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性痢疾合并多发性神经炎一例李东于宏王法印患者男,19岁。主因腹痛,腹泻,脓血便4天,粪常规异常,以“急性细菌性痢疾”收住院,入院当天出现左下肢麻木,以膝关节以下为著,行走后加重,入院后第2天出现右下肢麻木及双手支撑后麻木感,休息可以缓解。无发热,...  相似文献   

2.
POEMS综合征误诊为多发性神经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风 《临床内科杂志》2006,23(2):123-123
患者,男性,49岁。因双下肢无力4年余,加重3个月于2004年7月30日入院。患者4年前无诱因双下肢无力,并有足趾麻木感,于某医院诊断为末梢神经炎,给予营养神经治疗,具体用药有能量合剂、维生素B1等,剂量不详。不见好转。1年后加重,出现足部疼痛,不能站立,于某医院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炎,行针灸、外敷中药治疗,不见好转。出院后一直于某私人诊所服用中药,病情稳定。1年前再度加重,并有双上肢无力感,双下肢浮肿,于某医院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炎,住院治疗不好转。后又多方求医,均无好转,直至来我院。外院病历提示:四肢肌力减弱,双下肢深浅感觉减弱。肌电…  相似文献   

3.
对前庭神经炎(VN)的中西医病机进行概述。关于VN的发病机制,中医以风(内外风)、痰、瘀立论;西医以病毒感染说、血管病因说(前庭微循环障碍)及自身免疫说为主。将风、痰、瘀与病毒感染、免疫及微循环障碍相联系,更能进一步印证VN的中西医病因病机特点,为中医开展前庭神经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5岁.入院前15 d无明显诱因自觉发热,未测体温,伴腰痛及周身不适,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3次,非喷射性,无头痛及眼眶痛,未诊治.11d前出现昏迷,血压70/40 mm Hg(1 mm Hg=0.133 kPa),补液后血压回升,但仍神志异常,定向力障碍,躁动.10 d前呕鲜血色液体约10 mL,排暗红色便,每日最多达9次,每次约20 mL,偶有咳嗽,痰中带血,24 h尿量<100 mL,尿蛋白(++).  相似文献   

5.
急性特发性多发性神经炎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虽然均为自体免疫病,但免疫机制各不相同,两病发生在同一病人身上未见报告过。最近有1例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数天同时发生了这两种病。患者女性,30岁,因四肢极度无力而入院。入院前10天有上呼吸道感染,用过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和非那西汀。入院前3天严重头痛,继而出现进行性四肢无力和麻木。入院时无发热,四肢可见多处瘀斑,无脑膜刺激征,脾未触及,其他未发现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发现右侧嗅觉减低,两侧轻度面瘫(下面部尤著),软腭上提无力,伸舌偏右,无视乳头水肿,瞳孔反射、眼球运动或其他颅神经均无异常,四肢重度瘫痪,特别是近端肌肉,无肌萎缩或肌束震颤,四肢末梢本体感觉和震动觉减退,两侧桡骨骨膜反射减弱,  相似文献   

6.
1952年以来用皮质激素治疗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但对其疗效的评价不一。本文用双盲法分析皮质激素对本病的疗效。本组共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平均19.7岁。有颅神经和呼吸受累,且需辅助呼吸者为Ⅰ型,共11例;轻度颅神经受损而不需辅助呼吸者为Ⅱ型,共21例;无颅神经受损而四肢无力者为Ⅲ型,共6例。除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神经内科常见疾患之一,绝大多数患者为急性起病,好发于夏秋季,2~7岁儿童多见,常因累及呼吸肌和舌咽迷走神经而死亡。我科自1975~1979年收治160例,死亡28例,其中呼吸肌麻痹37例,死亡19例。如并发肺部感染,则病死率更高。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做好护理工作是降低该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浅神经的肿胀和疼痛是麻风病过程中常见的合并症。早期是由于局部缺血所致,这种没有神经实质变性的瘫痪和失传导是可以恢复的,但如长期贫血,神经纤维被毁坏,瘫痪和失传导就成为不可逆性。著者用氯乙烷喷洒到疼痛的神经上面的皮肤表面,直到形成一层细冰盖复在皮肤上,并使之维持1—2分钟即成。这样的治疗在第3或第5天可重复实施,一般1—3次就足够了。试用结果:25例中23例收效良好,疼痛几乎立刻减轻,只2例无效(其中1例神经呈纤维化,另一例有神经脓肿)。著者认为本法价廉、安全、有效、简单,在急性神经炎治疗中是很有前途的一种方法,但自前试用的病例还很少,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患者前庭刺激对后组颅循环的影响,探讨自主神经对后组颅循环血流动力学的神经调节功能。方法选取VBI性眩晕患者50例(眩晕组)和正常志愿者50例(对照组),采用左耳灌入30℃水50ml作为前庭刺激方法,应用头颅多普勒超声记录刺激前后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速度(Vs)、舒张末峰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前庭刺激前眩晕组与对照组比较,BA各项参数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LVA、RVA的Vs、vd、V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前庭刺激后眩晕组RVA、BA的Vs、Vd、Vm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LVA的Vd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前庭刺激前、后各项参数增高的百分率比较,仅BA的Vs、Vm变化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VBI性眩晕患者后组颅循环中的BA神经调节功能差,使其临床易发生VBI。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GBS)是小儿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其病程长,恢复慢,病死率高。我们对山东省地、市以上医院于1976~1987年收治的2072例GBS患儿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如下: 1.流行病学:本组男1280例,女792例,  相似文献   

