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同源盒基因HOXC13在牙源性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同源盒基因HOXC13 mRNA在牙源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发生的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47例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原发29例,复发14例,恶变4例)、3例牙源性钙化囊性瘤(CCOT)、3例成釉细胞纤维瘤(AF)、2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EOT)、10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的HOXC13 mRNA水平,同时选取7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作为对照。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HOXC13 mRNA在AB中的阳性率为97.9%(46/47),CCOT中为100%(3/3),CEOT中为100%(2/2),KCOT上皮中为70.0%(7/10),正常口腔黏膜细胞中为42.9%(3/7),AB、KCOT、正常黏膜3组间差异显著(Ρ=0.001),但角化及颗粒样变退化细胞却为阴性。3例AF均为阴性。结论:牙源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HOXC13的高表达有关,且受其调控。HOXC13 mRNA在牙源性病损上皮中表达有异质性,该基因可促进上皮增殖,阻抑成釉细胞的终末分化,其丢失可导致上皮细胞角化和退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成釉细胞瘤(AB)和牙源性角化囊肿(OKC)中c-mycmRNA的表达,探讨c-myc在AB和OKC中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使用原位杂交法检测54例AB、16例OKC和7例口腔正常黏膜(NOM)组织中c-mycmRNA的表达,并将AB按原发、复发、恶变分组,结果使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OKC及NOM组织中c-myc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44/54)、75.0%(12/16)和14.3%(1/7),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5.488,P<0.05)。原发组AB中c-myc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71.0%,复发组为94.7%,恶变组为100.0%,伴随原发、复发、恶变,差异有显著性(χ2=16.912,P﹤0.05)。结论:c-myc表达在AB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c-mycmRNA的表达与AB的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关,伴随其生物学行为变化,c-mycmRNA表达增强;提示c-myc有可能成为评价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端粒酶hTR、hTERT基因表达在人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和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nic keratocysty,OKC)中的意义,探讨其在AB、OKC中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mRNA原位杂交方法对口腔颌骨内54例AB、16例OKC及7例口腔正常粘膜,进行了hTR、hTERT mRNA的检测。结果94.4%(51/54)AB有h1、R、hTERTmRNA的表达,81.2%(13/16)、87.5%(14/16)OKC及2/7和1/7正常口腔粘膜分别有hTR、hTERTmRNA表达,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hTR与hTERT在AB中表达具有相关一致性。端粒酶表达与AB不同组织学类型、病损发生部位、单房与多房无关,在AB外周细胞及星网状多边形细胞中有表达,有角化退变样细胞及颗粒样细胞缺乏表达。结论 hTR、hTERT活化在AB和OK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判断AB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bcl-2和bax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成釉细胞瘤(am elob lastom a,AB)中的表达,探讨AB发生发展中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与AB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取免疫组化法对75例AB(原发31例,复发37例,恶变组7例)进行BCL-2和BAX蛋白检测,正常口腔黏膜(norm al oralmucosa,NOM)和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 ic keratocyst,OKC)做对照。同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20例AB、12例OKC中的bcl-2和baxmRNA表达。结果: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AB中为88.0%(66/75),OKC中为74.3%(26/35),NOM中为44.4%(4/9)(P<0.001),主要在AB外周层细胞和少数星网状层细胞中表达。BAX蛋白阳性率AB为74.7%(56/75),OKC为65.7%(23/35),NOM为77.8%(7/9)(P<0.001),BAX在AB的外周层和星网状层细胞都有强度相似的表达。伴随着AB的复发恶变BCL-2蛋白表达增强,而BAX蛋白表达则不同:复发组阳性率较原发组高,但恶变组低。BCL-2与BAX蛋白表达呈中度负相关(rκ=-0.331,P<0.001)。结论:AB中凋亡抑制蛋白表达多于凋亡促进蛋白表达,凋亡抑制在AB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bcl-2和bax在不同组织及良、恶性AB中的表达方式及强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成釉细胞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M)是最常见的良性牙源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术后容易复发,目前对调节AM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AM的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体外培养的细胞呈多边形、铺路石样排列,保持二倍体细胞的特征,细胞增殖不活跃,细胞凋亡受到抑制。永生化AM细胞株的建立,为长期观察和进一步深入研究AM的生物学行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AM中高表达,并与AM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另外,在癌基因、抑癌基因及生长因子等方面也有初步的研究。AM的临床研究进展缓慢,手术仍是治疗AM的主要方法,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AM的病理类型。随着修复重建外科技术的发展.根治性手术逐渐成为主要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6.
