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SENSE-body线圈用于乳腺临床检查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临床触诊阳性乳腺肿块病人30例,33枚肿块,使用SENSE-body线圈进行MRI与钼靶摄影检查。分别将MRI平扫征象、动态增强表现对肿块良恶性的诊断结果与钼靶摄影进行对比。结果: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X线钼靶摄影分别为66.7%,87.5%,81.8%;MRI平扫分别为66.7%,75.0%,72.7%;动态增强分别为88.9%,100%,97%。结论:使用SENSE-body线圈进行乳腺MR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方面,可以达到等同乳腺专用线圈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技术、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价值。方法 对99例患者(110个乳腺病灶)行术前VTIQ成像和钼靶X线检查,获得病灶的剪切波速度平均值(SWVmean),并进行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绘制SWVmean、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比较VTIQ技术、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AUC的差异。结果 乳腺良性病灶SWVmean为(3.03±0.78)m/s,恶性为(5.61±2.1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WVmean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截断值为3.93 m/s,钼靶X线为BI-RADS 4B类。VTIQ技术、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AUC分别为0.870 、0.749 和0.873,VTIQ技术与钼靶X线、二者联合与钼靶X线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15),二者联合与VTIQ技术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8)。结论 VTIQ技术与钼靶X线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钼靶X线联合B超检查对早期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行钼靶X线及B超检查诊断的79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确定79例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良恶性乳腺疾病的疾病特征,比较钼靶X线、B超、钼靶X线联合B超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79例患者中,病理检查出恶性肿瘤36例,良性肿瘤43例。B超检查出恶性肿瘤22例,良性肿瘤57例,阳性检出率为27.85%(22/79)。患者的疾病特征:72.73%(16/22)的恶性病灶患者B超特征中可见不规则形态,7.02%(4/57)的良性病灶患者B超特征中可见不规则形态;68.18%(15/22)的恶性病灶患者病灶边界不清,31.58%(18/57)的良性病灶患者边界不清;77.27%(17/22)的恶性病灶患者内部回声不均匀,24.56%(14/57)的良性病灶患者内部回声不均匀;81.82%(18/22)的恶性病灶患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10.53%(6/57)的良性病灶患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钼靶X线检查出恶性肿瘤21例,良性肿瘤58例,阳性检出率为26.58%(21/79)。患者的疾病特征:42.86%(9/21)的恶性病灶患者可见星芒状结节影或毛刺征,良性病灶中未见;57.14%(12/21)的恶性病灶患者有细小泥沙样钙化,8.62%(5/58)的良性病灶患者可见细小泥沙样钙化。钼靶X线联合B超检查出恶性肿瘤37例,良性肿瘤42例,阳性检出率为46.84%(37/79)。钼靶X线和B超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联合B超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83、6.916,P=0.005、0.009)。B超联合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钼靶X线检查,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B超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单独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钼靶X线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钼靶X线联合B超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优于单一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1.5TMRI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7例乳腺病变患者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5T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并将1.5T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与X线、B超及手术病理学进行对照判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变特征及检出准确率。结果:1.5TMRI动态增强扫描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2.73%,明显高于X线、B超及平扫MRI(P0.05)。结论: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检测和诊断中,1.5TMRI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降低临床诊断的误诊率和漏诊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数字钼靶X线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乳腺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均展开钼靶X线鉴别诊断,对比病理检查结果,分析钼靶X线用于临床诊断的积极作用。