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总结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的优缺点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4年23例手部热压伤应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皮瓣移植全部成活,1例皮瓣因设计错误,而出现皮瓣中远端缺血坏死,导致手术失败,需重新设计皮瓣,1例皮瓣蒂部扭转,出现坏死,需解脱后再手术。1例出现创面感染,肿胀、坏死。随访18例,11例外形及功能满意,7例因皮瓣稍臃肿而二期行去脂术。结论 手部热压伤如创面无法接受植皮者,予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创伤小,风险小,为基层医院修复手部热压伤创面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2004年6月-2009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示、中、环、小指背侧热压伤女性患者6例,年龄18~53岁.伤后1 h~15 d入院.伤指面积1.5 cm×1.2 cm~8.5 cm×2.5cm,Ⅲ~Ⅳ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腱、指骨损伤.伤后早期来我院就诊者5例20指,均于伤后3 d内手术;在院外治疗后再转入我院者1例4指,给予换药抗感染治疗3~7 d后,再施行手术.  相似文献   

3.
应用皮瓣修复手部重度热压伤112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应用皮瓣修复手部重度热压伤的疗效。方法  1989年 1月~ 1998年 12月 ,对 112例各种原因所致手部重度热压伤采用各种皮瓣修复 ,皮瓣最小 6 cm× 8cm ,最大 12 cm× 18cm ,术后尽早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结果 术后各种皮瓣全部成活。随访到 6 6例 ,时间 6~ 12个月 ,皮瓣颜色、质地均佳 ,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根据不同的创面选择相应的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 ,并结合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 ,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手的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带蒂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18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带蒂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18例刘晓雪岑瑛任林森于蓉自1993年~1997年,我院采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软组织缺损18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18岁~43岁。致伤原因...  相似文献   

5.
手电击伤、热压伤常有严重软组织损伤,须经皮瓣修复.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手电击伤、热压伤21例,25只手,施行不同皮瓣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手受外伤机率多,各种致伤原因会造成的手部皮肤及软组织较大面积缺损。腹部皮瓣转移,因其手术简便、皮肤供给充分、疗效较满意、成活率高、风险小等优点,已成为整复外科最常见的术式。而术后的护理工作对腹部皮瓣的成活起着重要作用。总结12例腹部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热压伤皮肤组织缺损患者术后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部热压伤是在热烧伤和机械挤压伤双重致伤作用下的一种复合伤.2005年3月至2008年10月,我们利用18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16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手部热压伤是烧伤的一种特殊类型,除手背皮肤及肌肉组织高温损伤外,往往累及肌腱和骨骼,治疗时多采用皮瓣修复。近年来,我科对18例手部热压伤患者采用急诊切痂扩创,真皮下血管网皮瓣(SubdermalVascularNetworkSkinFlap简称SVM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治愈后与传统皮瓣修复相比较薄而柔软,手部的形态和功能恢复均良好〔1〕。现将术前术后护理工作中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17岁~28岁。平均22.5岁。致伤原因:均为造纸机热压伤。受伤部位:右手6例,左手12例,其余全手背烧伤13例,手指烧伤5例。伤后2小时内入院…  相似文献   

9.
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至2004年,我们应用旋髂浅动脉轴型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热压伤42例,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男34例,女8例,年龄18~46岁。致伤原因分别为热压机、注塑机、橡胶机、造纸机等造成的创伤。创面为深Ⅱ度~Ⅲ度,其中合并骨和关节损伤者9例,骨关节褓露及肌腱神经损伤13例,肌肉损伤歧肌腱神经裸露20例.  相似文献   

10.
11.
自 1998年始采用前臂桡动脉岛状皮瓣逆行移植修复手掌背热压伤 9例 ,经随访效果满意。体会 :前臂桡动脉岛状皮瓣逆行移植修复为非制动性修复 ,皮瓣血液循环易保证 ,患者痛苦少 ,可以直接封闭创面 ,术后能允许早期功能锻炼 ,有利于手功能恢复。缺点是前臂术后外观受影响 ,且需牺牲一条主干血管前臂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热压伤九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医院@郑季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医院@方钧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医院@王森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医院@洪庆南  相似文献   

