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品零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重庆,在人们不知不觉之间出现了一些打出“平价”的药店。据观察,在这些“平价”药店里购药,价格一般要比大型药店低出15%~30%。一板12片的SMZ只卖1元,而在非平价药店里要卖到1.5元;一盒白加黑感冒片(12片装)只卖7元,而在非平价药店里要卖到12元;一盒板蓝根冲剂(12块装)只卖2.5元~3元,而在非平价药店里要卖到5元……日常在这些“平价”药店里购药的顾客要比普通药店多出一倍以上。这些平价药店表示,他们通常只能保住8%~10%的毛利,以销售的快节奏与“量”取胜。 重庆有一万多家药店,竞争日趋白热化,而市场的分布又不太合理,一些暂无实力涉足多元化经营而仅以药为主营的零售药 相似文献
2.
3.
4.
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久前发出通知,对去年底以来武汉市药品零售市场闹得沸沸扬扬的“平价风潮”发出“封杀令”,在全省范围内禁止零售药店使用“平价”、“特价”、“超市”等字样冠名或进行其它宣传。此举在当地市场引起强烈反响。通知要求,全省各地药品监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对药品经营许可证的管理工作,在审批零售药店名称中,不得出现带有“平价”、“特价”、“超市”等字样的药店名称,原来已批准的要立即纠正。药品经营企业应当使用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所核定的企业名称。从今年9月1日起,所有药品零售企业都不得在店铺或店堂内… 相似文献
5.
6.
7.
2000年初,竞争异常激烈的重庆药品零售市场,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出现了一些打出“平价”的药店。据观察,在这些打出“平价”的药店里购药,价格一般要比大型药店低15%~30%。一板12片的SMZ只售1元,而在非“平价药店”里要卖到1.5元;一盒白加黑感冒片(12片装)只卖7元,而在非“平价”药店里要卖到12元;一盒板蓝根冲剂(12块装)只卖2.5~3元,而在非“平价”药店里要卖到5元。这些“平价药店”表示,他们通常只能保住8%~10%的毛利,以销售的快节奏与“量”取胜。因而,日常在这些“平价”的药店里购药的消费者,要比在非“平价药店”里购药的消费者多…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5月21日,深圳荔枝公园东门对面锣鼓喧天,醒狮起舞,深圳又一家药品平价超市——深圳市星银医药红岭药店开张了。其实,开药品平价超市在国内乃至深圳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去年,在成都、哈尔滨、武汉等地,这类以低价为主打旗号的药店开得轰轰烈烈。今年才过了不到5个月,北京德威治,广州金康、二天堂,深圳友和、永安堂、宝华、泰康、好一生……已经一路攻城掠地而来。“天天平价”、“平价加优惠”、“批发价销售”、“比批发价更低”、“超低价”这些口号在深圳市民的眼里一点也不陌生。但是,这种药品平价超市出现在深圳这个国内发展得最 相似文献
14.
每个城市平价药店开张后的遭遇——先是百姓抢购,再是同行抵制,后是供货商将已供药品从店内撤走,有的干脆拒绝供货——已经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政府有关部门、经济学家、消费者、新闻传媒等各从不同角度褒贬不一。笔者在此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平价药店的正市场效应进行简单的分析。 平价药店利用低于该行业平均价格水平的市场价格进行竞争,通过扩大在区域市场的占有份额获得超额利润,最终在竞争中胜出,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价格竞争的胜利。其实,只要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的作用将永远存在,价格竞争也将会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15.
最近发生了两件与平价药店有关的 新闻,一是武汉的多家平价药店被烧、被 砸,二是北京的首家平价药店德威治大 药房在总店开业仅三个月后,就在三环 路内开办了分店。这是两件看似并不相 关的事情,但却共同说明着同样的问题, 一是现有的药品价格确实存在虚高成分, 有相当大的降价空间,使平价药店呈现 旺盛的生命力;二是平价药店确实给药 品市场上原有的利益格局带来了巨大的 冲击,以至于有人不惜以非法的暴力手 段对其进行威胁。 相似文献
16.
药价虚高的背后 本刊曾报道过,某厂生产的抗生素药头孢曲松出厂价为4元,在经过中间环节及零售终端传递到患者手里时.这个价格变成了21.9元;同样,某厂生产的灯盏花针剂出厂价为23.5元.而零售终端的价格为146元;某药厂生产的参脉针剂出厂价为18元,在医院及药店卖出的价格则达到了112.93元。 同时.在历届药品交易会上,诸多药品以二八扣、三七扣成交的屡见不鲜,甚至一O扣亦经常有之。 相似文献
17.
哈药集团医药有限公司积极配合国家医改.大力拓展社区医疗服务市场,率先与哈尔滨市香坊区安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药房托管,成为东北地区首家参与药房托管的医药零售企业。 相似文献
18.
19.
经过多次乍暖还寒的反复,京城街头的柳梢终于绽出了第一抹新绿,就像姗姗来迟的春天一样,北京的药品零售业也在漫长的等待观望之后,迎来了连锁经营的希望之春: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