BMP2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成熟肽片断的基因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釉细胞瘤是较常见的一种牙源性的肿瘤 ,目前普遍认为其来源于胚胎发育时期的成釉器 ,肿瘤性的成釉上皮过度增生且失去其诱导硬组织形成的活性。骨形成蛋白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在牙胚成釉器中有较高表达并诱导间充质细胞向成釉上皮分化 ,是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检测了成釉细胞瘤中的BMP的表达及作用 ,研究成釉细胞瘤丧失其成骨性的病理发生机制。一、材料和方法1 标本来源 :16例标本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手术切除标本。取有BMP表达和BMP2mRNA扩增的 …  相似文献   

7.
成釉细胞瘤是一种良性但有局部浸润性生长的牙源性上皮性肿瘤,关于其浸润机制的研究对于阐明其生物学行为及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成釉细胞瘤有关的粘附分子、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与浸润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恶性成釉细胞瘤细胞增殖活性和分化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17例恶性成釉细胞瘤组织中PCNA、Ki-67、CK19以及CK10和13蛋白的表达。结果:PCNA和Ki-67在恶性成釉细胞瘤中的增殖指数显著高于良性成釉细胞瘤(P<0.05)。CK10和13在恶性成釉细胞瘤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良性成釉细胞瘤(P<0.05)。而CK19在良恶性成釉细胞瘤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恶性成釉细胞瘤细胞增殖活性高于良性成釉细胞,CK10和13的阳性表达率有助于恶性成釉细胞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成釉细胞瘤的分子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釉细胞瘤是独具特性的一种良性牙源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等特点。目前,发现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外基质等生物大分子在成釉细胞瘤的发生和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mRNA在成釉细胞瘤(AM)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AM的相关关系。方法用10对临床配对AM和正常牙囊组织.提取和纯化mRNA,逆转录成cDNA,在测定最佳反应条件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TNF基因的表达情况,结合内参照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fGAPDH)管家基因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完成10对配对组织中TNF基因的检测.得到TNF基因mRNA在AM和牙囊组织的相对定量表达值分别(1.709±0.655)、(0.873±0.039),经检验其表达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NF在9对临床配对标本中呈高表达。结论TNF可能是与AM密切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 10 (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 - 10 )在成釉细胞瘤 (ameloblastoma ,AB)中的表达 ,结合临床病理探讨其生物学行为。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37例ABMMP - 10的表达 ,同时以牙源性角化囊肿 (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 9例为对照。 结果 MMP - 10在 1例 (11.1% )OKC棘层细胞中有强阳性表达 ,基底层细胞表达较弱或丢失。在AB的外周层及星网状层细胞中强阳性表达 2 3例 (6 2 .2 % )。MMP - 10中AB与OKC相比P <0 .0 0 1。随着AB的复发阳性表达强度增加 ,表达率升高 ,原发AB ,7例阳性(4 3.8% ) ,复发AB ,16例阳性 (76 .2 % ) ,原发与复发AB相比 P <0 .0 5。MMP - 10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病理分型无关 (P >0 .0 5 )。结论 MMP - 10的高表达与AB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 ,可能为该肿瘤侵袭性生长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牙源性病损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钟鸣  王洁  王兆元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6(4):320-323,I003
目的 观察凋亡相关基因bcl- 2在成釉细胞瘤 (Ameloblastoma,AB)和牙源性角化囊肿 (OdontogenicKeratocyst,OKC)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AB和OKC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 (S -P)检测 75例AB(原发 31例 ,复发 37例 ,恶变 7例 ) ,35例OKC及 9例口腔正常粘膜。同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 2 0例AB(12例原发 ,8例复发 ) ,12例OKC中的bcl- 2mRNA。结果  88% (6 6 / 75 )AB ,74.2 % (2 6 / 35 )OKC ,44 .4% (4 / 9)正常口腔粘膜有bcl- 2蛋白表达 ,三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同样在原发组AB 77.4% (2 4/ 31) ,复发组AB94.5 % (35 / 37) ,恶性组AB10 0 % (7/ 7)。bcl- 2阳性率及阳性强度随着组织学分级变化而增加 ,组间统计 (P <0 .0 5 )。在 2 0例AB及 12例OKC中bcl- 2mRNA表达趋势与bcl- 2蛋白的表达是相一致的 (P <0 .0 1)。bcl- 2阳性表达与AB不同组织学分型 ,病损发生部位 ,肿瘤生长方式 (单房与多房 )无关 (P >0 .0 5 )。bcl- 2在病变中表达的特征为AB的外周层细胞为强表达 ,星网状层有阳性表达 ,随着细胞增殖分化呈实性片状时bcl- 2表达增强 ,角化退变样细胞 ,颗粒性变细胞表达缺失。OKC中多在基底层细胞中表达。结论 ①bcl- 2在AB及OKC的发生、发展及细胞分化与增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在牙源性病损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和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中hTERT 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AB、OKC中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mRNA原位杂交法对口腔颌骨内54例AB、16例OKC及7例口腔正常粘膜,进行了hTERT mRNA的检测。结果 94.4%(51/54)AB、87.5%(14/16)OKC及1/7正常口腔粘膜有hTERT mRNA表达,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hTERT与AB不同组织学类型、病损发生部位、单房与多房无关(P>0.05),在AB外周细胞及星网状多边形细胞中有表达,在角化退变样细胞及颗粒样细胞中缺乏表达。结论 ①hTERT活化在AB及OK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②hTERT活性阳性率与病变中的细胞分化,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关,随着组织学分级增高hTERT mRNA阳性率及信号强度均增高。  相似文献   

14.
