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服刑人员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为监狱制定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HOQOL-HIV-BRIEF中文版对36名服刑人员中HIV/AIDS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合AIDS耻辱量表以及敌意心理、对医生信任度、对经济的担忧3个维度,同时考量定性访谈结果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服刑人员中HIV/AIDS在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中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7,- 19.10,P<0.001),在环境领域、精神支柱/个人信仰领域、生命质量总分中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素分析显示服刑原因、人狱前职业、CD4、年龄、AIDS耻辱得分、敌意心理得分以及对医生信任度得分对生命质量均有影响(P<0.05),其中年龄、AIDS耻辱得分及对医生信任度得分与生命质量呈负相关.结论 服刑人员中的HIV/AIDS生命质量较低,应结合相关影响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减少该人群的极端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生存质量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该人群的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黑龙江地区感染HIV的MSM人群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结果 共计收回有效问卷107份.样本人群生存质量得分除精神支柱/个人信仰领域外均低于全国常模,并在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及精神/个人信仰领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领域百分制得分仅生理和独立性领域超过60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症状得分、耻辱得分、CD4计数均与生存质量相关领域有关(P<0.05),其中症状得分与耻辱得分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结论 加强医务工作者对男男性行为者中的HIV/AIDS患者的人文关怀,尤其是降低医疗服务过程的歧视,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开展反歧视干预,为其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利于提高该人群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无症状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生存质量现状,为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HIV-BREF)的中文版调查符合无症状期HIV感染者,计算其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并和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105例无症状期HIV感染者生存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总的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得分均明显低于常模,独立性领域、环境领域、精神支柱和个人信仰领域的得分明显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期HIV感染者的生存质量较正常人低,医护人员在对此类人群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存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F)中文版评价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的生存质量,同时调查可能影响生存质量的人口学特征、HIV感染有关情况和社会支持等。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4大领域的影响因素。结果 112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存质量4大领域平均得分分别为:生理领域(60.5±16.2)分、心理领域(51.8±17.5)分、社会关系领域(58.1±19.3)分,环境领域(47.5±15.6)分。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支持得分越高,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存质量4个领域得分就越高;静脉吸毒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理领域总分低于性途径感染者;有工作/学习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理和心理领域得分高于无业者;对支持利用度高者,其心理领域得分也高;在环境领域得分中,患者文化程度越高,其得分越高。结论应加强失业、文化程度低、抗病毒治疗患者、静脉注射感染者以及社会支持差者的心理健康辅导,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服药现状及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3-8月采用随机抽样法,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AIDS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及世界卫生组织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简表(WHO QOL-HIV-BREF),调查AIDS药物治疗患者服药现状、生命质量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本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37份。调查结果显示: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0%(19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前三位的症状为消化道症状71.7%(170例),睡眠质量降低65.8%(156例),皮肤症状58.6%(139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总体评分为(84.2±18.5)分,其中生理领域评分(15.3±2.8)分、心理领域评分(13.1±3.1)分、独立性领域评分(15.3±2.9)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13.4±3.1)分、环境领域评分(12.9±2.8)分、精神支柱/个人信仰领域评分(14.2±3.7)分、一般健康状况评分(13.5±2.8)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因素影响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的不同领域。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药物不良反应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12.902),其次为患者是否住院、受教育程度及感染途径(标准化回归系数=10.255、2.444、-2.374,P<0.05)。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患者间应及时沟通交流服药感受、缓解内心压力,减少漏服现象的发生,提高服药依从性,确保抗病毒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和是否住院治疗成为影响AIDS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AIDS药物干预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改善药物治疗方案、探索更为有效药物治疗和干预方式、完善支持疗法,以及通过更为综合的干预方式来减轻药物不良反应以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云南省两地206例HIV/AIDS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基本情况,探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HIV/AIDS患者较为集中的文山、玉溪两地患者作为样本;运用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基本问卷,医学应对问卷(MCMQ),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目标人群进行测定.结果 HIV/AIDS患者面对因子得分低于常模,回避、屈服因子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收入是回避因子的影响因素(P<0.05),文化程度是面对因子的影响因素(P<0.05);面对与抑郁呈负相关(r=-0.162,P<0.05),屈服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r=0.429,P<0.00,r=0.401,P<0.00).