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硬膜外阻滞时硬膜外腔出血的观察张维新,李风桂硬膜外阻滞时硬膜外腔出血较常见,我们对1990年~1993年1000例行硬膜外阻滞者进行观察,并就不同条件下的出血率作了比较,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00例,男性499例,女性501例,年龄5~70岁...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阻滞致硬膜外出血多见.出血量的多少与血管损伤程度及患者凝血功能有密切关系.凝血障碍患者或血管硬化患者易引起血肿致截瘫.本文对7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讨论了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处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硬膜外阻滞-硬膜外腔出血防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剖宫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应用防治方法,对照组150例,应用临床常规硬膜外阻滞。记录两组硬膜外腔出血产妇例数目。结果:治疗组硬膜外腔出血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防治剖宫产术硬膜外阻滞一硬膜外腔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我们观察50例小儿单次硬腹外腔阻滞的麻醉效果,以连续法5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0.25~0.5%布比卡因,单次法用药量0.66±0.16ml/kg,连续法初次量0.58±0.22ml/kg。阻滞效果:单次法优良率86%,连续法72%,单次法优于连续法,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婴幼儿单次法阻滞效果优于年长儿。结果表明单次法有一定的优点,操作简便,用药集中起效快,高峰期长,阻滞稳定,应用腹部手术也能获得良好的肌松作用,是小儿手术麻醉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芬太尼加入利多卡因溶液中对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和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中下腹部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I—II级,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例。A组:2%利多卡因+芬太尼0.1mg(2m1)行硬膜外麻醉,B组: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2ml行硬膜外麻醉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麻醉平面到达胸10所需的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每隔5min记录心率(HR)、血压(MAP)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5.5±1.5min明显小于B组8.2±1.5min(P<0.05);A、B两组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加入利多卡因能明显缩短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并且对呼吸、循环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连续硬膜外麻醉时引起硬膜外腔出血并不罕见,现将其用于剖宫产时出血情况和对麻醉效果影响作一总结。1 临床资料 1998年9月~2000年12月剖宫产应用硬膜外麻醉384例中,无出血组320例(穿刺、置管及回流液均无血),出血组64例(穿刺、置管出血或回流沾血)。两组均用0.25%布比  相似文献   

8.
9.
硬膜外腔阻滞在小儿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硬膜外腔阻滞应用于小儿及婴幼儿外科手术566例,成功率99%,失败率0.95%,在实施麻醉过程中,合适地选择小儿硬膜外用药液的浓度、药量和穿刺间隙。防止脊神经阻滞平面过高,术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急救,吸炎物品。严格掌握输液,输血量、预防肺水肿发生。小儿麻醉期间情况变化快,应严密监视病情,任何监护仪器都不能代替麻醉师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0.
<正> 硬膜外阻滞(简称硬麻),问世已有90多年的历史,在临床广泛应用,还是近30年的事。目前在我国外科手术麻醉中硬麻仍占很大比重,但有的过份扩大适应证,致使不少心肺功能不全或术前情况差又准备不足的病人选用硬麻,就会导致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甚至死亡,教训是深刻的。为此,本  相似文献   

11.
SPO2监测仪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这对于提高术中的安全性起了重要作用,是临床评价呼吸功能和血液氧含的重要指标。目前虽有血气分析但为有创监测,且不能连续监测。我们采用美国产6100型SPO2监测仪观察了30例肝胆胰手术病人的变化,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择期手术,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6岁。其中肝脏手术9例,包括肝叶切除、肝囊肿、肝内胆管结石、肝脓疡。胆道手术15例,包括胆囊切除、胆肠吻合。胰腺手术6例,包括胰头癌、胰腺囊肿。术前均无明显呼吸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联合麻醉的安全性、互补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或急诊下腹部手术共9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比较腰麻联合硬膜外(CSEA)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①CDEA组(C)比同期单纯硬膜外麻醉组(E)用药量减少,首量起效时间短;②C组用药后MAP下降明显(P<0.05),其余循环指标无统计学变化(P>0.05);③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下肢麻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组(P<0.05)。结论 CESA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起效迅速且有效时间可控的方法。有助于提高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质量;并减少麻醉药用量。  相似文献   

