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密度(BMD)与骨矿含量(BMC)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DEXA进行腰椎、股骨BMD与BMC检测,同时按年龄、性别分组调查身高、体重、进入MHD时间等资料,进行血生化及IPTH检查。结果不同性别老年组股骨及腰椎BMC、BMD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性别中青年组股骨及腰椎BMC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女性股骨及腰椎BMC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股骨及腰椎BMD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股骨及腰椎BMC、BMD均与年龄及校正总钙、KT/V呈负相关(P<0.05),与身高、体重及透析前血磷呈正相关(P<0.05)。与进入MHD时间及血清IPTH、血镁、血清清蛋白无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血液透析患者随增龄骨量丢失较男性明显。低体重、矮身材是骨密度低的危险因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是影响骨密度与骨矿含量的重要相关因素,其特点与健康人群及腹膜透析患者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 (AER)与骨代谢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 10 6例糖尿病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 2 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尿钙 肌酐值、血清钙、磷、镁、碱性磷酸酶、雌二醇、骨钙素测定 ,并根据AER分组 ,同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其腰椎 (L2 ~L4 )与股骨近端 (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 )骨密度 (BMD)。结果 糖尿病患者尿钙 肌酐明显增高 (P <0 .0 1) ,骨钙素显著降低 (P <0 .0 5 ) ,血钙、磷、镁、碱性磷酸酶、雌二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 ,AER与尿钙 肌酐比值呈正相关 (r =0 .3 2 1,P <0 .0 5 )。 1型糖尿病患者L2 ~L4 、股骨近端BMD较 2型糖尿病与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大量白蛋白尿组糖尿病患者各部位BMD明显低于正常蛋白尿组及微量白蛋白尿组 (P <0 .0 5 )。男性糖尿病患者大量蛋白尿组腰椎BMD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各组股骨近端B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女性糖尿病患者各部位B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骨代谢相关 ,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叠综合征(OS)患者血清瘦素(lep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的关系.方法 应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对22例OS、2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腰椎、股骨近端BMD、BMC测定,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leptin、IGF-1,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OS、OSAHS、COPD组患者BMD、BMC、IGF-1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OS、OSAHS组患者leptin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COPD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或0.01).leptin与BMD及BMC在OS组和OSAHS组呈负相关(均P<0.05),在COPD组则无相关性;3组IGF-1与BMD均无相关性而与BMC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OS、OSAHS组患者leptin与BMD及BMC均有相关性,OS、OSAHS、COPD组患者IGF-1与BMC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蜂胶黄酮类提取物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蜂胶黄酮类提取物对去卵巢引起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对照组实施假手术,模型组和蜂胶组均切除双侧卵巢。对照组、模型组灌胃均给蒸馏水5ml·kg-1·d-1,蜂胶组灌胃给蜂胶提取物100mg·kg-1·d-1。10周后,称量体重、测定骨密度(BMD)、骨矿物含量(BMC)、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尿钙及尿羟脯氨酸(HO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骨BMD和BMC下降(P<0.05),血清ALP增加(P<0.01),尿钙、尿HOP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蜂胶组BMD和BMC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ALP、尿钙减少(P<0.05),尿HOP减少(P<0.01);蜂胶组与对照组相比,以上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蜂胶黄酮类提取物可增加骨密度,减少去卵巢大鼠骨钙丢失,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5.
性别与年龄对甲亢患者骨密度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性别与年龄对甲亢患者的骨密度改变的影响。方法 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量 12 9例初诊甲亢患者桡骨BMD。结果 甲亢组的桡骨BMD低于正常对照组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5 0a女性甲亢组桡骨BMD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对照组 (P <0 .0 1)及更年期绝经期组 (P <0 .0 1) ;<5 0a组女性甲亢组桡骨BMD虽低于同龄正常对照组 ,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男性甲亢组桡骨BMD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且与年龄无关。结论 老年女性及男性甲亢患者易发生骨密度降低 ,而青中年女性甲亢患者BMD降低轻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腰椎骨密度(BMD)与年龄、性别、体质量、病程、空腹血糖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 集临床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40例为A组,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确定年龄性别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 者40例为B组,两组病例均测定腰椎(L1~L4)及左侧股骨BMD,并记录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及血钙、血磷、尿 钙、尿磷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组L1~4腰椎BMD明显低于B组(P<0.05);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腰椎BMD与性别相 关,并与病程呈负相关,而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尿钙、尿磷呈正相关,但与年龄、血钙、血磷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2 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降低与性别、BMI、病程延长、血糖控制不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二维扫描单光子骨密度仪的性能。方法:采用二维扫描,经数据处理系统将通过骨的放射性转换为图像。根据骨图像所显示的骨的形态特征,测定感兴趣区的BMC和BMD。结果:仪器准确度:BMC和BMD测定,偏差不超过1.5%。精密度:干桡尺骨标本BMC和BMD的CV不超过2%,受试人桡尺骨BMC和BMD的CV不超过3%,仪器线性及稳定性良好。结论:本仪器准确度高,精密度好,为测定桡骨超远端的BMC和BMD提供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SD—200型单光子骨矿物含量测定仪,测定了76例正常哺乳妇女的桡骨骨矿含量(BMD)。同时对其血清和乳汁钙、磷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33例正常产后非哺乳妇女的桡骨骨矿含量及血清钙、磷含量对照。结果表明:哺乳组的BMD低于非哺乳组(P<0.05)。且随哺乳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哺乳早、中期的BMD值均比哺乳晚期为高(P<0.05)。哺乳组的血清钙、磷含量较非哺乳组为低,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和乳汁中钙、磷含量在哺乳中、晚期有下降趋势,与BMD变化基本一致。由此提示,哺乳妇女随哺乳时间延长有骨矿物质丢失的倾向,故应引起重视并及早予以防治。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定了403例5—14岁健康儿童桡骨的骨矿物质含量(BMC)、骨面密度(BMC/BW)、骨宽(BW)。结果提示:BMC 和BMC/BW 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高,男性 BMC 与年龄呈高度相关(r=0.72),女性 BMC 与年龄呈中度相关(r=0.65),自7岁开始,女性 BMC 明显低于男性(P<0.01)。  相似文献   

10.
