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卫生习惯和卫生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子女卫生习惯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海曙区小学生生活习惯及传染病知识调查表》,要求学生以闭卷形式填写并当场收回,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五、六年级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为60.91%,61.95%,57.67%。传染病防治知识回答正确率分别为四年级32.27%,五年级42.06%,六年级47.08%,肺结核、水痘、流感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随着年级升高增加。【结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卫生习惯有待改善,需加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调查高校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市某高校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态度与行为问卷调查,一共500人参与该次调查,非医学专业学生共250名,医学专业学生共250名,分析高校大学生对传染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传染病防治态度和行为。比较非医学专业学生和医学专业学生对传染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传染病防治态度和行为。结果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比,医学专业学生对传染病知识的掌握正确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比,医学专业学生对传染病防治态度和行为的掌握正确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也是防治传染病的主要力量,必须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正确防治传染病的知识,增强其防治传染病的意识,从而纠正其不合理的卫生习惯及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与态度、行为现况,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某高校大一新生854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9.39%的大学生了解结核病传播途径,90.04%的大学生知道结核病足法定传染病,94.49%的大学生知道结核病足能够治愈的.结核病的主要知识来源于电视、报刊、广播,教师和医生的教育作用偏低.结论 健康教育在大学生获取结核病知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健康教育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适应环境、善处人际关系等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这项教育 ,培养学生终生健康的意识和习惯。因此 ,在学校进行健康教育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 ,是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笔者根据从事多年健康教育的体会 ,应抓好四个方面的教育。1 卫生知识的教育 目前学校病退的学生主要原因是一些传染病和一些急慢性疾病。因此 ,防治常见病、传染病应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使学生能较早地了解疾病的表现 ,及时就医 ,增强预防疾病的措施 ,培养学生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季节 ,有针对性地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合肥市在校大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及生物安全知晓情况,为学校传染病防控和生物安全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1.6%的大学生知道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3个环节,24.0%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存在着差异。有41.4%的大学生听说过生物安全,听说过生物安全的大学生中,对于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的回答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差异不大。结论大学生对于生物安全的了解普遍缺乏,有关传染病的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生物安全和传染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常见传染病的知晓率,以便为开设大学生公共卫生知识课程和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1 19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并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1.04%,对常见传染病的知晓率为74.34%,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8.80%的大学生希望获得更多传染病相关的知识,电视和网络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大学生对传染病基本知识的认知整体状况较好,但还存在部分问题,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和宣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卫生习惯、足部卫生现状及相关知识知晓率,为大学生足部皮肤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新乡3所高校的40个班级,对所抽到班级的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学生1020名。结果大学生足部皮肤病患病率为57.3%,其中足癣、甲真菌病、趾疣、嵌甲的患病率分别为35.7%,15.6%,8.6%,23.1%,男、女生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鸡眼、湿疹患病率分别为12.1%,8.3%,男、女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学校学生足癣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2,P=0.002),大部分大学生的足部皮肤病防治知识比较匮乏。结论大学生足部皮肤病特别是足癣患病率较高,足部健康知识贫乏。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防范意识,改进其足部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在校非医学类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大学各院系2007级非医学专业45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在干预措施前后分别发放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将两次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健康教育前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66.17%,健康教育后为8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健教干预后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知晓率分别由健康教育前的63.75%、81.93%、69.81%提升到教育后的86.17%、93.10%、92.87%(P〈0.05),但仍有41.70%的学生对艾滋病窗口期、潜伏期认识不足,25%学生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认识存在误区;健教前有61.9%的人表示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和帮助艾滋病人,健教后却只有48.9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对干预后大学生歧视远离艾滋病人加重的现象,提示应加大宣教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今后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苏省6个城市78所大中小学校9813名大中小学生,开展了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其水平现况调查。结果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4.2%,但各学习阶段提高的幅度不大,只有1.0~2.6个百分点;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总体水平不高,平均知识优良率只占54.7%;小学到大学整个学习阶段学生优良率总体提高了17.7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学习阶段只提高了5.6个百分点。结论学生在学校接受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成效不显著;学校在传染病防治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效果不够理想,未能真正发挥学校在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心理反应和应对方式,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对某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120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1.04%,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甲型H1N1流感期间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与心理反应呈负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结论在进一步提高在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健康教育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对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结果 大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卫生习惯形成率、自愿接种各种疫苗率均提高,常见传染病发病率逐年降低.