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鼻腔相关病变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盖锡球  许庚 《耳鼻咽喉》1999,6(4):245-245
  相似文献   

2.
鼻腔鼻窦内窥镜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习近年来有关鼻腔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文献 ,对手术的解剖、病理生理基础、鼻窦CT和鼻窦内窥镜手术中中鼻甲的处理、术后处理及手术并发症防治等方面作一系统的综述。1 解剖和病理生理基础内窥镜鼻腔鼻窦外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与之相关的鼻腔鼻窦应用解剖学研究。研究手段已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技术在外科治疗鼻腔鼻窦疾病上的可行性.方法经由鼻窦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肥厚型鼻炎,上颌窦囊肿,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顽固性鼻出血,早期鼻中隔鳞癌等236例.结果2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鼻窦炎、鼻息肉130例中随访97例 ,治愈好转86例;鼻中隔偏曲72例次,治愈率达97%;肥厚型鼻炎52例次,1次治愈率达9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出血坏死性息肉8例,上颌窦囊肿5例,顽固性鼻出血3例,早期鼻中隔鳞癌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2~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鼻窦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可用于包括早期局限性鼻腔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鼻腔鼻窦疾病.  相似文献   

4.
鼻窦内窥镜手术处理病变中鼻甲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于术(FESS)中处理病变中鼻甲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成人中鼻甲解剖学标准,在32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FESS中,对病变中鼻甲进行适当处理,并于术后对中鼻甲形态恢复、筛窦术腔及上凳窦窦中开放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6个月中鼻甲形态恢复正常24例(75%),发生粘连8例(25%),其中术腔闭塞2例(6.35%);上颌窦窦口开放良好25例(78.1%),狭窄6例(18.8%  相似文献   

5.
鼻窦内窥镜手术是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进行功能性治疗的一项新手术,已逐步取代上颌窦根治术和鼻内筛窦、蝶窦手术等传统术式。我院于1997年7月至2000年1月开展具窦内窥镜手术治疗上颌窦、筛窦、蝶窦囊肿、鼻息肉患者共101例,施行鼻窦内窥镜手术。 结果:本组术中出血量30ml至100ml,术后第 1~2天仅部分病例少量出血,无大出血病例。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全部病例术后随访5~16个月,鼻息肉患者均诉界通气功能恢复良好,头痛、头晕消失,1例蝶窦炎伴息肉患者经手术摘除息肉,开放阻塞蝶窦口,清除窦内病…  相似文献   

6.
鼻窦内镜手术中处理鼻腔相关问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在国内外迅速发展,使鼻外科临床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直接影响鼻窦通气引流的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如窦口鼻道复合体,术后系统换药,定期清理,技术熟练程度与疗效关系的报道不少,但对鼻窦和鼻腔的通气引流互为影响.现就鼻内镜术中处理鼻中隔偏曲、肥厚下鼻甲与鼻腔通气引流及疗效关系,予以探讨,并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对中鼻甲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革化  李源 《耳鼻咽喉》1998,5(6):329-333
为研究内窥镜鼻窦手术(ESS)中保留或切除中鼻甲对鼻腔、鼻窦形态的影响,探讨手术中对鼻甲的处理方式和保留中鼻甲的意义。本文随访ESS手术后2年以上的病例340例,按切除中鼻甲与否分成两组,分层抽样后两组各取前42例为研究对象,鼻内窦镜下观察保留或切除中鼻甲以后中隔鼻甲形成,筛窦术腔闭塞及各窦口开放情况。结果中鼻甲保留组42例患者中,13.2%(10/76)形成中隔鼻甲,17.1%(13/76)出现  相似文献   