临床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骨密度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方法:选择临床甲亢与亚临床甲亢患者各80例,按性别和年龄分亚组,男性≤50岁、男性〉50岁2个亚组;女性分绝经前和绝经后2个亚组。用骨定量CT(QCT)测定L2~4椎体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同时测定甲状腺功能、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亚临床甲亢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同样的检测,对结果进行组间、组内对比分析。结果:组间对比:临床甲亢组腰椎BMD显著低于对照组;亚临床甲亢组BM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甲亢组BMD与亚临床甲亢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对比,各组内女性绝经后腰椎BMD显著低于绝经前组;男性腰椎BMD与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甲亢组导致骨量丢失明显,亚临床甲亢女性绝经后组BMD减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双能X线吸光测定法(DEXA)对46例甲亢患者的全身和局部的骨密度(BMD)测定,同时测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3、FT4)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和各钙磷代谢生化指标.结果为甲亢患者的BMD均较正常人组降低.以腰椎,股骨WARD’S区变化早,降低幅度大.骨密度降低患者的FT3PTH、AKP和尿Ca浓度高于骨密度正常的患者。提示甲亢患者存在骨代谢异常,应用DEXA方法精确地测量BMD,对于甲亢患者骨质疏松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甲亢病人治疗1年前、后骨生化指标和骨密度的变化,提高对甲亢性骨代谢异常的认识。方法对136例甲亢病人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加用维生素D(或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1年前、后的骨生化代谢指标血钙、磷、碱性磷酸酶、24h尿钙、尿磷以及骨密度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甲亢患者FT3、FT4、ALP和24h尿钙均明显升高,而TSH和骨密度均明显降低;其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亦明显增高。治疗1年后,随着甲亢的控制,甲亢患者的血ALP和24h尿钙水平恢复正常;骨密度明显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其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发生率也有不同程度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加用维生素D(或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较单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者明显。结论甲亢性骨代谢异常是一种高骨转换状态,可以引起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及早并有效地控制甲亢,尤其加用维生素D(或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可以纠正这一异常,并有助于改善骨质量。  相似文献   

13.
评价骨矿物质含量(骨矿含量)测定对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etabolicbonediseaseofprematurity,MBDP)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单光子吸收法(SPA)检测38例日龄大于3周早产儿骨矿含量,同时作右前臂X线检查,并与55例健康早产儿进行比较。结果8例早产儿骨线密度(BMC)、骨面密度(BMD)明显降低,其中4例X线检查有骨质疏松和(或)佝偻病样表现,提示MBDP,其余30例骨矿含量正常者X线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骨矿含量测定对MBDP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FT-647型单光子骨密度仪(SPA)测量30例确诊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和96例正常对照妇女桡骨远端15%处和中下1/3处的骨矿含量(BMC)和骨矿密度(BMD)的结果表明,患者所有的BMC和BMD均较对照者低。对照组X-1.28S桡骨远端15%处的BMC为0.54g/cm,BMD为0.36lg/cm~2,桡骨中1/3处BMC为0.574g/cm,BMD为0.543g/cm~2。若以此为最低正常值,则有96.6%(29/30)的病人其BMD低于此值。我们认为此值可作为临床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标准。文中还对SPA法与放射线诊断法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符合率和SPA法测量部位对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肢体运动对早产儿骨矿物质含量(骨矿含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单光子吸收法(SPA)测定12例(运动组)早产儿运动4周前后桡骨骨矿含量值,同期检测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及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并与11例(对照组)早产儿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结束时运动组骨线密度(BMC)、骨面密度(BMD)值明显大于对照组水平(P均<0.01)。研究期间运动组BMC、BMD和骨宽度(BW)分别增加30%、15%和11%;对照组BW仅增加6.4%,而BMC、BMD则减少11%、14%。同期发现运动后血清BGP值明显高于运动前水平(P<0.05),对照组4周结束时PTH值明显大于开始时水平(P<0.05)。结论 运动可增加早产儿骨矿化作用,防止其骨质减少,这对预防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BDP)有重要意义。运动后骨矿含量的增加可能与增加骨形成、减少骨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16.
