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使电针疗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大鼠坐骨神经横断的方法构建神经再生室模型,分别采用不同频率电针针刺大鼠患侧环跳、足三里、三阴交治疗,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再生和修复情况。实验筛选电针最佳治疗参数及治疗时机再临床应用。[结果]电针能够改善神经肌肉结构、代谢和功能,改善神经肌肉动作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肌肉收缩力,促进损伤神经再生和神经肌肉的神经再支配。[结论]变频电针能够有效促进损伤周围神经的再生和修复,与低频电针比较,以5Hz电针效果最佳,变频电针效果次之,变频Ⅱ电针效果再次之,早期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电针和补阳还五汤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电针、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作用。方法 采用手术造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电针、补阳还五汤治疗,进行神经电生理和HRP追踪观察。结果 电针组、补阳还五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和诱发动作电位振幅恢复率高、脊髓前角和脊神经节标记细胞数多,与西药组、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电针组优于补阳还五汤组。结论 电针、补阳还五汤均能更好地促进神经早期的功能恢复,是一种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银杏酮酯(EGb50)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将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和银杏酮酯组。分别于术后2、4、6、8周用电生理学、组织学和功能测定评估坐骨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小腿三头肌肌湿重的恢复率及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在各时间点上银杏酮酯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杏酮酯可以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明显提高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在30只大鼠实验中,用基膜或坐骨神经段桥接60根坐骨神经的缺损。术后15、30、60天,先后检测腓肠肌、比目鱼肌肌肉收缩力,再生轴索通过率、直径,并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再生超微结构。术后60天,基膜桥接组和神经桥接组均有良好功能恢复,两组间的各项数据差异均不显著。作者认为,基膜是一种良好的移植体,应能应用于修复周围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5.
在30只大鼠实验中用基膜或坐骨神经段桥接60根坐骨神经的缺损。术后15、30、60天先后检测腓肠肌、比目鱼肌的肌肉收缩力、再生轴索通过率和直径,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再生的超微结构。术后60天,基膜桥接组和神经桥接组均有良好的功能恢复。两组间的各项数据差异均并不显著,表明基膜是一种良好的移植体,应能用于修复周围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6.
在30只大鼠实验中,用自体股静脉或坐骨神经段桥接60根坐骨神经的缺损。术后15、30、60天,先后检测腓肠肌、比目鱼肌肌肉收缩力,再生轴索通过率、直径,并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再生超微结构。术后60天,静脉桥接组和神经桥接组均有良好功能恢复,两组间的各项数据差异均并不显著。作者等认为,自体静脉是一种良好的移植体,应能应用于修复周围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7.
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损伤,尽管显微外科技术在周围神经修复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多数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仍是棘手的难题,常常遗留或多或少的功能障碍。神经修复后影响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错接错生问题,即神经再生趋化性未能充分发挥或者是再生趋化环境遭到了人为的机械破坏。错接后支配皮肤的神经再生至肌肉,或支配肌肉的神经再生至皮肤,都不可能恢复功能。为了深入了解神经再生趋化性,更好促进神经修复后的功能恢复,我们对神经再生趋化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①通过多通道再生室,对神经再生趋化性特点进行了研究;②通过建立脊髓背根神经节切除模型,定量研究了各种材料再生室促进神经再生趋化性的作用;③通过构建体外神经组织趋化性模型,初步研究了神经再生趋化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神经营养素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具有广泛的神经营养作用。在脊髓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能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增强神经再生能力,促进功能的恢复[1~3]。大鼠转基因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表明BDNF能够促进红核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电针、功能锻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不完全损伤的疗效,探讨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最佳方案.方法 将60例患者按神经损伤程度与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运动、感觉功能、实用功能、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结果 电针组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肌电图优于功能锻练组,功能锻练组改善患肢的运动感觉功能及实用功能则优于电针组.结论 电针加快神经生长的修复速度,而功能锻练能促进失神经支配肌肉功能的恢复,二者相结合缩短神经肌肉恢复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的不同给药时间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共24只,随机分为4组,制备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A组(早期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B组(早期用药组)损伤后当即注射雷帕霉素[1mg(/kg.d)],连续应用7d,C组(晚期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D组(晚期用药组)损伤后24h注射雷帕霉素[1mg(/kg.d)],连续应用7d,每组各6只。于术后6周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检测(SFI),神经电生理检测及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坐骨神经功能检测(SFI),B组明显优于A组、C组、D组(F=6.51,P0.01)。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LTP),B组明显慢于A组、C组、D组(F=12.56,P0.01);坐骨神经传导速度(F=20.30,P0.01)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F=8.07,P0.01)B组明显优于A组、C组、D组。结论①全身应用雷帕霉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加速神经的修复和功能恢复。②早期应用雷帕霉素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效果优于晚期。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是有别于现代医学的医学科学,研究中医药必须针对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特点而确定研究方向。中医药理论是中医药的根本,要高度重视中医药理论的研究。临床研究是中医药研究的基础,源于临床的研究容易创新,更有研究意义和价值。中医需要实验研究,但脱离中医药理论指导的实验研究对中医药创新发展并无多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路径缺乏多元性,未形成合力,不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从中医学和传播学角度出发,分析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的现状,探讨新时期拓宽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的对策,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期对中医药文化传播促进和改良。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角度探讨中医药信息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信息学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提高中医药信息利用的能力,解决阻碍中医药学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中医学理论与方法学的继承与创新发展,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的特点,比较中医药数据与大数据的特点,探讨在大数据时代的推动下如何重新审视中医药信息学的特征,深刻认识中医药信息学的内涵。通过剖析大数据与中医药信息学的关系,为中医学研究发展找寻机遇与方法工具。  相似文献   

