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诊是医者运用手指触觉切按病人的某些浅表动脉,以探测脉象,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中医临床特有的诊病方法,又称“持脉”、“候脉”、“切脉”[1],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诊察脉象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病性和邪正盛衰,推断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脉诊是医者运用手指触觉切按病人的某些浅表动脉,以探测脉象,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中医临床特有的诊病方法,又称“持脉”、“候脉”、“切脉”[1],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诊察脉象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病性和邪正盛衰,推断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王庆华  陈莉 《国医论坛》2008,23(2):14-15
中医诊断是判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前提。中医诊病,主要有望、闻、问、切4种方法,简称为“四诊”。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所以,通过望、闻、问、切这4种诊断方法,诊察疾病表现在各个方面的症状,就可以了解  相似文献   

4.
<正>脉诊,又叫做切脉、按脉、诊脉等,是中医临床诊病的核心技术,亦是中医临床中最难懂、最难学的部分,属望、闻、问、切四诊之一,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功。脉诊是传统中医标志性的诊断方法,在百姓心中是中医的象征。但目前临床上,能真正熟练运用者已日渐稀少。现就本人临床脉诊体会,谈谈感悟。1功能脉法也称为传统脉法,即通过诊脉了解患者五脏的功能状态。具体来说就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人体的疾病大体分为外感和内伤杂病,张仲景的《伤  相似文献   

5.
面孔的秘密     
《双足与保健》2008,(5):27-28
作为中医“望、闻、问、切”4诊法之首,“望”诊主要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来判断病情。在数十年行医经验的积累下,人们总结出了“望”诊中的“四型诊病法”:从患者的脸形判断出其易患疾病。该法简单易学,普通群众即可对照进行自我诊病,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6.
脉诊的演变及其与当今脉诊研究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脉诊的渊源和发展据《史记》记载,约公元前五世纪,扁鹊善用十二经、三部九候的遍身诊法,以及“四诊”合参的方法诊断虢太子的。尸蹶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休克或虚脱),故司马迁高度赞扬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他认为扁鹊是我国古代运用脉法诊病的第一位代表人物。我国脉诊的渊源很古,切脉诊病早在  相似文献   

7.
一枕:中医诊病切脉时所用的脉枕。 二气:中医阴阳学说中的阴阳二气。 三物:中药来源主要是植物、矿物和动物。 四气:中药的药性是寒、热、温、凉。 四诊:中医诊病的方法是望、闻、问、切。 五昧:中药的味道是酸、苦、辛、甘、咸。  相似文献   

8.
胡琳 《陕西中医》2001,22(9):574-574
1 心理诊病的理论基础 中医诊断的基本手段是“四诊合参。”即望、闻、问、切。从“四诊”开始到开处方结束这样一个中医诊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心理过程不仅要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更主要的是决定中医师本身的心理素质。如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说 :“凡大医治病 ,必当安神定志 ,无欲无求……”。一个医术高明的中医师 ,首先要具备的是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把握住最佳的心理状态 ,这对处方、用药更对症、更准确无疑是有帮助的。   2 心理诊病的临床特点 “四诊”中的望、闻、问、…  相似文献   

9.
谈中医闻诊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斌  杨爱萍 《陕西中医》2005,26(12):1398-1399
闻诊,即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以了解患者病情的诊察方法。早在殷代就已有“疾言”,即语言方面的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言扁鹊能“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而《难经》则将闻诊与其他三诊相提并论,以望、闻、问、切为序,确立了闻诊在四诊中的位置,强调了闻诊的重要性。然而,作为四诊之一的闻诊,在当今中医界渐有被忽视的势头,无论教学或是临床,闻诊的重要性均难以得到重视,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往往不能四诊合参,使许多疾病漏…  相似文献   

10.
中医的诊断方法,即诊法,就是中医调查了解疾病的方法。它包括望、闻、问、切四个内容,又称为“四诊”。诊法,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方法.习惯上简称为“四诊”。四诊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必须把望、闻、问、切有机地结合’也就是“四诊合参”,才能全面而系统地了解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前言切脉是中医诊断疾病一个重要的步骤和方法。虽然我们在临床上单单凭脉来下诊断是不够全面,必需“望问闻切”四步合用,才尽了诊断的能事。但毫无疑问,切脉这一环节,在中医诊断学上却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它的理论体系是渊源于内经,殆至后汉张仲景继承了这一理  相似文献   

12.
脉象的数学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诊是中医获得病理、生理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切脉与望、闻、问紧密结合,构成诊断疾病的“四诊”。所谓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在受检者桡动脉的寸、关、尺三个部位感受桡动脉脉搏波的各种信息(脉象),经过大脑中的综合、分析,获得有关病理、生理变化的资料,以达到诊断的目的。祖国医学在脉诊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以表征生理、病理信息的脉象种类  相似文献   

13.
切脉趣谈     
诊察疾病的“拿手好戏” 切脉,也称脉诊、把脉,是医生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更是中医通过扪脉象了解病情变化的“拿手好戏”。在电视连续剧《神医喜来乐》里,就连深闺小姐未婚先孕,也躲不过喜来乐及其徒弟“按三指”之发现。祖国医学认为,人的脉象因随心脏搏动而产生,与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与否和气血的  相似文献   

14.
中医诊病主要有望、闻、问、切4种方法,简称"四诊"。通过四诊,可以观察机体外在表现以了解疾病的病因、性质及其内在联系,为进一步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中医四诊是决定中医学"现象-状态医学"本质特征的科学方法,是为实现认识人体的“现象-状态”层面生命规律而采取的手段和思维途径,因此,四诊是不可取代的中医诊疗方法。熟练运用四诊,对中医临床培养优秀人才及中医临床学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继庭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105-2106
自秦越人运用“切脉”、“望包”、“听声”、“写形”为断定虢太子是“尸厥”;运用“望色”的方法断定齐桓候的病由皮肤一血脉一肠胃一骨髓山表及里的传变;运用“切脉”的方法断定赵成候为血脉病等之后,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充实、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中医四诊,即望、闸、问、切。它作为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医门法律》曰:“望闻问切,医之不可缺一。”《四诊抉微》也说:“然诊有四,在昔神圣相传,莫不并重。”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一些朋友找中医看病时,桌前一坐,手搭脉枕后便一言不发了,或是懒得诉说病苦,或是心存着“考考大夫”的念头。在他们看来,高明的大夫通过三指切脉,就能对病情说出个一二三。其实,这样做是不够明智的。 古老的中医学限于历史条件,在诊断上未能采用实验室与特殊器械,而是通过多年的医疗实践,形成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中医学认  相似文献   

17.
从古至今,中医诊病,离不开望、闻、问、切(四诊)。问诊虽谓之“工”不及“神、圣”之境界,然而临证确是极为重要的。《素问·征四失论》指出:“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尤其是对致病的心理因素,往往是通过“数问其情,以引其意”来发掘。  相似文献   

18.
黄雪琪  林海  李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63-1664
中医心理学中的心理诊断 ,是以传统四诊为基础的这早在《内经》中就有所记载。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望、闻、问、切在《内经》中又分别被称为“视而可见”、“听声音而知所苦”、“言而可知”、“扪而可得” ,这些对心理诊断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医心理学中的心理诊断,是以传统四诊为基础的这早在《内经》中就有所记载。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望、闻、问、切在《内经》中又分别被称为“视而可见”、“听声音而知所苦”、“言而可知”、“扪而可得”,这些对心理诊断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问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之一,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明代张景岳称问诊为“诊病之要领,临证之首务”。在诸多问诊内容中又有“问口味好恶,可察脏腑虚实”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