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扩散张量MR成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扩散张量成像(DTI)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组织中水分子随机运动的一种无创性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人体生理条件下,水分子在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率不同,即扩散异向性,DTI能够测量到水分子在三维空间扩散的方向和扩散程度,描述组织的各向异性特点,精确地研究纤维走行方向。  相似文献   

2.
MR扩散加权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能够发现癫痫发作期脑内部分区域的ADC值短暂下降,可提供新近癫痫活动的定位信息。发作间期ADC值的升高和FA值的下降反映了慢性癫痫病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综述MR扩散成像对癫痫病人的功能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于体素分析的扩散张量成像在内侧颞叶癫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基于体素分析(VBA)方法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内侧颞叶癫痫(mTLE)患者脑微观结构的改变进行观察,探讨其在mTLE神经病理机制研究及定侧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6例单侧mTLE患者及23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纳入本研究.在1.5 T MR扫描仪下行16个方向的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序列(EPI)的DTI数据采集.采用基于VBA的SPM2软件对两组受试者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及各向异性分数(FA)图进行随机效应分析的两样本t检验比较,观察患者相对正常人ADC值及FA值发生显著性改变(P<0.01)的脑区.结果 相比正常人,患者ADC增高区表现在患侧内外颞叶、部分额叶、顶叶和脑干结构,以及患侧丘脑等部位;其中大部分脑区同时也表现为FA值的降低,少部分脑区仅表现为FA值减低.比较ADC及FA值两种结果,发现前者在癫痫病灶定侧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结论 DTI是一种敏感的影像技术,可用于颞叶癫痫(TLE)定侧及癫痫脑网络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对TLE病理生理机制理解,并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脑膜瘤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平均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在脑膜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28例脑膜瘤在治疗前行常规MR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在T1WI增强、T2WI及FA图上确定肿瘤、水肿、肿瘤邻近及对侧正常白质区.测量、分析这些区域的FA值和ADC值.结果脑膜瘤Ⅰ级:水肿区ADC值高于肿瘤实体区、肿瘤邻近正常白质区及肿瘤对侧正常白质区(P<0.05).肿瘤邻近及对侧白质区FA值高于肿瘤实体区、水肿区(P<0.05).肿瘤实体区与水肿区FA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膜瘤Ⅱ Ⅲ级:水肿区ADC值高于肿瘤实体区、肿瘤邻近及对侧白质区(P<0.05),实体区和肿瘤邻近及对侧白质区ADC值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邻近白质区FA值高于实体区和水肿区(P<0.05).脑膜瘤Ⅰ级肿瘤实体区、水肿区、邻近白质区ADC值与脑膜瘤Ⅱ、Ⅲ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邻近白质区FA值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DC图有助于区分肿瘤实体区和水肿区.FA图可清晰显示正常白质纤维和肿瘤的解剖关系,利于术前手术方案制定.结合常规MRI,DTI有助于脑膜瘤良、恶性分级.  相似文献   

5.
扩散成像技术在颞叶癫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散成像技术包括扩散加权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它通过对水分子扩散能力的检测,反映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微观病理改变,对一些疾病诊断作用已得到充分肯定。综述了扩散成像技术在颞叶癫痫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扩散成像技术包括扩散加权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它通过对水分子扩散能力的检测,反映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微观病理改变,对一些疾病诊断作用已得到充分肯定.综述了扩散成像技术在颞叶癫痫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MR扩散加权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能够发现癫痫发作期脑内部分区域的ADC值短暂下降,可提供新近癫痫活动的定位信息.发作间期ADC值的升高和FA值的下降反映了慢性癫痫病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综述MR扩散成像对癫痫病人的功能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健康成人视神经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成人视神经MR扩散张量成像的特点.方法:采用单次激发ZOOM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对30例成人健康志愿者的视神经行MR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将DTI原始数据输入个人计算机,应用Volume-one1.72软件进行后处理.结果:双侧视神经在部分各向异性图(FA图)呈高信号,在方向编码彩色图(DEC图)为绿色高信号,图像清晰,无明显伪影和扭曲变形,视神经周围脑脊液及眶内脂肪被抑制,呈无信号.本研究初步获得了成人视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和平均扩散率的参数值.测得视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分别为左侧0.595±0.067、右侧0.589±0.066,平均扩散率(MD)值分别为左侧(0.948±0.112)×10-3 mm2/s,右侧(0.932±0.088)×10-3mm2/s,双侧视神经的FA值及MD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DTI检测视神经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9.
