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他汀类药物为一大类其英文词尾均为-statin的药物统称,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其化学名称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代谢中的关键性限速酶,而他汀类药正是竞争性抑制该酶的作用,使肝内胆固醇合成减少,血中浓度降低,触发肝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受体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调脂外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塞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西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等为一大类其英文词尾均为statin(他汀)的药物被统称为他汀类药物。他们能够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代谢中关键性限速酶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作用,使肝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临床多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对冠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羟甲戌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总称,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还能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他汀类药物除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症,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和稳定斑块作用。自西立伐他汀(拜斯停)事件后,国内外专家多次举行会议,取得共识:虽然横纹肌溶解症是他汀类药物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瑞舒伐他汀钙是全新合成的羟甲基戊二酰基辅酶A(HMC—CoA)还原酶抑制剂,国外临床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组能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本研究主要研究瑞舒伐他汀钙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脂代谢异常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张绪清 《肝脏》2005,10(4):334-336
他汀类(statins)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临床上的简称,是目前公认的最主要的降血脂药,在临床应用已近20年。洛伐他汀(10vastatin)是第一个他汀类药物,于1986年研制成功并投入临床应用,此后相继研制出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匹伐他汀(pitavastatin)、罗苏伐他汀(rosuvastatin)、美伐他汀(mevastatin)和西立伐他汀(cerivastatin)等。近年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硝酸酯类药物、抑制血小扳聚集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等),治疗2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2周。治疗前后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hs--CRP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经过2周的治疗后TG及HDL—C变化不明显(P〉0.05);LDL—C、TC及hs—CRP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经过2周治疗血脂各指标及hs—CRP前后无明显改变。治疗组治疗前后hs—CRP的变化与血脂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LDL—C、TC及hs—CRP有显著降低作用。阿托伐他汀对于hs—CRP的降低作用与其对于血脂的降低作用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43例高胆固醇血症给氟伐他汀20-40mg,1次/日,口服,比较服药前,后4周,8周血脂变化,结果:服药4周后血清胆固醇(TC)均值下降19.7%(P<0.01),甘油三酯(TG)下降11.6%(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24.8%(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4%(P<0.05),第8周与4周变化不大,结论:氟伐他汀能有效降低TC,LDL-C和TG,并能轻度升高HLD-C,保护冠状动脉,且安全,价廉,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可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和刺激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合成,临床上被广泛用来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大量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显著地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保护作用之外,还具有独立于此之外的其它作用,如肺、肾保护作用、延缓肾衰竭进展、抑制动脉瘤的形成和扩张作用、抗肿瘤作用、促进骨形成作用、促进伤口愈合作用、以及降低感染性休克的死亡风险等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立伐他汀对高胆固醇患者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观察西立他汀对高胆固醇患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以探讨他汀类药物其他可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检测17例高胆固醇患服用西立他汀前后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率。结果:17例高胆固醇中层得,男15例,女2例,年龄36-54岁。口服西立他汀0.3mg/d,8周后,高胆固醇患的总胆固醇降低19.6%(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31.1%(P=0.001),甘油三酯(TG)降低5.1%(P=0.0097),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率降低27.7%(P=0.001);高胆固醇患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率与总胆固醇(r=0.6744,P=0.003)、LDL=C(r=0.6175,P=0.008),TG(r=0.7127,P=0.0013)呈正相关性;内皮细胞先经西立伐他汀孵育后,对单核细胞的黏附率与胆固醇患服药前的黏附率差异无显性(P=0.7470);单核细胞经西立伐他汀孵育后,与内皮细胞的黏附率较服药前降低12.95(P=0.001)。但仍较服西立伐他汀8周后高20.75(P=0.001)。结论:高胆固醇患经西立伐他汀治疗血脂水平下降后,其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率随之降低,西立他汀可直接作用于单核细胞而降低其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性。  相似文献   

10.
新型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匹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作为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它对糖尿病、冠心病、血脂障碍和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的心血管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以预防心肌梗死、中风和外周动脉栓塞等的发生[1-3].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有3代,分别是第一代的洛伐他汀(lovastatin) [4]、普伐他汀(pravastatin)[5]和辛伐他汀(simvastatin)[6],第二代的氟伐他汀(fluvastatin) [7]和第三代的西立伐他汀(cerivastatin) [8]、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9]等.  相似文献   

