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时三维超声测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仿体实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明确实时三维超声技术用于定量颈动脉斑块体积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比例的琼脂、明胶和碳化硅颗粒混合物制作成硬度、回声强度各异的含有斑块的血管仿体32个。先后应用11L-3探头和X4探头扫查仿体,并获取仿体的全容积(full volume)图像导入TomTec 4D Cardio-View工作站,由两名超声医师双盲、随机分别在2、4、8、16平面状态下测量体积,其中一位观察者在1月后按此原则再次进行测定。结果在斑块及其回声强度的判断上,实时三维成像与传统二维血管成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2、4、8、16平面状态下所测得的仿体斑块体积与制作过程中的实际体积相比其P值分别为0.001、0.946、0.223、0.196;4、8及16平面测量值与实际体积数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3、0.82和0.74(P均〈0.001)。体积测量数据在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部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实时三维超声技术可检测颈动脉仿体中存在的斑块,结合TomTec 4D Cardio-View工作站可准确计算斑块体积。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RT-3DU)与CT血管造影(CTA)检测颈动脉斑块体积,评价RT-3DU在颈动脉斑块体积测定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5例患者的32个颈动脉斑块分别进行RT-3DU和CTA检查.RT-3DU采用Qlab软件3DQ插件进行斑块半自动体积测定;CTA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仪和血管分析软件进行斑块体积测定.结果 RT-3DU测得斑块体积为(583.09±215.66)mm~3;CTA测定斑块体积为(602.84±182.45)mm~3.两组间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显著正相关(r=0.885,P<0.01);随斑块体积增大,两组测定值间差异逐渐减小(r=-0.35,P<0.01);RT-3DU和CTA两种技术测定斑块体积时,观测者间重复性高,分别为2.6%和3.0%.结论 RT-3DU可准确测定颈动脉斑块体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RT-3DU)评价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定性和定量方面的应用价值,并与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相对比.方法 对70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实时三维超声以及下肢动脉CT三维重建检查,进行影像学对比分析.结果 RT-3DU以及3D-CTA均可显示斑块的位置、管壁结构和管腔狭窄程度.RT-3DU可明确显示斑块的回声强度及其在血流冲击下的活动度,最大斑块处管腔狭窄率测量结果(86.52±2.30)%与3D-CTA (89.36±1.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良好(r=0.90, P<0.01);二者在斑块识别以及管腔的狭窄程度判断上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80,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可较好地定性评价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具有能定量评价斑块、价廉、无创的独特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实时三维超声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性和定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二维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及斑块的形态,测量斑块面积以及三维体积,并比较实时三维超声和二维超声测量结果.结果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均可以显示斑块的位置、形态及结构,三维超声可显示斑块的立体形态,在钙化斑块也可显示远场的结构.实时三维超声测量斑块最大面积为(0.34±0.16)cm2,二维超声测量斑块最大面积为(0.19士0.12)cm2,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技术测量的斑块面积存在高度正相关(r2=0.65,P<0.01).三维超声定量斑块的体积为(0.18±0.11)cm3.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性及定量方面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定三尖瓣环位移(tricuspid annular displacement, TAD)在评估右室收缩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8例,2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取心尖四腔观采集二维和实时三维图像,然后将二维图像输入QLAB 6.2工作站获取三尖瓣环中点收缩期位移等参数,将实时三维图像输入TomTec工作站,用四维右室功能分析(4D RVF)软件计算右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 38例全部获得TAD值,30例得到RVEF数据.TAD各测值和RVEF之间相关性良好(P<0.01),扩张型心肌病患者TAD各测值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TAD在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的差异分别为(0.49±2.69)mm及(0.21±0.60)mm.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检测TAD能客观反映右室的收缩情况,有望成为临床评价右室收缩功能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VPQ检测技术与CTA血管成像技术分别测定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评价三维超声VPQ技术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102例患者的颈动脉分别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及CTA检查,评估共130个颈动脉斑块所致局部血管狭窄的程度。应用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脱机分析测定面积狭窄率、内中膜厚度、最窄处斑块厚度、NWI(标化壁指数)及斑块回声强度等数值。同期应用CTA测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与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得的狭窄程度对比。 结果 实时三维超声与CTA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相比较,诊断准确性高,可很好显示颈动脉斑块的位置、管壁结构并测得相关参数。实时三维超声测得颈动脉局部管腔轻度狭窄15处、中度狭窄78处,重度狭窄37处;CTA测得颈动脉局部管腔轻度狭窄11处,中度狭窄71处,重度狭窄48处。实时三维超声与CTA对颈动脉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程度的检测具有高度一致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得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NW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能够准确测定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操作简便易行,可获得较二维超声更详细的参数,并对相关指标可进行量化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彩色超声心动图(RT-3DCE)定量评价二尖瓣偏心反流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实时三维彩色超声心动图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测量10例二尖瓣偏心反流患者的二尖瓣偏心反流容积、左心房容积及二者比值,评价二尖瓣偏心反流的程度。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RT-3DCE和2DE图像,前者具有明显优越性;RT-3DCE的左心房体积测值明显高于2DE,RT-3DCE与2DE的反流束体积测值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论RT-3DCE评价二尖瓣偏心反流束体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是近年来超声医学技术领域中的新突破,也是对二维超声的一种补充.它能够通过所获取和存储的体积参数进行分析重组获得立体三维图像,更好的显示组织结构的解剖特征和空间关系.现就RT-3DE的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技术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的实用性及可重复性。