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寻找高效低毒的根治间日疟药物是当前抗疟药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伯喹问世20年以来,尚无可以代替它的理想新药。Coatney(1953)曾指出,某些5-取代-6-甲氧基-8-氨基喹啉类化合物,比相应的5位上无取代基的化合物具有更强的抗疟作用和更低的毒性反应。近年来,Chen等(1977)和Tanabe等(1978)报道了某些5-取代伯喹衍生物的毒性明显低于伯喹,其中个别5-取代  相似文献   

2.
磷酸羟基喹哌(代号西军—214)是一种新的4-氨基喹啉类抗疟药。文献报道4-氨基喹啉类药物如氯喹等对心房颤动也有疗效。1976年本校第一附属医院曾用磷酸羟基喹哌治疗各类心律失常110例,对室性早搏显示有疗效外,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阵发性房颤等也有治疗效果。本  相似文献   

3.
刘政儒 《右江医学》1992,20(3):133-136
<正> 伯胺喹啉(简称伯喹)是8-氨基喹啉类的药物,于1924年由Elderfeld合成,我国于1954年由人民解放军医科院合成。其化学名为8-(4-氨基-2甲基J氨基)-6甲氧基喹啉,无臭,味苦,熔点197~198℃。一般制成二磷酸盐。在8-氨基喹啉类的药物中,伯喹和赫诺奇特是根治疟疾效果最好而毒性较小的两  相似文献   

4.
自五十年代初期磷酸伯氨喹啉开始用于治疗疟疾以来,至今仍是唯一有效的根治药,但由于其疗程过长、毒性较大,不适于防治的需要。为此,一直在改造它的化学结构,以寻求高效低毒的根治新药。Chen等(1977)报告用5-对氟苯氧基-6甲氧基-8-(-1-甲基-4-氨基丁基)氨基喹啉0.5mg/kg×8天对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子  相似文献   

5.
磷酸伯氨喹啉(简称伯喹)是间日疟治疗中迄今为止,视为毒性最小、效果最好的抗复发药。即使这样,伯喹仍有疗程过长,毒性较大等缺点,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多少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伯喹结构的改造和构效关系的探索,借以寻找高效低毒的新抗复发药,已成为当前抗疟药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羟基喹哌或1,3-双-[N~1-(7’-氯-4’-喹啉基)-哌哔嗪基-N~4-]-丙醇-[2]简称HPQ(I),系作者根据国外报道某些4-哌哔嗪氨基喹啉类化合物具有高效、低毒和持效等特点而设计合成的10种不同结构类型(1~10)700余种化合物中找到的一种新抗疟药。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5-对氟苯氧基伯喹柠檬酸盐(NP0090)和伯喹亚急性毒性试验中42只狗和6只猴的大体解剖和脏器显微镜检查的病理形态学观察的结果,其中以心、肝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用体内姊妹染色单体互换法观察了抗疟药伯氨喹啉对大鼠的细胞遗传学效应,见大鼠骨髓细胞 SCE 频率明显增加,提示伯氨喹啉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诱变剂。  相似文献   

9.
伯氨喹啉已被认为是目前根治间日疟疗效最佳之抗疟药。但应用时药物反应较多,其反应可包括各系统的症状,特别重要者为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及发绀等。目前对于伯氨喹啉药物反应的报告多为有关溶血方面,而对临床上各系统的反应作较大规模及较详细观察的报告则较少。本文报告1964年在广东省英德及清远两县的部分地区进行疟疾春季抗复发治疗时所观察的3,966例服用伯氨喹啉时药物反应结果。材料及方法材料取自1964年2月在英德及清远两县的部分地区进行疟疾春季抗复发治疗时服用伯氨喹啉及部分合  相似文献   

10.
以抗疟药作为防治疟疾所致伯氨喹啉型溶血性贫血在我国南方各省已屡见报导,但因伤寒伴发的伯氨喹啉型溶血性贫血则较少见,现将我校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最近所见一例摘要报告如下: 患者潘××,(住院号10437),男性,23岁,未婚,农民,福建惠安县人。以持续  相似文献   

11.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创制的新型抗疟药,是世界抗疟药史上继喹啉类药之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伯氨喹啉的毒性作用,我们用不同剂量的伯氨喹啉对狗、猴和大鼠作毒性试验,着重检查动物心脏的形态病变。看到大多数中毒狗的心肌有颗粒交性,嗜伊红变性、空泡变性,凝固性坏死和溶解坏死,少数有炎症反应,狗心脏传导系统也有上述多种组织病变。电镜检查见中毒狗心肌纤维内线粒体肿胀、横管肌浆网扩张,肌原纤维密集或溶解、核畸形、染色质凝聚,甚至细胞坏死。病变随用药剂量增大而加剧。这些病变可设想为临床心脏功能变化的形态学证据。实验大鼠也有少数出现心肌嗜伊红变性。实验猴未见明显的心脏病变而有明显的肝脏病变。不同种类的实验动物对伯氨喹啉的中毒反应虽有差异,但心脏损害应视为8-氨基喹啉类药物的重要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有关抗疟药作用机理马明良(江西中医学院基础部南昌330006)关键词疟疾抗疟药作用机理疟原虫氯喹从30年代起就合成问世了,40年代就使用了干扰DNA合成的抗叶酸制剂[1]。多年来我国则广泛地用氯喹(Chloroquinum)、伯氨喹啉(Primaqu...  相似文献   

