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评价肝癌射频消融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比较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评价肝癌射频消融(RFA)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对54例病理证实的69个肝癌病灶进行RFA治疗,并与增强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如果以RFA治疗后消融灶各期均无增强为肿瘤完全灭活的依据,则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肝癌灭活的敏感性分别为96.8%、96.7%、特异性为85.7%、83.3%、准确性为95.7%、95.5%;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检验,P〉0.05)。病灶最大直径测值超声造影与增强CT无差异。超声造影显示新病灶数增多。 结论 超声造影是评价RFA疗效的有效方法,具有与增强CT同样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在肝癌射频消融(RFA)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在我院行RFA的62例肝癌患者共72个病灶为研究对象,术后20~40 d以常规超声、超声造影、VTQ及增强CT进行疗效评价。应用VTQ技术定量检测肝癌病灶RFA术前和术后的组织硬度,比较治疗前后的剪切波速度(SWV)。以增强CT结果为标准,评估VTQ技术在肝癌RFA术后疗效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VTQ检测64个消融完全的肝癌消融前后的SWV值分别为(2.65±0.58)m/s和9.00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个术后局部残留病变消融前后的SWV值分别为(2.43±0.29)m/s和(2.50±0.25)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增强CT为标准:72个肝癌病灶RFA后9个残留,63个完全消融。VTQ诊断消融后残留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7.8%、98.4%和95.8%,超声造影分别为100%、96.9%和97.2%;VTQ与增强CT检查结果一致性好(Kappa=0.800,P0.05)。结论 VTQ技术能反映消融灶的组织硬度,辅助识别残存肿瘤,对评价肝癌RFA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转移癌136例347个病灶.原发灶来自消化道肿瘤99例,乳腺癌17例,肺癌12例,其他8例.病灶最大径1.4~7.7 cm.首次射频治疗前57例为单发病灶,≥3个病灶者42例.所有患者射频治疗后1个月均行增强CT检查判断病灶灭活状况,并随访患者生存期,随访时间为3~51个月.结果治疗后24 h或1个月增强CT检查,肿瘤灭活率为95.1%.经随访共有39个病灶(11.2%)在2~19个月局部复发增大.RFA治疗后局部灭活率及复发率与病灶大小有密切关系.55例(40.4%)在RFA后1~16个月内肝脏其他部位出现新生转移灶,初次RFA治疗时病灶越少肝内出现新生转移灶的比例越小,而与RFA治疗前病灶大小无关.本组病例平均生存期为(26.22±1.85)个月.1年生存率80.3%,2年生存率43.8%,3年生存率28.8%.RFA治疗后复发未再行治疗与复发后RFA治疗1~2次患者的生存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复发后再次治疗3~4次者无明显差异.发生较严重并发症3例,经保守治疗后恢复.结论超声引导RFA治疗肝脏转移癌局部灭活率高,并发症较少,可有效延长生存期;对单发病灶疗效显著,对再发或复发病例可随肿瘤的复发转移多次治疗,显示了RFA治疗肝转移癌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超声造影对确定肝癌射频消融范围及治疗策略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前超声造影(CEUS)对制定消融范围及治疗策略的应用价值,并与RFA前未应用CEUS的治疗组比较疗效。方法161例原发性肝癌符合经皮RFA入选条件患者进行超声引导RFA治疗。其中,77例RFA前采用SonoVue行CEUS检查(CEUS组),84例RFA前未行CEUS检查(非CEUS组)。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肿瘤平均直径CEUS组(3.6±1.2)cm,非CEUS组(3.5±1.1)cm。治疗后采用常规超声、增强CT及(或)超声造影等影像检查进行规律性随访,至少随访6个月CT判断肿瘤灭活程度。结果CEUS组77例105灶行RFA治疗,造影动脉期显示59灶(56.2%)肿瘤范围较造影前增大,其中42灶(71.2%)造影前肿瘤边界不清;49灶(46.7%)肿瘤形态较常规超声更不规则,其中39灶(79.6%)为造影前边界不清。造影组>3.5 cm肿瘤52灶,37灶(71.1%)在动脉期显示主荷瘤血管。10例CEUS新发现≤2.0 cm病灶16个,其中3例为肝硬化随访病例,均进行RFA治疗。两组平均治疗次数为1.2次和1.5次。RFA后随访6~36个月,CEUS组完全灭活率高于非CEUS组(95.4%对87.8%,P=0.042)。CEUS组生存期高于非CEUS组[(34.2±1.2)月对(30.2±1.6)月,P=0.028]。结论RFA前CEUS可清晰显示肿瘤浸润范围,灵敏发现卫星灶及其他区域微小病灶,确认荷瘤血管,为准确制定消融方案,施行治疗策略,整体覆盖灭活肿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从而有效地提高RFA对肝癌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40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行RFA治疗.比较治疗后1个月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RFA后疗效评价的差异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耐受RFA治疗,过程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28个病灶在常规超声引导下行RFA治疗,12个病灶在CEUS实时引导下行RFA治疗.40个病灶最终证实34个(85.0%)病灶完全消融,6个(15.0%)病灶部分消融.术后1个月,CEUS和增强CT对病灶完全消融判定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和91.2%,83.3%和66.7%,97.1%和93.9%,83.3%和57.1%,两种方法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CEUS可以很好地引导原发性肝癌RFA治疗的精确定位,而且是评价RFA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转移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41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并拟行RFA的肝转移癌患者,其中102例行CEUS检查,86例被确定符合RFA适应证(A组)为研究对象;同期RFA前未行CEUS检查的39例定为对照组(B组).根据造影灌注特征及病灶数目、大小、形态、浸润范围、位置、与周围结构关系等确定RFA适应证并制定方案进行治疗;B组根据常规超声及CT或MR诊断结果治疗.结果 102例CEUS后计16例确定为非RFA适应证,其中3例10个灶经6~10个疗程化疗后显示病灶内或周边无强化征象,考虑无活性;13例造影后显示病灶浸润范围大于8 cm或多于7个灶或紧邻膈顶、第二肝门等部位并分界不清等.A组中36例(41.9%)病灶增多1~3个(计58灶),大小约8~15 mm,其中79.4%(46/58个灶)仅在实质期显示,共计86例209个灶行RFA治疗;造影后49.7%(75/151灶)显示较原病灶范围增大,其中69.3%(52/75灶)在动脉期增强范围增大,30.7%(23/75灶)在廓清时弱回声范围增大,增大范围均被消融治疗.经1~3个月增强CT随访,肿瘤灭活率A组为94.7%(198/209),B组为87.6%(99/113);2~17个月局部复发A组为7.1%(15/209),B组为14.1%(16/113);A组37.2%(32/86例)出现新生转移灶,B组为43.5%(17/39例);两组灭活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可为射频治疗肝转移癌适应证的选择和治疗范围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有效提高疗效并降低复发率,是RFA治疗肝转移癌重要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腹腔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adie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7例肝癌患者共25个病灶在术中腹腔镜超声引导下穿刺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结果 23个病灶术后1个月经超声造影和增强CT或MRI复查显示病灶完全坏死;2个病灶术后1个月复查显示病灶部分坏死,经过进行第2次治疗,其后1个月复查显示病灶完全坏死。