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2.
3.
[目的]探讨补气温阳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阳虚证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即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40只.将造模组大鼠构建COPD肺阳虚证复合模型.再将全部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干预组,每组各10只.中药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大鼠分别给予补...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由于吸入有害颗粒或气体(主要是吸烟),患者肺部产生异常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GOPD不仅影响肺部,也可以引起显著的全身反应. 相似文献
5.
6.
《中国民康医学》2019,(1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中医辩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及血气指标水平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能够有效解除其呼吸困难症状,优化肺部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中医辨证方法进行治疗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8月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4例,以随机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相等,观察组中患者利用中医辨证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中患者利用西医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观察,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4%,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观察两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呼吸功能改善情况,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明显。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中医辨证方法进行治疗,可得到理想效果,能够得到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并能够使患者的肺功能及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使患者痛苦明显减轻,是现代临床上的一种理想治疗方法,可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补肺阳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阳虚证大鼠肺功能的影响,为补肺阳方治疗COPD提供实验研究依据。方法采用烟熏加气管滴注脂多糖及二次造模的方法建立大鼠COPD肺阳虚证模型。将补肺阳方高中低剂量(12.6 g/kg、6.3 g/kg、3.15 g/kg)给予不同组别COPD肺阳虚证大鼠,同时设立正常组及胸腺肽(阳性药物)对照组。利用肺功能仪器检测大鼠肺功能,HE染色法观察气管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气管超微结构变化。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气管黏膜上皮脱落严重,黏膜下腺体增生,气管壁各层均有大量炎细胞浸润,肺泡隔变薄、断裂,肺泡相互融合形成肺大泡;胸腺肽对照组支气管形态完整,炎性细胞渗出较少;补肺阳方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上皮细胞脱落减轻,炎性渗出物减少。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模型对照组黏膜不完整,中间有凹陷,形成沟壑状,纤毛非常稀疏,可见明显脱落;补肺阳方不同剂量及胸腺肽对照组病变均较轻。肺功能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ory volume,MVV)明显降低(P<0.01),第二秒用力呼出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percentage of 0.2 seco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0.2/FVC)下降(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肺阳方各剂量组MVV出现明显上升(P<0.05,P<0.01),但FEV0.2/FVC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阳方可显著改善COPD肺阳虚证大鼠的症状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灌注断层显像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种很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特点是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喘息和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亦呈进行性加重,久而久之演变成肺源性心脏病,甚至发生心、肺功能衰竭.笔者从分期论治、辨证分型、特殊疗法、实验研究等不同角度,概括了近几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治疗及实验研究进展.肯定了中医治疗本病的疗效,但辨证分型、疗效判定标准及科研方法 有待进一步完善.治疗该病2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张景岳补肾阴阳观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i L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2001,31(4):234-236
明代医学张景岳善用温补,重视补肾,并从理论的深度与实践的要求,认为:补肾之法,真阴为本,育阴之用,涵阳为度;扶阳之炒,培阴生阳,形成了独特的补肾阴阳观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付子芳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3):70-71
本文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眼科学兴趣,改进眼科学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眼科学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眼科学的兴趣,重视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更新,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加强眼科学的实践操作,并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16CT机对临床诊断VBAI的患者(试验组)30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重建,观察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和周围骨性结构的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30例中,椎动脉表现正常3例;椎动脉走行迂曲3例;单侧椎动脉变细12例,双侧椎动脉变细2例;椎动脉局部狭窄9例;单侧椎动脉闭塞1例;2例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其中1例伴有动脉瘤形成;7例基底动脉局部狭窄。对照组30例中,仅有5例单侧椎动脉变细,其余均表现正常。两组中椎动脉表现正常和狭窄(血管变细和局部狭窄)的出现比率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有显著差异(χ2=28.72,P<0.01)。试验组30例中,单侧横突孔变小14例,对照组30例中,横突孔变小2例,两组中横突孔变小出现比率差异显著(χ2=12.27,P<0.01)。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等结构的改变,对VBAI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肝阳化风证实验诊断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肝阳化风证的实验诊断指标,选择CT、NEE、F及T3进行检测,并与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及健康人组进行对照,结果显示:肝阳化风证血NE、E及F含量显著升高,而T3明显降低;CT扫描结果显示;脑出血以肝阳下多见、脑梗塞以阴虚风动证常见,服出血部位及脑梗塞部位均以基底节区为主,两证型无明显差异。认为烃上指标可作为肝阳化风证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心电图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功能不全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MRI、心电图检查,观察其影像学特点,依据有无症状分为有症状组、无症状组,对比两组的CMRI、心电图检查结果,并分析CMRI与心电图的诊断价值。结果CMRI、心电图下不同疾病类型的心功能不全患者均有一定影像学特点;CMRI上有症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无症状组,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无症状组(P<0.05),两组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左心室质量(L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无症状组心电图QRS电压值、QRS时限值、QTc间期及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Q波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不全患者中,QRS时限值≥120ms者的LVEF较QRS时限值<120ms者低,而LVEDV、LVEDD大于QRS时限值<120ms者(P<0.05)。结论心功能不全患者CMRI及心电图有一定影像学表现,对于无症状的心功能不全患者经心电图可能未能发现异常,但联合CMRI检查可发现其心功能改变,将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容易学习。方法:根据工作实践中学生的反映和单片机的发展进行分析,结果: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知识面拓宽,结论:合理有效地组织工科课程的教学,有助于自身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该市涧西区33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食堂现状。方法调查对象为涧西区所有供应学生集体用餐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食堂。方法按照国家GBI4934-94标准,对学校食堂食用具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本次调查显示我市涧西区学校集体用餐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结论必须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尤其是教育部门与卫生监督机构应密切配合,帮助学校提高食堂自身管理水平,扩大宣传,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