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医学手术实验用小型猪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及麻醉效果.方法 实验用小型猪34例,分为CPB下停跳组手术组(停跳组,18例)及CPB下并行手术组(并行组,16例),行自体心包片三尖瓣置换术.记录实验中麻醉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用量,基础麻醉、麻醉维持及麻醉苏醒时间,术后3天、一周存活状况等,并评价基础麻醉及全麻效果.结果 34例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手术,各期血流动力学平稳,仅停跳组一例术后3天内死亡,存活率97.1%,麻醉效果良好.结论 合理的麻醉药物与血管活性药物的联合应用,仔细的临床观察与正确而迅速的处理是小型猪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麻醉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述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麻醉的要求及术中心肌保护等问题。方法用芬太尼复合麻醉及低温停跳液保护心肌。结果麻醉平稳,心脏自动复跳率高。结论芬太尼复合麻醉及低温停跳液适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3.
<正> 心脏手术的复灌注、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及麻醉期间心跳停止的复苏等都有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普鲁卡因是局麻药,可用于心脏手术的麻醉,也是心脏停跳液的组成部分。本实验初步观察了普鲁卡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和ATP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医学手术实验用小型猪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及效果。方法实验用小型猪30头,分为两组,分别于CPB下行心脏停跳手术(停跳组)15例及不停跳并行心脏手术(非停跳组)15例。基础麻醉起效后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开放耳缘静脉,行气管插管盾连接呼吸机,经隐动脉及右颈内静脉置管监测动静脉压,静吸复合麻醉。采用鼓泡式氧合器及儿童管道,溺低温下流量60-80ml/(kg·min),平均动脉压(MAP)50-60mmHg,α稳态血气管理方式,停跳组用冷晶体高钾停搏液诱导停搏,心脏复跳后调整流量脱离CPB。根据情况使用相应的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止血关胸。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及动脉监测管,可进食后拔除静脉输液管。实验中记录麻醉药用量,麻醉及CPB时间,术中生命体征,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血气,呼吸机辅助时间,CPB后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术后一周存活状况,并评价CPB效果。结果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脱离CPB。各期血流动力学维持较平稳,停跳组3例术后7天内死亡,非停跳组无死亡。停跳组CPB后循环功能较非停跳组差,并发症多,需要更长的CPB后并行辅助、呼吸机支持及药物辅助治疗。结论小型猪的CPB过程中需要合理血液稀释、避免心脏停跳和积极的药物支持,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术后积极有效的维护循环功能对于手术成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心脏猝死外科急救中的措施和可行性,术后对症治疗中的若干问题,以及事发后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方法 2007年5月至2011年10月共3例心脏猝死,均为男性.3例中2例行剖胸直接心脏按摩救治成功,1例因院外心脏停跳时间较长,来院后行胸外心脏按摩无效而死亡.结果 2例救治成功者,剖胸直接心脏按摩最长时间达1小时,短的约20余分钟.其中1例术中出现心脏二次停跳,经再次按摩以及药物治疗后脱险.2例术后ICU复苏治疗,意识逐渐恢复至痊愈出院.结论 胸内心脏按摩对抢救运动性心脏猝死效果显著,施救者须当机立断,但尚需相关法律支撑以及大众的理解和支持.存在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易形成二次心脏停跳值得外科医生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和中低温停跳技术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 方法:分析518例3岁以下行心脏手术患者,其中96例(组1)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422例(组2)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转流时间、术后低心排发生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动脉血气等围手术期资料. 结果:不停跳组患者的平均转流时间较停跳组短(P<0.01),术后低心排的发生率也较停跳组低(P<0.05);不停跳组患者术后的失血量和输血量均较中低温停跳组少(P<0.01),并且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也较停跳组短(P<0.01),而氧合指数高于停跳组;不停跳组术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明显低于停跳组(P<0.01),另外不停跳组术后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也较低. 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婴幼儿心肌保护、改善术后呼吸功能及维持酸碱平衡等方面均优于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技术. 表明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应用于婴幼儿心脏外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腋下切口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右腋下切口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麻醉方法及术中管理方法。结果全组病例均痊愈,术后平均拔管时间1~3h,其中5例术毕在手术室拔管。24例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手术,其余均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情况下实施手术。18例在5~10W/s除颤下复跳,其余均为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83.7%。全组无麻醉死亡及并发症。结论微创心内直视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是快通道麻醉,同时术中应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循环功能支持。  相似文献   

8.
