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5,(11):141-143
目的探讨分析汕头市院前急救中创伤患者的现状,为优化院前急救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3年汕头市院前急救的创伤患者资料,进行多方面回顾性分析。结果汕头市全年院前急救共接到了11 796例创伤患者,男女比例为1.84∶1;创伤院前急救患者及其死亡患者以青壮年为主;患者例数其分布的高峰在每天21:00-21:59;在工作日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例数相对较平缓,在休息日其例数迅速升高,在星期日达到高峰;不同级别医院创伤院前急救的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医院院前急救创伤患者死亡率明显较低。结论可以根据院前急救流行病学来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同时加大院前急救方面的投入和争取政策支持,提高院前急救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院前急救抢救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杨桂霞 《现代养生》2014,(6):152-152
目的:分析讨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方法:对2010年三月至2013年五月我院收治的1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进行过院前急救的10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未进行过院前急救的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病程度。结果: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经过院前急救,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主要方法和体会,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伤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急诊科120急救中心工作期间对所出诊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护理资料,总结出实施院前急救的主要方法及护理体会。结果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及时恰当有效地院前急救护理,对维持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甚至减少医患纠纷都至关重要。结论院前急救护理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及时、恰当、有效地护理措施在院前急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严重腹部外伤患者院前急救处理措施,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方法分析该院急诊科对54例严重腹部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过程,观察急救处理的效果。结果通过急救人员及时正确地院前急救处理,54例患者死亡4例,50例患者获救,抢救成功率92.6%。结论对严重腹部外伤患者进行快速、有效地院前急救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詹俊青 《中国校医》2014,28(6):475-47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院前急救为观察组、未经院前急救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经过院前急救的病死率明显低于未经院前急救的。结论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与护理能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已成为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的有效措施。 方法 回顾分析10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观察其对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作用。 结果 经过院前急救,95例患者中毒病情改善,有效率为95%。 结论 院前急救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严重道路交通伤院前急救效果的危险因素,为完善严重创伤院前救治体系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120调度出车及院前急救病历数据共488例,单因素分析筛选可能导致急救无效的院前急救相关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可导致严重道路交通伤患者院前急救无效的影响因素。 结果488例严重道路交通伤患者中,院前急救无效347例(71.1%)。单因素检验筛选结果显示,院前急救无效与有效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受伤部位、院前指数(PHI)、救援到达时间和院前急救措施规范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受伤部位、昏迷、PHI、救援到达时间、院前急救非规范化措施是决定院前急救无效的危险因素。 结论严重道路伤患者的受伤部位、PHI和是否发生昏迷是院前急救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缩短救援到达时间、规范院前急救措施有助于提高院前急救有效率,从而改善严重创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龚敏娜 《现代养生》2014,(4):236-236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给予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观察分析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选取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40例(88.89%),因现场心脏骤停死亡抢救失败5例(11.1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院前急救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专职化院前急救模式在急救医疗体系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立专职院前急救模式在急救医疗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本院3406例院前急救病例,其中2826例为急诊科值班医师兼院前急救组(两栖组)与1580例急诊科成立专职院前急救组(专职组)对患者的救治情况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专职组急诊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患者存活率,救治有效率均高于两栖组。结论:专职化院前急救模式能显著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专职化院前急救将成为院前急救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宋长英 《中国保健》2010,(10):15-16
目的探讨对危急重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所采取的各种措施,从而给病人带来的各种好处。方法回顾我院实施院前急救的危急重患者100例,与未实施院前急救的危急重患者100例进行疗效及费用等分析比较。结果实施院前急救组的病人从致残率、死亡率、住院天数及费用均优于不实施院前急救组。结论对危急重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是必要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研究无锡地区2015—2020年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及分布特征,为院前急救提供指导.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无锡地区120院前急救患者共16437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院前急救患者的病种、性别、年龄段、季节分布等.结果 16437例院前急救患者在疾病种类分布中,男性外伤、脑血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和临床抢救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施行院前急救并给予临床抢救的68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该类患者的院前急救和临床抢救措施。结果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和临床抢救措施后无死亡病例,抢救成功率为100.00%。结论视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妇产科急危重患者及时的院前急救及科学有效的临床抢救措施,可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林燕璇 《中国校医》2014,28(12):959-960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成功救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重要性。方法对2013年1—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院前急救的观察组和未经院前急救的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经过院前急救的病死率明显低于未经院前急救的。