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体外支持心肺复苏(ECPR)治疗院内心脏骤停(IH-CA)效果及风险因素。方法:回顾2004年6月至2014年12月,本中心IH-CA的ECPR患者,按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结果分为出院存活组和死亡组,统计分析所收集的基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辅助结果的预测指标。结果:共46例患者,37例男性(80.4%),平均年龄(58.2±12.8)岁,平均辅助时间(107.9±56.6)小时。25例成功脱机(54.3%),其中13例存活出院(28.3%)。ECMO辅助后12小时[(6.2±2.0)vs.(10.6±4.6)小时,P<0.05]和24小时[(4.6±3.2)vs.(7.2±4.7)小时,P<0.05]出院存活组乳酸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另外,出院存活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ECMO后,12小时乳酸是影响ECMO辅助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1,95%CI:0.05~0.87,P<0.05)。结论:相比传统心肺复苏(CCPR),ECPR可明显提高IH-CA患者的生存率。ECMO辅助早期(24小时内)高乳酸以及辅助期间并发AKI可能与ECPR患者预后有关,另外,辅助后12小时乳酸是影响ECPR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心脏外科术后脱离体外循环机困难的患者接受体外膜式氧合(ECMO)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9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共38例患者行ECMO治疗,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龄6个月~74岁,ECMO辅助时间6~280 h,平均65 h。结果:ECMO成功脱机20例(52.6%),其中14例(36.8%)痊愈,6例脱机后死亡;18例未能脱机均死亡。结论:ECMO对于体外循环脱机困难患者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措施,及早应用并积极防治ECMO并发症可提高院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联合辅助在心血管外科术后心原性休克(PCS)患者中的救治经验,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至2017年3月阜外医院60例因PCS而接受ECMO与IABP联合辅助循环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生存出院(成功脱机并存活出院)患者与非生存出院(撤机后院内死亡或未成功脱机)患者的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出院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38例(63.3%)患者于术中安装ECMO,22例(36.7%)患者于术后安装ECMO。38例(63.3%)患者ECMO与IABP同时安装。接受联合辅助患者的主要手术类型为心脏移植术23例(38.3%)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6例(43.3%)。ECMO成功脱机29例(48.3%),生存出院26例(43.3%)。生存出院患者的床边安装ECMO比例较非生存出院患者低(11.5%vs 41.2%, P=0.012),同期安装ECMO比例较非生存出院患者高(80.8%vs 50.0%, 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ABP同期安装ECMO是生存出院的独立预测因子(OR=0.177, 95%CI:0.044~0.718, P=0.015)。生存出院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并发症比例(15.4%vs 58.8%, P=0.001)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症比例(0%vs 29.4%, P=0.003)均较非生存出院患者低。生存出院患者远期随访发现,心脏移植术患者比其他手术患者有更好的远期生存率(P=0.0358)。结论:对于PCS患者,ECMO与IABP联合辅助是一种有效的短期生命支持治疗方法。同时安装IABP与ECMO进行循环辅助可能获得更好的短期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成人心外科术后不同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建立时机是否影响预后的相关研究尚无报道。该研究拟通过单中心回顾研究探讨ECMO建立时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了84例因心源性疾病接受静脉-动脉(venousarterial,VA)ECMO支持的成年患者(≥18周岁)。患者分为术后1天内(early,E组)和术后1天以后(late,L组)两组。结果 65例(77.4%)患者于术后1天内建立ECMO,,建立时间中位数为1 d(0~1d),最长为17 d。E组患者术前NYHA评分3~4级(73.9%vs47.4%,P0.01)、Euro SCORE评分中~高危组患者(69.2%vs 42.2%,P=0.039)显著高于L组,E组转机时间显著长于L组([314±125]min vs[176±88]min,P0.01)、建立ECMO的原因不同(P0.01),E组主要为不能脱机(39/65),L组患者为低心排和或低氧血症(19/19)。ECMO辅助第一天的最高血浆乳酸水平(P=0.02)、平均动脉压最小值(P=0.019)、血小板最小值(P=0.033)E高于L组,最大多巴胺剂量(P=0.019)E组低于L组。ECMO辅助期间,感染(P=0.044),急性肾衰竭(P=0.025)和缺血性肝炎(P=0.032)的发生率在L组中更高。两组患者在血制品的输注量上并无统计学差异。E组在住院期间的全因死亡率低于L组(52.3%[34/65]vs 78.9%[15/19],P=0.038),ECMO辅助时间和ICU停留时间、住院间时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心脏术后早期建立ECMO的患者生存率高,且急性肾衰、缺血性肝炎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对心血管术后心原性休克(PCS)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阜外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152例因PCS接受VA-ECMO辅助循环的成人患者临床资料。对比生存出院(成功脱机并存活出院)患者(n=73)与非生存出院(撤机后院内死亡和未成功脱机)患者(n=79)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生存出院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49例(32.2%)患者在安装VA-ECMO同时启动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28例(18.4%)患者在安装VA-ECMO前后启动了IABP辅助。VA-ECMO的总体脱机率为56.6%,院内死亡率为52.0%(79/152)。生存出院患者与非生存出院患者相比,术前合并高血压比例(15.1%vs 35.4%)、ECMO安装前二次开胸比例(19.2%vs 39.2%)、ECMO安装前心跳骤停或心室颤动发生率(11.0%vs 34.2%)、床旁ECMO安装比例(11.0%vs 41.8%)均较低,而心脏移植手术(45.2%vs 20.3%)和同时启动IABP比例(41.1%vs 24.1%)均较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时启动IABP是生存出院的唯一独立保护因素(OR=0.375,95%CI:0.146~0.963,P=0.041)。