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硬化胆石症的发生率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80例肝硬化患者胆石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中58例胆石症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肝硬化患者胆石症的发生率为27.5%,其中胆囊结石15例,肝内胆管结石4例,胆囊和胆管结石3例。肝硬化胆石症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γ谷氨酰胺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显著高于无胆石症肝硬化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2例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资料,比较TBA与其他肝功能指标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肝硬化组的TBA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肝硬化ChildPlughA级与B、C级间TBA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B、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TBA的阳性率也显著高于其他肝功能指标(P<0.01)。结论:TBA是反映肝硬化患者侧支循环的有价值指标,也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刘锋  张开生 《当代医学》2010,16(24):53-54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石症患者的手术风险及预后,探讨肝硬化合并胆石症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肝硬化胆道手术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处理及结果。结果急诊手术35例,择期手术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2例,其中ChildA级6例,B级12例,C级4例。治愈29例,死亡3例,术后胆道残余结石7例治愈。结论术前充分评估肝硬化患者施行胆道手术的风险。术中出血和术后肝功能衰竭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和γ球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 (TBA)和γ球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测定 49例肝硬化患者和 34例非肝病患者的血清 TBA及γ球蛋白水平 ,并同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TBi L )、白蛋白 (AL B)、谷丙转氨酶 (SGPT)、谷草转氨酶 (SGOT)、γ谷氨酰转肽酶 (γ- GT)及碱性磷酸酶 (AKP)水平。 结果:肝硬化组血清TBA及γ球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肝病组 (P <0 .0 1) ;TBA在 Child- Pugh C级中最高 ,与 A级和 B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γ球蛋白水平随 Child- Pugh分级升高而升高 ,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与其他肝功能试验相比 ,TBA敏感性优于 TBi L、γ- GT和 AKP(P <0 .0 5 ) ;γ球蛋白敏感性优于 AL B(P <0 .0 1)。 结论 :TBA、γ球蛋白能敏感地反映肝功能损害的程度 ,联合检测有助于病情和预后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5.
<正> 肝胆解剖关系十分密切,胆系病变会造成肝脏损害,肝脏损害又常伴有胆系感染和胆石症形成。近年来发现,肝硬化病人胆石症发生率明显增高。本文对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200例胆石症发生率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肝硬化组200例,男120例,女80例;年龄25~78岁,平均51.5岁;代偿期120例,失代偿期  相似文献   

6.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意义(附62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关航 《广西医学》2006,28(3):363-36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和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2例肝硬化患者和21例对照组空腹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同时测定其他肝功能指标并作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胆汁酸水平(40.1±28.9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3.6±9.7μmol/L),P<0.01,且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明显升高,A、B、C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可作为肝硬化诊断及判断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总胆汁酸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静  冯琦  冯凯祥  袁玉刚  徐鹏  曾平  袁承军 《四川医学》2001,22(12):1115-1115
目的旨在探讨血浆D二聚体及总胆汁酸(TBA)水平在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住院肝硬化患者84例进行血浆D二聚体及总胆汁酸(TBA)检测.84例患者均为肝炎后肝硬化,按child分级A级16例,B级34例,C级38例.并以体检健康者4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取受试者空腹静脉血制成血浆备用.D二聚体用单克隆抗体乳胶凝集法,总胆汁酸用循环酶法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组D二聚体值(μg/ml)为0.48±0.16,TBA(μmol/L)值为8.2±2.1,肝硬化组D二聚体值(μg/ml)分别为A级2.32±0.65、B级4.1 3±0.71、C级6.87±1.24.TBA(μmol/L)值分别为A级48.4±12.1、B级188.6±26.7、C级296.8±47.3.肝硬化A组D二聚体及总胆汁酸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且肝硬化组中两项指标的水平C级均>B级,B级均>A级,各组间测得值也有明显差异,P均<0.01.结论D二聚体及总胆汁酸均能反映肝硬化肝功能损伤程度,并可作为肝功能分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胆石症和肝硬化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成为病因。胆石症可因胆道梗阻最终导致胆汁性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症。肝硬化亦可由于门脉高压症、脾亢引起胆红质过量排泄等因素而产生胆石症[1]两者并存,使外科处理困难,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院自1991年以来对胆石症伴肝硬化患者施行胆道手术共11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8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8岁(32—71岁)。胆囊结石7例,胆总管结石3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例。伴门脉高压症表现2例。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A级6例,B级4例,C级1例。术后病理诊断:胆汁性肝硬化2例,结…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合并胆石症外科治疗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病人合并胆石症的治疗 ,术中易出血 ,术后常有并发症 ,甚至导致死亡。本院自 1990~2 0 0 0年共收治 2 5例肝硬化并发胆石症病人行外科手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7例 ,女 8例 ,年龄 2 2~ 6 8岁 ,平均 4 7岁。 2 5例肝硬化并发胆石症病人行术中活检 ,2 0例为小结节肝硬化 ,5例为大结节性肝硬化。单纯胆囊结石 19例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4例 ,合并肝内胆管结石 2例。出现黄疸 6例。出、凝血时间在正常范围内 2 2例 ,3例延长。择期手术 17例 ,急诊手术 8例。1 2 治疗方法 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 ,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与胆结石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至2006年346例肝硬化患者胆石症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并以肝炎并胆石症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肝硬化患者并胆石症发生率为36.7%明显高于肝炎组11.1%。