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热包括体温升高或自觉发热的症状,舌下温度超过37.2℃。腋下体温39℃以上称高热;38.5℃以内的发热多为低热;持续高热不退达数日,为稽留热;一日内体温波动在1℃以上为弛张热;可降至正常又发热者为间歇热。肿瘤、结核、风湿等多为长期低热,且午后明显。  相似文献   

2.
小儿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是指通过现代医学检查,对病因、发病机理不明,一时难以作出准确诊断;体温持续在37.5~38℃之间超过二月者。一、邪稽少阳,寒热如疟:谌×、女、1岁10月。发热82天、低热72天,于78年6月21日诊。患儿本年4月1日开始感冒发热,自服中成药二日未效,体温升至41℃,某医院以“上感高烧”收入住院,经输液、抗菌素等治疗,体温逐渐下降,一周后外感症状消失,但体温仍波动在37.5~38℃之间,持续至今。现每晨体温为37.4℃,午前10时左右则出现面唇苍白,手脚欠温,皮肤粟起等恶寒表现,经过一小时左右则体温升至38℃,持续至翌日黎明得  相似文献   

3.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种疾病均可出现。现代医学认为体温高于正常范围即为发热,根据发热的程度不同又分为低热(37.5~38℃)、中热(38~39℃)、高热(39~40℃)及超高热(41℃以上)。祖国医学认为,发热不仅包括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的发热,而且还把自觉的手足心热,胸腹灼热等也列入发热范畴,《素问·调经论》:  相似文献   

4.
长期发热系指体温徘徊于37.4°~38℃之间,延续4周以上的低热。其中病因不明者,治疗颇感棘手。为此,近年来笔者曾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这类病人,获得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廉洁 《家庭中医药》2019,26(2):37-39
<正>正常人的体温是在大脑皮层和丘脑下部体温中枢的调节下,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达到相对的恒定。若因疾病等原因使产热过多或散热过少,便可使体温超出正常范围而引起发热。急性发热是指发热时间不超过1周,体温升高超出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一般而言,孩子的体温超过37.4℃就被视为发烧。37.5~38℃为低热,38~39℃为中度发热,39℃以上则为高热。在一天的24小时中,以上午2~6  相似文献   

6.
张占玲 《环球中医药》2010,3(4):273-274
1小儿长期发热的病因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体温中枢功能不全等疾病均可有发热表现。针对病因治疗多可获效。但临床上常有些患儿持续高热1~2月,通过各种检查和实验室指标均难以明确诊断,诸法治疗不退;另有些患儿,高热退后,持续低热不退,治疗亦颇为棘手。究其根本,正虚邪恋成为小儿长期发热的主要病机,而气虚为重要因素。气虚则“无阳以护其营卫”。  相似文献   

7.
<正>正常人的体温是在大脑皮层和丘脑下部体温中枢的调节下,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达到相对的恒定。若因疾病等原因使产热过多或散热过少,即可使体温超出正常范围而引起发热。急性发热是指发热时间不超过一周,体温升高超出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一般而言,孩子的体温超过37.4℃就视为发烧。37.5~38℃为低热,38~39℃为中度发热,39℃以上则为高热。在一天的24小时中,以上午2~6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  相似文献   

8.
发热是体温较正常升高的一种临床表现,也是类风湿关节炎常见症状之一。在很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程中都有以高热或持续发热,或长期低热或不规则间歇热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的出现。发热的出现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处于活动期、急性期或发展期。控制发热可稳定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减轻患者痛苦,是治疗发热型类风湿关节炎的首要环节,也是判定该病疗效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9.
发热是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所导致的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人体现象。根据发热程度的高低 ,腋下体温分为低热 ,体温不超过 38℃ ;中度热体温在 38~ 39℃ ;高热体温在39℃以上 ,正常腋下体温为 36~ 36 .7℃。急性发热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上呼吸道感染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高热时精神状态好 ,以病毒感染可能为大。例如 :持续高热致代谢增加 ,可损伤机体组织和细胞 ,严重者可引起痉挛。所以对于高热一定要密切注意体温的变化 ,2小时测体温 1次 ,直到体温稳定为止 ,以后每 4小时测 1次直到体温恢复正常。护理要点如下 :休 息 发热病人均应保证充…  相似文献   

