗更符合鼻咽癌病灶与临近解剖结构对剂量的复杂要求而逐渐被临床采用.但IMRT对摆位精确度及其验证的要求高.千伏级锥形束断层扫描(kilo-vol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kV-CBCT)是新出现的实时图像引导技术,本研究旨在评价kV-CBCT图像引导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摆位修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kV-CBCT于放疗实施前对22例鼻咽癌患者进行扫描,并在线将重建的容积图像与计划CT扫描图像匹配,调整床位后给予放疗.对患者数据离线后进行分析,计算摆位误差以及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边界.结果:22例患者共754次kV-CBCT扫描中,首次kV-CBCT(调整前)扫描共505次,其中摆位偏差在左右、头足和前后3个方向误差≤2 mm的检测次数分别为386(76.4%)、384(76.0%)和433(85.7%);调整床位后(调整后)扫描共106次,其中在3个方向摆位偏差≤2 mm的检测次数分别为:103 (97.2%)、103 (97.2%)和106 (100%);治疗后扫描共143次,3个方向误差≤2 mm的检测次数分别为125(87.4%)、124(86.7%)和129(90.0%).患者摆位的系统和随机误差调整前在X、Y、Z轴分别为(-0.7±1.6)mm、(-0.7 1.8)mm和(-0.3±1.7)mm,调整后分别为(-0.4±0.8)mm、(0.3±0.8)mm和(0.0±0.7)mm,治疗后分别为(0.2±1.2)mm、(0.3±1.3)mm和(0.1±1.1)mm.在调整前、后PTV最大边界分别为4.0 mm和2.1 mm.结论:kV-CBC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在鼻咽癌IMRT中可以提高等中心摆位精度,检测并调整摆位误差,有效减小照射野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