温血灌注在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保护技术是心脏围手术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也是术后患者度过危险期的关键。因此 ,中外众多学者都十分重视。近年来 ,有学者认为在体外循环中应用温血灌注技术 ,即用温血高钾停跳液诱导心脏停跳 ,冷血高钾停跳液维持及温血低钾停跳液再灌注 ,较单纯的冷血高钾停跳液对心肌具有更加有效的保护作用。本文拟在其临床应用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随机选择 4 8例单纯瓣膜置换术患者 ,其中男 30例 ,女 18例 ,年龄 38~ 6 5岁。将 4 8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 ,即温血组和冷血组。二组的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胸外科手术围麻醉期心跳骤停的原因及救治经验,旨在进一步提高胸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安全性.方法 查询2002年7月-2005年6月根据Access软件自编的麻醉登记(前组资料)及2006年8月-2008年12月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后组资料),共获取胸外科手术病例12 832例,分析围麻醉期心脏骤停的原因、救治经过及预后.结果 共发生围麻醉期心跳骤停16例,发生率为0.12%,其中前组的心跳骤停发生率为0.11%(6/5 301),后组为0.13%(10/7 531).单纯手术操作刺激所致心跳骤停12例(75%),均即刻心脏复苏,对麻醉恢复无影响;4例(25%)复苏困难者心跳骤停原因各异,其中心脏嵌顿1例,术中呼吸、循环功能不稳定伴手术刺激2例,可疑肺栓塞1例,心脏停搏的时间分别为40、10、7及39 min,经开胸解除病因、持续心脏按压、电复律、体外循环等综合措施抢救成功,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为100%.后组死亡1例,余病例均康复出院.结论 胸外科手术围麻醉期心脏骤停的发生率为0.12%,有创动脉压监测在心电干扰时有助于及时发现心跳骤停,中心静脉通路为心脏骤停救治中最为快捷、有效的给药途径,持续心脏按压维持脑灌注是脑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张建军  罗沙 《当代医学》2010,16(22):60-61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效果。方法 84例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适合的麻醉方案和严密的监测,体外循环时,对照组给予常规停跳液,实验组给予氧合血停跳液。结果两组患者手术中均未出现麻醉意外,显示了较好的麻醉管理效果,但实验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密科学的麻醉方案和体外循环管理方案对于手术效果是极为重要的,可以减少意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6年12月至1998年5月施行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7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与以往常规心脏停跳体外循环下同类手术加以对比,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实验组(不停跳组)36例,女性22例,男性14例,年龄6岁上3.7岁,体重11.skg土2.Ikg。手术病种:室缺17例,房缺19例,麻醉时间154min土21.20min,手术时间136min士ZO.47min,转流时间22min士7.4min。对照组(停跳组):选择1996年资料完整与观察组条件近似的常规中、低温阻断主动脉心脏停跳的房、室缺修补36例。年龄6岁士2.9岁,体重12.Zkg土2.4kg,麻…  相似文献   

12.
胸段硬膜外镇痛是目前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常用而有效的镇痛方式,由于其完善的镇痛效果有助于术后咳嗽排痰,并降低心脏的氧耗,对改善患者术后心肺功能,避免或减轻静脉镇痛可能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已成为本院食道癌手术后镇痛的首选方法.但胸段硬膜外麻醉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且由于其对胸段交感神经丛的阻滞作用,使患者的自身调节机制受到抑制,常常引起围术期循环系统波动较大,甚至出现危及患者安全的情况发生,而体位改变导致心停跳者鲜有报道.本院在临床中遇到1例患者在体位改变时突然发生心停跳,经抢救复苏成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麻醉与手术期间心脏骤停抢救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麻醉与手术期间骤停抢救中的有关问题,以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例心脏骤停病人的抢救措施;结果:本组8例,复苏成功6例,复苏成功率为75%,痊愈率为50%;结论:心脏停跳后,分秒必争实施抢救,苦确诊室颤,电击除颤应先于其它复苏措施进行;当电击除颤无效时,应首选溴苄胺配合再次电击除颤,宜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胸外心脏按压无效后,宜及时实施人心脏按压,以提高心肺复苏特别是脑复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浅低温心脏跳动中瓣膜置换手术对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体外循环(CPB)人工瓣膜置换手术的空腹血糖受损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0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停跳组与不停跳组,停跳组在中度低温心脏停跳下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不停跳组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中完成手术.分别于手术前、麻醉诱导后、CPB开始后30 min、停CPB时、CPB后2 h和术后第1、3、5天共8时间点采集血样,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和麻醉诱导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跳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和TNF-α水平在CPB开始后30 min至术后第3天较CPB前升高(P<0.05),不停跳组CPB开始后30 min至术后第1天较CPB前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在CPB开始后30 min至术后第3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胰岛素水平在CPB开始后30 min至术后第1天较CPB前显著升高(P<0.05),不停跳组浓度较停跳组低(P<0.05).