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7-05-2009-06确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53例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3岁26例,占49%,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50例,占94.3%,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达92.5%.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71.7%,但血沉(84.9%)及CRP(52.8%)均升高.胸片以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占88.7%,右侧(58.5%)多于左侧,下叶(71.7%)多于中上叶.17例(32.1%)有肺外合并症,伴有渗出性胸膜炎者7例(41.2%),此外还有贫血、心肌炎、肝损害等.所有病例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从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特征、肺外合并症及治疗转归等方面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结果:612例MPP发病年龄2月~1岁占8.00%,1~3岁占24.67%,3~6岁占30.06%,6~13岁占37.25%;临床表现中咳嗽是突出症状,占96.89%,早期多为干咳或刺激性咳嗽,且夜间较重;64.70%的患儿有发热症状,热型不定,发热程度和持续时间不一;早期缺乏阳性体征,胸部X线改变不典型;除呼吸道病变外,患儿常合并肺外多系统的损害;MP-IgM血清学检测阳性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所有病例选用阿奇霉素治疗均有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婴幼儿肺炎应高度重视肺炎支原体的感染;血清学MP-IgM检测可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指标;选用阿齐霉素口服或静滴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临床表现特点及感染规律,提高小儿MP肺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本院12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经临床确诊218例为MP肺炎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呼吸道感染患儿抗-Mp-IgM阳性率为55.0%(688/1250),女性患儿阳性率(63.2%)高于男性(49.6%)患儿(x2=48.1,P〈0.01);〈1岁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x2≥48.3,P〈0.01),而其他年龄段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儿童年龄增长其Mp-IgM检测率呈上升趋势(x2=26.45,P〈0.01).65.6%的患儿C-反应蛋白增高,58.4%的患儿心肌酶谱增高,18.3%的患儿尿酸增高.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82.4%.胸片以一侧大片絮状阴影占85.6%,右侧(150例)多于左侧(68例),下叶(148/218)多于中上叶.40.4%(88/218)的有肺外并发症.结论 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早期体征不典型,肺外合并症多.因此,对于疑似患儿常规检测MP-IgM抗体,有利于早期诊治,可降低小儿MP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认识和提高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某医院98例住院确诊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干咳占94.90%,早期症状均系呼吸道感染症状,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MP-IgM阳性率高(84.69%),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75.51%),胸片均有支气管肺炎性改变。轻症77例,重症(肺外并发症)21例,所有病例加用阿奇霉素治疗,肺外并发症加用激素治疗,尚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干咳患儿,早期治疗(2~5天)无效时,应考虑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MP-IgM检查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5.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11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2岁占48.28%,但年幼儿童感染率有所增加,3岁以下占15.52%。发热伴咳嗽的患儿占87.07%,平均发热8.42d。早期多无明显阳性体征,随病程的进展,83.62%的患儿肺部出现湿啰音。MP—IgM阳性率为45.69%,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阳性率53.45%,MP—IgM阳性和或MP快速培养阳性患者共86例,阳性率74.13%。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58.62%)。胸片以一侧大片状阴影为多见,占72.41%,右侧(59.48%)多于左侧,下叶(70.23%)多于中上叶。42例(36.21%)患儿有并发症。所有病例均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效果大多较好。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大多数患儿肺部出现湿啰音,血清特异性抗体MP—IgM检测结合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姚宇枫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4):3748-3749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2010年2月~2011年2月对该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儿进行了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测定,并分析了MP感染与慢性咳嗽患儿年龄、X线胸片改变的关系。结果:观察组78例慢性咳嗽患儿中经MP-IgM抗体的测定为阳性的患儿有42例,占53.85%;对照组患儿中MP-IgM抗体检测阳性者5例,占8.33%,观察组的MP-IgM抗体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4.98,P=0.000)。1~3岁患儿的MP-IgM抗体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儿(P<0.05)。80.77%患儿的双肺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以支气管炎所占比例最高。63例X线胸片改变的患儿中有42例MP-IgM抗体检测为阳性,21例MP-IgM抗体检测为阴性,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MP-IgM阴性率(χ2=8.29,P=0.009)。所有患儿均完成了1~3个月的治疗和随访,其中80.95%的患儿(34/42)1周内咳嗽明显减少,95.24%的患儿(40/42)1个月内咳嗽消失。结论:MP感染与小儿慢性咳嗽关系密切,在对慢性咳嗽患儿寻找病因时,应常规进行MP-IgM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尹晓霞 《现代保健》2010,(19):76-77