现15例患者健在,生存期在5~22个月之间,仍在随访之中。结论术中腹腔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疗效良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和CT增强在评价肝癌TACE术后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40例肝癌患者TACE术后1个月先行超声造影,后再行CT增强检查,比较两检查结果.结果 40例中超声造影显示肿块23个,17例病灶有强化,21例无明显强化,2例显示不确切.CT增强显示肿块19个,16例病灶有强化,19例未出现明显强化,5例显示不确切.结论 超声造影和CT增强评价肝癌TACE术后疗效各有优缺点,应互为补充,为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肿瘤发现及定性诊断的价值及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后疗效的评价.方法 对20例肝肿瘤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灌注及各时相强化特点,判断肿瘤性质并与增强MRI进行比较;对超声造影/增强MRI高度怀疑恶性的24个病灶,穿刺活检后射频消融治疗,消融术后2周对消融灶行二维及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同期增强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瘤节结28个,超声造影发现瘤节结36个(增生结节12个,恶性病灶24个),增强MRI发现瘤节结35个(增生结节13个,恶性病灶22个),病理(良性3个,恶性21个);二维超声与超声造影在检测肿瘤数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在测量肿瘤大小及检出肿瘤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穿刺活检为标准,超声造影与增强MRI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实时、有效显示肝肿瘤血管和血流灌注情况,对肝肿瘤定性诊断及评估肝肿瘤射频消融疗效果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三维超声造影(3D-CEUS)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术疗效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48例共48个病灶。其中30例患者经手术后病理确诊,18例患者经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术。所有患者射频消融术后1个月、3个月行二维超声造影(2D-CEUS)、动态3D-CEUS评价疗效,并与增强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以活检病理或2种以上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CT、MRI、PET)、肿瘤标志物水平、患者3个月以上随访结果综合判断的最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CEUS、增强CT或MRI诊断肿瘤灭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结果射频消融术后,本组48例患者48个病灶中,75.0%(36/48)的病灶应用动态3D-CEUS后能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操作者评估射频消融术疗效;25.0%(12/48)的病灶应用动态3D-CEUS与应用2D-CEUS相比,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别,动态3D-CEUS没有改变任何一个病灶的诊断或者临床治疗方案。2D-CEUS及动态3D-CEUS显示40个病灶消融区域无增强,提示肿瘤完全消融;8个病灶边缘部分呈结节样不规则高增强,提示肿瘤部分残存。增强CT或MRI示39个病灶消融区域无增强,提示肿瘤完全消融;9个病灶边缘可见不规则强化,提示肿瘤部分残存。CEUS、增强CT或MRI诊断射频消融术后肿瘤灭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0.0%、100%、95.8%和80.0%、97.4%、93.8%。结论动态3D-CEUS在评价射频治疗疗效方面,与2D-CEUS及增强CT或MRI无明显差异,但动态3D-CEUS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在评估肝癌射频消融术疗效中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The adequacy of implementation of present proteinuria diagnostic thresholds under examination of pregnant women was examined. Th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ll urine samples of pregnant women from December 2009 to March 20010. The amount of protein in urine was concurrently evaluated by turbidimetric analysis with sulfosalicylic acid, colorimetric analysis with pyrogallol red, "dry chemistry" technology (the diagnostic strips).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mentioned techniques of analysis of protein in urine provide independen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colorimetric analysis are characterized by better precision and adequacy. However, in case of pregnant women the diagnostic threshold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shifted from 0.120 to 0.150 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内镜杂志》2020,(5):F0002-F0002
雷光华男,1970年12月生,骨科学博士,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和运动医学学科带头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和骨科学科领军人才,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名医"。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诊断主动脉窦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31例主动脉窦瘤患者,全部用二维超声(2DE)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手术治疗24例,超声符合22例,符合率为92%。误诊2例,误诊率为8%。故超声实际诊断主动脉窦瘤29例中右冠窦瘤18例(62%),无冠窦瘤7例(24%),二叶瓣型主动脉窦瘤4例(14%)。窦瘤破入/膨入右室和右房内的例数分别为16例和13例。本病主要的合并症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室缺。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二维加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主动脉窦瘤最有价值的无创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