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肱骨近端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总结肱骨近端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8月-2006年2月,使用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9例,平均58.6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8例,其中骨质疏松7例。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其中5例因骨缺损行植骨术。结果所有1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32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6例,优良率84%。结论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可靠,退钉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适用骨质疏松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2.
万利桂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11):1368-1369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比较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移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临床治疗情况,依据固定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普通钢板组30例和锁定钢板组30例。结果:锁定钢板组移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功能良好百分率高于普通钢板组,功能差的百分率低于普通铜板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钢板治疗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明显,预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自Neer提出根据骨折块多少及错位情况进行分类以来,业内学者对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明显增多,治疗手段也趋于多样化。现就近年来国内外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及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毕荣修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9,7(6):444-446
<正>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X线平片是诊断肱骨近端骨折的重要手段。但因骨折块相互重叠、移位变化大、体位因素等,X线平片很难真实客观地显示骨折移位情况。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对肱骨近端骨折的骨块作出准确定位,立体地再现骨折情况,直观地反映骨块间的相互关系,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本研究收集20例肱骨近端骨折病例行普通X线检查,同时采用MSCT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两种方法治疗后冻结肩情况以及干预方法。方法我院于2007年12月~2010年2月共收治64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23~96岁,平均54.1岁,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治疗32例,保守治疗32例,按美国肩肘外科评分随访观察各病例肩关节恢复情况。结果 64例中30例出现不同程度冻结肩症状,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以及同一治疗组内不同骨折类型之间评分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出现冻结肩症状发生率高,治疗非常困难,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l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7月-2005年1月,应用肱骨I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27~74岁,平均49.8岁。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5例,四部分骨折8例,其中骨质疏松6例。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不切开关节囊,不剥离附着于骨折碎片及大、小结节上的组织即行骨折复位固定,其中骨缺损3例行同种异体骨植骨。术后第3天肩关节适量被动活动,1周后适量主动及被动活动,2周后加强主动及被动活动功能锻炼。结果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均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6例,良4例,满意2例,优良率83%。结论肱骨LPHP的螺钉能锁扣于接骨板上,接骨板不要求与骨皮质紧密相连即可起到骨折牢固固定作用,做到了骨折愈合与功能锻炼同步,提高了治疗效果,特别适用于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及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AO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常见损伤 ,占全身骨折的 4%~ 5 %。对这类骨折的治疗方法 ,特别是对不稳定及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的处理一直存在着分歧[1~ 4] 。自 2 0 0 2年初 ,笔者采用瑞士Mathys公司生产的AO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 (lockingproximalhumeralplate,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1 3例 ,取得初步结果。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7例 ;年龄 2 7~ 70岁 ,平均 5 2岁。新鲜骨折1 0例 ,其中开放骨折 1例 (GastiloⅡ型 )。陈旧性骨折骨不愈合 3例 ,其中手法复位夹板固定 6个月不愈合 1例 ;在外院行切开复位“T”形或… 相似文献
8.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及随访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08年9月运用MIPPO技术使用锁定钢板治疗3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23例,女13例.根据AO/OTA分型:A2型4例,A3型10例,B1型5例,B2型11例,C1型3例,C2型3例.经肩前外侧横行或纵行做皮肤切口,纵行分离三角肌,探及骨折,直视下间接和直接复位.经骨表面肌肉下隧道向骨折远端插入锁定钢板,于钢板远端做纵行切口,远近端分别用锁定螺钉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指导功能锻炼,并评定其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50.1±11.3)min,出血(76.3±18.7)ml,手术切口(4.5±0.8)cm.36例均获随访12~17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1.2)周.按Neer评分标准,总优良率为86%.结论 利用MIPPO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安全有效、创伤小、骨愈合时间短,能得到较好的影像学复位,术后疼痛较少. 相似文献
9.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肱骨近端有移位骨折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对肱骨近端骨折有移位的174例患者,进行Neer分类,122例二部分骨折和8例三部分骨折行三叶草钢板内固定,30例三部分骨折和3例四部分骨折行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10cking proximal hunerus plate,LPHP)内固定,而5例三部分骨折和6例四部分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humeral head replacement,HHR)。结果内固定术后所有骨折均愈合,无畸形。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肱骨头置换术后,假体未出现松动、脱位等现象。所有病例均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肱骨近端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Neer二部分骨折、多数三部分骨折及一些四部分骨折可采用钢板内固定,而部分三部分骨折、多数四部分骨折可根据情况一期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对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影像学检查所得的影像信息,了解其对骨盆骨折的形态、部位、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骨盆骨折52例,年龄19~62岁。分别用多体位数字化摄影(DR)、螺旋CT检查。结果:使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获得的影像能充分显示骨盆骨折的形态、类型、部位以及对骨片移动的方向、距离有量化的分析:骨盆正位对简单的骨盆骨折有意义;骨盆出入口位对骨盆环、髋臼前后柱骨折及骶髂关节情况有意义;闭孔、髂骨斜位对髋臼前后壁骨折有意义;CT及三维重建则对复杂的骨盆骨折、盆腔损伤出血及并发症有意义。结论:影像学各项检查对骨盆骨折的诊断有不同的价值,合理应用各种检查,可为临床治疗、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13.