方法 2名医师独立运用二维及三维超声技术检查5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观察斑块的形态、测量斑块的面积及联合运用VOCAL技术测量斑块体积,并用Bland-Altman分析、配对t检验分析2名医师测量的结果。结果二维及三维超声均可以显示斑块的位置、形态及大小,二维超声只能显示斑块某一切面,三维超声可显示斑块的立体形态;同时Bland-Altman分析得出,2名医师测量斑块面积及体积的95%一致性界限分别是:(-0.09,0.10)cm2、(-0.11,0.09)cm3,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2名医师测量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统计分析得出2名医师测量斑块面积及体积的一致性较高。结论与二维超声相比,三维超声具有显示斑块立体形态、更准确测量斑块大小的优势,为斑块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是超声领域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其将矩阵探头、高通道的数据处理系统和三维空间定位系统融为一体,是超声心动图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国内外均有其在心血管诊断中应用报道。术中经食管超声因其图像清晰,不干扰手术野,可实时监测手术过程等优点而广泛用于心血管外科手术。但其图像为二维平面影像,无法显示心血管的立体结构。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技术(realtime transesophageal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TEE)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本研究拟探讨RT-3D—TEE在二尖瓣替换和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及其内部新生血管的超声造影特征。方法5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颈动脉、椎动脉常规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其中对49个粥样硬化斑块行超声造影,观察超声造影时管腔狭窄程度及斑块造影增强模式,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超声造影表现与斑块回声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超声造影过程中清晰显示中内膜厚度并显示出常规超声未发现的9个斑块;对于诊断颈动脉、椎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间、常规超声与DSA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9个斑块中有35个超声造影表现为弱增强,增强模式以自外膜向中心增强为主,占54%(19/35),其中低回声斑块占53%(10/19);其次是自内膜及外膜向中心增强,占31%(11/35);自内膜向中心增强最少,占14%(5/35)。低回声斑块、等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组增强率分别为93%、71%、81%,明显高于高回声斑块组27%(P<0.05)。结论超声造影提高了颈动脉斑块显示率,有助于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可敏感地显示斑块动态增强形式,并能够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特征,评估斑块的稳定性,为临床治疗及评价预后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价颈动脉硬化斑块内新牛血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行实时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硬化斑块造影增强情况,运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存机分析,根据斑块回声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对9例有外科手术指征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造影观察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病理切片行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单克隆抗体以及新生血管标记物Ⅷ因子、PBS缓冲液染色,分析颈动脉斑块造影增强情况与组织病理学新生血管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回声斑块造影增强率按由高至低顺序排列分别为低回声、等回声、混合回声、高回声,其中低回声、等回声、混合回声组间斑块增强数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回声、等吲声及混合回声与高回声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病理组织学与超声造影结果分析提示,造影剂增强效应较强的斑块在组织学上新生血管形成数量较多,两者呈正相关性(r=0.773,P=0.015)。结论超卢造影可实时观察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无创性评价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使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2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31个斑块,分析造影表现与斑块大小及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31个斑块中有22个增强,且7个斑块表现为造影剂从管壁外向斑块内短线条状增强,15个斑块表现为造影剂从管腔内及管壁外周向斑块内呈稀疏点状增强,开始增强时间要比颈动脉的晚(P<0.01),达峰时间延长(P<0.01)。在增强的22个斑块中,软斑块12个,混合斑块10个。另9个超声造影未增强的斑块中,硬斑块5个,软斑块2个,混合斑块2个,斑块厚度均在3mm以下。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可以较敏感地显示斑块动态增强过程,揭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但受斑块厚度及斑块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 33例患者中,常规超声发现斑块45处,并将其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混合性斑块及钙化斑块;观察不同斑块的弹性图像特点并计算颈总动脉内血液组织与斑块的应变对比度(即硬度比值).结果 ①二维超声发现软斑块17处,纤维性斑块0处,混合性斑块15处.钙化斑块13处.②超声弹性图像中,软斑块主要表现为绿色,混合性斑块表现为蓝绿相间,而钙化斑块则完全为蓝色所覆盖.③钙化斑块组及混合性斑块组应变对比度明显高于软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钙化斑块组应变对比度明显高于混合性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价颈动脉斑块.不同组织声学特性的斑块弹性图像表现及应变对比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利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常规超声证实存在颈动脉斑块的5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资料。 结果其中7例患者常规超声显示存在低回声斑块而经超声造影证实斑块分级仅为Ⅰ级;5例患者常规超声显示存在高回声斑块而经超声造影证实斑块分级为Ⅲ~Ⅳ级;3例患者经超声造影显示出常规超声未能清晰发现的颈内动脉外侧壁斑块;2例患者经过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综合分析证实存在动脉斑块致颈动脉狭窄,狭窄率估测为50%~69%。结论超声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在发现颈动脉外侧壁斑块、观察斑块内新生血管及评估斑块稳定性方面优于常规超声;在评估血管狭窄程度方面,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综合应用要优于单纯应用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16.
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造影检查72例(92个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患者,了解超声造影时斑块回声有无增强及血管充盈情况,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对照。结果颈动脉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动脉内-中膜厚度,发现造影前未发现的斑块24个,并能勾勒出动脉斑块大小及形态。与DSA对照,应用超声造影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颈部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55.6%、特异性为94.7%、准确性为82.0%。92个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后69个增强,低回声、等回声、混合回声、强回声斑块新生血管检出率分别为89%、75%、70%和25%;斑块内造影剂到达时间迟于颈动脉(P〈0.05),达峰值时间较颈动脉延长(P〈0.05)。结论超声造影提高了颈动脉斑块的显示率,有助于判断动脉狭窄程度,并可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弥补了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不足,为颈动脉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