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偏侧咀嚼对大鼠咀嚼肌肌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利用动物模型,观察偏侧咀嚼对咀嚼肌肌电图的影响,从而探讨偏侧咀嚼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40只大白鼠拔除右侧上颌后牙造成偏侧咀嚼模型,分成实验l组和实验2组,另外40只作为对照,分成对照l组和对照2组。l组和2组分另1于4周和8周后进行肌电图检查。结果 无论是实验l组还是实验2组,其松弛状态或紧咬时颞肌、咬肌的电位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又实验组紧咬时左右咬肌不对称性活动增加,对照组的咬肌肌电活动的对称性明显高于实验组。同时,实验组双侧颞肌和咬肌的肌电图静息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结论 偏侧咀嚼可以对咀嚼肌肌电图造成影响,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偏侧咀嚼对大鼠咀嚼肌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利用动物模型,观察偏侧咀嚼对咀嚼肌组织结构的影响,从而探讨偏侧咀嚼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40只大白鼠拔除右侧上颌后牙造成的偏侧咀嚼模型,分成实验1组和实验2组,另外40只作为对照,分成对照1组和对照2组。实验1组和对照1组4周后处死,解剖其双侧颞肌、咬肌,对咀嚼肌的组织结构进行光镜观察。实验 2组和对照2组8周后进行实验1组和实验2组同样的研究。结果 组织结构改变实验1组主要表现为肌肉组织中大量局灶性炎细胞浸润,并且非咀嚼例比咀嚼例明显;实验2组主要表现为肌肉及其附丽组织间广泛弥散性失细胞浸润,盘前外侧颞肌附丽部神经纤维出现退行性变,肌纤维排列紊乱,粗细不均,个别肌纤维萎缩,有断裂现象,出现肌巨细胞,右侧更为显著。结论 偏侧咀嚼可以对咀嚼肌组织结构造成损害,并且随着时间延长,损害加重。咀嚼侧与非咀嚼例相比,非咀嚼侧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3.
偏侧咀嚼对大鼠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宁毅  肖进  陈发明 《口腔医学》2003,23(6):321-323
目的 研究偏侧咀嚼对大鼠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的影响。方法  8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 4组 ,实验组拔除右上颌磨牙 ,对照组未做处理 ,饲养条件相同。实验 1组拔牙后 4周末、实验 2组拔牙后 8周末处死动物 ,取其双侧颞肌、咀嚼肌及颞下颌关节进行病理切片检查 ,结果与对照组对照。结果 实验 1、2组双侧颞下颌关节、颞肌及咀嚼肌均出现受损的病理变化。髁状突及关节盘均有破坏 ,咀嚼肌有炎性变化。结论 偏侧咀嚼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偏侧咀嚼对大鼠颞下颌关节滑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偏侧咀嚼对大鼠颞下颌关节滑膜的影响。方法:3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6组,实验组间断磨除右上、下颌磨牙牙冠至龈下,对照组末做处理,饲养条件相同。实验1组磨除牙冠后4周末、实验2、3组磨除牙冠后10、16周末处死动物,取其双侧TMJ进行光镜切片检查,结果与对照组对照。结果:实验1、2、3组双侧颞下颌关节滑膜均出现受损的病理变化。结论:偏侧咀嚼可引起颞下颌关节滑膜损伤,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TeeTester数字化咬合系统比较分析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症状的偏侧咀嚼者和非偏侧咀嚼者的咬合情况。方法 根据调查问卷和口腔检查筛查出80名受试者,分为4组:伴TMD症状的偏侧咀嚼者20名,不伴TMD症状的偏侧咀嚼者20名,伴TMD症状的非偏侧咀嚼者20名,不伴TMD症状的非偏侧咀嚼者20名。使用TeeTester数字化咬合系统测定4组对象的全牙列最大接触面积、全牙列最大咬合力、力不对称指数、咬合力中心点、咬合接触时间、分离时间等。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牙尖交错位时,4组的全牙列最大咬合力、最大咬合接触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不伴TMD症状的偏侧咀嚼组习惯侧与非习惯侧咬合力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的咬合力中心点、中心点偏移方向、中心点距中线垂直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习惯侧最大咬合力、习惯侧最大接触面积、咬合力中心点与偏侧咀嚼呈正相关(P<0.05),全牙列最大咬合力、最大接触面积与TMD呈负相关(P<0.05)。结论 1)伴T...  相似文献   

6.
