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肝性脑病发生率。方法:随机采集我院近10年住院的494例肝炎后肝硬化和60例肝癌患者,统计分析其肝性脑病发生率。结果:494例肝炎后肝硬化和60例肝癌患者中,分别有125例和4例并发肝性脑病,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25.30%和6.67%,两者间比较,差异显著(u=3.2242,P<0.01)。结论:肝炎后肝硬化的肝性脑病发生率比肝癌患者的肝性脑病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eptidlyl-proplyl isomerase 1,pin1)在正常、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了解pin1在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组织芯片上同时检测10例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40例肝硬化、19例肝细胞性肝癌及34例正常肝组织中pin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in1在不同肝脏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pin1在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性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8/10)、82.5%(33/40)、100%(19/19)、55.8%(19/34),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同时肝癌中pin1的表达强度也明显高于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P<0.001),而在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pin1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pin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pin1参与了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到肝细胞性肝癌的疾病进展过程,在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Beclin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噬基因Beclin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50例、肝硬化30例、肝炎30例、正常肝组织10例中Beclin1的表达.结果 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硬化、肝炎和正常肝组织的Beclin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8.00%(39/50)、26.67%(8/30)、53.33%(16/30)、10.00%(1/10),四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31,P<0.05),且Beclin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存肝硬化组织、肝炎组织、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X2=20.39,X2=5.31,X2=14.41,P<0.05);在肝炎组织表达明显高于在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X2=4.44,X2=4.12,P<0.05).结论 Beclin1异常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痛的发展密切相关,存原发性肝细胞痛的发展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状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52例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TIMP-1的表达.结果:52例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TIMP-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100%,而正常肝组织未见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IMP-1表达的阳性信号均位于肝细胞胞浆中,细胞核中无表达.结论:(1)肝硬化患者肝细胞中存在TIMP-1的表达,其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相关.(2)检测TIMP-1的表达可对肝硬化病变从分子水平进行评估,也可作为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的分子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马楠  冯英明  张贺龙  纪统理  张伟  张惠中 《医学争鸣》2007,28(11):1030-1032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中的survivin的表达与HBV感染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45例,癌旁肝硬化组织25例,肝硬化组织18例,肝炎组织5例,正常肝组织10例中survivin的表达,同时检测原发性肝癌中HBsAg的表达. 结果:在45例肝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34例(75.5%),阳性率高于癌旁肝硬化组织(44.4%),肝硬化组织(0),肝炎组织(0)和正常肝组织(0,P<0.001). 肝癌中survivin的表达在Edmondson分级Ⅲ~Ⅳ级高于Ⅰ~Ⅱ级(P=0.014),而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是否有门脉转移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survivin与HBsAg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4). 结论:肝癌组织中survivin高表达说明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同时HBV感染对于survivin表达上调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第二代抗-HCV ELISA及RT—PCR法对275例HBsAg阳性的各类肝病患者血清进行了抗-HCV、HCV—RNA检测。结果发现:急性肝炎、慢活肝、慢迁肝、肝硬化、慢重肝及肝细胞癌患者HCV标志物阳性率分别为10.8%、14.1%、17.1%、22.8%、69.2%及22.7%,平均阳性率18.5%。由HCV与HBV重叠感染患者肝功能损害更严重,HCV、HBV重叠感染所致的重型肝炎预后较差。未发现HCV感染对HBV复制的阻遏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及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观查7例正常肝组织和23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MMP-2表达的情况。结果在肝硬化患者肝细胞胞浆中、肝窦内皮细胞胞浆中均有MMP-2表达,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增高,MMP-2在肝细胞中的表达逐渐增强。A、B级患者肝组织与对照组,A、B级与C级间MMP-2表达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2参与了肝硬化的形成,在肝硬化患者肝细胞胞桨中表达与肝功能分级相关,提示MMP-2在肝硬化发病机理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观察了7例正常肝组织和23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MMP-2表达的情况。结果在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发现MMP-2主要在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及胆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高表达,表达情况与肝硬化Child-Pugh A、B、C分级相关,随着Child-Pugh分级及纤维化程度增高,MMP-2表达逐渐减少,A、B级患者肝组织中MMP-2表达最多,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A、B级与C级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不同,MMP-2表达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提示MMP-2在肝硬化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心  黎一鸣  吉鸿  候崇智  程颖波  赵晓鸽 《医学争鸣》2005,26(17):1585-1587