目的 了解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86例确诊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6例患儿中以学龄儿童多见,秋末、冬季发病为主,持续发热(7~13 d)伴刺激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患儿80例,占93%,发病早期临床体征不明显,可有肺外表现,血清MP-IgM阳性,胸片以单侧病变为主,右侧多于左侧,下叶病变多于中上叶.所有患儿均给予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3~4个疗程.持续高热患儿,在除外结核感染、川崎病后给予地塞米松0.2 mg/(kg·d)(总量≤10 mg)静点.结论 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持续发热及刺激性咳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2008~2009年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征,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择天津地区4 037例住院肺炎患儿,对患儿的发病季节、年龄、临床表现、肺外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4 037例中MP肺炎374例,发病率9.26%,5岁以上为主(67.38%),年长儿中,高热、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肺内炎性实变多见,且多合并病毒感染(39.57%)。1/4发生胸膜病变。肺外损害中,除皮疹、消化道症状,出现1例肾炎,最严重为3例噬血细胞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HLH)。神经系统损害少见。结论:MP感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原,除引起肺部病变,尚可引起肺外多脏器和组织的损害,应注意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MP-IgM不同滴度时的C反应蛋白变化及肺外脏器损害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按MP-IgM滴度分为A组(1∶80),B组(1∶160),C组(≥1∶320),统计分析CRP阳性率和肺外脏器损害例数。 【结果】 MP-IgM滴度≥1∶320时,CRP阳性率升高,发生肺外脏器损害的机率明显升高。 【结论】 联合MP-IgM滴度和CRP检测对MP感染患儿的病情判断有很大作用,有利于及时诊断,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肺炎支原体诊断试剂盒在诊断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克茜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3725-3726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疾病种类及其分布,探讨Serodia-MycoⅡ(简称MycoⅡ)试剂盒检测MP-IgM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MycoⅡ做微粒凝集试验,对疑诊MP感染的患儿尤其呼吸道MP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353例MP-IgM阳性者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诉的334例(94.62%),占同期住院呼吸道感染的20.07%。10例于起病早期MP-IgM阴性,1周后动态检测转阳性。呼吸道MP感染的疾病种类和构成比依次为急性支气管炎58.98%、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30.84%、支气管肺炎6.59%、支气管哮喘3.59%,上述病种占同期住院患儿同病种的比例分别为29.62%、14.39%、15.07%、8.76%。结论:小儿呼吸道MP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发生率较高,以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多见;MycoⅡ试剂盒检测血清MP-IgM简便快捷,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对于高度疑诊MP感染的患儿可动态检测MP-IgM,抽血检测时间最好在起病1周后,必要时可提前至起病4~6天,以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为诊断和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富士明胶颗粒凝集法,检测具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5~7天住院患儿的血清MP混合抗体,对其中807例MP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 405例患儿中MP抗体阳性率14.9%,2008~2010年MP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患儿MP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MP感染率最高(P<0.05);2008年MP感染率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2009年秋季MP感染率最高,2010年夏秋季节MP感染率高于春冬季节;807例MP抗体阳性患儿发生肺外合并症129例,占16.0%。结论:MP感染的好发人群有提前趋势,且在儿童中的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MP感染的季节性每年均有变化,MP感染肺外合并症多见。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器官损害2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有肺外器官损害的210例MP感染患儿临床资料。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MPP)534例中210例有肺外器官损害(39.3%),累及的主要器官有心血管系统69例(32.9%)、消化系统86例(41.0%)、血液系统48例(22.9%)、泌尿系统46例(21.9%)、神经系统8例(3.8%)、皮肤损害37例(17.6%)、肌肉关节损害18例(8.6%)。结论:MP感染除引起肺部病变外,可同时有1个或1个以上肺外器官受累。对出现肺外表现或以肺外表现为主要临床症状的MPP患儿应及早确诊,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王丽丽  王玥  王秀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0):2815-2816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药物治疗方案。方法:对痰或气管吸出物检查PCR-MP-DNA阳性或血清MP-IgM阳性而诊断为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113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器官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13例中伴肺外多器官系统损害49例,发现除有咳嗽、发热、咳痰的表现外,还同时有心悸、气短、心音低钝,心率增快、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肝肿大、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关节肿痛、活动受限、耳鸣、听觉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等中的1项或多项改变。结论:MP感染可致MP肺炎,同时可致肺外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疗效显著,红霉素仍为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5月~2007年7月该院儿科收住的19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5例患者中,婴幼儿82例(42.1%);肺外器官受累68例(34.53%)。均经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好转。