11.
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专家建议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卒中是中国第一位致残和第二位致死原因。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使得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他汀类药物(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最重要的药物。目前对他汀类药物防治卒中的认识尚不一致。因此,有必要尽快统一认识,规范他汀类药物的治疗策略。中华内科杂志特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达成他汀类药物防治脑血管病专家建议,以期给临床医生以明确的临床指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作用。方法选择61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30—40mg/d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mg/d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覆治疗前、后血脂改变情况。结果两组忠者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LDL—C、TG、TC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临床症状改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效果良好,30~40mg/d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对防治冠心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Statins)明显降低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血管疾病的事件.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阻断HMG-CoA转变为胆固醇的前体甲羟戊酸,并反馈性激活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使得胆固醇的合成减少,清除增加,从而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另外通过抑制肝细胞合成载脂蛋白B-100,从而降低三酰甘油,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益处通常认为是降低LDL-C水平,随着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增多及基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他汀类药物产生的获益远大于降脂作用本身,并且观察到使用他汀在其降脂作用尚未显现时即可产生获益,提示他汀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其他作用,称之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  相似文献   

14.
对普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用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效果研究(PROVE—IT,TIMI-22),分析证明应当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之后降三酰甘油(TG),再加上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能使冠心病再发最大减少。这一效果与LDL-C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无关。PROVE—IT研究证明ACS后,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与他汀类药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征性病理学改变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细胞外大量老年斑(SP)形成及神经元缺失。β-淀粉样蛋白(Aβ)是SP的核心物质。当Aβ生成增加,自发快速聚集形成β-片层折叠结构,进而形成Aβ纤维大量沉积后导致SP发生。Aβ在AD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起始及枢纽作用。大量证据表明,脑Aβ的生成与胆固醇的量有关。他汀类药物是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R)的抑制剂,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Aβ的生成。本文就阿尔茨海默病、胆固醇与他汀类药物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药物很多种作用.其中降血脂的作用非常重要。但已知.对有些患者来说,应用他汀类药物的降脂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目前,一项新的研究指出HMGCoA还原酶(HMGCR)在合成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胆固醇)过程巾起关键作用.LDL胆固醇会引起动脉阻塞.冈此俗称它是“坏”胆固醇。一般常人是通过两种途径合成低密度胆固醇.其中一种是通过HMGCR酶的作用合成的:但HMGCR酶的活性高低也不尽相同.这样就影响了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它能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并能够中度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水平。1994年发表在Lancet杂志的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Scandinavian Simvastatin Survival Study 4S)试验是最早证实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预防冠状动脉事件并降低死亡率。尽管如此。目前他汀类药物并没有像指南中所建议的那样得到应有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而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近期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独立于降脂以外的修复血管损伤的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修复内皮、促新生血管生成、稳定斑块等。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他汀类药物即 3羟基 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 3-methylglutaryl-coenzymeA ,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由于这类药物的英文名称词尾均为statin ,统称为statins,即他汀类 ) ,具有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过程中限速酶的活性 ,继而上调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 ,加速血浆LDL的分解代谢 ,此外还可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的合成。由于他汀类药物能有效地降低LDL -胆固醇 (LDL C)和总胆固醇 (TC)水平 ,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因而已成为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最常用的药物。所以 ,他汀类药物的发现 ,给高胆固醇血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病人血脂基础水平及经药物治疗病人的血脂水平.了解宁波地区冠心病病人的血脂状态及达标水平,并对其常规调脂药使用后疗效进行分析。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者180例,观察使用日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辛伐他汀20mg、氟伐他汀40mg治疗3个月对调脂的疗效。结果他汀类治疗3月后,冠心病病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0±0.7)mmol/L.与治疗前比较,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其他他汀类比较,阿托伐他汀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幅度最明显(P〈0.05),而辛伐他汀组和氟伐他汀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波地区冠心病病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偏低,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即可达强化调脂目的。 4/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