结果:根据诊断结果显示,30例乳腺疾病患者中,病理组织诊断良性病灶3例,占比10.00%,恶性病灶27例,占比90.00%;数字钼靶X线诊断良性病灶2例,占比6.67%,恶性病灶26,占比86.67%;总检出率为93.33%,与手术病理组织诊断结果稍低(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钼靶X线对乳腺疾病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且操作简单,值得在早期诊断与治疗中作为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钼靶X线和B超在乳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钼靶X线和B超在乳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乳腺肿块患者同时做钼靶CR和B超检查,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钼靶CR符合病理结果准确率为89.3%,B超检查符合准确率90.6%。钼靶CR对乳腺恶性肿物尤其是钙化的显示优于B超,而B超对乳腺囊性增生及良性肿物的诊断优于钼靶。结论钼靶CR和B超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各有所长,如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对172例良、恶性乳腺病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血流信号形态、数量及分布情况,再行乳腺造影检查,仔细观察病灶造影特征,利用超声造影特征判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结果与乳腺病灶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经超声造影检查诊断乳腺恶性病灶84例,良性病灶88例;病理诊断乳腺恶性病灶83例,良性病灶89例。超声增强后乳腺良、恶性病灶的病灶增强模式、增强后均匀程度、增强强度、增强后边界及增强后病灶扩大征象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了解乳腺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检查特征,对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临床不能触及的乳腺肿块诊断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钼靶及B超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与定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临床不能触及的乳腺肿块进行钼靶摄片、B超引导下美兰定位,然后手术切除病灶,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手术时均能顺利找到病灶,并完整切除.B超及钼靶对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均为97%,对恶性病变诊断的符合率均为67%.结论临床不能触及的乳腺肿块其钼靶及B超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在B超引导下着色法定位对基层医院是一种较好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以往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多采用乳腺钼靶X线、B超等,但易导致误诊、漏诊的发生[1-2]。磁共振(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更为敏感。MR动态增强(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等MRI新技术已逐渐应用于临床[3-4],但二者联合应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文献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探讨DCE-MRI联合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钼靶X线联合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乳腺可疑微钙化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65例活检穿刺证实乳腺有微钙化病变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钼靶X线及DCE-MRI检查,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活检结果对照,计算钼靶X线与钼靶X线联合DCE-MRI检查诊断乳腺可疑微钙化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Kappa值。结果:本研究中65例患者活检穿刺结果良性45例,47个病灶,恶性20例,共23个病灶。钼靶X线诊断敏感度为91.49%、特异性为52.17%、准确率为78.57%、阳性预测值为79.63%、阴性预测值为75.00%、Kappa值为0.473;DCE-MRI诊断敏感度为95.74%、特异性为82.61%、准确率为91.43%、阳性预测值为91.84%、阴性预测值为90.48%、Kappa值为0.801;钼靶X线联合DCE-MRI诊断敏感度为97.87%、特异性为91.30%、准确率为95.71%、阳性预测值为95.83%、阴性预测值为95.45%、Kappa值为0.902。结论:钼靶X线联合DCE-MRI通过增强病灶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动态增强MRI、乳腺摄影片、超声对乳腺病变,尤其是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乳腺病变的61个病灶的三种影像学检查手段与病理结果相对照,计算每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并两两比较。结果超声、乳腺X线摄影、动态增强MRI对61个乳腺病灶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41.2%、84.6%,35.3%、87.2%,94.1%、94.9%;超声、乳腺X线摄影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为47.6%、85.4%。动态增强MRI与乳腺摄影诊断正确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2.378,P=0.000);乳腺摄影和超声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569,P=0.451)。结论对乳腺病变的检查,动态增强MRI较X线摄影和超声的诊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于增强磁共振和首次超声检查诊断不一致的乳腺病灶,再次进行超声检查,结合病理结果讨论第二次超声检查的意义.