8.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对中鼻甲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内窥镜鼻窦手术(ESS)中保留或切除中鼻甲对鼻腔、鼻窦形态的影响,探讨手术中对中鼻甲的处理方式和保留中鼻甲的意义。本文随访ESS手术后2年以上的病例340例,按切除中鼻甲与否分成两组,分层抽样后两组各取前42例为研究对象,鼻内窥镜下观察保留或切除中鼻甲以后中隔鼻甲形成、筛窦术腔闭塞及各窦口开放情况。结果中鼻甲保留组42例患者中,13.2%(10/76)形成中隔鼻甲,17.1%(13/76)出现筛窦术腔闭塞;中鼻甲切除组中,64.6%(42/65)形成中隔鼻甲,58.5%(38/65)出现筛窦术腔闭塞。两组间中隔鼻甲形成率和筛窦术腔闭塞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x2检验)。因此手术中不宜切除中鼻甲,但对有病变的中鼻甲应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在国内外迅速发展,使鼻外科的临床治疗水平不了迅速提高。但是,手术在对中鼻甲的处理一直存在着争议。现就中鼻甲的形态、相关解剖、生理功能及术中对中鼻甲的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观点认为,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应尽量避免手术.因为传统的外科手术难免会影响小儿颌面与牙胚的发育,破坏其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疗效亦不满意.鼻窦内窥镜手术(endoscopic sinussurgery,ESS)成功地用于治疗成人鼻腔、鼻窦疾病的经验,使人们重新探讨对药物治疗无效的小儿慢性鼻腔、鼻窦疾病外科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对小儿不同发育时期鼻腔、鼻窦解剖学的详细研究,及对鼻窦炎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学的重新认识,为ESS治疗小儿鼻腔、鼻窦疾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并使ESS治疗逐步成为可能.本文试就ESS治疗小儿鼻腔、鼻窦疾病的现状作一综述,以供同道们参考.1 ESS适应证据Wolf等对1~12岁小儿的干颅骨94具、尸头8具的鼻腔、鼻窦进行观察,证明其前后组筛窦、中鼻道、钩突、半月裂和筛漏斗已经发育.因此,在内窥镜下对上述部位行ESS是可行的.手术适应证的选择:①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如筛泡肥大,中道粘膜肥厚、息肉样变.中鼻甲息肉样变等,选择钩  相似文献   

11.
内窥镜下经鼻腔手术治疗鼻窦真菌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鼻窦真菌病的报道,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该文报告7例鼻窦真菌病在内窥镜下经鼻腔扩大上颌窦自然孔,保留鼻窦粘膜的手术效果。男3例,女4例。主要症状鼻塞、面额部疼痛。内窥镜下6例可见中鼻道炎性物堵塞。CT示一侧上颌窦密度增高,密度不均认为是钙质沉着而出现高吸收区域。6例进行MRI检查,T1与T2加权像上均显低信号。术中切开中鼻道粘膜,插入吸引管,吸出干酪样物质后,见窦内粘膜充血、肥厚、易出血。病理组织学检查上颌窦内容物中可见真菌,上颌窦粘膜组织内未见到真菌。术后未出现面额部或眼周围的肿胀。撤纱条时无出血,术…  相似文献   