肝硬化患者并胆石症发生率与年龄,肝硬化病因,血清胆红素有关。胆结石位置以胆囊为主(55.9%)。结论肝硬化易合并胆结石;年龄、肝功能受损程度影响胆石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张晓周 《医学综述》2008,14(21):3358-335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中血清胆汁酸(TBA)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4例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资料,比较TBA与其他常规肝功能指标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肝硬化组的血清TBA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水平为健康对照组的7.1倍;异常率为75%,显著高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P<0.01)。且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中,肝功能分级越差,其血清TBA水平越高,提示血清TBA水平与肝细胞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TBA是反映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对预测及判断肝硬化预后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们对20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行血清总胆汁酸浓度测定,以探讨其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石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4年6月-1998年10月收治的24例病人的手术方法,冶效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24例术后病人肝功能childA级10例,chidB级9例,childC级5例,10例黄疸减轻或消失,14例恢复良好出院,结论:肝硬化合并胆石症在肝功能childA、B级的情况下,尽早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老年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的变化情况,分析其与肝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日本岛津CL-7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38例老年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46例,B级48例,C级44例)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肝功能、凝血功能和96例青年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结果 老年肝炎肝硬化患者各组血清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TBA水平随Child-Pugh分级而递增;老年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BA水平与Alb呈负相关,与ALT、TbiL、PT呈正相关;死亡组血清TBA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01).64例老年肝炎肝硬化好转患者血清TBA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低(P<0.001).老年肝炎肝硬化组和青年肝炎肝硬化组比较,血清TB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老年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BA水平的监测,对了解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和估计预后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浆胃动素水平测定。同时检查了有关肝功能指标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肝硬化MTL升高。MTL值按Child分级,C级〉B级〉A级,相关均具有极显著意义;与血浆白蛋白呈明显负相关,与血浆总胆红素,血肌酐呈明显正怀谷丙转氨酶地明显相关性。MTL水平对肝功能判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胆石症患者胆汁的胆汁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赛雄  盂承伟 《上海医学》1992,15(9):513-516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患者好发胆结石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闻颖  崔巍  刘沛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1):1986-1987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好发胆结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369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进行腹部B超检查确定有无胆结石存在并测定门静脉内径及胆囊壁厚度,抽血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同时根据血中胆红素、清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腹腔积液和肝性脑病的有无进行Child-pugh分级.结果 Child-pughB级 C级肝硬化患者胆结石检出率为52.41%,child-pugh A级患者检出率为22.5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内毒素血症患者胆结石检出率为46.10%,低内毒素血症患者检出率为31.6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静脉内径≥13mm的患者胆结石检出率为45.75%.门静脉内径<13mm的患者检出率为31.9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囊壁厚度≥4mm的患者胆结石检出率为42.01%,胆囊壁厚度<4mm的患者检出率为32.6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功能失代偿、内毒素血症、门静脉内径较宽和胆囊壁较厚是肝硬化好发胆石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陈建丽 《吉林医学》2022,(3):808-810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肝炎肝硬化组,另回顾性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itachi 7600型),应用上海曼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对血清胆碱酯酶(CHE)、总胆固醇(TC)、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等肝功能指标水平进行测定。统计分析两组人员的血清肝功能指标水平,并统计分析肝炎肝硬化组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血清肝功能指标水平,分析肝炎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肝炎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CHE、TC、ALB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清TB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A级患者的血清CHE、TC、ALB水平均显著高于B级、C级患者,血清TBA水平显著低于B级、C级患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级患者的血清CHE、TC、ALB水平均显著高于C级患者,血清TBA水平显著低于C级患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肝功能分级和肝硬化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储备及预后评估是临床医师高度关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由于肝功能是多方面的,影响肝硬化病人预后的因素比较复杂,各种单项指标在判断肝硬化病人预后方面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注重利用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判别,即把能体现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一些主要指标分成不同等级,以判断肝硬化病人的预后.一个好的模型标准应该是指标较少、容易获得,且客观、易于推广.在循证医学方法的指导下,人们通过经验总结、回顾性研究或前瞻性研究对肝脏功能作出了分级、评分或将肝功能量化.本文对肝功能评估体系和肝硬化预后相关因素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龚飞跃 《医学综述》1995,1(1):33-34
<正>临床及尸检报告均表明,肝硬化并发胆石症者较非肝硬化明显增高.本文回顾分析151例肝硬化并发胆石症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机理及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