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CT导引下^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晖 《医学综述》2006,12(4):248-250
CT导引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应用TPS计划系统,按照治疗计划将^125I粒子在CT导引下穿刺植入到恶性肿瘤内,在术后用CT检查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及疗效。主要适用于未经治疗的原发肿瘤、手术难以切除的侵犯重要功能组织及器官的肿瘤、复发或转移的肿瘤治疗。此种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可行,并发症发生率低.目前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T导引下瘤体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操作方法、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7例8个病灶CT导引下穿刺并在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其中恶性肿瘤3例(4个病灶),原发性肿瘤2例,转移性肿瘤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42~81岁(平均51.2岁)。在CT导引下将125I粒子植入病灶内,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125I粒子的放射性活动为22,26,30,33MBq/粒,较大活度的粒子间距为1.5cm,较小活度的粒子间距为1.0cm。结果7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粒子在病灶内的分布与植入前计划基本一致。每个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数为10~30(平均14粒)。3例恶性骨肿瘤患者植入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术后2~5个月复查CT,6个病灶明确缩小,1个病灶内出现坏死组织,1个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CT导引下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CT导引下瘤体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操作方法、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7例8个病灶CT导引下穿刺并在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其中恶性肿瘤3例(4个病灶),原发性肿瘤2例,转移性肿瘤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42~81岁(平均51.2岁)。在CT导引下将^125I粒子植入病灶内,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125I粒子的放射性活动为22,26,30,33MBq/粒,较大活度的粒子间距为1.5cm,较小活度的粒子间距为1.0cm。结果7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粒子在病灶内的分布与植入前计划基本一致。每个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数为10~30(平均14粒)。3例恶性骨肿瘤患者植入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术后2~5个月复查CT,6个病灶明确缩小,1个病灶内出现坏死组织,1个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CT导引下瘤体内植入呵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125Ⅰ粒子永久性植入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8例12个病灶(10次)行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在CT导引下穿刺植入^125I粒子。植入术后立即及术后2~5个月行CT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结果:8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粒子分布满意,单个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数为2~60粒(平均32.5粒)。未见急性并发症和与治疗相关的放射损伤。CT检查示3个病灶消失,7个病灶明显缩小,其余2个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植入术前及植入术后病灶平均直径分别为4.02cm和2.16cm(t=3.62,P〈0.05)。结论: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对原发及转移性恶性肿瘤的近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各部位肿瘤,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患者分别通过CT导引下或术中直视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术.首先依据肿瘤的CT影像资料,利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作出治疗计划,然后经CT导引下经皮穿刺或在术中直视下按照计划,将125I粒子均匀植入到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术后1、2、6个月分别进行CT检查对患者随访,观察病灶变化.结果本组21例病灶中,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6例;无变化2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为80.9%(CR+PR).结论肿瘤治疗中,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姑息性放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125Ⅰ粒子永久性植入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CT 导引下瘤体内125Ⅰ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8例12个病灶(10次)行CT 导引下瘤体内125Ⅰ粒子植入,在 CT 导引下穿刺植入125Ⅰ粒子.植入术后立即及术后 2~5个月行CT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结果:8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 ,粒子分布满意,单个瘤体内植入125Ⅰ粒子数为2~60 粒(平均32.5粒) .未见急性并发症和与治疗相关的放射损伤.CT检查示3个病灶消失,7个病灶明显缩小,其余2个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植入术前及植入术后病灶平均直径分别为4.02 cm和2.16 cm (t=3.62, P<0.05) .结论:CT导引下125Ⅰ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对原发及转移性恶性肿瘤的近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共108例晚期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后布源,术中将活度为0.76~0.84mCi的125I粒子在CT导向下植入肿瘤内。粒子按照1.0~1.5cm平面插植。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PD)100~150Gy,每例患者植入10~100颗粒子。2个月后CT复查评价疗效。结果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56例,稳定16例,进展13例。客观应答率(responserate,RR)为73.14%。经随访发现,大多数毒性反应轻微并可耐受,未见出血、胆瘘、胰瘘、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共108例晚期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后布源,术中将活度为0.76~0.84 mCi的125I粒子在CT导向下植入肿瘤内.粒子按照1.0~1.5 cm平面插植.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PD)100~150 Gy,每例患者植入10~100颗粒子.2个月后CT复查评价疗效.结果 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56例,稳定16例,进展13例.客观应答率(response rate,RR)为73.14%.经随访发现,大多数毒性反应轻微并可耐受,未见出血、胆瘘、胰瘘、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在CT导引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颅内恶性肿瘤的具体措施及作用.方法 对13例实施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的颅内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积极护理,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放射护理及防护,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 13例患者术前均无明显恐惧心理,术中能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治疗,确保了穿刺准确及粒子的顺利植入,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是一项创伤小、疗效肯定的治疗颅内恶性肿瘤的新技术,积极充分的护理工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法。方法 25例均不适宜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行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其中原发肺癌16例,转移性肺癌9例。根据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采用18.5~37MBq活度的125I粒子,粒子间距一般在1.0~1.5cm左右。结果随诊CT复查25例患者:CR 8个,PR 10个,NC 7个。总有效率(CR+PR)为72%。结论 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肺癌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易于防护,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MS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盆腔恶性肿瘤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峰  张蓓  周玲  胥丽 《西部医学》2010,22(3):506-507,511