钙与鸡冠花提取物对氟中毒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鸡冠花提取物与钙对氟中毒大鼠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AKP)、丙二醛(MDA)、尿羟脯氨酸(HOP)的影响。方法 选用SD 大鼠40 只,雄性,随机平均分为5 组。1 组为正常对照,喂基础饲料及自来水;其余各组喂基础饲料及高氟水,除2 组外,3 组、4 组、5 组分别补加鸡冠花提取物、高钙饲料、高钙加鸡冠花提取物。实验8wk 后,测骨密度、血AKP、MDA、24h 尿钙、氟及尿肌酐含量。结果 高氟组血清MDA、AKP、尿HOP、尿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5 或P< 0.01) ,高氟组体重、BMC及BM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高钙加鸡冠花组(P< 0.05 或P<0 .01),各预防组血清AKP、体重、BMC及BMD各预防组之间无显著差别并与正常组接近。结论 饮食高氟可影响大鼠骨质代谢,补钙、补鸡冠花提取物可减少高氟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者测定了成都市340名绝经后妇女桡骨骨矿物含量及血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尿钙、尿磷、尿羟脯氨酸和尿肌酐,并对有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5%,患病率随年龄及绝经年限增长而增加。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从16种有关因素中筛选出血钙、尿钙、血碱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产次、年龄与骨矿物含量相关。用这6种指标进行骨质疏松Fisher判别分析,诊断符合率达75.2%。本文还对这些因素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尿钙氟锰镁和羟脯氨酸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人骨密度的因素及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的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两所高等院校 2 86例 5 0岁以上老人进行骨密度及尿钙、氟、锰、镁 ,羟脯氨酸调查研究。结果 本研究表明女性骨矿物质含量和骨矿物质密度显著低于男性 (P <0 .0 1) ,女性尿钙含量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5 ) ,女性尿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男性 (P <0 .0 1) ,而尿氟含量差别不明显。尿钙、锰、羟脯氨酸与骨矿物含量和骨密度呈现显著性负相关 ,尿氟与尺骨骨矿物含量和骨密度呈现显著性正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提示尿钙、氟、锰、羟脯氨酸均可影响骨代谢。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Ⅰ多态性与男性骨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维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VDR)基因ApaⅠ多态性与男性骨量的关系。方法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上海市388例健康汉族男性VDR基因ApaⅠ多态性,并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查上述人群腰椎1~4(L1~4)和股骨近端股骨颈(Neck)、大转子区(Troch)及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和骨矿含量(bonemineralcontent,BMC)。结果ApaⅠ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aa(48.1%)、Aa(44.2%)和AA(7.7%)。协方差分析显示,在所有388例受试者中和160例60岁及以下亚组中,ApaⅠ基因型与L1~4和股骨近端各部位BMD、BMC值均无相关性;在228例60岁以上亚组中,ApaⅠ基因型与L1~4、Neck和Ward's三角部位BMD、BMC值均相关(P<0.05,P<0.01),AA基因型平均BMD、BMC值高于Aa和aa基因型(P<0.05,P<0.01),但是ApaⅠ基因型与Troch部位BMD和BMC值无相关性。结论VDR基因ApaⅠ多态性与60岁以上男性骨量相关,AA基因型具有较高的骨量,提示ApaⅠ多态性可能影响老年男性的松质和皮质骨骨量的丢失。  相似文献   

20.
康庆民  敬小青  王洪  张向群 《河北医学》2003,9(12):1097-1099
目的:探讨甲亢术后不同时期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改变。方法:研究对象分两组,于术后早、中、远期均行骨密度及血清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降钙素、骨钙素、I型胶原C端肽、血、尿钙、磷的检测。治疗组术后早期予钙剂治疗。结果:甲亢术后骨转换仍处于活跃状态,骨吸收增强,仍有骨量的丢失;AKP、PTH/CT、CTX、BGP与BMD呈明显负相关性。而应用钙剂治疗后骨转换下降,骨密度渐恢复。结论:对伴有骨量丢失的甲亢患者在选择手术治疗的同时应适时予钙剂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