同时启动ECMO和IABP者与单用ECMO者相比,需要持续血滤治疗的比例(30.6%vs 49.3%)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8.2%vs 22.7%)均较低,但血栓形成发生率增高(18.4%vs 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接受ECMO治疗的PCS患者中,同时联合IABP辅助可以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而且可以减少由于外周灌注不足引起的肾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伴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996例,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282例,非骨质疏松组714例,分析帕金森病伴骨质疏松的发生与人文因素、血管危险因素和血清骨代谢特点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年龄、女性、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骨密度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Y1~5级骨质疏松组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21.2±4.4)μg/L vs (53.8±3.7)μg/L,(17.2±4.2)μg/L vs (49.1±5.6)μg/L,(14.1±5.1)μg/L vs (45.6±5.3)μg/L,(13.6±4.8)μg/L vs (40.9±5.2)μg/L,(12.4±4.2)μg/L vs (39.8±5.1)μg/L,P0.01]。H-Y3级、H-Y4级和H-Y5级骨质疏松组降钙素水平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骨钙素水平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77,95%CI:1.19~2.23,P=0.000)、女性(OR=2.24,95%CI:1.20~2.53,P=0.000)、体质量指数(OR=2.19,95%CI:1.24~2.53,P=0.000)、维生素D(OR=2.25,95%CI:1.29~2.63,P=0.000)是帕金森病伴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应及时治疗、适量运动、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D,以减少骨质疏松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尿酸和25-羟维生素D3与帕金森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106例(帕金森病组),并选择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04例(对照组)。收集所有参加者年龄、性别、血尿酸、血清25-羟维生素D3等基线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帕金森病组血尿酸和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63.24±105.02)μmol/L vs(304.11±79.31)μmol/L,P=0.002;(27.14±6.45)μg/L vs(36.96±11.62)μg/L,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4,95%CI:1.001~1.081,P=0.028)、血尿酸(OR=0.996,95%CI:0.992~1.000,P=0.001)、25-羟维生素D3(OR=0.890,95%CI:0.852~0.929,P=0.000)与帕金森病显著相关。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显著降低,高水平的血尿酸、血清25-羟维生素D3很可能是帕金森病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静脉-动脉体外膜式氧合(VA-ECMO)插管策略对ECMO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至2016年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难治性心力衰竭(心衰)行VA-ECMO辅助的患者37例,均使用同侧股动静脉插管建立ECMO通路。将37例患者分为两组,直接插管组(n=21)患者股动脉切开直接插管,根据远端肢体缺血情况,在ECMO循环管路上使用ARROW双腔深静脉插管建立向远端肢体的侧支循环;烟囱技术组(n=16)患者股动脉切开后,端侧吻合直径8 mm的涤纶人工血管,然后将动脉插管插入人工血管,动脉插管尖端位于吻合口附近—"烟囱技术"。两组患者静脉插管均为直接插管。观察两组患者ECMO辅助前的一般情况、ECMO建立时间、ECMO辅助时间、成功撤机率、平均每日出血量、平均每日输血量、远端肢体缺血发生情况、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烟囱技术组与直接插管组比较,ECMO建立时间较长[(83.54±13.20)min vs(67.33±22.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端肢体缺血发生情况较少(6.2%vs 23.8%),平均每日插管部位出血量较少[(210.78±180.22)ml vs(560.76±220.23)ml],平均每日输血量也较少[(3.11±1.65)U vs(6.37±2.44)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61.9%vs 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烟囱技术"虽然改善了ECMO的插管部位出血和远端肢体缺血情况,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OM)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17-01期间于我院植入ECMO联合急诊PCI治疗AMI后心脏骤停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男性28例(75.7%)。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17)和死亡组(n=20),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37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存活率45.9%(17/37)。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罪犯血管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存活组的罪犯血管以右冠脉比例最高(52.94%),死亡组以左前降支比例最高(60.00%)。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患者的传统心肺复苏时间[(54.6±25.7)min vs(31.4±5.2)min]、发生心脏骤停至ECMO植入时间[(93.6±60.5)h vs(47.5±19.5)h]较短,心肺监护病房住院时间较长[16.0(8.7,32.6)d vs 4.0(2.0,12.0)d];植入ECMO 24 h、48 h后,存活组的平均动脉压[(89.6±21.9)mm Hg、(87.9±19.4)mm Hg,1 mm Hg=0.133k Pa]显著高于死亡组[(71.8±19.3)mm Hg、(63.7±18.6)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前降支(OR=0.723,95%CI:0.516~0.947)、病变血管支数(OR=1.638,95%CI:1.107~1.729)、更长的心肺复苏时间(OR=0.712,95%CI:0.436~0.973)和发生心脏骤停至ECMO植入时间(OR=0.698,95%CI:0.411~0.859)可能加重患者死亡的风险,而植入ECMO复苏后48 h的较高的平均动脉压(OR=0.672,95%CI:0.326~0.693)可能减少患者死亡的风险(P均0.05)。