偏侧咀嚼对颌骨、咀嚼肌及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偏侧咀嚼是一种常见的口腔不良习惯,是引起口颌肌群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口颌系统是包括牙体、牙列咬合、颞下颌关节、颌面部肌肉及其神经、血管等的一个功能整体。长期的偏侧咀嚼将对颌骨、咀嚼肌及颞下颌关节结构产生影响,本文就此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偏侧咀嚼对大鼠颞下颌关节(TMJ)滑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6组,实验1.2.3组,对照1.2.3组,每组5只。实验组间断磨除右侧上、下颌磨牙牙冠至龈下,对照组不做处理,饲养条件相同。分别于实验后4周、10周、16周末各处死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组动物,取其双侧TMJ切片免疫组化实验,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1、2、3组双侧颞下颌关节滑膜iNOS表达增强。结论:偏侧咀嚼可引起颞下颌关节滑膜损伤,iNOS参与了其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偏侧咀嚼对大鼠咀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大鼠偏侧咀嚼引起的咀嚼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80只大白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拔除右侧上颌后牙。分别于4、8周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大白鼠处死,对其双侧颞肌、嚼肌的组织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4周后实验组双侧咀嚼肌肌原纤维均有不同程度的紊乱,Z线变形,部分线粒体有肿胀和局部溶解现象;8周后咀嚼肌上述细胞与组织损害加重。结论偏侧咀嚼可以造成咀嚼肌组织和细胞损伤,最终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偏侧咀嚼对大鼠颞下颌关节(TMJ)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6组,实验组间断磨除右侧上、下颌磨牙牙冠至龈下,对照组未做处理,饲养条件相同。实验1组磨除牙冠后4周末、实验2、3组磨除牙冠后10、16周末处死动物,取其双侧TMJ切片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实验1、2、3组双侧颞下颌关节滑膜VEGF表达较对照组增强。结论:偏侧咀嚼可引起颞下颌关节滑膜损伤,VEGF参与了其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偏侧咀嚼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进一步探讨骀与颞下颌关节的关系。方法: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观察偏侧咀嚼时不同的垂直距离对双侧髁状突、关节盘形态的影响。结果:偏侧咀嚼时双侧髁状突各细胞层及关节盘的形态均有不同变化。非咀嚼侧重于咀嚼侧。加高垂直距离后,双侧髁状突、关节盘在形态学上的改变比保持原垂直距离组变化更明显。结论:偏侧咀嚼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牙合)重建对偏侧咀嚼大鼠颞下颌关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研究[牙合]重建对偏侧咀嚼大鼠颞下颌关节(tempommandibular joint,TMJ)的影响。方法:4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4组,所有动物间断磨除右上、下颌磨牙牙冠至龈下,实验1组第3周、实验2组第9周停止磨除牙冠,任其自行萌出,恢复咬[牙合]关系。对照组不停止磨除牙冠,饲养条件相同。实验1组磨除牙冠后10周末、实验2组磨除牙冠后16周末处死动物,取其双侧TMJ进行光镜、扫描电镜切片检查,结果与对照组对照。结果:实验1组双侧TMJ基本恢复正常,实验2组双侧TMJ结构有受损病理变化。对照1、2组双侧TMJ均出现受损的病理变化。结论:早期胎重建可恢复偏侧咀嚼大鼠TMJ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咬合重建对大鼠颞下颌关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及相应的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动物间断磨除右上、下颌磨牙牙冠至龈下,其中2组分别于第3周、第9周停止磨牙,任其自行萌出,恢复咬合关系。颞下颌关节切片行CGRP免疫组织化学反应(SABC法)。光镜观察拍片,用ImageProPlus5.1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以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单侧咀嚼实验组,咀嚼侧和非咀嚼侧颞下颌关节单位面积内CGRP阳性纤维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P<0.05),其非咀嚼侧单位面积内CGRP阳性纤维面积显著高于咀嚼侧(P<0.05)。早期恢复咬合实验组,CGRP阳性纤维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其咀嚼侧与非咀嚼侧比较亦无显著差别(P>0.05)。晚期恢复咬合实验组CGRP阳性纤维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其非咀嚼侧单位面积内CGRP阳性纤维面积显著高于咀嚼侧(P<0.05)。结论早期恢复咬合关系后,颞下颌关节内CGRP表达可恢复正常;晚期恢复咬合关系,CGRP表达不能恢复正常,CGRP参与了单侧咀嚼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病的病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咬合重建对大鼠三叉神经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及相应的正常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动物间断磨除右侧上、下颌磨牙牙冠至龈下,有二组分别于第3周、第9周停止磨牙,任其自行萌出,恢复咬合关系。