结论 在空腹血糖受损的患者使用心脏不停跳技术可以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有助于缓解胰岛素抵抗,维护葡萄糖代谢的稳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手术矫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1 5 3例术中测量肺动脉压 /体循环压 >0 .75的患者 ,采用心脏停跳手术 95例 (停跳组 ) ,其中室间隔缺损 (VSD) 79例 ,房间隔缺损 (ASD) 1 3例 ,动脉导管未闭 (PDA) 3例 ;心脏跳动中手术 5 8例 (跳动组 ) ,其中VSD 43例 ,ASD 1 0例 ,PDA 5例。结果 停跳组早期死亡 1 2例 (病死率 1 2 .6 % ) ,呼吸衰竭作气管切开 8例 (8.4% )。跳动组无早期死亡和气管切开病例。痊愈出院 1 41例 ,随访 3月至 1 0年 ,停跳组 2例术后 6年发生顽固右心衰 ,其余恢复良好。结论 心脏跳动组手术矫治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明显优于心脏停跳组 ,其机制可能是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肺保护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脏停跳复苏犬脑组织、外周血红细胞Na+-K+-ATP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复苏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外周血红细胞Na+-K+-ATP酶活性与脑组织Na+-K+-ATP酶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犬室颤心跳呼吸骤停模型,进行标准心肺复苏,分别观察室颤前、心脏停跳10 min及复苏后30、120、240 min的脑组织、外周血红细胞Na+-K+-ATP酶活性变化.结果:心脏停跳10 min及复苏后30、120、240 min的脑组织、外周血红细胞Na+-K+-ATP酶活性均较室颤前有明显降低,并且外周血红细胞Na+-K+-ATP酶活性与脑组织Na+-K+-ATP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复苏后脑组织Na+-K+-ATP酶活性降低,可能参与了脑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作为复苏后脑组织损伤的监测指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40例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脏停跳后以70~80cm高度落差持续灌注中低温含血停跳液,流量3~5ml/(kg·min),观察中低温含血停跳液持续灌注对心肌保护的效果.结果显示,持续灌注组中CK、CK-MB及LDH含量在心脏停跳及复灌期间皆明显低于冷晶体液间断灌注组,术后心功能状况较好,说明中低温含血停跳液持续灌注法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65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二种心肌保护法。A组(25例)用4:1血液晶体停跳液(Samuel法),B组(40例)用微量晶体停跳液(Menasche法)。体外循环不降温,阻断主动脉期间冠状循环用8~10℃氧合机血(红细胞压积25%左右)持续灌注。阻断主动脉后两组心脏均迅速停跳,停跳期间心脏均呈鲜红色,柔软滑润;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迅速恢复活动,在2min内除各有2例经电除颤复跳外,均自动恢复自主心律。成人阻断主动脉1h,A组用停跳液1000ml,B组用50ml(P<0.001)。两组病人在抑制心肌电-机械活动、心脏复苏、复苏后血液动力学稳定性、开放主动脉前冠状静脉血气分析、术后1、3、5天LDH,检查方面均无明显差异。B组灌注装置简单,操作容易,容量负荷低,停跳液配方简单,是常温心脏手术中更理想的心肌保护法。  相似文献   

19.
氯胺酮硫酸镁静脉复合麻醉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 ,探讨氯胺酮硫酸镁 (KMS)静脉复合麻醉的安全性、麻醉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家兔在不同速率硫酸镁静注下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心律的变化 ,当心脏停跳、血压为 0时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及新福林行心脏复苏 ,观察其复苏效果。结果 :当以小剂量静注硫酸镁 (MS)时对 HR和 MAP的影响极轻微。以 30 mg/ kg· m in- 1静注 MS,所有动物的 HR均减慢和 MAP下降 ,以更大速静注 ,HR减慢和 MAP下降更为显著。以 12 0 m g/ kg· m in- 1静注 MS,MAP在 5~ 2 7m in内降到 0 ,心脏在 5~ 37min内停搏。所有动物在实验的全部过程中 ECG均未出现过室颤。心脏停跳后在胸外心脏按摩下静注异丙肾上腺素 ,能在 2 min内使心跳恢复到 2 0~ 112次 / min,MAP也可恢复到 2 .2 7~ 6 .6 7k Pa。在此基础上再静注新福林 ,5 min后 HR可进一步增快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 MAP却增加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MS与氯胺酮配伍用于静脉复合麻醉 ,具有麻醉安全、辅助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 ,麻醉过程平稳 ,循环功能稳定 ,苏醒过程平顺 ,可广泛用于多种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21例择期非停跳冠脉搭桥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麻醉维持用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和异氟醚,监测10例多支搭桥手术打开心包时(基础值)、前降支(LAD)搭桥、回旋支(LCX)搭桥、右冠状动脉(RCA)搭桥、血管吻合完成时循环指标。结果21例手术都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与基础值比较,LAD、LCX、RCA搭桥均出现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增加,其中LCX、RCA搭桥时平均动脉压(MAP)下降。结论非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维持循环的稳定和心肌氧供需的平衡,手术在心脏上操作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