结论:ECMO联合急诊PCI治疗AMI后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高,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成人停跳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为术后急性肾损伤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筛选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停跳、浅低温、体外循环下,需同时处理2个及以上瓣膜的成人心脏手术患者(n=433),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48 h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250)、非AKI组(n=183)。收集两组的围手术期一般资料,分析术后AKI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AKI组与非AKI组在性别构成、有无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LVEDD、BNP、尿酸、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中输血量的差别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1,95%CI:1.000~1.041)、性别(OR=2.107,95%CI:1.355~3.277)、体外循环时间(OR=1.019,95%CI:1.004~1.034)是成人停跳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对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分组,进行哑变量变换、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1.817,95%CI:1.211~2.727),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OR=2.450,95%CI:1.653~3.632)是成人停跳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年龄、性别、体外循环时间是成人停跳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年龄50岁,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与术后AKI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非心脏术后心肌损伤患者脱离机械通气(简称脱机)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86例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MINS)患者资料,比较脱机成功组(n=205)患者和脱机失败组(n=81)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既往病史、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手术情况、术后氧合以及cTnI水平等多个指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MINS患者脱机失败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cTnI水平对患者脱机的预测价值。结果:脱机失败组患者的cTnI水平显著高于脱机成功患者[2.04(0.20,10.05)ng/ml vs 0.11(0.05,0.55)ng/ml,P<0.001]。对两组患者多个脱机相关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高(OR=1.086,95%CI:1.009~1.168;P=0.027)和cTnI水平升高(OR=1.462,95%CI:1.264~1.692;P<0.001)是MINS患者脱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cTnI水平预测脱机失败的AUC为0.760,若cTnI水平联合APACHEⅡ评分预测,则AUC为0.763。结论:cTnI水平是MINS患者脱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脱机失败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瘦素、抵抗素水平变化及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的患者95例作为ACS组,另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95例作为对照组。ACS组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组(43例)、双支组(33例)、三支组(19例)。所有患者检查脂联素、瘦素、抵抗素水平及生化检查。结果 ACS组抵抗素[(4.63±1.44)μg/L vs(2.42±0.93)μg/L,P=0.017]、瘦素[(9.60±1.39)μg/L vs(6.70±1.38)μg/L,P=0.00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脂联素[(8.99±1.66)μg/L vs(12.11±1.97)μg/L,P=0.00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病变支数增多,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瘦素、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ACS患者的脂联素OR=0.078,95%CI:0.017~0.364,P=0.001;抵抗素OR=16.56,95%CI:2.298~119.280,P=0.005;瘦素OR=7.17,95%CI:1.594~32.261,P=0.010。结论脂联素、瘦素、抵抗素在诊疗ACS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并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下肢缺血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经股动脉插管建立ECMO辅助治疗的41例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探讨严重下肢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病因及对ECMO治疗预后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结果:41例患者中,18例完成ECMO脱机并顺利出院(43.9%),另23例患者病情危重,在ECMO辅助支持过程中或脱机后循环衰竭死亡(56.1%),全体患者发生重度下肢缺血者18例(43.9%)。病情好转出院的患者中,2例在术后出现显著的下肢缺血表现(11.1%),但在ECMO脱机拔管后缺血情况均得以恢复(100%)。围手术期死亡的23例患者,ECMO支持过程中循环衰竭时间长且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大,16例患者出现了重度下肢缺血表现(69.6%),其中2例(12.5%)ECMO脱机者在动脉插管拔除后末梢血运得到改善,但因脱机后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家属放弃治疗。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经股动脉插管建立ECMO后发生严重下肢缺血的风险较高,对于这类高危人群,术前应优先评估、积极干预双髂动脉及双下肢动脉病变,旨在优化ECMO插管方式的选择。