壁性成釉细胞瘤术后追踪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影响壁性成釉细胞瘤术后复发因素及刮治术复发病例观察。方法 对44例壁性成釉细胞瘤患者术后观察1年~25年4个月,平均5年7个月。结果 ①刮治术后复发(8/35)多于根治术后复发(1/9);②肿瘤生长呈壁内型(4/7)和混合型(3/4)刮治术后复发明显多于腔内型术后复发(0/15);③蜂房型(3/3)刮治术后复发明显多于单房型(1/20);④刮治术后2年内肿瘤易出现复发(7次/5例);⑤刮治术后复发者再次刮治仍有再复发倾向。结论 ①X线表现呈蜂房型者应做根治疗手术;②刮治术后病理呈壁内型或混合型生长方式者应重视定期复查;③刮主后病例应常规定期复查5年。  相似文献   

15.
人成釉细胞瘤中细胞周期素B1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成釉细胞瘤 (ameloblastoma ,AB)中G2 /M期周期素B1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 )对 73例AB(原发组 3 2例、复发组 3 3例、恶变组 8例 )进行了同期素B1检测 ,同时选取牙源性角化囊肿 (odontogenickeratocyst ,OKC) 19例 ,正常口腔黏膜 7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cyclinB1(细胞周期蛋白B1)在正常口腔黏膜 2例中核阳性 ,7例OKC中的棘层细胞核为阳性。 46例AB核为阳性。三者相比P <0 .0 0 1。在AB中伴随复发与恶变核阳性表达增加 ,其中原发AB 13例 ,复发AB 2 5例 ,恶变AB 8例核为阳性 ,三者相比P <0 .0 5。结论 :cyclinB1与AB的发生复发及恶变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 ,在G2 /M调控点上可能存在异常细胞周期进程。  相似文献   

16.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釉细胞瘤的X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釉细胞瘤的X线特点。方法 对病理确诊的15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釉细胞瘤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一般型成釉细胞瘤对比观察。结果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釉细胞瘤主要位于前牙区和(或)前磨牙区(13/15)。X线有3种表现:①单房改变(7/13),病变范围小且有密度不均小片状或条索状影像;②多房性皂泡状改变(2/13),肿瘤内有较多致密条纹样直线或不规则状骨隔;③混合性改变(4/13),病变区内可见似丛增生团块,边缘带伴有单囊状改变。该瘤组织学上以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组织间质中散在不规则、压缩状上皮岛或条索为特点。结论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釉细胞瘤为成釉细胞瘤的一种新的类型,具有特征性X线和组织学表现,X线方面应与骨化性纤维瘤和牙源性粘液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研究成釉细胞瘤病理类型,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09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病理分型,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和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单囊型发病组多见于青少年,滤泡型和丛状型多见于青壮年组,滤泡型影像学特点为多房,房室大小不均,分隔多,囊腔局部或边缘多伴有蜂窝状表现,丛状型为多房大囊影,房室大小均一,分隔少,膨胀改变明显,少伴有蜂窝影,滤泡复发率高于其他各型。结论 成釉细胞瘤滤泡型,丛状型和单囊型在发病年龄,影像学表现各具特点,滤泡型复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