结论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干预能明显缩短转运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减少伤残率,已成为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的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及,完善相关的应对措施,提高院前急救的效率,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前来因急诊就诊与我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院前急救措施及其护理安全.结果 由于急诊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等特点,院前急救工作对患者的入院及后续治疗有重要的影响,在对患者的院前急救处理中要做好护理安全方法,积极做好应对措施.结论 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及其患者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院前急救质量,拯救患者的生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陈卓 《中国校医》2019,33(6):47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某急救中心2018年1月—2018年4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对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干预,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院前急救小组首次医疗接触时间,住院时间、病死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4.2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住院治疗时间,降低临床病死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勤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9):153-153
目的 通过对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急诊病例的抢救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院前急救在抢救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2010年2月~2012年1月间抢救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1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由我院120急救车接诊的64例患者给予了完善的院前急救(院前急救组),其余48例患者发病后由家属送入医院后进行急救(未经院前急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 院前急救组转运过程中死亡患者数少于未经院前急救组,转运及抢救过程中总死亡率远低于未经院前急救组.结论 院前急救在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患者抢救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显著降低转运途中的死亡率,提高抢救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马燕 《中国卫生产业》2014,(10):33+35-33,35
目的探究车祸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模式,从而降低车祸伤过程中抢救患者的生命,进而减少车祸伤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5月我院院前急救相关资料。结果129例颅脑损伤患者、9例多发损伤患者以及6例腹腔脏器破裂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获得了最佳的抢救时机。结论科学、有效、合理地运用院前急救护理方法.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抢救患者,从而降低车祸伤造成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怀化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该地区院前急救特点,以指导本地区院前急救医疗体系的完善和建设。 方法从怀化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13年9月21日至2016年9月20日有完整记录的12 744例院前急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其中男性7033例,女性5711例,年龄为1个月~ 94岁,平均年龄(51.8±22.6)岁。具体分析不同治疗结局[院前急救非死亡、院前急救死亡(进一步细分为院前急救心脏性死亡和院前急救非心脏性死亡)]患者接受院前急救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出车总时间、急救半径、季度性分布、疾病类型、性别与年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疾病类型的院前急救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结果(1)院前死亡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的到达时间、返回时间、急救半径明显小于院前非死亡组,前组的现场时间、出车总时间均大于院前非死亡组(P<0.01或P<0.05);院前心脏性猝死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的调度时间与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到达时间、返回时间、出差总时间和急救半径大于院前急救非心脏性猝死组,且现场时间明显小于院前急救非心脏性猝死组(P<0.01或P<0.05)。(2)院前急救组、院前非死亡组、院前死亡组、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及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病例数均以第1季度为最多。(3)在12744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创伤类居首位,占32.99%(4 204/12 744),且以21~50岁最多(其中交通事故又是创伤类最常见的原因);同为高发疾病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类则以≥51岁的中老年患者最多,中毒类以21~50岁的青壮年患者最多(其中急性酒精中毒是中毒类最常见的原因,占中毒类的76.52%)。(4)在657例院前急救死亡患者中,创伤、中毒类的死亡分别居第一、五位,均以21~50岁最多;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类疾病分别居第二、三、四、六位,均以≥51岁中老年患者为最多;进一步分析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院前急救患者又以循环系统类疾病为最多的。(5)男性院前急救总例数、总死亡例数及院前心脏性猝死例数均明显高于女性。(6)院前急救死亡患者数占院前急救总例数的5.16%(657/12 744);其中院前心脏性猝死占院前急救总例数的1.11%(141/12 744),占院前死亡患者数的21.46%(141/657)。 结论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伤,是近年怀化市院前急救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且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则是中老年患者院前急救和致死的主要疾病类型。加强急救网络建设、合理配制急救调度点设置,对存在心脏性猝死证据或危险因素的患者提高警惕,针对特定时节、病种和人群制定预防和应对预案,促进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群众化普及,注重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群众对常见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能力等针对性举措,都将有利于降低该地区院前急救的发生率、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流程再造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志兰  周蓓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390-2390,2394
[目的]缩短患者院前急救等待时间,将急救现场在最短时间内送到病人身边,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提高院前急救效率。[方法]运用企业流程再造的技术和方法,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手段,对院前急救流程进行重组再造。[结果]缩短了患者在呼救时的等待时间,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护理效率。[结论]流程再造使院前急救过程更加合理、科学、高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重庆市大足区2015-2019年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变化特征,了解院前急救患者的发病规律,为提高急救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重庆市大足区急救中心2015-2019年院前急救患者的病例资料,对病例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就诊时间段等进行回顾性调查,以分析院前急救患者的发病规律.结果 39 048例患者中,男女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