14.
广西中医药产业高新技术改造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了解广西中医药产业目前的技术程度、生产水平,提出广西中医药产业高新技术改造的措施对策。方法以国际、国家标准、国内各省目前已开展的高新技术改造作为参照系,找出广西发展的差距,提出高新技术执行的可能性。结果广西中医药产业整体基础仍较薄弱,人、财、物均有差距,高新技术使用情况参差不齐。结论要创造有广西特色的中医药生产环境,必须引进高新技术、资金加以改造提高。广西中医药高新技术改造的着重点在于中药生产的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对国家已决心推行的基础高新技术,必须全力实行。当务之急是必须抓基础技术落实,抓标准制定,抓科研投入,抓新药开发。  相似文献   

15.
中医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医疗实践活动,而从事这个过程的人员是中医人。中医学是介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更多的倾向于自然科学的,绝对不是“伪科学”。生存环境变了,中医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中医要改变一定要创新。  相似文献   

16.
邓老认为:铁杆中医,不是中医与西医结合,而是中医与现代尖端科学结合。中医学就是尖端科学,两个尖端科学结合,那就是更高的医学。关于中医传承与创新,邓老说要学习好中医,就要从经典入手,因为经典是中医学之根,是后世各家学说之源头,必须下一番工夫才能学好。而要学习好经典,还必须注重临床实践。临床实践是中医的生命线,离开临床实践,中医就寸步难行。此外,中医也要与时俱进,西医的检查手段,西医可以用,中医也可以用,用‘拿来主义’的办法,补充中医的不足,中医也是这么发展过来的。要发展中医,就必须把中医教育办好,要抓紧抢救老中医学术经验,办学要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发生学方法是一种多种研究方法综合的跨学科比较的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学科领域的研究之中,真正引入中医理论的研究领域只有十余年的时间。为了促进中医理论发生学研究的健康发展,简单介绍了发生学方法的由来、界定及引入中医学研究中的过程。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医理论的发生学研究现状,包括藏象学说、精气血神理论、经络学说、病因病机理论、中医相关哲学理论、中医理论发生与先秦诸子的比较、诊法与方药理论的发生学研究等七个方面。剖析了中医理论发生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乏总体规划,研究很不均衡;研究水平不高,创新急需加强;逻辑思维混乱,推理过程错误;理论诠释错误,文献引证不准等四个方面。同时指出,中医理论的发生学研究不能替代中医理论的创新研究,而应该与之紧密结合,以促进中医理论的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医名家冉雪峰先生以古典医籍为基,亲验于临床,致力于教学,为振兴中医倾其毕生之力。先生熟读《黄帝内经》,深研其学术思想,并对其内涵进行发挥,体现为经典与西学结合,义理与实践结合,继承与创新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学分属于不同的医疗体系,认识其差异,有利于寻求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交融的契合点,从而促进医学的发展.国医大师孙光荣通过系统的对比,得出两者之间在学科属性、医疗模式、诊疗思维、发展特点、治疗特点五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学科属性而言,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西医学则属于单纯的自然科学;从医疗模式而言,中医学为整体医学模式,西医学为生物医学模式或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诊疗思维而言,中医学是包容性思维,主张非定点清除致病因子,西医学则是对抗性思维,主张定点清除致病因子;从发展特点而言,中西医学呈现出起点高、发展慢与起步晚、发展快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从治疗特点而言,中医学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与"中和"为特点,西医学则强调数据支持,临床路径、介入和干预.  相似文献   

20.
近来中医药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为了业内讨论的焦点,其改革的成败关乎中医学科的未来发展。中医学科作为一门我国古代沿袭至今的医学,与现代医学比较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一门饱含经验的古朴学科,还是一门包涵超前医学思维的学科?其有着太多的疑问需要中医业者的探索。培养中医高等院校本科生一定的科研素质,无疑能为中医学科的发展奠定基础。然而科研素质包含许多的层面,也不可能几年时间可以短时促成,唯有培养科研创新思维能力较为现实,也可以为本科生的后续学习与工作从事中医科研提供可能性。为实现培养本科生中医科研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笔者认为以中医科研课题案例分析的模式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