13.
武志熬  徐颖 《海南医学》2003,14(10):90-90
硬膜外麻醉引起硬膜外腔出血临床并不少见,在穿刺或置管过程中由导管内流出鲜血者临床并不多见,一年来我院麻醉科在穿刺置管过程中出现50例硬膜外腔出血现象,现将我们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50例硬膜外出血者为产科剖宫产手术,年龄23到35岁,其中29例为急  相似文献   

14.
15.
血小板减少患者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7月~ 1999年 6月 ,笔者对 179例血小板减少患者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对血小板减少患者施行硬膜外腔阻滞的安全性 ,并对麻醉实施中应关注的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供同道参考。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79例 ,男 93例 ,女 86例。平均年龄(36± 3.7)岁。术前 ASA评分 级 ,无明显的心血管及血液系统疾病 ,病史中无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激素类药物 ,无不明原因的长期自发性出血史及不明原因的皮下瘀点或紫癜。 10 1例为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余均为上腹部手术。术前血小板计数在 (49~ 97)× 10 9/ L 间 ,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algesia,CSEA)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初产妇分成三组.C组:对照组,未用任何镇痛方法.CEA组:0.125%罗哌卡因+2ug/ ml芬太尼组;CSEA组:L2-3 CSEA联合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注人0.25%布比卡因1 ml +25ug芬太尼0.5ml,常规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观察产妇的镇痛评分及产程时间和新生儿评分.结果 1 CEA组和CSEA组产妇镇痛效果满意,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CSEA组起效时间较CEA组明显缩短,且镇痛效果优于CEA组(P<0.05);2 CSEA组产程活跃期为138分钟和CEA组149分钟短于对照组188分钟,有统计学差异;3 镇痛组与对照组均无运动神经的阻滞.结论 CEA和CSEA都是简明、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但CSEA起效更快、镇痛完善,缩短活跃期产程,更有优越性,产妇满意度高,更适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8.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沈永波 《海南医学》2010,21(10):49-50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两组,神经阻滞治疗组(A组,n=32)与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治疗组(B组,n=32),连续治疗3-4周。使用药物:B组0.4%-0.8%的盐酸利多卡因+地塞米松2mg+0.9%生理盐水共250ml,流速为5ml/h。A组0.4%-0.8%的盐酸利多卡因+地塞米松2mg+0.9%生理盐水共20ml,1次/3d,连续治疗3-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分别测评治疗前、硬膜外镇痛、神经外镇痛、神经阻滞结束后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VAS评分、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从而评估两种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VAS评分比较,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个月时B组较A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神经阻滞、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缓解作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观察针内套管针法蛛网膜下腔阻滞与硬膜外腔阻滞两种麻醉方式应用于Misgav -Ladach式剖宫产手术[1] 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足月妊娠拟行剖宫产术的健康产妇 2 9例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蛛网膜下腔组 ,SB组 ) 1 5例 ,对照组 (硬膜外组 ,EB组 ) 1 4例。1 2 方法 产妇术前禁食禁水 ,不用术前药 ,入室后静脉输注不含糖林格氏液 ,注射麻醉药之前输入约50 0ml液体。SB组取L2 - 3 间隙 ,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经硬膜外穿刺针置入 2 5号穿刺针刺入蛛网膜下腔 ,证实无误后注入 0 1 2 5%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适应证和疗效相关因素。方法:经腰(骶)部穿刺,1%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法。结果:随访151例,随访8~31个月,优良83例(55.0%),疼痛明显改善,以中央型和腰痛为主的椎间盘突出较为有效。结论:本封闭法疗效与椎问盘突出部位、类型有关,可适用于疼痛严重的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