材料与方法:搜集2010年8月-2012年6月在我院先后进行乳腺超声检查和增强磁共振检查的女性患者.对于增强磁共振和超声检查诊断不一致的乳腺病灶,进行第二次超声检查.最后共有14名患者入组,获得18个病灶.这些病灶的确切诊断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乳腺病灶的影像诊断采用BI-RADS分类方法:BI-RADS 3类和4a、4b类病灶倾向良性,4c、5类倾向恶性.计算第二次超声检查和增强磁共振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第二次超声和增强磁共振检查的各个诊断率进行检验,P<0.05(双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8个病灶中最后经病理证实良性病变14个、恶性病变4个.第二次超声检查和增强磁共振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92.86%、88.89%、75%、92.86%和75%、50%、55.56%、30%、87.5%.结论:对于增强磁共振和首次超声检查诊断不一致的乳腺病灶,第二次超声检查是有价值的.第二次超声检查的特异性优于增强磁共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乳腺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SA)的X线、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结合病理结果,探讨影像检查术前诊断硬化性腺病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1例(43个病灶)病理证实为乳腺硬化性腺病的X线、超声、MRI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并进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以BI-RADS分类≥4B诊断为恶性,计算误诊率和准确率。结果 43个硬化性腺病病灶中,29例单纯硬化性腺病,5例伴大汗腺化生,4例伴纤维腺瘤,4例伴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伴灶状钙化。(1)X线表现:39例SA患者X线钼靶检查表现为不规则结节(23.1%)、不对称致密(20.5%)、结构扭曲(20.5%)、肿块合并钙化(20.5%)、单纯钙化(7.7%),其中3例未见异常。(2)超声表现:38例患者超声检查,35例为结节,3例未见异常。大多病灶呈低回声(92.1%),无或少量点线状血流信号(92.1%),回声不均匀(71.1%),边界清晰(76.3%)。(3)MRI表现:29例患者MRI检查,65.5%(19/29)呈不均匀长T2WI信号;所有病灶均有强化;37.9%(11/29)病灶呈条片状、区域性强化,62.1%(18/29)呈肿块样强化,其中7例病灶伴有星芒状改变;病灶时间信号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Ⅰ型11例,Ⅱ型16例,Ⅲ型2例;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13例呈等信号,16例呈稍高信号。根据BI-RADS分类,乳腺X线摄影、超声及MRI诊断SA的误诊率分别为19.4%(10/39)、17.1%(6/35)和17.2%(5/29),3种检查结合,术前诊断准确率为93.1%(27/29)。结论乳腺硬化性腺病在X线摄影多为不规则结节、钙化,超声多为回声不均匀的无或少血流信号的低回声结节,MRI多T2序列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为界限不清的团片状或星芒状小肿块。病变形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及DWI图像对鉴别病变良、恶性有较大参考价值。3种检查结合,有助于提高SA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背景:常规磁共振检查可较为全面地显示关节内软组织的结构,但由于其成像后对比度欠缺等因素,在诊断关节内病变和损伤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磁共振的增强扫描已应用于肝脏、脑等其他部位,但有关膝关节增强扫描的报道较少.目的:评价磁共振关节内增强扫描对膝关节损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1例膝关节损伤患者(22膝),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0.5T Signa Contour磁共振扫描仪先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常规扫描完成后,向关节内注入增强剂,行关节内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由同一医师进行关节内增强操作,由两名副主任职称以上的医师进行阅片分析和对比.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在平扫中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结构损伤,包括骨质、半月板、韧带和关节软骨等.在磁共振增强扫描后进一步证实,其损伤的程度和范围上得到了更清楚的显示.同时,有2例平扫中误诊的半月板损伤,在增强扫描后得到否定;有的损伤部位在平扫中未发现的病变信号,在关节内增强扫描中被发现和证实.说明增强后磁共振扫描膝关节损伤的阳性率高于常规扫描.其中,增强前后半月板损伤诊断准确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5).提示,与常规扫描相比,磁共振关节内增强扫描可进一步提高膝关节损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含脂质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并与其MRI表现进行比较。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第三О二医院收治的MRI双回波序列成像提示病灶内含有脂质成分的17例肝细胞癌患者,共17个病灶。其中15例患者经增强MRI和增强CT确诊,另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其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MRI的表现。超声造影与增强MRI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进行检验。结果本组17个病灶二维超声显示9个病灶呈不均质低回声,5个病灶呈低回声;其中13个病灶边界清晰,4个病灶边界欠清晰;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11个病灶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5个病灶周边可见血流信号,1个病灶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动脉期15个病灶快速高增强,1个病灶同步等增强,1个病灶轻度增强;门脉期10个病灶廓清,1个病灶呈同步等增强,1个病灶轻度增强;延迟期16个病灶廓清,1个病灶呈等增强;其中6个病灶内存在斑片状、不规则的三期无增强区域。