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三十年来,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迅猛发展,已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为心血管疾病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及新的诊疗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效的手段。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介入诊疗手段的滥用和应用不足的现象同时存在,在国际上和国内均亟需对介入诊疗技术进行有效的规范和普及。我国心血管介入治疗发展更为迅速。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例,近五年来,PCI病例数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至2006年超过10万例/年。高速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片面追求例数,使很多单位为了增加介入例数而滥用介入诊疗技术;许多医院…  相似文献   

2.
正过去的三十年,中国心血管病介入诊疗得到长足的发展,促进了疾病救治和学科发展。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心血管病的介入诊疗规范、普及和提高也应在过去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从制度化建设入手,整合行政管理,医生管理和技术管理,开创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新局面。一、我国心血管介入诊疗现状具有微创特点的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心血管病学科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救治水平提高和心血管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要求,在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推荐的基础上,卫生部对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上报的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候选医院进行了技术审核。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高新技术、介入器材、辅助治疗和循证医学的广泛开展应用,国内外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取得了快速发展。碘对比剂作为心血管介入诊疗术中的特殊必备药品,在其使用及管理过程中也面临诸多不确定问题。故本共识工作小组通过对现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系统性回顾,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相关指南和护理专家的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此共识,以期为碘对比剂在心血管介入诊疗领域的应用及管理提供可操作性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有效整合各种医疗资源,卫生部医政司组织制定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医发(2007)222号)并于2007年7月13日颁布实施。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准入和规范化管理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蒋世良教授在第17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上向记者阐述了2012.2013年地方医院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1年版)》于2011年8月12日颁布实施以来,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准入和规范化管理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及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提出了准入的具体要求。其  相似文献   

7.
随着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具有微创特点的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在我国得到广泛开展。我国一些介入诊疗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给患者带来了高品质的治疗手段。为顺应国家医疗改革"适宜技术到基层"的总体战略,该类技术再推广、再规范的任务成了心血管学科的使命。1我国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开展现状近年来,我国介入诊疗的数量以每年5%~15%的速度增长。国家卫生行政监管部门、心血管  相似文献   

8.
随着心脏介入诊疗技术的日益普及,对比剂所致肾损害(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已成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围手术期并发症防治研究的热点。据报道由于人口老龄化,近年西方国家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或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高新技术、介入器材和循证医学的广泛开展,国内外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心脏介入治疗技术已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和某些心肌病的常用疗法。1冠心病介入技术的进展自1977年美国医生Gruentzig进行了世界上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以来,以PTCA为基础的经  相似文献   

10.
<正>1977年瑞士籍的德国裔医师Gruentzig[1]完成世界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从此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随着时间推移,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的介入诊疗技术得到巨大发展,介入心脏病学已成为心脏病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介入诊疗操作也日渐成为心血管医师的重要日常工作。近10多年来,心血管介入技术不断向新领域拓展,尤其是高血压领域。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世界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疾病负担的首要病因。我国是高血压大国,2018年中国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5%[2],所以高血压是中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18号),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5月28日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与赛诺菲中国在上海共同签署"中国心血管疾病规范化诊疗管理暨县级医疗机构介入诊疗能力提升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共同促进中国心血管健康事业发展,提高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加强县级医院心血管疾病防治及介入诊疗能力建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心血管健康研究院院长霍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  相似文献   

13.
<正>前言为了加强对经外科途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管理及质量控制工作,原卫生部于2012年成立经外科途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专家工作组,该工作组由国内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组成,大部分成  相似文献   

14.
介入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介入诊疗技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治疗方面的应用,使得此类患者的并发症、病程、病死率和生存质量等可能发生有利变化。本文就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血管内介入诊疗研究的现状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介入技术在脑血管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血管内介入技术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20世纪70年代以后,尤其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得到迅速的发展。近10多年来,血管内介入技术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也有较快发展,现对血管内介入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简要回顾。1何谓血管内介入技术血管内介入技术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尽管我国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设施和条件取得极大改进,救治能力也有较大提升,但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依然上升,原因在于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建设尚未健全,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多数医院具有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能力,但由于患者救治知识不足,就诊延迟、转运延迟、治疗流程延迟等,致使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未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也远远不足,发病率持续增加,相应的死亡率也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类疾病,从1929年由Dr.Werner Forssmann为自己实施导管插管术至今,心血管介入技术已走过了76年,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当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流技术。自1994年以来我国介入治疗技术获得了迅速发展,2005年我国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具有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和再住院率高的特点。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以及新型治疗药物的涌现, 慢性心衰治疗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 有关心衰诊疗指南和共识也不断推出与更新。本文梳理慢性心衰药物治疗历史沿革和研究进展, 以便温故而知新, 并为心衰患者临床用药提供历史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功能影像学的独特优势。随着核素显像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定性诊断逐步向定量诊断转变;分子影像学的技术特征使诊断更为特异,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多模态影像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诊断效能。核素显像技术正在进入创新和发展的全新阶段,将会助力心血管疾病的精准诊疗,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20.
张杰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6):1201-1207
21世纪,人类医学进入微创时代,国内、外很多学科的微创技术都在飞速发展,呼吸微创介入诊疗技术也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完善,成为呼吸系统疾病诊疗的重要方法。近年来支气管镜下新的介入诊疗技术不断涌现,在众多的新技术方面:广受关注的诊断技术包括荧光支气管镜、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下穿刺及经支气管镜电磁导航活检技术;治疗技术主要集中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哮喘的治疗方面,包括支气管活瓣肺减容术、支气管壁开窗旁路通气肺减容术及支气管哮喘的热消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