青年抑郁症患者胼胝体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青年抑郁症患者胼胝体可能存在的细微结构异常。资料与方法 对54例青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38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并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抑郁症组患者胼胝体膝部和体部的ADC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胼胝体压部的ADC值和FA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内ADC、FA值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抑郁症患者胼胝体膝部和体部白质纤维束可能存在细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MR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不同级别胶质瘤、脑膜瘤及转移瘤周围正常脑白质区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颅内肿瘤患者行常规MRI及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其中高级别胶质瘤12例,低级别胶质瘤10例,脑膜瘤12例、转移瘤9例。测量瘤周正常脑白质的FA值及对侧相应解剖部位正常脑白质的FA值,行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正常脑白质FA值低于对侧正常脑白质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胶质瘤、脑膜瘤及转移瘤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正常脑白质FA值与低级别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瘤周正常脑白质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三者之间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有助于颅内肿瘤的定性诊断及推测肿瘤细胞的浸润范围。  相似文献   

11.
MR扩散张量成像在颞叶癫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分析不同时期颞叶癫痫(TLE)患者的海马扩散变化规律,并使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DTT)初步观察TLE患者的穹窿改变。资料与方法对临床诊断的55例不同时期TLE患者(发作后早期13例,发作间期42例)和32名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定量测量双侧海马的平均扩散系数(DCavg)、部分各向异性(FA)、1-容积比(1-VR)和相对各向异性(RA)值并统计,同时对2例TLE患者和4名健康志愿者行穹窿纤维束重组。结果发作后早期:患侧、对侧海马DCav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3和0.001),三组间FA、1-VR和R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侧<对侧<正常;发作间期:患侧、对侧和正常对照组海马DCav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侧>对侧>正常,三组间FA、1-VR和R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侧<对侧<正常。发作后早期组与发作间期组比较:患侧海马DCav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TLE患者双侧穹窿较正常人细小,患侧穹窿可见部分纤维中断。结论TLE发作后不同时期的海马扩散变化特点不同,DTI可以反映其病理学改变;DTT能够初步显示TLE患者的穹窿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TLE)患者的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变化特点,并评价DTI在TLE病灶定侧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临床诊断的42例发作间期TLE患者和32名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定量测量海马平均扩散系数(DCavg)、部分各向异性(FA)、1-容积比(1-VR)和相对各向异性(RA)值,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TI参数测量法、参数差值(D)法和不对称指数(AI)法对TLE定侧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发作间期TLE患侧海马DTI参数变化特点DCavg升高,FA、1-VR、RA减低。参数测量法DCavg、FA、1-VR和RA对TLE定侧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1%,87.5%;92.9%,93.7%;90.5%,93.7%;88.1%,93.7%。差值法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87.5%。不对称指数法AIDCavg、AI1-VR和AI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87.5%;76.2%,59.4%;66.7%,62.5%。结论DTI是TLE病灶定侧诊断的有效方法。DTI参数测量法对TLE的定侧诊断价值优于参数差值法和不对称指数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内侧颞叶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中特定的脑白质纤维完整性的改变进行研究,探讨其在mTLE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5例单侧mTLE患者(左侧13例,右侧12例)及21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在1.5 T MR扫描仪下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数据采集。采用Trackvis软件对受检者颞叶相关的5对白质纤维束进行追踪显示,测量其整体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将两组mTLE患者的左、右侧纤维束FA值分别与对照组相应侧纤维束FA值进行两样本t检验。最后将病例组纤维束FA值与临床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左侧mTLE组5个患侧纤维束FA值均减低(P<0.05),而对侧仅扣带束(t=2.458,P<0.05)、上纵束(t=2.112,P<0.05)、下纵束(t=2.093,P<0.05)的FA值减低;右侧mTLE组5个患侧纤维束FA值均减低(P<0.05),而对侧仅下纵束FA值减低(t=2.384,P<0.05)。左侧mTLE组左侧钩束FA值与始发年龄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764,P<0.01),与发病时长呈线性负相关关系(r=-0.678,P<0.05)。