目的探讨MS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盆腔难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2例盆腔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在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按照放疗计划在肿瘤内及周围放置125I粒子,植入即刻及术后2~12个月复查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及疗效。结果22例恶性肿瘤粒子顺利植入,其中2例2个病灶粒子放置层面与计划不符,3倒5个病灶部分粒子放置间距不够,17例21个病灶粒子放置位置均与计划大致相符。治疗2~12个月后复查,14例恶性肿瘤范围较前缩小(63.6%),3例(13.6%)恶性肿瘤范围较前大致相仿,1例(4,6%)恶性肿瘤范围较前略增大;4例(18.2%))患者因多器官衰竭死亡。22例患者术后均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及相关放射损伤。结论MS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盆腔难治性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方法简便、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有症状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于2015年4月—2019年1月对在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35例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采用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先应用计划系统(TPS)做淋巴结的重建三维图像,然后计算125I粒子的相应数量和分布。CT引导下经皮、经肝植入粒子。评价患者1年生存率、临床获益率、客观有效率,观察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随访期为5~18个月,平均时间为7个月。难治性疼痛的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卡氏评分明显上升。术后1、3、6、9、12个月患者生存率分别为100.00%、100.00%、71.42%、54.29%、48.57%。客观有效率分别为69.49%、79.66%、79.49%、82.39%、70.97%,临床获益率分别为89.83%、91.53%、84.62%、85.29%、77.42%。18例患者死亡。在组织间内照射治疗期间未发生粒子移位或术后骨髓抑制、大出血、感染、放射性腹膜炎、放射性肠炎、瘘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均为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或术中不能切除的恶性肿瘤患者.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精确制定等剂量曲线,在CT引导下根据治疗计划将125Ⅰ粒子植入到预定位置.比较术后患者肿瘤大小、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6个月后CT复查,44例患者病灶完全缓解(CR)22例,部分缓解(PR)13例,无效变(NC)7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为79.6%.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疗效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3D打印个体化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后验证的剂量学参数进行评价,探讨其治疗肿瘤的可行性。 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住院患者30例,全部患者术前行CT模拟定位,设计并应用3D打印机打印个体化模板。手术时,将患者进行复位、模板与体表术区对合、按术前计划进针、植入粒子,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剂量学验证。按照英国哥伦比亚癌症研究中心粒子植入质量评价标准对植入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设计并打印个体化模板。28例技术成功,其中22例患者术后实际植入粒子数与术前计划一致,另外6例给予术中优化。术后验证评价结果,优:14例;良:10例;中:4例;差:0例。2例技术失败。 结论 3D 打印个体化模板联合CT引导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能够保证粒子植入质量控制的实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组织间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技术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125I粒子植入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36例,局部麻醉,术前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行三维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植入粒子10~80颗,中位数45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结果术后8周,复查CT,完全缓解率为25.0%(9/36),部分缓解率为33.3%(12/36),无明显变化为22.2%(8/36),进展为22.2%(8/36)。总有效率为58.3%(21/36),胸部症状缓解率为36.7%(11/30)。结论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病灶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李景春 《当代医学》2011,17(5):55-58
目的 探讨纵隔内或纵隔旁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在CT引导下纵隔内及纵隔旁恶性肿瘤患者施行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22例纵隔内及纵隔旁恶性肿瘤患者全部按预定计划完成了粒子植入.术后5例气胸,未做特殊处理自行吸收,无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随访2~24个月复查CT显示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7例肿块基本消失,仅残留少量聚集在一起的粒子影,9例肿块缩小50%以上,3例肿块缩小不足50%,3例缩小不明显 4例见有粒子分布不均匀,2例见粒子分布稀疏区肿块增大.结论 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治疗纵隔内或纵隔旁恶性肿瘤安全,微创,全身毒副作用小,能明显改善局部症状,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引导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椎体恶性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 CT引导下对56例椎体恶性肿瘤患者的92个病变椎体进行经皮穿刺,进入病变椎体后采集病理标本并注入骨水泥。对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段分别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和使用止痛药物评分,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6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24个月,所有病变椎体影像学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和椎体塌陷。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和使用止痛药物评分术后1-3 d,术后1-2周和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CT引导的PVP技术能有效缓解椎体恶性肿瘤造成的疼痛,增加椎体稳定性,改善运动功能,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较C型臂透视机引导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孟庆贺  杨万菊  张柏秋 《当代医学》2009,15(17):354-355
目的通过对26例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及临床观察,初步探索和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实施该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皮肤准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相应对症处理。结果术后26例患者125^I粒子植入成功率100%,术后瘤体不同程度缩小,效果较好,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但细致、周到的护理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