10.
余健民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I0002-I0002
发热即体温异常升高。小儿时期正常体温可波动于一定范围,正常小儿液下体温一般在36.0~37.0℃左右。临床上根据体温的高低可分为:(1)低热:<38℃;(2)中热:38~39℃;(3)高热:39~40℃;(4)极热:>41℃。不同的热型对人体的影响是不同的。人体可以保持较恒定的体温,主要是由于下丘脑体  相似文献   

11.
<正> 发热凡体温高出正常(一般来说,口腔温度在37.3C°以上、腋温在37℃以上、直肠内温度在37.6℃以上)——昼夜间波动在1℃以上时称为发热。如仅自觉全身或局部(主要指“五心”)发热,但测体温无明显变化的,亦属发热范畴。前者有体温升高改变,叫作“体温升高性发热”;后者无体温变化,叫作“非体温升高性发热”,或称“自觉发热”,又因为常间有体温微度升高,故临床又多混称为“低热”。发热是机体的一种全身性病理反应,由于  相似文献   

12.
低热是手术后康复期的一个临床特点。经围术期使用抗生素,术后绝大多数患者吸收热低于38℃,且在2-3天趋于正常。妇科术后发热多是指术后5-7天,甚至2周以上仍发热,体温在37.5℃以上,甚至40℃。造成妇科术后发热的原因多为手术后感染所致创口局部化脓,或并发其他部位感染,用抗生素治疗多有效。  相似文献   

13.
小儿长期低热治法举隅224002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陈尔明小儿长期低热以体温稍高(37.5~3.8℃),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持续发热半个月以上)为特点,属中医内伤发热范畴。多认为与气血阴阳虚损有关,故亦称“虚热”。但在儿科临床中,单纯属虚热的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4.
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7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性发热是指由于肿瘤组织本身血供不良,发生坏死或液化,或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被吸收,刺激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的发热。单纯的癌性发热常以低热为主,或仅自觉身热,而体温并不升高,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大多正常。仅少数患者以持续高热或不规则间歇发热为首发症状,  相似文献   

15.
发热是指人体体温异常升高,是人体对治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防御反应,是患病时的一种症状。同样是发热,但病因却不相同,超过39℃时即为高热,发热的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突发热常为0.5—1天,持续热为3—6天。  相似文献   

16.
有些人经常发热,热度又不高,一般都在38℃以下,到医院检查,又没有其他异常发现,找不出明确的病因。对于这种长期低热,中医称为虚热,西医则叫功能性低热。这种病的预后大多良好,有的病人不用药治疗,也可以自行痊愈。  相似文献   

17.
<正>发热是一种常见症状,西医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或用解热镇痛药,中医不拘泥于病因,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辨证治疗。笔者跟随导师岳妍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以补中益气汤治疗顽固性发热验案1则介绍如下。患者,女,学生,主因间断发热6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最高37.5℃,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  相似文献   

18.
<正>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腋温37.3-38℃为低热,38-39℃中度发热,39-41℃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热程在2周以内为急性短期发热,持续2周以上为长期发热。发热是机体与疾病作斗争及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一种保护性反应[1]。大多数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为自限性病毒感染性疾病,但有部分为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可造成严重后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9.
林娜 《家庭中医药》2001,8(6):26-26
发热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小儿腋下正常体温一般为36℃~37℃,午后体温较清晨略高。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以认为是发热。一般的发热是机体与疾病作斗争及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可使血液白细胞增多,吞噬细胞活性增高,酶活性增强,抗体合成加速,但高热过久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影响消化功能,增加心血管负担,使人抵抗力下降,甚至引起惊厥、昏迷等。  相似文献   

20.
1长期低热 患者刘×,女,62岁,1996年7月23日初诊.患者低热年余,每日午后发作,体温在37.5℃以上,伴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心烦易怒、胸脘满闷、食欲不振等症.曾在某医院住院半年,做多种检查,病因尚未明,并用多种西药治疗未见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