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妊娠中期的早期静脉导管血流波形测定与妊娠中期遗传学超声指标与Down′s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239例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门诊登记建卡的孕妇采用GE730超声多普勒仪进行妊娠中期的早期静脉导管血流波形测定与中期妊娠遗传学超声检查和B超排畸筛查,并建议有异常发现者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检查。所有孕妇均追踪随访至分娩。采用的统计方法为Bayes判别函数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239例受检孕妇中有154例接受妊娠中期的早期静脉导管血流波形测定,157例进行妊娠中期B超筛查,接受羊水穿刺染色体检查者106例,其中有2例为Down′s儿,行中期引产。B超筛查中发现胎儿颈项软组织增厚14例,肠管回声增强6例,脉络膜囊肿7例,心室强光点5例,肾盂增宽5例,胎儿水肿1例。采用Bayes判别函数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时,仅心室强光点和胎儿水肿可纳入判别分析方程。结果为:正常:Y=0.705+1.024×心室强光点;Down′s:Y=-54.538+43.691×心室强光点+128×胎儿水肿。利用这两个判别函数式可直接计算新检孕妇属于各类的评分,得分最高的一类即该孕妇属于的相应类别。对16例静脉导管血流波形测定的组内变异采用方差分析,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中期妊娠遗传学超声筛查有利于发现Down′s儿,结合判别分析函数方程可指导是否应该羊水穿刺。  相似文献   

2.
Down′s综合征为最常见的染色体病 ,在新生儿的发病率为 1/ 6 0 0 1/ 10 0 0 ,由于此病的危害极大 ,至今无确切治疗方法 ,只有通过产前诊断 ,确诊Down′s综合征胎儿引产 ,减少病残儿的出生。确诊Down′s综合征的方法 :妊娠早期取绒毛或中期羊水穿刺细胞学检查 ,均为有创检查。孕妇面广量大 ,而Down′s综合征发病率只有 1.4‰左右 ,对每个孕妇进行有创检查是不必要的。因此探寻取材简便 ,安全可靠的群体筛查方法 ,显得尤为必要。在妊娠中期多项母血清学联合筛查Down′s综合征的试验已建立起来 ,若筛查的假阳性率为 5 % ,统计结果显示 ,Dow…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64例产前诊断中染色体异常核型的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特点,为孕早中期孕妇的妊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孕早期绒毛及孕中期羊水染色体检查的4562例标本中的264例染色体异常核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64例异常核型中252例来自孕中期羊水检查,12例来自孕早期绒毛检查。异常核型的分布主要为Down′s综合征(21三体)161例,18三体34例,13三体9例,Turner综合征(45,X)31例,结构异常25例,其它4例。异常核型的产前指征分布主要为唐氏筛查高风险127例,高龄妊娠79例,超声软指标23例,不良孕产史12例,易位携带者12例,NT增厚4例,无创产前筛查高风险4例,其它3例。结论胎儿异常核型主要来自高龄妊娠、唐氏筛查高风险及超声软指标异常等高危孕妇,最为常见的异常核型为Down′s综合征及Turner综合征等非整倍体异常。羊水穿刺及绒毛取样能准确有效的检出胎儿染色体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测定孕中期孕妇血清AFP和 β-HCG的浓度 ,筛查出Down′s综合征高危孕妇 ,并进一步对其诊断以预防Down′s综合征患儿的出生。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出血清AFP和 β -HCG的浓度 ,结合孕妇年龄、孕周等临床资料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结果。结果 在筛查的 12 79名孕妇中 ,筛查出 88例Down′s综合征高危孕妇 ,确诊 1例Down′s综合征胎儿 ,筛查假阳性率为 6 .8%。结论 对孕妇进行胎儿Down′s综合征筛查是可行的 ,但筛查假阳性率较高 ,筛查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CNV-seq)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评估胎儿心室强光点超声软指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胎儿系统超声诊断为心室强光点(EIF)的143例孕妇,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羊水标本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拷贝数变异检测。结果 143例心室强光点胎儿羊水标本中,核型分析共检出8例异常结果,异常率为5.59%;CNV-seq共检出8例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CNV),异常率5.59%,联合检测共发现9例异常结果,异常率6.29%。心室强光点合并其他单个和多个超声软指标组,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8.70%和25.00%,明显高于孤立性心室强光点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室强光点合并非整倍体筛查高风险时,染色体异常率25.00%,明显高于筛查低风险组(4.58%)。结论 孤立性心室强光点不会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心室强光点合并其他超声软指标异常或非整倍体筛查高风险时,染色体畸变的风险显著增加。此外,在核型分析的基础上应用CNV-seq能够检测出额外的染色体异常,减少漏诊和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13/21α卫星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行产前诊断Down′s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择5例经细胞遗传学检查证实为孕正常胎儿孕妇的羊水细胞(对照组),5例经细胞遗传学检查证实为孕Down′s综合征胎儿孕妇的羊水细胞(观察组),用13/21α卫星探针对羊水细胞间期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杂交率分别为34.6%和35.3%,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含4个杂交信号的核平均百分比分别为30.1%和2.4%,含5个杂交信号的核平均百分比分别为2.2%和31.4%,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3/21α卫星探针间期FISH用于未培养的羊水细胞可以快速、准确地用于产前诊断Down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中期妇女(14~20)周外周血甲胎蛋白(AFP)和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在胎儿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产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1026例孕中期孕妇血清AFP和f-βHCG浓度,结合母龄、孕周和体重等因素,用筛查软件计算风险系数,对DS高危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神经管缺陷(NTD)高危孕妇行B超检查。结果:筛查的1026例孕妇中,DS高危孕妇64例,阳性率6.2%,NTD高危孕妇9例,阳性率0.88%。在高危孕妇中发现4例胎儿染色体异常,1例经B超检查确诊为神经管畸形。两组异常胎儿染色体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35岁或35岁以上孕妇组胎儿异常发生率高于35岁以下孕妇组(P〈0.01)。结论:利用DS筛查结合B超产前诊断,能够提高胎儿先天性缺陷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相似文献   

8.