目的:通过观测HCV感染后肝硬化组织中整合素α3β1亚单位和αMβ2亚单位表达水平和部位,研究其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标志意义. 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选择3例用于肝移植的正常供肝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选择12例HCV感染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其中Child分级A级8例,B级2例,C级2例,术中取肝组织,分为α3和αM组,分别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整合素α3,αM表达水平和部位,比较两者表达水平和部位的变化. 结果:正常肝组织中无整合素α3,αM表达. HCV感染后肝硬化,整合素αM阳性表达高于α3,差异有显著性(P<0.05). α3阳性表达区域类似基底膜结构,位于肝细胞和窦状内皮细胞(sinusoidal epithelial cells,SEC)膜表面,主要分布于小叶中央静脉周围,αM阳性表达区域位于肝细胞和SEC膜表面和近膜胞质,分布于门管区和小叶中央静脉周围之间. 而且新生基底膜两侧的肝细胞和SEC细胞表面或近膜的胞质内都有明显的α3,αM阳性表达. 不同Child分级之间α3,αM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整合素α3,αM与HCV感染后肝硬化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过程有密切关系,αM可作为重要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国产抗-HCV试剂盒,对304例各类肝病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了检测(ELLSA法),同时对100例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对照组无检出,肝病组抗-HCV检出率31.25%(95/304)。该95例中:1)单纯抗-HCV阳性者17例(5.59%);2)与HBV混合(重叠感染)者68例(22.36%),其中肝硬化、重型肝炎和活动性肝炎较多,分别为35例、9例和8例,提示HCV与肝脏慢性纤维化及肝衰患者有密切关系。304例中输血后肝炎17例100%抗-HCV阳性,上述68例C、B型混合感染中,有输血史者亦达45例(约占2/3),均说明我国输血后肝炎主要由HCV引起。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对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化对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2003年10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872例,比较大肠癌并肝硬化患者和大肠癌非肝硬化患者两组肝转移的发生率.结果大肠癌并肝硬化患者肝转移发生率为7.1%(7/98),大肠癌非肝硬化患者肝转移发生率为24.3%(188/774),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肝硬化可减少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肝硬化与糖尿病的关系及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根据血糖水平分为口服降糖药物组(33例)、胰岛素治疗组(17例)及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后改为胰岛素治疗组(10例),共3组,分别给予优降糖或二甲双胍口服及胰岛素皮下注射,并比较用药前后的血糖水平。结果:应用口服降糖药物组,血糖较治疗前下降21.2%;应用胰岛素治疗组血糖较治疗前下降60%;先用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改用胰岛素后血糖下降41.8%。结论:肝硬化患者易发生糖化谢紊乱,发生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血糖水平与肝功能受损程度有一定关系。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应首选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肝硬化并发胃粘膜损伤情况。方法 对 1 95例门诊及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常规进行胃镜检查 ,并对不同肝功能水平患者胃粘膜损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 95例肝硬化患者中糜烂性胃炎 1 0 5例 (53 84% )、消化性溃疡 66例 (33 8% )、食管 -胃底静脉曲张 1 65例 (84 6 % )。根据Child-pugh分级将肝功能分为A、B、C三级 ,肝功能级别与胃粘膜损伤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依从关系 (P <0 0 5)。结论 胃粘膜损伤发生率有随肝功能分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 ,对肝硬化患者应常规进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裂解液提取组织细胞中的端粒酶模板,在特异的引物作用下进行PCR扩增,所得产物作聚丙稀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经硝酸银染色分析端粒酶活性。结果肝癌组织中的端粒酶阳性率为85.7%,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2.6%、肝硬化组16.7%和对照组4.2%,P<0.01。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检测对临床恶性肝脏肿瘤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28GANK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HCC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60例(其中32例伴有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C、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组织中p28GANK蛋白的表达,分析p28GANK蛋白表达水平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p28GANK蛋白在HCC、癌旁肝组织、肝硬化组织性、正常肝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10.0%、12.5%、6.7%,HCC中p28GAN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其他组织(P<0.05)。 HCC患者中,低分化(Ⅲ~Ⅳ级)、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及TNM分期Ⅲ+Ⅳ者p28GANK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高于高分化(Ⅰ~Ⅱ级)、无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TNM分期Ⅰ+Ⅱ者(P<0.05)。结论 p28GANK蛋白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p28GANK可作为HCC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用抗HCV NS3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慢笥丙型肝炎肝活检组织中的HCV抗原,并观察HCV抗原在肝组织中的分布及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法。HCV抗原分布于肝细胞核,胞浆及肝细胞中,慢性乙型肝炎肝活检组织,胎肝组织及胃活检组织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7.