11.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亦称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c Syndromc,GBS)。GBS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起始于1951年,至今已有40年历史。1951年Shy在应用激素治疗重症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其中绝大多数表现为感觉异常、慢性轻中度疼痛,而表现为急性重度的痛性胰岛素性神经炎相对少见。现报道1例胰岛素性神经炎,并进一步复习文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2001年12月至2002年12月我们检测了96例患者的BAEP。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GBS)为临床常见病症,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有关。本病可引起心律失常。我们收治的76例病人中并发心律失常8例,其中3例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死亡2例,现报道如下。例1 患者,男,49岁。1990年4月14日淋雨后鼻塞,四肢肌肉疼痛,继之麻木无力,不能起床,于20日入院。体检:R26次/分,BP18/12kPa,HR96次/分,律齐,未闻病理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晰。右侧周围性面瘫,双上肢肌力0~0,双下肢肌力I~0,血钾4mmol/L。给予补钾、激素、维生素B治疗。4月21日患者有恐惧感、心悸、胸闷。检查两肺呼吸音清晰,HR120次/分,律乱。ECG: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早,阵发室速。给予利多卡因等治疗,  相似文献   

15.
前庭性偏头痛作为一种常见的独立的复发性眩晕疾病,近年来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该疾病的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头痛、多样性的前庭症状,以及恶心呕吐,可伴随畏光、畏声。对于其发病机制、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存在相同点,也有较多争议,目前尚无统一的意见。该文对近年来前庭性偏头痛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后残余走路不稳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经手法复位后遗留有走路不稳症状的90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健康宣教,试验组患者除进行健康宣教外,同时...  相似文献   

17.
在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周围神经观察到有淋巴细胞浸润,因而对该病用抗炎的皮质激素或促皮质激素治疗。但作者认为除了少数单独的病案报告外并没有证据说明这样方式治疗是有益的。作者对1955~1971年内住院的本病患者作了回顾性研究。共37例患者(其中1例曾2次发病)。年龄6~  相似文献   

18.
我科曾将一例狂犬病误诊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现报告如下: 病历摘要女患,16岁,农民,住院号:1098(82)。因发热、四肢麻木感、无力4天,伴呼吸困难1天,于1982年8月30日下午4时入院。于4天前不明原因的发热、四肢麻木,无力,在当地扣退烧针无效,病后三天上述症状加重,不能站立,不能端碗、持筷、解衣扣等,于入院前的当天上午8时,出现呼吸急促、心  相似文献   

19.
我们自1974~1976年先后使用简易呼吸器(上海产、507型)手捏呼吸球正压人工呼吸15、30、45、68及185天,并配合其他治疗,治愈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停止的危重病人5例。今将其中最严重的一例报告如下,并简述我们在治疗本病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庭自旋转试验(VAT)对老年前庭源性眩晕的临床意义。方法把完成VAT检查的123例前庭源性眩晕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7例(≥60岁)和中青年组56例(<60岁),同期随机选取3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入选者VAT各项指标的特异性和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VAT异常率约占92.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VAT≥2项指标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前庭中枢性损害、前庭中枢+外周性损害异常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是适合老年人的一种前庭源性眩晕检查的方法,有助于老年前庭源性疾病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