12.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出血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0,自引:2,他引:98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出血的处理是个重要问题,为探讨出血的有关因素,对341例内窥镜双全筛切除和双侧全蝶筛切除标准术式的术中出血量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术中出血的多少与手术次数、麻醉方式、术式、手术时间和手术熟练程度都有密切相关。多次手术的患者因瘢痕组织中血管失去弹性和病变中血管异常增生是导致术中出血较多的最重要因素。并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提出对出血进行处理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3.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出血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出血的处理是个重要问题,为探讨出血的有关因素,对341例内窥镜双全筛切除和双侧全蝶筛切除标准术式的术中出血量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术中出血的多少与手术次数、麻醉方式、术式、手术时间和手术熟练程度都有密切相关。多次手术的患者因瘢痕组织中血管失去弹性和病变中血管异常增生是导致术中出血较多的最重要因素。并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提出对出血进行处理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中同时处理鼻腔相关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70例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中,对变异的中、下鼻甲及鼻中隔进行矫正处理(处理组);另选60例鼻窦炎患者(对照组),有解剖变异本应处理而未处理。在术后对这两组患者就其解剖形态的恢复、鼻窦炎的疗效、粘连的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处理组中解剖形态恢复正常150例(88.2%),鼻窦炎治愈146例(85.9%),粘连的发生率18例(10.6%)。对照组中鼻窦炎治愈22例(36.7%)粘连发生28例(46.7%)。结论 在鼻内窥镜手术中同时处理影响鼻腔功能的解剖变异,对于提高鼻窦炎治愈率,改善鼻腔通气引流,降低粘连,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广泛开展和技术的逐渐成熟,临床注意力开始向手术后术腔护理及综合性治疗倾斜。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是由一整套完整的综合性治疗过程组成,单纯依靠手术而不注重手术前、后的处理并不能获得可靠疗效的观点已经得到广泛的共识,但是在许多医院至今还不具备或还未能执行正规的手术前、后处理计划和措施,影响了治愈率。为此,我们提出内窥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的概念以及手术前、后各个阶段的处理原则供临床参考。这对提高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治愈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 一.手术前期 手术前期实际上就是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6.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和其他因素一样重要。1995年6月~1999年12月我们对307例内窥镜鼻窦手术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现对其中资料比较完整的136例围手术处理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治疗阻塞性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塞性头痛一般多指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或局部病变引起的鼻源性头痛。近年来 ,我科应用功能性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治疗 1 1 6例 ,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1 1 6例中 ,男 66例 ,女 5 0例 ;年龄 1 5~ 5 8岁 ,病程 5个月~ 1 0年 ,均有慢性头痛病史。其中 47例患者症状明显与鼻腔通气好坏有关 ,经 1 %麻黄素收缩后头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 ;69例患者症状与鼻腔通气无关 ,如单纯钩突肥大、筛泡肥大等患者 ,经手术后头痛消失或明显缓解。头痛部位大多在内眦、前额、颞顶部胀痛 ,头痛原因经鼻内窥镜检查或C…  相似文献   

18.
大约5%~10%的儿童在上呼吸道感染的后期并发鼻窦炎[1]。随着小儿鼻窦炎的日益被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骨质解剖结构的变异是儿童鼻窦炎的主要病因,泡性中甲即为其中之一,发生率在5%~30%之间[2,3,4],且多为双侧性[5,6]。目前认为其有两种致病机理:一是直接或通过向外挤压钧突阻塞前筛、额窦或上颌窦的引流[5];二是中甲的泡性增大使中甲的外侧与鼻腔外侧壁的粘膜相贴,可能导致粘膜纤毛清理功能的机制失常[7],同时释放出神经肽物质导致局部炎症[8]。但泡性中甲与鼻窦炎之间的确切关系尚不是很清…  相似文献   

19.
鼻腔鼻窦血管瘤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瘤是由不同大小、形态和类型的血管组织相成的良性肿瘤。其虽属良性,但手术时易出血,如切除不彻底易复发,极少数尚可恶变。为了探讨恰当的手术方法和止血措施,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复发,现将我科近十余年收治的鼻腔、鼻窦血管瘤53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53例中,男34例,女19例,男:女为1.8:1;年龄6~65岁,平均34岁。瘤体原发于鼻中隔16例,下鼻甲16例,中鼻甲5例,上颌窦9例,筛窦6例,易前庭1例。病理分类:毛细血管瘤29例,海绵状血管瘤12例,混合型血管瘤12例。病程<1年21例,1~5年28例,6~10年3例,>10年…  相似文献   

20.
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运用MedsenZO 174声导抗仪对 10例鼻窦鼻甲手术患者 (鼻窦鼻甲组 )及 10例鼻中隔矫正术患者 (鼻中隔组 ) ,手术前及术后 1、3、5、10d的鼓室压、声顺、坡度等进行自动检测 ,观察其变化。结果 :术后 1、3d ,鼻窦鼻甲组鼓室压由术前 - 85 .5daPa分别降至- 14 8.0daPa及 - 139.0daPa ,分别与术前比较 ,其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鼻中隔组鼓室压由术前- 5 1.0daPa分别降至 - 111.5daPa及 - 96 .0daPa ,分别与术前比较 ,其差异亦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术后 5、10d两组鼓室压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手术前、后两组声顺、坡度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术后 1、3d两组鼓室峰压点明显左移 ,术后 5、10d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鼻窦鼻甲手术和鼻中隔矫正术的术后早期均能引起咽鼓管阻塞 ,术后积极抗感染 ,正确、及时、定期清理术侧鼻腔 ,及早解除鼻腔压力 ,可减轻手术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