14.
耐多药肺结核的影像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搜集经药物敏感试验证实的耐多药肺结核 ,探讨耐药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耐多药肺结核 51例为观察组 ,同期不耐药的肺结核病人 46例为对照组。全部病人均有正、侧位胸片 ,部分病人有同期体层或CT片。结果 (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病变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值均 >0 .0 5)。 (2 )比较病变形态 ,观察组肺内多发结节 (10例 )、播散病灶 (2 3例 )、空腔(9例 )及合并肺毁损 (10例 )多于对照组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3 )病变的动态变化 ,病变进展观察组多于对照组 ,好转病例观察组少于对照组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分析耐多药肺结核的影像表现提示 ,耐多药肺结核具有病变严重 ,活动性明显 ,治疗效果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CT在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分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时行CT及肾上腺静脉取血(AVS)的17例临床诊断为PA患者的资料,以AVS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CT诊断双肾上腺未见异常7例,单侧或双侧结节6例,单侧肾上腺增粗2例,双侧肾上腺增粗1例,一侧增粗并对侧结节1例.在15例经AVS证实为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增生的患者中,7例CT表现正常,3例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增粗或结节状,经AVS证实为双侧增生,仪5例患者CT表现与AVS结果一致.17例经AVS诊断为单侧或双侧醛固酮分泌过多的患者有7例CT表现正常.结论 CT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凶诊断方而特异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5例鼻外伤患者的CT原始图像进行MPR和VR后处理,将鼻骨骨折分为单纯Ⅰ型(骨折线无移位),单纯Ⅱ型(骨折线伴移位),粉碎型骨折(单一或双侧鼻骨碎成三块及以上,即两条或两条以上贯通骨折线),复合型骨折(鼻骨骨折合并周围骨骨折),骨缝分离型(骨缝大于2mm或缝隙骨两端错位),将单纯的鼻泪管和上颌骨额突骨折也纳入统计。结果鼻骨骨折患者91例。单纯Ⅰ型9例;单纯Ⅱ型6例;粉碎型骨折5例;复合型骨折57例,其中合并眶骨骨折32例、鼻中隔骨折9例、鼻泪管骨折8例和上颌骨额突骨折44例;骨缝分离型23例,其中额颌缝分离1例,鼻颌缝分离22例;单纯上颌骨额突骨折11例;骨折累及鼻骨孔2例,骨折累及上颌骨额突根部神经小孔3例;眼肌损伤1例,球后出血1例。结论骨算法VR图像可以更真实显示颌面部骨缝及骨孔,多平面重组图像结合骨算法VR图像可以更加准确直观的显示鼻骨骨折。 相似文献
17.
隐匿性骨折CT诊断的临床价值(附23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轴位CT扫描。部分病例加薄层高分辨率CT扫描。结果:23例中,眼眶骨折4例,脊柱骨折7例,髋关节骨折7例,胫骨平台骨折5例。结论: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是可靠的,凡临床怀疑骨折而X线平片阴性者,应进一步做CT检查。 相似文献
18.
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5月-2004年6月,对28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患者进行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平均随访2.1年,并应用美国肩肘外科(ASES)评分进行评估,包括术后疼痛、主动活动范围和日常行动功能。结果28例患者ASES评分平均87.9(67~96)分,其中肩关节活动度平均为:主动前屈上举132°,外旋40°,内旋T10水平,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平均2.6分。术后6个月,23例患者患侧肌力和功能达到正常的80%,术后1年基本达到正常的90%水平。82%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只有重建肱骨正常长度、确切固定大小结节和持之以恒的康复锻炼才能使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在肋骨微细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及曲面重组技术在诊断肋骨微细骨折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对38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而常规X线平片显示阴性的病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薄层重建及曲面重组观察。由CT室3组医师分别对常规5mm层厚、1mm层厚横断图像及曲面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1)3组医师应用1mm层厚横断图像及曲面重组图像均确诊26例59根肋骨骨折,另12例未见骨折。3组医师对常规5mm层厚图像的肋骨骨折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6.4%、89.8%、94.9%。(2)26例肋骨骨折中单纯左侧肋骨骨折12例、右侧肋骨骨折11例,双侧肋骨骨折3例。(3)按骨折程度分为完全性肋骨骨折18根和不完全性肋骨骨折41根。在18根完全性肋骨骨折中断端错位均不超过2个皮质宽度。结论 不完全性肋骨骨折及无明显移位的完全性肋骨骨折应用X线平片准确诊断困难,薄层重建及曲面重组技术可及时、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曲面重组图像清晰、直观地完整显示了肋骨结构及肋骨骨折的位置、形态及程度。 相似文献
20.
Metallosis is an uncommon condition in which there is infiltration of periprosthetic soft tissues and bone by metallic debris
resulting from wear of joint arthroplasties. It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osteolysis; therefore the identification
of metallosis is an indication for revision arthroplasty. The radiographic, CT and MRI features of metallosis in a 63-year-old
man who presented 16 years post-arthroplasty are described in this case repor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