产前诊断中的羊水细胞培养检测染色体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妊娠中期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检查,明确妊娠中期羊膜腔穿刺的指征,价值,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81例在妊娠19~21w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在超声波引导下经腹行羊膜穿刺抽羊水(percutaneous ul-trasiund-monitored amniocentesis,PUMAC)进行遗传学诊断。结果2081例中查出异常核型82例,异常检出率为3.9%。无穿刺并发症。结论孕中期行PUMAC遗传学检查是诊断胎儿有无患染色体病的常用产前诊断方法,具有诊断正确,安全,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妊娠中期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检查,对预防染色体异常胎儿出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妊娠中期羊膜腔穿刺的指征,价值,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4051例在妊娠19~21w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在超声波引导下经腹行羊膜穿刺抽羊水(Percutaneous ultrasiund-monitored amniocentesis,PUMAC)进行遗传学诊断。结果 4051例中查出异常核型151例,异常检出率为3.72%。无穿刺并发症。结论孕中期行PUMAC遗传学检查是诊断胎儿有无患染色体病的正确,安全,可靠常用的产前诊断方法 ,对预防染色体病胎儿出生具有决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中期母血生化标志物在筛查唐氏综合征胎儿中的作用.方法用酶标定量法对孕14~20w的1580例孕妇血清中β-HCG、AFP进行检测,经过风险计算,对高危孕妇进行羊水细胞遗传学检查或/和B超检查.结果1580例孕妇中唐氏(DS)高危孕妇146例,筛出率9.24%;神经管畸形(NTD)高危孕妇42例,筛出率2.66%.在高危孕妇中4例羊水细胞培养胎儿染色体异常,1例B超诊断为胎儿脑积水.结论孕中期母血生化标志物是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和神经管畸形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孕妇血浆游离胎儿DNA;在筛查唐氏综合征高危孕妇中的应用。方法采用RQ-PCR检测22例唐氏综合征高危孕妇及20例低危孕妇血浆中GA;PDH及SRY水平,2-△△Ct法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22例孕男胎均检出SRY基因,20例孕女胎中出现2例假阳性,高危组游离胎儿DNA;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P=0.006,<0.05),比值为2.79。结论孕妇血浆游离胎儿DNA;的定量检测在唐氏综合征筛查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中期唐氏征血清学筛查在检出胎儿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本实验室中期唐氏征血清学筛查进行效果分析。方法采15-20^+6孕妇静脉血进行唐氏中期三联筛查,高风险结果无创产前筛查或直接产前诊断,电话随访妊娠结局。结果唐氏征血清学筛查共检出2卜三体高风险病例379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共确诊胎儿21-三体综合征7例,18-三体综合征3例,13-三体综合征1例,嵌合体1例,其他染色体结构异常3例。随访结果唐氏征筛查高风险病例中,B超胎儿畸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风险人群。结论中孕期唐氏征血清学筛查在检出胎儿21-三体综合征和B超结构异常病例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本实验室21-三体筛查假阳性率6.5%(371/5686),检出率62.5%(5/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中期唐氏筛查和产前诊断对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和妊娠不良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对7859例孕中期(14-20周)妇女进行血清标记物三联方案(hA;FP+free-β-hCG+uE3)检测。筛查结果应用Multical软件计算21三体、18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的风险(rish)概率。对于高风险孕妇经遗传咨询,知情同意,自愿选择行产前诊断,于孕18-24周左右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培养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并继续追踪胎儿和孕妇情况。结果在7859例孕妇中,筛查到高风险732例,唐氏筛查阳性率为7.65%(601/7859)。其中367例接受羊水或脐血穿刺产前诊断,占筛查高风险孕妇的50.13%(367/732);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16例,异常检出率4.36(16/367),其中6例唐氏综合征、5例18-三体综合征、4例Turner’s综合征、1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唐氏筛查高风险和低风险组不良妊娠结局分别为6.15%和1.46%,呈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孕中期产前筛查是预测异常胎儿和不良妊娠结局的有效指标。结合羊水培养或脐血培养等产前诊断技术和方法,对预防先天缺陷儿出生、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早期、中期和整合筛查对唐氏综合征筛查对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和妊娠不良结局的实用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对7802例孕9周~13+6周和11 911例孕15周~20+6周妇女进行血清标记物妊娠相关蛋白(PAPP-A)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或甲胎蛋白(AFP)、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和游离雌三醇(uE3)进行检测,并对其中1014例孕妇进行整合筛查。筛查结果应用Lifecycle3.0软件计算唐氏综合征风险。唐氏综合征风险切割值为1∶270,当其值≥1∶270时为唐氏高危孕妇,于孕16周以后抽羊水或脐血进行胎儿核型分析,追踪胎儿和孕妇的情况。结果产前筛查19 713例孕妇,唐氏综合征筛查阳性孕妇1059例,假阳性率为5.37(1059/19713)。有607例接受了羊水或脐血穿刺产前诊断,占总筛查高危孕妇的57.32%(607/1059)。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24例,异常检出率为3.95%(24/607),其中4例唐氏综合征,3例18-三体,17例其他染色体异常,5例NTD畸形在孕中期筛查中发现。1例唐氏综合征在出生后被证实。三种筛查方法的假阳性率分别为:5.79%,5.10%,4.04%。结论三种筛查方法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整合筛查的假阳性率低于孕早期和孕中期筛查,如果有条件,我们推荐选择整合筛查。  相似文献   

15.