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增加了大学生的健康知识,增强了大学生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技能,促进了大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健康教育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对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结果大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卫生习惯形成率、自愿接种各种疫苗率均提高,常见传染病发病率逐年降低。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增加了大学生的健康知识,增强了大学生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技能,促进了大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部队官兵健康知识水平,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无记名问卷的形式,对驻闽1 012名参加海训的陆军、海军和特种兵官兵的健康教育需求、卫生知识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官兵健康教育需求比较迫切,新兵和老兵卫生知识水平有显著差异(P<0.0001),不同军兵种之间卫生知识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采取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普及卫生常识,提高全体指战员的健康意识.特别是对新入伍战士要加强生活常识、生理与心理卫生、传染病防治、营养与饮食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使新战士从入伍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莆田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及活动性肺结核的感染情况,为有效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莆田口岸2005~2006年10401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临床健康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并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及传染病监测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10401名出入境人员中,共检出传染病2084例,检出率为20.04%;其中男性检出率20.94%,女性检出率17.31%;5类传染病年龄分布各不相同;HBsAg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劳务人员,丙型肝炎、梅毒、活动性肺结核感染率均以公商、劳务人员检出率最高,HIV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船员。〔结论〕莆田口岸出入境人员以劳务、船员为主体人群,是传染病监测的重点对象。传染病预防控制应根据5类监测传染病三间分布的各自特点,明确监测及预防控制的重点,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深圳市罗湖区托幼儿童父母传染病防控知识、行为及传染病健康素养现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不同收费标准幼儿园家长共55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为52.3%,高收费幼儿园家长较低收费幼儿园家长知晓率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相对于初中及以下知识知晓率均较高。传染病防控行为方面得分较低的有:过去3年接种过流感疫苗(15.4%)、咳嗽期间公共场所会戴口罩(30.5%)、每年给孩子接种流感疫苗(31.2%)和每周锻炼3次以上(31.2%)。传染病健康素养平均得分(47.52±6.73)分,高收费幼儿园家长较低收费幼儿园家长传染病健康素养高;大专及以上家长相对于初中及以下家长传染病健康素养均较高。结论罗湖区托幼儿童家长传染病知识知晓率总体较高,幼儿园收费低的家长知晓率、健康素养较低,今后应多在低收费幼儿园开展家长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6省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6省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现状与需求,为指导农村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国6省农村72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结果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健康教育开课率为84.8%,健康教育课在期末有考核与评价的占52.0%。健康知识和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7.3%和67.8%,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1.2%。影响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健康知识、传染病知识、健康行为最主要的因素是"是否上健康教育课"和"健康教育课期末是否考试";此外,经济水平是影响传染病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因素,性别是影响健康行为形成率的主要因素。结论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有待提高。加强健康教育课的落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但改变行为则与社会因素有关,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了解西安市小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和行为形成情况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当地制定学生传染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西安市14个区/县93所小学的4 454名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西安市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8.5%,男女生知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36,P=0.164);城区学生知晓率为54.5%,郊县学生为47.3%,农村学生为38.9%(x2=1 115.45,P<0.01).学生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8.9%,绝大多数行为形成率女生高于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种行为形成率均为城区高于郊县、郊县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农村、主要监护人学历较低的学生,其相关知识答对题数较少(β值分别为-0.948,0.344,P值均<0.01);农村、监护人学历较低、男生及近1年患过传染病的学生,其健康行为答对题数较少(β值分别为-0.479,0.292,0.518,0.475,P值均<0.01).结论 西安市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健康相关行为有待提高,学校健康教育应主抓课堂教学,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和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的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山东大学在校学生住院疾病构成情况,为大学生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9),对山东大学2002年3月-2005年12月大学生住院疾病构成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住院疾病主要为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外伤和五官科疾病,位于前3位的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全部住院疾病的22.08%,17.06%和12.84%;因伤害住院的学生所占比例也较高。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在预防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同时,加强对伤害的防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对阳性率1 595名某学校入学新生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结果]抗-HBs阳性的907人,56.9%;HBsAg阳性75人,阳性率4.7%。其中,城区学生阳性11人,阳性率1.9%;乡镇学生阳性64人,阳性率6.2%。城乡之间学生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应加强乙肝传染源的管理,防止在学生间传播,同时应加强乙肝的防治水平,并积极宣传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提高学生的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20.
赵伟  范舒云  梁海峰 《中国校医》2014,28(1):13-14,16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传染病及公共安全知识行为状况和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针对干预效果寻求有效方法途径。方法对在校一年级选修健康教育课程的不同专业38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后再次进行问卷测试并对结果分析。结果艾滋病等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共卫生安全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相关态度、行为形成情况,测试前后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与学生健康防病知识和健康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关联;公共卫生安全知识、行为健康教育效果良好;尝试开展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治方面知识,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