12.
应用窄蒂脐旁皮瓣修复手部重度热压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9年3月~2004年12月,我们应用窄蒂脐旁穿支皮瓣移位修复手部重度热压伤4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手部热压伤是一种复合伤,伤情复杂,组织继发性坏死及感染率高。我院近年来收治105例热压伤。男29例,女76例。年龄16~45岁。以热伤为主58例。以挤压伤为主32例,以撕脱伤为主15例。合并指骨骨折12例。右手89例,左手12例,肘关节4  相似文献   

14.
应用皮瓣修复手指热压伤2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部热压伤是热和机械挤压的复合伤,受伤深度多为深Ⅱ度~Ⅲ度。我科自2002年1月~2005年1月采取早期分次清创切痂换药,应用5种皮瓣修复28例42指热压伤,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腹部S型超薄皮瓣修复多指热压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5月-2003年8月,我科应用腹部S型超薄皮瓣一期修复多指热压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24岁,2008年4月左手热压伤后0.5 h来我院就诊.检查:左手掌背侧深Ⅱ~Ⅳ度烧伤,伴有骨骼、肌腱、神经和血管损伤,其中左示、中、环、小指末节毁损;  相似文献   

17.
在烧伤后畸形中手部功能的改善最为重要,而腹部皮瓣不失为最好的修复方法之一,但由于腹壁脂肪厚,皮瓣臃肿,需Ⅱ期修薄.故采用腹部旁轴型血管薄皮瓣修复手背、手掌的严重畸形,使手术Ⅰ期完成.本组病例以旋髂浅动脉和腹壁浅动脉为轴型血管皮瓣,皮瓣蒂小瓣大厚薄适宜,术后7~10天断蒂,血运好,既覆盖了外露的肌腱,又避免了常规皮瓣的缺点,使手部功能、外形良好,同时也使腹部皮瓣的切取随意性增大.缩短了治疗时间,因为它具备了常规皮瓣所没有的优点,是目前手术修复中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清创、修复手部热压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37例不同程度手部热压伤患的病损特点并行临床分度,以便准确诊治、判断预后;全部病例采用早期手术治疗,轻度热压伤早期行切痂全厚或中厚皮片修复;中度和重度热压伤早期彻底清创,保留间生态组织,应用血循环丰富的组织瓣修复创面。结果:36例创面一期愈合,手功能和外形恢复满意;1例创面二期愈合,手功能恢复差。结论:手部热压伤应早期手术清创,据病损程度选择治疗方法及时修复组织缺损,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手功能和外形,减少致残率,缩短疗程,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修薄的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 方法 2005年5月至2011年12月,采用修薄的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5例38个创面(共38块皮瓣),缺损面积2.0cm×4.5cm~4.0cm×9.0cm,皮瓣面积2.5 cm×5.0cm~4.5 cm×10.0cm. 结果 本组38块皮瓣中,36块完全成活,1块部分表皮边缘小面积坏死,经清创、换药2周后愈合,1块示指皮瓣坏死,经清创后游离植皮而愈合.随访6个月~3年,成活皮瓣创面愈合好,皮瓣不臃肿,外形及弹性好,肤色基本正常.手指屈伸活动范围及力量基本正常. 结论 应用修薄的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腹部薄皮瓣修复手背及第2~5指背侧热压伤创面的效果. 方法 2008年2月-2012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手背及第2~5指背侧热压伤患者14例.将第2、3指和第4、5指分别并指后,设计改良腹部薄皮瓣(面积12 cm×11 cm~15 cm×13 cm)予以修复,医用海绵覆盖供瓣区.术后行VSD治疗,第2天开始持续灌洗引流.术后3周行皮瓣断蒂及分指术,供瓣区采用局部皮瓣封闭或植皮覆盖. 结果 12例皮瓣顺利成活;2例皮瓣断蒂术后远端1/5出现静脉淤血,经处理后消退,皮瓣成活.VSD引流通畅未发生堵管,其中3例患者生物半透性粘贴薄膜出现部分破损漏气,给予再次封闭;2例患者术后当天负压吸引区出现轻度疼痛,药物镇痛后未再发生.断蒂后供瓣区创面均无感染,2例植皮覆盖,其余患者采用供区周围局部皮瓣封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6.9 d.术后随访1~6个月,患者手指外形及功能恢复较好,皮瓣色泽正常、质软.大多数患者供瓣区遗留条索状瘢痕,患者对手部外观及功能表示满意. 结论 改良腹部薄皮瓣修复手背及第2~5指背侧热压伤创面,手术次数少,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术区感染率较低,供瓣区外观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