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目的:分析讨论躯体功能障碍癔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5例躯体功能障碍癔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果.结果:不良的外界暗示或精神因素、自我暗示等都能够引起癔症的发病,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即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注射液20ml和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或肌肉注射10~20ml地西泮,同时加上针灸穴位治疗,有良好治愈效果.结论:癔症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患者的症状均有减轻甚至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癔症21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流行性癔症的发病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了1998年3-4月在本市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发生的流行性癔症,对患者采取分散隔离,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等措施。结果:21名流行性癔症患者在2个月内得到控制,2个朋后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心理素质较差是流行性癔症发病的首要条件,而环境因素则是促成癔症流行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躯体功能障碍癔症的发病、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躯体功能障碍癔症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不良的精神刺激因素和暗示作用是癔症发病的主要原因,18例躯体功能障碍癔症患者在给予心理治疗的同时,使用药物(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缓慢静脉注射或肌注地西泮10~20 mg)和针刺穴位(人中、合谷、内关、足三里及涌泉等)治疗,疗效满意。结论:癔症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多样,经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及对症治疗,全部患者的症状改变或消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对癔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癔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行为训练。采用SCL-90分别于一周、两周、三周时进行评估。结果住院三周时两组患者的均有好转,但观察组25例痊愈21例,对照组痊愈14例;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5个因手在入院第二周、第三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行为训练有助于促进癔症病人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癔症性眼病的心理治疗居东彬,付汛安近8年来,我院门诊对57例癔症性眼病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本组57例意症性眼病患者,男性22例,女性35例,年龄最大者36岁,最小者6岁,1类患者为癔症性失明15例23眼;Ⅱ类为癔症性瞬目17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急诊癔症诊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167例急诊癔症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结果:癔症患者多有明确的精神刺激史;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躯体运动和感觉障碍最多见。结论:早期关注患者的心理,采用暗示治疗、心理治疗和抗焦虑镇静药联合治疗是治疗癔症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75例癔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探讨癔症患者的发病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符合癔症诊断标准的 75例住院患者进行了总结。结果  75例患者中男性 2例 ,女性 73例 ,女性患病明显大于男性 ;性格特点均为外向性 ,职业以农民为多 (5 5例 ,占 77% ) ,农村 (6 9例 )比城市 (6例 )多。结论 癔症患者的发病特点受性别、年龄、性格特点、家庭经济状况、城乡地域等因素影响 ;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 ,并辅以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疗效。方法 采用SAS、SDS及自编心身症状量表作为比较工具,对49例FD患者实施心理治疗,对33例实施药物治疗并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接受心理治疗的49例患者有42例好转,好转率85.71%,接受药物治疗的33例,只有8例好转,好转率为24.24%,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后的SAS、SDS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心理治疗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行为训练对癔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50例癔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行为训练.采用SCL-90分别于一周、两周、三周时进行评估.结果 住院三周时两组患者的均有好转,但观察组25例痊愈21例,对照组痊愈14例;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5个因子在入院第二周、第三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行为训练有助于促进癔症病人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对175例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病人采用牵引、物理疗法、手法按摩及配合钙剂、舒筋血和止痛药物等综合治疗,同时重视心理治疗及医疗体育锻炼,一般治疗5-10天见效,治疗1-4个疗程,平均2个疗程。大多数病效显著,个别病人因病程长、病情重或同时伴有心、肺等其它脏器疾病病者,直接影响治疗项目的选择,故疗效差。175例病人中症状缓上20例,好转4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6.6%。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心理结合药物治疗癔症的效果。对我院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26例癔症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族起病形式、病前性格进行调查。对所有病例的精神症状进行分析。给予有效的心理、药物和物理治疗,并做EPQ测验。结果26例病例中,除1例特殊原因提前出院未完成治疗外,21例痊愈(84%),4例显著进步(16%)。说明心理结合药物治疗癔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必须熟练掌握癔症的疾病特点和正确的治疗方法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癔症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对4例误诊为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的诊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4例患者按癔症处理取得疗效。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可成为癔症的诱发因素且易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13.
癔症是一种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精神疾病,临床上单用药物或心理暗示,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院对1998~2000年住院的40例癔症性躯体障碍患者进行电刺激治疗。并随访3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评价心理治疗加药物和单纯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心理治疗加药物组36例,单纯药物组32例,疗程3个月,随访半年,结果:治疗前、后采用睡眠状况问卷自评量表评分,心理治疗加药物组显效率为80.6%,单纯药物组显效率为53.1%,心理治疗加药物组显著高于单纯药物组的疗效,两组各个量表减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理治疗加药物组复发率低于单纯药物组。结论:治疗失眠症心理治疗加药物组明显好于单纯药物的治疗,且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心理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NIH-CPSI和IIEF-5,对96例CP合并E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两组患者均采用有效、足量的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的同时,对心理治疗组患者增加心理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心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的NIH-CPSI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IIEF-5方面,心理治疗组比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对CP合并ED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的同时结合心理治疗,是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ED症状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以及抑郁症患者在康复期采用心理治疗人格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40例精神分裂症和30例抑郁症康复期的患者进行治疗和研究,治疗前后选择明尼苏达多相的个性测查表给予测查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疑病症的分值为(57.81±9.76)分,治疗后为(49.28±10.19)分,抑郁症患者,治疗前疑病症的分值为(63.38±9.51)分,治疗后为(52.65±12.21)分,患者治疗后疑病症、癔症、精神病态、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社会内向都得到明显的恢复,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在康复期给予心理治疗后,人格情况可得到明显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女性癔症性精神病的疗效,尝试为治疗癔症性精神病提供新的临床方法。方法:对9例住院做MECT的女性癔症性精神病患者与13例运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运用MECT组患者与运用药物组患者相较,临床缓解期明显缩短,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ECT治疗癔症疗效肯定,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陈云 《当代医学》2011,17(26):79-8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抑郁症发病机制与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老年抑郁症患者并给予药物、电休克和心理方面的治疗。结果三种治疗方法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药物治疗效果好,但是成本较高;电休克治疗总有效率达70%-90%;心理治疗无副作用,对那些药物副反应明显或害怕微电休克治疗的病人来说比较适用。结论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是抗抑郁药物治疗和辅助心理治疗。对一些严重的抑郁症病人来说,首先是药物治疗或电休克治疗,然后再考虑合并使用心理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心理治疗对青年学生社交焦虑症的治疗作用,笔者对26例青年学生社交焦虑症患者采用了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的26例社交焦虑症患者作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例首发癔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精神障碍问题已越来越严重,加强精神疾病的防治,已成为当今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县所处地区目前尚无精神病专科医院。许多精神病患者常以躯体不适的主诉来我院就诊,其中以癔症患者最为多见。癔症系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等引起的一组病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障碍或意识改变状态而缺乏相应的器质性基础。针对该病患者,我科采用药物治疗与暗示心理疗法相结合,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该病相关知识宜教和健康指导,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我科今年收治的1例首发癔症患者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