14.
Schneider等曾报道,某些具有大环状结构氨基侧链的4-氨基喹啉类化合物对小鼠伯氏原虫(Plasmodium berghei)血症具有长效抑制作用。据称化合物12,278 R.P.(Ⅰ)—剂500mg/kg灌服,对小鼠伯氏原虫输血感染的有效保护期为8周。为了研究这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抗疟作用的关系,作者设计合成了十种不同结构类型800余种哌嗪氨基氮杂环衍生物,研究结果表明HPQ(Ⅱ)是一种高  相似文献   

15.
长效抗疟药的研制,对于保护部队的战斗力和保证部队在疟区的军事行动具有重大意义。国外曾报道肌内注射羟萘酸圜氯胍(CI-501),据称有半年以上的长效,经我们实验研究,发现其局部刺激作用较剧。为此,我们从1966年开始寻找口服长效抗疟制剂。 Rhone-Poulene从1962年起报道7-氯代喹啉的4位碱性侧链中引入哌嗪基团  相似文献   

16.
扑疟喹啉曾用于检定铬(Ⅵ)、钒(Ⅴ)、碘酸根等离子,其同类氨基喹啉,伯胺喹啉,最近曾用于铈(Ⅳ)的检定.本文报导在0.08N硫酸介质中,伯胺喹啉与九十五种离子的作用,金(Ⅲ)与伯胺喹啉最适反应条件,反应灵敏度和选择性.本法是金的特效检定,有八十多种其它离子均不干扰直接检出0.4微克的金,故在点滴分析中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一、伯胺喹啉与九十五种离子的反应实验表明,于九十五种离子中,伯胺喹啉仅与金(Ⅲ)和铈(Ⅳ)作用显紫色,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喹啉环的C-2位引入亲脂性苯胺基团,C-7位引入亲水性基团,得到新型2-苯氨基喹啉衍生物,探究其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方法 以DL-苯丙氨酸、L-苯丙氨酸和D-苯丙氨酸为原料合成关键中间体,与喹啉母核连接合成一系列2-苯氨基喹啉衍生物。采用CCK-8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抗增殖活性。通过Autodock软件测试目标化合物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R)蛋白的结合效果。结果 合成了16个新型2-苯氨基喹啉衍生物,经1H NMR、LC-MS确证其结构。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T-7与T-8的抗肿瘤活性与阳性对照药吉非替尼以及乐伐替尼相当。Autodock软件预测结果与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一致。结论 新型2-苯氨基喹啉衍生物具有抗肝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究喹啉衍生物类抗肿瘤药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 常用的抗疟药有氯喹、伯氨喹和奎宁,近年来发现,许多新型抗疟药或抗菌药防治疟疾,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 (一)(甲氯喹mefloquine)[1]本药是一种与奎宁相关的4—喹啉甲醇衍生物,对子孢子和红外期疟原虫无作用,但可杀灭  相似文献   

19.
二苯甲酰甲烷(DBM)是姜黄素的结构类似物,该成分及其合成衍生物在体外对多种化学致癌物的诱变性及其与核酸的结合有抑制作用。作者研究了 DBM 对烹调食品中的7种杂环胺类诱变剂的抗诱变作用。7种杂环胺类诱变剂分别为2-氨基-3-甲基咪唑[4,5-f]喹啉(IQ)、2-氨基-3,4-二甲基咪唑[4,5-f]喹啉(MeIQ)、2-氨基-3,8-二甲基咪  相似文献   

20.
前言硝喹,Nitroquine,代号CI-679,简称679。化学全名2,4-二氨基-6-[(3′,4′-二氯苄基)-N-亚硝基-氨基]喹唑啉醋酸盐。化学结构如下: 国外研究了抗疟作用、药理、毒性等,但一直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我国1971年开始实验研究,1973年进入临床验证和现场防治观察。1979年10月鉴定。1980年批准小量试产。复方硝喹片每片含硝喹、氨苯砜各12.5mg,现将有关资料整理介绍: 四十年代抗疟药物研究中以其他含氮杂环代替喹啉环和嘧啶环,从而对喹唑啉类发生兴趣。194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