结论患者多采取回避或屈服的方式应对疾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提高其文化程度,消除歧视,使其能够积极面对,配合医生治疗;实施进一步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帮助他们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上海市闵行区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选择上海市闵行区管理的HIV/AIDS患者,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一般情况问卷、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scale,S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测查。结果   共有294例感染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39.6±12.6)岁。SAS平均得分40.5±8.8,高于全国常模(t=20.8,P<0.001),焦虑发生率为13.9%;BDI得分粗分平均8.90±8.59,抑郁发生率为28.6%;SSS平均得分33.5±10.2,生活质量的总分平均为66.6±1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的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低于大专及以上者(OR=0.34,95%CI:0.12~0.95);中度或重度抑郁的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较不抑郁的患者得分低,OR值分别为0.14(95%CI:0.06~0.34)和0.07(95%CI:0.03~0.20);焦虑的HIV/AIDS患者较不焦虑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低(OR=0.10,95%CI:0.04~0.27)。社会支持得分越高,生活质量得分越高(OR=3.95,95%CI:1.82~8.59)。结论  应加强关注HIV/AIDS患者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提高社会支持,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对201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就治的HIV/AID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20例HIV/AIDS患者的面对得分为(18.12±3.51)分,低于常模的(19.48±3.81)分(P<0.05);回避得分为(16.56±3.23)分,高于常模的(14.44±2.97)分(P<0.05);屈服得分为(12.16±2.69)分,高于常模的(8.81±3.17)分(P<0.05)。结论:我院收治的HIV/AIDS患者所采取应对方式有其特殊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应重视评估HIV/AIDS患者的应对方式,根据患者特点指导并帮助患者采取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的疾病管理自我效能感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研究,分别用中文版的HIV/AIDS患者疾病管理自我效能感量表(HIV-SE)和中国HIV感染者生命质量量表(QOL-CHIV),调查了242例HIV/AIDS患者的疾病管理自我效能感和生命质量。结果:HIV/AIDS患者的HIV-SE总平均分为6.59±1.57,其得分较低;QOL-CHIV的总分为56.21±16.22,生命质量呈较低水平,患者的疾病管理自我效能感与生命质量呈正相关(r=0.26~0.59,P<0.01)。结论:HIV/AIDS患者的疾病管理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其生命质量,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疾病管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从而改善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家庭关怀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2例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家庭关怀。两组均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后用药依从性及护理前后生命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关怀应用于HIV/AIDS患者护理中,可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荔湾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与相关耻辱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HIV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耻辱现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一对一问卷调查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MOS-HIV量表和Berger-HIV耻辱量表对72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调查,其中收回有效问卷56份,对其生活质量和相关耻辱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耻辱量表中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个人耻辱(X1),载荷量是-0.761;生存质量量表中影响较大的是情绪(Y9),载荷量是0.952。个人耻辱与情绪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27,P〈0.05)。结论HIV/AIDS患者的个人耻辱感越强,其情绪就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综合模式在上海市外来制造业女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预防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两家规模、性质相近且以女性农民工为主要员工的制造业工厂作为样本单位,共329名女工作为调研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取方法,将样本单位之一的所有女工纳入同伴教育干预组(n=211),而另一样本单位女工全部纳入常规干预组(n=118)。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调研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后分组实施干预;其中同伴教育干预组采用结合同伴教育的综合干预方式,常规干预组则采取除同伴教育外的综合干预措施。干预后10 d,再次向两组发放与基线调查相同的调查问卷,回收后根据AIDS相关知识得分水平及知晓率评价干预效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干预前同伴教育和常规干预组调研对象AIDS相关知识得分的中位数均为11分,干预后分别提高至15分和13分,两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以及干预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7项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发现,同伴教育和常规干预组分别有12项和6项显著提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后AIDS相关知识总得分与调研对象是否接受同伴教育和AIDS健康教育,以及是否与工友讨论感情或性等有关(P〈0.05)。结论在上海市外来制造业女工AIDS预防中实施同伴教育模式的干预效果优于常规干预。同伴教育是干预后AIDS相关知识总得分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同伴教育综合模式在上海市外来制造业女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预防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两家规模、性质相近且以女性农民工为主要员工的制造业工厂作为样本单位,共329名女工作为调研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取方法,将样本单位之一的所有女工纳入同伴教育干预组(n=211),而另一样本单位女工全部纳入常规干预组(n=118).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调研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后分组实施干预;其中同伴教育干预组采用结合同伴教育的综合干预方式,常规干预组则采取除同伴教育外的综合干预措施.干预后10 d,再次向两组发放与基线调查相同的调查问卷,回收后根据AIDS相关知识得分水平及知晓率评价干预效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干预前同伴教育和常规干预组调研对象AIDS相关知识得分的中位数均为11分, 干预后分别提高至15分和13分,两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以及干预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17项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发现,同伴教育和常规干预组分别有12项和6项显著提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后AIDS相关知识总得分与调研对象是否接受同伴教育和AIDS健康教育,以及是否与工友讨论感情或性等有关(P<0.05).