结论 DTT可用于颞叶癫痫相关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检测,并有助于mTLE定侧研究,加深对mTLE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DTI及DTT在脑梗死白质纤维束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海滨  陈文辉  乔松  许琦  赵国库   《放射学实践》2010,25(3):267-270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不同时期脑梗死白质损伤的诊断价值,并观察白质纤维束的受损情况,为脑梗死后患侧肌力恢复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53例脑梗死患者按不同发病时期分为4组,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对比测量梗死侧与健侧相应部位脑白质的各向异性系数(FA)值,并观察梗死灶白质纤维柬的改变,按照皮质脊髓束(CST)移位、连续性及破坏程度在DTT图像上的表现分为3级。结果:超急性期梗死侧FA值(0.35±0.04)与健侧(0.37±0.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梗死侧FA值分别为0.17±0.07、0.14±0.06和0.09±0.05,分别低于健侧相应部位的FA值(分别为0.39±0.08、0.36±0.08和0.33±0.0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DT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肌力改变与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s=0.76,P〈0.05),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可以通过重建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显示。结论:DTI及DTT技术能较好的评价不同时期脑梗死白质纤维束的损伤程度,对指导临床诊断和帮助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利用MR扩散张量成像部分各向异性(FA)值,研究老年人的不同水平认知功能和脑白质异常的相关性,并探讨脑内微静脉改变的意义.方法:正常认知功能(CN)组13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12例,痴呆组10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总体衰退量表(GD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检测颈椎源性疼痛(CSP)患者的脑白质微结构异常。方法 对45例CSP患者(患者组)和45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全脑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应用FSL软件中的TBSS方法对患者组和对照组的DTI数据集进行分析,探索两组间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MD)、径向扩散系数(RD)和轴向扩散系数(AD)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同时,将上述DTI参数与CSP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SP患者胼胝体、前放射冠、左侧上纵束的FA值存在不同程度降低,同时,患者组的胼胝体、丘脑后辐射、内囊、前后及上放射冠、双侧上纵束均表现出MD值和RD值升高,而AD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此外,CSP患者胼胝体膝部的FA值与视觉模拟评分(VAS)呈线性负相关(r=-0.458,P<0.01),左侧上纵束的MD值与VAS呈正相关(r=0.495,P<0.01)。结论 CSP患者部分白质纤维束呈现出FA值降低合并MD值和RD值同时升高,特定脑区的FA值和MD值与疼痛强度密切相关,提示相应DTI参数可能成为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价帕金森病患者脑白质纤维束与正常老年组间的差异.方法 对23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和相匹配的22例正常老年人行DTI成像,采用人工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方法在DTI参数图,包括部分各向异性图(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扩散系数图(mean diffusivity,MD)上测量脑内主要白质纤维束的FA值及MD值,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PD组双侧钩束、后扣带束及上纵束的FA值低于对照组(P<0.05),双侧后扣带束及右侧上纵束的MD值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PD的病理改变不仅存在于黑质纹状体系统,也累及白质纤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分析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不同部位脑白质的各向异性。材料和方法:将26例正常婴幼儿(年龄4d至24个月)分为4组:第一组7例,小于6个月;第二组8例,6—12个月;第三组6例,12—18个月;第四组5例,18—24个月。均进行常规头颅MR和弥散张量成像,并测量不同部位脑白质的FA值和ADC值。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ADC值逐渐减低,FA值逐渐升高。不同组别大脑白质各部位的ADC值和FA值不同(P〈0.05)。结论:弥散张量成像可以反映活体脑白质的细微结构,可用于评价脑白质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多种成像方法在颞叶癫痫的综合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应用MR不同成像方法探讨MRI对颞叶癫痫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设对照组40例,颞叶癫痫组(TLE)20例,颞叶外癫痫组(ELE)21例。应用MRI测量并比较对照组及TLE、ELE组间海马结构(HF)体积差异,行TLE组致痫侧评判。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并比较对照组与TLE患侧、对侧、ELE组间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差异。应用1H MRS对各组分别进行单体素波谱(SVS)和化学位移成像(CSI),SVS时比较TLE患侧、对侧及对照组各代谢物比值差异,对TLE组行致痫灶定侧诊断。CSI时分析HF从前到后NAA/(Cho Cr)的变化规律。结果TLE组患侧HF体积、NAA/(Cho Cr)值下降,ADC值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定量MRI、SVS对TLE组定侧敏感性分别为70%、85%,特异性分别为87.5%、95%。CSI示HF的NAA/(Cho Cr)与HF部位间呈直线相关关系,TLE时前部改变较后部大。结论 定量MRI、SVS可帮助TLE致痫灶定侧,SVS更敏感、特异,两者结合后价值更大。CSI显示HF从前到后代谢物浓度渐变现象,TLE组头部改变较尾部大。DWI可作为MRI诊断颞叶癫痫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