以HCVNS3区单克隆抗体、LSAB法检测了116例各类肝病肝组织(其中肝细胞癌52例,肝炎后肝硬化16例,慢性肝炎40例,体质性黄疸8例)及6份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中HCV抗原的表达状况,结果表明,HCV抗原在肝细胞癌、肝炎后肝硬化及慢性肝炎中检出率分别为13.5%(7/52)、12.5%(2/16)、10%(4/40),而在体质性黄疸及正常肝组织中未检出HCV抗原。HCV抗原可见于癌细胞或癌周肝细胞的胞浆或胞核中,实验结果支持HCV与肝细胞癌的关联,HCV感染对促使肝病的加重也具有一定影响。肝细胞癌中,胞核型HCV抗原表达较多见。癌周组织中HCV抗原检出率高于癌组织,提示HCV可能主要作用于癌前病变,在肝细胞癌发生的初始阶段起作用,促使正常细胞恶性化。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雌激素受体α与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 ( ER) α与 β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分布规律。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6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 63例非肝癌肝组织的 ERα与 ERβ的表达。结果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 ERα与 ERβ的阳性率分别为 2 7% ( Edmondson分级 级的肝癌为 2 3%、 级为 2 8%、 级为 2 9% )和 1 3% ( Edmondson分级 级的肝癌为31 %、 级为 8%、 级为 7% ) ,非肝癌肝组织中 ERα与 ERβ的阳性率分别为 32 % (肝硬化 :30 %、肝海绵状血管瘤 :32 %、正常肝组织 :5 0 % )和 2 9% (肝硬化 :30 %、肝海绵状血管瘤 :2 6%、正常肝组织 :2 5 % )。肝癌与非癌肝组织比较 ERα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 P>0 .0 5 ) ,但ERβ阳性率有显著意义 ( P<0 .0 5 ) ;Edmondson分级 级的肝癌 ERβ的阳性率与 、 级肝癌比较 ,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肝癌组内 ERα阳性较 ERβ有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可能具有一定的激素依赖性 ,肝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与ERα的表达无关 ,但与肝癌组织中 ERβ含量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变患者胆石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分析374例肝硬变患者胆石症的 发生与民族、性别、年龄、肝硬变病因、肝功能Child-push分级以及肝功能生物化学指标之间的关系,并与 386例非肝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变患者胆石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50岁以上组高于 40岁以 下组,肝功能B级和C级组高于肝功能A级组;肝硬变胆石症组血清总胆红素和总胆汁酸高于非胆石症 组,而血清白蛋白低于非胆石症组[结论]肝硬变患者常并发胆石症,并与年龄、肝功能障碍程度以及肝 功能损害造成的血清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和血清白蛋白代谢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终末期肝病组织中乙肝病毒转录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涛  张伟  苏勤  马庆久  刘节  巩丽 《医学争鸣》2004,25(7):587-589
目的:探讨肝组织中HBVDNA和病毒转录体与终末期肝病的关系.方法:用TRIzol从肝组织中提取组织核酸,PCR及RT-PCR扩增HBVXDNA,XRNA,fRNA和trR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产物,Southern-blot杂交验证PCR扩增的可靠性.结果:27例HBsAg( )肝组织,19例HBxDNA/RNA检测均为阳性,其中HBeAg( )者fRNA检出率较HBeAg(-)者高;22例HBsAg(-)肝组织,有16例可检测到HBxDNA或RNA,HBsAg(-)的隐匿性感染在中国人终末期肝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72.7%;HBV病毒转录体trRNA在肝癌及肝硬化组织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肝脏疾病(P<0.05).结论:HBV隐匿性感染与中国人终末期肝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肝组织中HBVtrRNA也与终末期肝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