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10例 ,测定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8小时 ,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肺动脉平均压有明显下降。结论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术后早期肺血流动力学即有改善  相似文献   

2.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6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特点、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预后情况。结果治愈65例,治愈率为95.6%。晚期死亡4例。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是肺血管长期慢性被动性重建的结果,肺高压是换瓣手术高危因素,但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罗艳  詹亚琨  梁利民  徐昌民 《江西医药》2014,(11):1182-1184,1199
目的:分析12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前后肺淤血X线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2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62例二尖瓣置换病例和64例联合瓣膜置换病例(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按术后复查的X线表现分成2组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所得χ2值为6.13, P<0.05。结果表明,两组患者肺淤血愈合率不相同,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术后肺淤血愈合率高于联合瓣膜病变患者术后肺淤血愈合率。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半个月,单纯二尖瓣病变术后肺淤血有明显改变。部分患者肺淤血未减轻主要考虑为术前病史长,心功能差,以及早期并发症的影响,还有远期遗留左心房增大、肺动脉高压、风湿活动、服药不规律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探讨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方法。结果:60例患者均成功手术后痊愈;术后并发症包括:继发性出血2例,心律失常3例,低心排综合征1例,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7~10d肺动脉压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随访6~18m,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应重视术前准备以及围手术期处理,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湿性瓣膜病继发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R)处理方法及。方法回顾性总结1994年1月~2005年10月7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有TR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6例TR,其中二尖瓣病变合并有TR49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膜病变合并有TR18例,主动脉瓣病变合并有TR9例。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26例,中度34例,重度16例。行DeVega47例,Key26例,人工瓣环成形术3例。随访1年~10年,术后仍有中度TR2例。轻度3例。结论风湿性瓣膜病大多合并有TR,瓣膜置换术中对于TR探查、处理十分重要,应根据TR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治疗,可明显改善右心功能,提高瓣膜置换术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风湿性瓣膜病继发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R)处理方法及.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4年1月~2005年10月7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有TR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76例TR,其中二尖瓣病变合并有TR49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膜病变合并有TR18例,主动脉瓣病变合并有TR9例.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26例,中度34例,重度16例.行De Vega47例,Key26例,人工瓣环成形术3例.随访1年~10年,术后仍有中度TR2例.轻度3例.结论 风湿性瓣膜病大多合并有TR,瓣膜置换术中对于TR探查、处理十分重要,应根据TR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治疗,可明显改善右心功能,提高瓣膜置换术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重症风湿性瓣膜病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或二尖瓣置换的同时,三尖瓣同期成形或置换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手术疗效。方法2000年7月至2007年7月共收治重症瓣膜病合并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52例,38例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12例行二尖瓣置换,2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联合置换,其余50例均行三尖瓣成形。结果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为7.69%。随访3~18个月,无死亡病例。心功能明显改善,三尖瓣反流明显减少。I~Ⅱ级46例、Ⅲ级2例。结论对于重症风湿性瓣膜病变者,三尖瓣存在重度关闭不全或严重器质性病变时,在进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的同时进行三尖瓣有效成形或置换,有利于术后右心功能的恢复,改善心功能,能明显提高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前、术后的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探讨超声测量二尖瓣、主动脉瓣瓣环内径对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置换二尖瓣、主动脉瓣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经心胸外科手术置换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的45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比较术前及术后的超声声像图及测值改变。结果 45例患者中单纯置换金属二尖瓣14例,单纯置换金属主动脉瓣2例,单纯置换生物二尖瓣3例,单纯置换生物主动脉瓣3例,置换金属二尖瓣+主动脉瓣22例,置换生物二尖瓣+主动脉瓣1例;手术前测量二尖瓣瓣环内径为32~68mm,主动脉瓣瓣环内径为22~29mm,其中置换的二尖瓣型号为25#~29#,置换的主动脉瓣型号为19#~23#。结论术前超声测量二尖瓣、主动脉瓣瓣环内径可以为临床手术置换瓣膜的大小提供依据,超声观察及评价术前、术后患者的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左心室行二尖瓣置换患者的临床特点、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小左心室二尖瓣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3例,治愈率为92%。晚期死亡2例。术后6个月心脏超声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2.0~52.0mm,平均(46.32±5.84)mm。结论小左心室患者病程长,多合并左心房血栓及肺动脉高压,晚期部分患者可发展为左心室萎缩。小左心室、左心室萎缩者是换瓣手术的高危指标,但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联合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85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联合心脏瓣膜病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34例;年龄16~69岁。术前心功能Ⅲ级56例,Ⅳ级29例。左心室射血分数(EF)≤40%13例,平均肺动脉压(MPAP)≥60mmHg15例,EF≤40%且MPAP≥60mmHg5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52例,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和三尖瓣成形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二尖瓣和三尖瓣成行术2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置换术26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成形术1例。观察EF和MPAP对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影响。结果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S)、室性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EF≤40%患者并发LOS9例(9/13),高于EFt40%者(4/72),(P〈0.01);MPAP≥60mmHg患者并发LOS8例(8/15),高于MPAP〈60mmHg者(5/70)(P〈0.01);EF≤40%且MPAP≥60mmHg患者全部并发LOS(5/5),高于非具备该条件者(8/80)(P〈0.001)。无手术死亡病例,全组存活81例,早期死亡4例,死亡原因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存活者随访3~69个月,手术效果良好。结论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肺动脉压是影响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重要因素。