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2%(14/17),MRI诊断符合率为88%(15/17),两者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628,超声造影与MRI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含脂质肝癌病灶内部或周边始终可见三期无增强区域;含脂质肝癌超声造影的某些特征对于诊断含脂质肝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高频超声联合弹性应变率比值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因乳腺肿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甲乳外科就诊的65例患者,共84个病灶。所有病灶均经穿刺或手术取得病理结果。所有患者穿刺或手术前均行高频超声及弹性成像检查,且行增强MRI扫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得出高频超声联合弹性应变率比值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利用四格表计算MR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对二者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病理结果显示,84个病灶中,良性肿块47个,乳腺癌病灶37个。高频超声结合弹性应变率比值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弹性应变率比值最佳截断值为3.01,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1.9%、89.4%、90.5%。MR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4.6%、89.4%、91.7%。高频超声联合弹性应变率比值与MRI诊断效能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弹性应变率比值是反映乳腺肿块硬度的重要指标,结合高频超声对乳腺癌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与MRI相比,其具有便捷、高效、费用低等优点,更适用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7.
乳腺囊实性病变是乳腺囊性病变中较常见的类型,其中恶性病变较多。常规超声联合超声诊断新技术如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及三维超声成像等可提高对于乳腺囊实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本文就常规超声联合新技术在乳腺囊实性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结合DWI对乳腺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将68例来我院的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两面法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即实验组(n=34例)与参照组(n=34例),其中给予动态增强MRI结合DWI诊断的为实验组,给予动态增强MRI诊断的为参照组,随后评价诊断准确率及疾病检出率。结果:诊断准确率:实验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疾病检出率:实验组疾病检出率相较参照组明显偏高,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结合DWI对乳腺病变患者具有显著的诊断效果,既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又能明确患者疾病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应被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E)治疗肝恶性肿瘤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肝癌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15例,转移癌9例,治疗病灶总计31个,TAE治疗后1周内行HIFU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14 d行CEUS检查,并与同期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增强MRI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CEUS观察31个病灶治疗覆盖区,19个(61.3%)在各期均为无增强,提示肿瘤完全灭活,12个(38.7%)病灶边缘或中央局部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减退为低增强,提示为肿瘤残存。以最终诊断为金标准,CEUS诊断准确性90.3%,增强MRI为93.5%,彩色多普勒超声为48.4%。CEUS与增强MRI在评价肿瘤灭活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对肿瘤灭活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DFI(P<0.05)。结论 CEUS可较准确地判断HIFU联合TAE治疗后肿瘤灭活程度,可为肝癌治疗近期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CEUS)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测量乳腺癌肿块大小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常规超声、CEUS及DCE-MRI对26个乳腺癌肿块大小进行测量,结果与术后肿块病理标本实际测值对比,比较三种方法测量肿块大小的准确性.结果 常规超声测量乳腺癌肿块最大径与病理标本实际测值相差≤2 mm者 7例(7/26,27%),而CEUS和DCE-MRI测量肿块最大径与病理测值相差≤2 mm者分别为16例(16/26,62%)和17例(17/26,65%),CEUS和DCE-MRI测量肿块大小的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 〈0.05).CEUS与DCE-MRI比较,二者准确性吻合度高,一致性好.结论 CEUS测量乳腺癌肿块大小与DCE-MRI吻合度高,是术前准确评估乳腺癌肿块大小的可靠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