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失血性休克和创伤性休克,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病情十分凶险、危急,需果断采取急救措施进行治疗。治疗主要是迅速补充血容量,迅速查明病因并制止继续出血或失液,根据病情决定是否使用升压药。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与抢救,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处理,对抢救患者的生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休克病人深静脉置管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30例病人选用深静脉进行穿刺并留置导管,并给予适当的护理。[结果]良好的心理护理和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有效的护理,可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保证深静脉置管在休克病人的有效应用。[结论]加强深静脉导管的护理,可保证病人置管的安全,可大大提高休克病人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7年成立急诊科以来至1991年1月底共收治抢救了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314例,现将临床资料及我们的早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1.性别与年龄:314例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中,男 相似文献
5.
6.
7.
8.
右旋糖酐在低血容量性休克复苏中的应用刘长胜李仲臣徐茂龙1986年7~1993年12月,我们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复苏早期应用右旋糖酐扩容,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本组患者48例中男37例,女11例,年龄18~75岁,平均38.5岁。... 相似文献
9.
迷走神经在高渗盐液复苏低血容量性休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渗盐液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近年来已有不少报道,并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迄今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1〕。我们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了迷走神经在高渗盐液复苏低血容量性休克中的作用,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动物... 相似文献
10.
总结58例创伤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采用骨髓输液的急救护理.严格掌握骨髓输液适应证,低血容量性休克存在周围循环衰竭,连续穿刺 3次以上,或 90 s内不能建立静脉通路者,立即行骨髓输液;选择最佳穿刺部位,经本组患者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成人首选髂前上棘为最佳穿刺部位;骨髓输液期间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出、肿胀、感染等征象,并及时处理;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掌握最佳拔针时机,外周静脉输液通路建立后立即予拔除骨穿针.经及时抢救本组58例患者均病情痊愈或趋于稳定,58例患者中57例骨髓穿刺成功,有1例患者骨髓穿刺失败,后改为深静脉置管,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3.1%,全部病例随访 1~6个月,随访期间无造血功能障碍及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输液观察及护理在抢救低血容量休克患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26例低血容量休克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即建立有效的输液通路,快速补液扩容,维持体液平衡,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中18例在治疗0.5~2.0 h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休克得到纠正;8例2 h后于术中得到纠正,均痊愈出院。结论:密切输液观察及精心护理有利于休克患者维持体液平衡,保持生命体征平稳,从而确保抢救质量。 相似文献
13.
高渗盐水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前瞻性双盲法研究,比较应用7.5%NaCl(高渗盐水组)与等渗盐水(0.9%NaCl)对180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高渗盐水组疗效明显优于等渗盐水组:升压效果显著,能快速扩容,患者尿量充分,抢救过程中补液总需量和血量需要较少,无相关并发症,病死率有所降低。因此认为使用高渗盐水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14.
低血容量性休克时白细胞变形能力改变与肺血流阻力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导致休克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ARDS的原因很多,包括补体、氧自由基等[1].本研究观察低血容量性休克时白细胞变形能力的改变及对微循环的影响,探讨白细胞在AR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三通管有三通接头,内有阀门,已广泛用于临床加药。我们利用三通管输血,观察100例创伤、大面积烧伤等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发现可明显减少术前准备时间,有助于降低病死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低剂量内毒素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兔前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观察急性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后低剂量内毒素对血浆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前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22只新西兰白免分成4组:①低血溶量性休克组6只:快速失血持续1小时,以心排血量低于基础值40%为准,休克恢复60分钟后再观察4小时;②内毒素组6只:以1ug/kg的低剂量内毒素(LPS)静注;③休克加LPS组(6只);低血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二次穿刺法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快速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将64例急诊就诊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二次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观察两种方法套管针穿刺次数与成功率、建立有效套管针通路所需时间、病人血管的保护程度、病人的医疗费用。[结果]两种方法套管针穿刺1次成功率、建立有效套管针通路所需时间、病人血管的保护程度、病人的医疗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穿刺法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中的速度快、病人痛苦小并且费用少,可明显提高套管针1次穿刺成功率,达到良好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卡托普利首剂低血压反应继发严重低血容量性休克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71岁,因憋喘、呼吸困难、心慌、胸闷20 d,加重2 d于2003-07-23 10:00入院.入院查体:P 86次/min,R 20次/min,BP 180/90 mmHg,端坐呼吸,双肺可闻及喘鸣音及双肺底小水泡音,ECG正常. 相似文献
19.
胎母输血综合征( fetomaternal hemorrhage , FMH)是指一定量胎儿红细胞通过破损的胎盘绒毛间隙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胎儿不同程度的失血及母体溶血性失血反应的临床症候群,是一种少见的产科病。该病有隐匿性,早期宫内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该病孕妇临床表现有胎动减少或消失,胎心监护异常,超声发现胎儿水肿,肝脾肿大,这些多为FMH的晚期表现,往往诊断时胎儿已失血量较大,损害已形成[5]。胎母输血可引起重度贫血和休克等严重后果[3]。我院新生儿病房2012年3月—2014年8月先后收治了6例因胎母输血综合征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儿,经呼吸支持、抗休克治疗、及时输血和预防感染等治疗措施,均已康复出院,现将抢救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严重多发伤来势凶险,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救治工作仍是急诊外科中一个很棘手的问题[1]。我院1983年1月~1999年1月手术治疗严重多发伤269例,其中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216例(80.3%)。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5例,女51例;年龄2~67岁,平均29.3岁。交通事故伎85例,刀刺伤53例,坠落伤50例,砸伤22例,枪伤3例,斗殴伤2例,戳伤1例。闭合性损伤157例,开放性损伤59例。受伤至入院时间最短5分钟,最长48小时。35例行院前急救(1.8%)。1.2临床症状及体征全组患者入院时均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收缩压<90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