孕中期超声软性标记在21三体综合征产前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孕中期超声软性标记在21三体综合征产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70例在孕中期因超声检查发现软性标记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超声软性标记包括胎儿颈皮厚度增加、双肾盂轻度分离、心室内强回声点、肠管回声增强、股骨及肱骨短小、脑室轻度扩张,其中仅含有一项超声软性标记的孕妇34例,含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超声软性标记的孕妇36例,产前诊断方法采用羊膜腔穿刺术和脐血管穿刺术。结果在仅含有一项超声软性标记的34例孕妇中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5例,其中确诊21三体综合征4例,1例是染色体平衡易位。而含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超声软性标记的36例孕妇未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结论孕中期超声软性标记的出现增加胎儿21三体综合征的风险,特别对高龄孕妇或唐氏综合征血清筛查高风险的孕妇,应建议尽早产前咨询并考虑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云南省当地各民族孕妇唐氏综合征高风险状况,探讨孕中期唐氏征筛查检测的临床意义。并提出干预措施,为制定预防出生缺陷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对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2010年-2013年产检5000例孕15—20^+6周妊娠妇女进行唐氏征筛查的资料,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00例孕妇中,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115例,占筛查总数的2.3%。唐氏征筛查阳性病例行羊水穿刺术,发现21-三体综合征15例,占筛查病例的0.3%;18-三体综合征18例,占筛查总数的0.36%;神经管缺损高风险13例,占筛查总数的0.26%。结论有效的孕中期产前筛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新生儿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中期产前筛查在减少出生缺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孕15~20w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 CG)水平,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等因素,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及开放性神经管缺陷(ONTD)风险率,高风险孕妇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7128例孕妇筛查出高风险244例,高风险率3.42%,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及ONTD高风险率分别为2.26%、0.44%、0.73%;接受产前诊断138例,确诊唐氏综合征2例、ONTD1例、其他异常13例,产前确诊异常者知情自愿选择终止妊娠。低风险的孕妇分娩1例唐氏综合征。结论产前筛查结合产前诊断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金华地区孕中期孕妇的血清标志物中位数倍数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本地区正常与缺陷儿孕妇的血清标志物中位数倍数,以防缺陷儿的出生。方法利用美国Perkin Elmer公司Auto DELFIA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对20232例孕中期单胎孕妇血清(孕周在15~20^+6w)各标志物浓度进行检测分析,用Lifecycle3.2软件计算唐氏综合征风险,拟合出的符合本地中位数方程计算唐氏综合征风险。结果显示随孕周增加,血清AFP和u E3值有明显增加趋势,分析呈正相关(P〈0.01);而freeβ-h CG值水平明显降低,呈负相关(P〈0.01),孕妇体重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各血清标志物与体重呈负相关(P〈0.01);在确诊的唐氏综合征、开放性神经管畸形、18-三体综合征的病例中相关孕妇血清指标Mo M值表现为异常。结论当有血清标志物Mo M值明显大于或小于正常时应召回孕妇做进一步的产前咨询与诊断,以防缺陷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中期双联法在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9453名15w-20+6w孕妇血清中AFP和f-βHCG的浓度,使用Multicalc软件评估风险。建议唐氏综合征或爱德华综合征高风险孕妇行胎儿羊水/脐带血染色体检查,神经管开放性缺损高风险者接受高分辨度超声检查,并对高风险妊娠跟踪随访至胎儿出生后。结果共筛查出高风险343例,其中经产前诊断确诊唐氏综合征2例、爱德华综合征3例、其他染色体异常1例。通过随访发现其他异常4例。结论使用孕中期母血清AFP/f-βHCG双联法筛查出唐氏综合征等高风险妊娠进而行产前诊断是减少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