提高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联合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疗效的方法是注重围术期处理、合理纠正病蛮和加强末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心房纤颤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常见的伴发病,在接受风湿性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中79%伴有心房纤颤[1]。在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时进行射频消融心房纤颤是外科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有效方法。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了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29例,经围术期切实有效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1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方法 全组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中低温下手术,行二尖瓣置换(MVR)65例,主动脉瓣置换(AVR)19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MAVR)16例。其中14例是二尖瓣狭窄术后再狭窄行置换术,同时行三尖瓣DeVega‘s环缩术15例。结果 术后93例痊愈出院。围手术期死亡7例,均为风心病患者。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RHD)是导致心脏瓣膜损毁的主要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IE)和退行性变也是较常见的因素,而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15例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危重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和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1998年5月至2002年9月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115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性47例,女性68例,年龄16岁-75岁,术前心功能Ⅲ级48例,心功能Ⅳ级67例,二尖瓣置换术4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8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术49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33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左房血栓清除术22例,左房折叠术1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3例,结果:早期主要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死亡5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结论: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应注意围术期处理,适当选择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635例心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经验及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 1981年12月至2002年6月共完成63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男性382例、女性253例,年龄11~63岁(32.4±10.70)岁。68.7%的患者术前心功能分级为NYHA Ⅲ~Ⅳ级,风湿性心脏病是首位病因。479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72例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84例患者行多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合并其它手术15 例。共植入人工机械瓣膜719例。结果 总死亡率9.10%(1997年前为14.5%,1997年后为4.1%)。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结论 尽可能完善的围术期处理以及良好的术中心肌保护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37例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的瓣膜置换术的经验。方法37例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采用右心房-房间隔入路,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30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双瓣置换7例;21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同时行三尖瓣DeVega成形。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主要死亡原因为出血和低心排症。32例患者随访6个月~6年,无远期死亡,疗效满意。结论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再狭窄,而接受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注意术中操作,良好的心肌保护及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瓣膜置换术是安全的,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系统回顾了自2000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9例,年龄6个月~2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下心内畸形矫治术,室缺合并重度肺高压患者应用单向活瓣补片方法。结果87例患者中死亡2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5例,呼吸道并发症6例,切口感染1例,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适宜的手术方法,术后有效的降肺压治疗及呼吸道处理,均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冠心病与瓣膜病合并焦虑症患者的诊治特点。方法统计分析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172例,瓣膜病合并焦虑症患者84例。患者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确诊并行抗焦虑治疗。结果行抗焦虑治疗患者,围术期焦虑症状控制满意,术后6个月焦虑症基本痊愈;未行抗焦虑治疗的轻症患者,围术期焦虑症加重,术后6个月焦虑症无改善,未行抗焦虑治疗的中度焦虑症患者,焦虑症持续加重,未行手术治疗,最终心脏功能失代偿死亡。结论心血管病合并焦虑症的早期诊断、积极的药物、心理、手术的综合治疗,对于此类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方恒晓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2):185-186
目的:探讨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处理。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50例联合瓣膜病患者进行联合瓣膜置换术,加强围术期的处理,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全组50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由于低心排和肾功能、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可见明显的房室缩小,二尖瓣瓣口面积增大,主动脉瓣瓣口峰值跨瓣压差减小,肺动脉收缩压降低,改善了心功能,心功能恢复至Ⅰ级40例,Ⅱ级6例,Ⅲ级2例。结论:加强联合瓣膜置换手术的围术期处理,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修补体会。方法对58例VSD合并肺高压的婴幼儿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行手术治疗术中术后加强心肌保护和呼吸道管理。结果本组56例患儿痊愈出院,治愈率96.6%。随访半年~6年,身体发育良好,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2例术后3d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3.4%。结论婴幼儿VSD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积极早期手术。围术期的心肌保护和呼吸道处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23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初期开展瓣膜外科治疗所应汲取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全组除1例为主动脉右瓣冠脱垂外,其余22例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共有二尖瓣病变19例次,主动脉瓣病变15例次,其中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瓣膜病变11例;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经胸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MVR)采用右房—房间隔入路,多数采用2-0 prolene 线连续缝合,主动脉瓣膜替换(AVR)采用主动脉根部切口,采用双头带垫间断褥式缝合,必要时可间断单针缝合。双瓣膜置换先置换二尖瓣,再置换主动脉瓣。合并三尖瓣中度以上关闭不全病例,同期行 Devega 术或置环成形术(TVP)。合并 CABG 患者先在体外循环下行桥血管远端吻合,再行瓣膜置换术,并行循环下进行桥血管近端吻合。结果术后心脏21例自动复跳,2例心外膜除颤后复跳,术后再次开胸止血 1例,房间隔切口裂开1例,呼衰及精神症状 1例,均经积极治疗痊愈出院。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1周复查心超均未发现瓣周漏。术后全部随访至今,随访患者心功能都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准确掌握手术时机,充分术前准备及正确围术期处理,术中积极保护心肌和左室功能,正确处理合并症,可明显提高瓣膜置换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