结论 在上海市外来制造业女工AIDS预防中实施同伴教育模式的干预效果优于常规干预.同伴教育是干预后AIDS相关知识总得分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加强社会关怀支持工作。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已确认的HIV/AIDS患者,在知情、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访谈;另外选择存在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社区居民,调查存在的相关歧视及其原因。结果HIV/AIDS患者存在着健康状况恶化,就医困难,经济窘迫,遭受歧视等生存危机。结论应有计划地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宣传教育,制定有效的措施,降低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歧视,减少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引发的社会问题,为艾滋病患者提供社会性的关怀和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铜川市HIV/AIDS生存状况及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03—2017年铜川市266例HIV/AIDS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感染和生存相关信息,利用寿命表分析累计生存率,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影响因素。结果 266例HIV/AIDS最短观察期0个月,最长147个月,平均27.6个月,中位数21(QR:7~41)个月;随访218例,失访5例,艾滋病相关死亡40例,其他3例。1年、4年和7年以上艾滋病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8.0%、79.0%和73.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显示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降低HIV/AIDS死亡的风险(OR=19.202,95%CI 9.394~39.314)。结论 铜川市应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针对青少年、服务业人群及农民开展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性安全观,支持社会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及时开展HIV/AIDS的CD4细胞检测,为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依据,加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有效提高HIV/AIDS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南昌市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社会资本和生存质量的现况,并探索社会资本及其各维度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6月南昌市东湖区和青云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的65例老年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进行现况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个人社会资本量表和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采用统计描述评价老年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社会资本和生存质量现况,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索社会资本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63份。南昌市老年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结合型社会资本得分、桥梁型社会资本得分和社会资本总得分分别为10.83±1.99、7.60±2.94、18.43±3.47,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得分分别为44.25±5.10、42.93±5.08。结合型社会资本、CD4+T淋巴细胞计数、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南昌市老年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社会资本和生存质量较低;加强家庭成员、朋友、邻里等的关怀帮助是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关键,而桥梁型社会资本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河南省AIDS高发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级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项目县中9个自然村的HIV/AIDS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AIDS基本知识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V/AIDS人群中,每次或经常使用安全套的人数占49.5%。年龄越大,安全套使用率越低,其OR值为0.941(95%CI为0.921~0.961);AIDS基本知识得分越高,安全套使用率越高,其OR值为1.620(95%CI为1.080~2.432);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安全套使用率高于文盲,其OR值为5.289(95%CI为1.876~14.911)。结论:河南省AIDS高发区部分HIV/AIDS安全套使用意识较为淡薄。AIDS基本知识、文化程度及年龄是安全套使用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刘利华 《热带医学杂志》2014,(11):1502-1504
目的了解全州县中学生及中学教师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及对艾滋病相关态度情况。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广西省全州县4所中学师生,采取匿名自填式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共回收学生有效问卷1 783份,教师有效问卷182份。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7.0%,对基本知识和三大传播途径认知清楚,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大部分中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防治持正向积极态度,但歧视现象仍然存在,62.9%的学生反对婚前性行为。中学教师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3.1%,大部分问题知晓率高于学生,但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不高,对待艾滋病的态度优于学生但仍存在歧视现象。结论全州县中学师生对艾滋病有较好的认知,但部分知识态度情况有待提高,应针对薄弱环节加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流出地15~24岁未婚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对此人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县某所劳务培训和输出机构所有15~24岁未婚校外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以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设计结构式问卷,匿名,在调查员的指导下填写后当场装入信封回收。共收回问卷1 800份,有效问卷1 712份。利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流出地校外青少年艾滋病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为18.0%,其中过去3个月中性行为从未使用过安全套的占27.3%,有多性伴者占30.8%,有过商业性行为者占31.0%,有过使用毒品经历占9.7%;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仅为25.1%;同伴环境较差;(2)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与艾滋病知识得分、性关系中能谈论安全套相关;发生多性伴行为与年龄、朋友中有多性伴者、对多性伴的态度、主观规范相关;发生商业性行为与艾滋病知识得分、家庭住址、朋友中有发生商业性行为、主观规范、商业性行为意向相关;静脉吸毒与年龄、艾滋病知识得分、朋友吸毒、主观规范、吸毒意向相关;(3)理性行为理论框架中主观规范和行为意向对校外青少年艾滋病危险行为的发生影响较大。结论:流出地校外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主要表现为缺乏相关知识和应对不良的伙伴压力的能力,应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外出打工前期是对校外青少年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