结论:支原体感染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肺外表现不容忽视,与年龄、季节有密切关系,肺外并发症较多。可通过MP-IgM检测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阿奇霉素疗效可靠,疗程短,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以肺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总结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采用系统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5例以肺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MP感染肺外症状为临床首发表现主要体现在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皮肤损害、消化系统、结缔组织和心血管系统,其中主要以血液系统(36.5%)损害为主,其次为神经系统(20.0%)和皮肤损害(18.8%),余分别占9.4%、9.4%、5.9%;所有患儿经确诊为MP感染后予阿奇霉素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均明显好转。结论肺外症状为临床首发表现的MP感染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临床医生应多了解认识、重视该疾病,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病情,合理利用相关实验室辅助检查,做到早诊断,及时治疗,减少或避免误诊、漏诊,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患儿的危险因素,以期指导临床治疗以及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误诊与漏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2013年450例MP感染患儿中发生肺外并发症172例临床特征,其中男106例、女66例,所有患儿均经过临床确诊为肺炎支原体IgM阳性,分析患儿肺外并发症的发生和临床特征,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2例MP感染患儿发生肺外并发症临床表现以肺外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有12例,在所有肺外并发症受累系统中最高的为消化系统占40.12%,其余依次为循环、皮肤黏膜、泌尿、神经、血液等系统,分别占27.91%、21.51%、18.02%、12.79%、9.88%;所有患儿经抗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患儿复杂的肺外并发症,从而导致多器官系统功能的损害,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在临床较为常见,容易发生误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3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肺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诊治问题。方法对某院2000年1月-2004年9月收治的35例MP感染致肺外系统损害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MP感染可引起心、肾、血液、神经、消化道、皮肤、关节等多系统损害;当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易被误诊。35例患儿1例好转,其余均痊愈。结论MP感染导致多系统损害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当以细菌或病毒感染不能解释时,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IgG)在手足口(HFM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选取HFMD 124例,重症85例,轻症39例;上呼吸道感染(URTI) 108例,重症66例,轻症42例;麻疹(Mev) 61例,重症39例,轻症22例;三种疾病分别检测MP-IgM、IgG,对三者阳性率进行分析比较; 52例HFMD给予抗病毒治疗,52例HFMD合并MP-IgM、IgG抗病毒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比较二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HMFD感染MP阳性率(41.94%)比麻疹(9.83%)及上呼吸道感染(11.11%)阳性率高;重症HFMD合并MP阳性率48.24%,比重症Mev(10.25%)及重症URTI(12.12%)合并MP阳性率高;轻症HFMD合并MP阳性率为28.21%,比轻症Mev合并MP阳性率(9.09%)及轻症URTI合并MP阳性率(9.52%)高,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HFMD患儿单纯进行抗病毒治疗,HFMD合并MP再加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后者临床症状消失更快。结论 HFMD合并MP阳性率高于Mev及URTI的阳性率;三种疾病重症比轻症感染率高。HFMD合并MP再加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比HFMD患儿单纯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儿童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检测2 428例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同时做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2 428例儿童的血清标本中检出MP-IgM抗体阳性535例,阳性率为22.03%,其中男童阳性率为21.05%,女童阳性率为23.19%,男女患儿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四季均可检出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抗体,其中冬季阳性率最高(28.07%),秋季次之(24.92%)。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7岁~14岁儿童阳性率最高(36.96%)。结论胶体金法检测血清MP-IgM抗体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血常规等联合检测有利于MP的早期诊断,本地区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为高危人群,临床应加强对MP的监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炎链球菌(SPN)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差异及临床鉴别诊断,为临床早期鉴别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3月就诊并确诊的支原体肺炎(MP组)患儿35例和支原体肺炎合并肺炎链球菌性肺炎(MP+SPN组)患儿30例,分析两组患儿的CT图像;分别对病变分布、病变形态以及各种并发症进行鉴别诊断与统计分析。结果 MP组患儿病变部位为左肺上叶、左肺下叶、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及右肺下叶,其分布率分别为45.71%、37.14%、25.71%、37.14%及28.57%,MP+SPN组分别为33.33%、43.33%、33.33%、30.00%及36.67%,发病部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形薄片影MP组比MP+SPN组高,无规律肺内实变影MP+SPN组比MP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比较,磨玻璃影、网状影、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厚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确定MP组与MP+SPN组患儿的影像学表现差异和临床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