双侧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a,TG)切片行CGRP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光镜观察,并用Image Pro Plus 5.1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侧咀嚼实验组咀嚼侧和非咀嚼侧TG内CGRP免疫阳性神经元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p〈0.05),非咀嚼侧明显低于咀嚼侧(p〈0.01)。早期恢复咬合实验组TG内免疫阳性神经元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咀嚼侧与非咀嚼侧比较无差异(P〉0.05)。晚期恢复咬合实验组TG内免疫阳性神经元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p〈0.05),非咀嚼侧明显低于咀嚼侧(p〈0.05)。结论:早期恢复咬合关系,TG内CGRP表达可恢复正常,晚期恢复咬合关系,CGRP表达不能恢复正常,CGRP参与了单侧咀嚼引起的颞颌关节病的病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MMPs表达,探讨功能性颌骨矫形过程中咀嚼肌适应性变化的分子机制,为矫形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T—PCR,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大鼠二腹肌前腹中MMP-2、MMP-9表达。结果①大鼠二腹肌前腹实验组和对照组中MMP-2 mRNA、MMP-9 mRNA均表达。②MMP-2蛋白表达水平在14d(P〈0.01)和21d(P〈0.05)组有差异;MMP-9蛋白表达水平在7d(P〈0.05)、14d(P〈0.05)和21d(P〈0.01)组均有差异,实验组均表达增强。结论①MMP-2、MMP-9参与了咀嚼肌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②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MMP-2、MMP-9参与了咀嚼肌的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咬合检测材料在牙尖交错位(ICP)紧咬状态下对咀嚼肌肌电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30名大学生志愿者,分别在空白对照、口内放入咬合纸、口内放入T-Scan咬合片、口内放人T-Scan咬合架及咬合片(加架咬合片)等四种状况下作ICP最大紧咬,使用Bio-pak肌电图仪分别记录每组双侧颞肌前份(TA)及咬肌(MM)的肌电水平,并对四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咬合纸组、咬合片组、加架咬合片组的TA、MM肌电幅值均升高;除加架咬合片组右侧TA(P〉0.05)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咬合纸组、咬合片组、加架咬合片组两两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TA不对称指数相比,咬合纸组、加架咬合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咬合片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MM不对称指数相比,加架咬合片组不对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咬合纸组、咬合片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咬合片组TA不对称指数相比,咬合纸组、加架咬合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不同咬合检测材料对所检测咀嚼肌肌电均有影响;(2)与加架咬合片相比.单纯咬合片对所检MM的肌电影响更小,因此对咬合检测结果的干扰更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能量治疗对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组织中Ca2+、Ca2+-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外源性能量物质磷酸肌酸(CP)对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记为A组:磷酸肌酸钠对照组;B组:磷酸肌酸钠实验组;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D组:生理盐水实验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a2+质量分数;运用Ca2+-ATP酶试剂盒测定Ca2+-ATP酶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咬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D组拔牙侧Ca2+质量分数较其非拔牙侧(P=0.007)、C组(P=0.009)、B组拔牙侧(P=0.01)均有明显升高;2)D组拔牙侧Ca2+-ATP酶活性较其非拔牙侧(P=0.001)、C组(P=0.003)、B组拔牙侧(P=0.001)均有明显降低;3)透射电镜下观察到B组拔牙侧咬肌组织超微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而D组拔牙侧咬肌组织超微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差较大,损伤表现拔牙侧重于非拔牙侧。结论外源性能量物质磷酸肌酸钠对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可能成为改善咀嚼肌损伤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