经股动脉插管ECMO建立后,应严密监测肢体缺血的征兆,及时进行相关处理从而降低下肢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ECMO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出院结局的相关因素及白细胞计数(WBC)对不良出院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4048例,按照患者出院时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良好组(mRS 0~2分)3213例和不良组(mRS评分≥3分)83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入院时不同WBC水平[4.0×10~9/L、(4.0~10.0)×10~9/L、(10.1~12.0)×10~9/L和12.0×10~9/L]与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结果 2组男性、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冠心病、吸烟、过量饮酒、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比例、收缩压、舒张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FPG、TG、LDL-C、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良好组较不良组WB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9(5.47,8.00)×10~9/L vs 6.96(5.73,8.44)×10~9,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1,95%CI:1.017~1.045,P0.01)、吸烟(OR=1.398,95%CI:1.062~1.841,P0.05)和NIHSS评分(OR=2.422,95%CI:2.263~2.592,P0.01)是ACI患者出院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以WBC (4.0~10.0)×10~9/L为参照,WBC (10.1~12.0)×10~9/L(OR=1.660,95%CI:1.020~2.701,P0.05),WBC12.0×10~9/L(OR=2.545,95%CI:1.395~4.642,P0.01)有增加患者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结论 ACI患者出院结局不良与年龄、吸烟、NIHSS评分和WBC密切相关,WBC水平越高,患者出现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冠状动脉不同钙化程度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间,具有CT结果及完整临床资料的患者499例,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按CT结果分为轻中度钙化组238例,重度钙化组88例,并对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钙化的因素进行系列分析。结果:与轻中度钙化组相比,重度钙化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居多,且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降低[(146.85±16.93)vs.(135.94±15.61)g/L,P=0.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95CI:1.06~1.14,P<0.001)、性别(OR=0.21,95%CI:0.08~0.059,P=0.003)、血红蛋白浓度(OR=0.97,95%CI:0.95~0.99,P=0.005)均为CAC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男性及血红蛋白浓度低是CAC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在成年心脏手术后心肺复苏(CPR)困难患者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7例心脏手术后因CPR困难应用ECMO救治的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42~65岁,平均(54±7)岁,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全部患者均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ECMO辅助。结果:7例患者CPR时间40~65 min,平均(53±7)min,建立ECMO辅助后全部患者均恢复自主心律,ECMO辅助时间36~128 h,平均(85±26)h,监护室停留时间2~8d,平均(5±1)d。辅助24h后患者平均动脉压(MBP)、血乳酸(Lac)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S)均明显改善。6例(85.7%)患者成功撤离ECMO辅助,其中3例(42.9%)存活出院,1例患者因无法脱机而死亡,3例成功脱机后因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死亡;4例患者同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例进行肾替代治疗(CRRT)。结论:体外膜肺心肺复苏(ECPR)可以提供紧急生命支持,挽救部分常规方法复苏困难的心脏术后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2型糖尿病患者脑微出血(CMB)的相关性。方法 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3.0T MRI确定是否存在CMB,并分为CMB组27例,非CMB组95例。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ADMA水平。结果 CMB组较非CMB组年龄偏大[(62.25±8.01)岁vs(57.68±11.15)岁,P=0.020)],高血压比例高[(77.8%vs 44.2%,P=0.002)],血浆ADMA升高[(1.6(1.2,2.0)μmol/L vs 1.3(1.1,1.5)μmol/L,P=0.004)],估算肾小球滤过率[81(70,94)ml/(min·1.73m2)vs 99(82,112)ml/(min·1.73m2),P=0.000]降低。血浆高ADMA水平是CMB存在及部位(深部/幕下型)独立危险因素(OR=3.564,95%CI:1.038~12.235,P=0.043;OR=8.657,95%CI:1.896~39.517,P=0.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ADMA水平与CMB的存在及CMB发生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腹水患者30 d再住院和3年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7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386例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30 d再住院情况分为30 d再住院组(40例)和非30 d再住院组(346例);根据3年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332例)和病死组(54例)。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基础疾病、并发症、Child Turcotte Pugh(CTP)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LYM)、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P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血肌酐(creatinine,Cr)、腹水白细胞、腹水多核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出院后30 d再住院的危险因素,采用Cox风险回归分析患者3年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38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中有40例(10.4%)患者出院后30 d再次住院,再住院的最主要原因是不同部位感染[19/40(47.5%)]。所有患者中共有54例患者3年内病死,3年病死率为14.0%。30 d再住院组患者年龄[(61.25±9.48)岁vs(57.06±12.15)岁;t=-2.106,P=0.036]、住院期间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32.5%vs 19.1%;χ~2=3.970,P=0.046)、血WBC(中位数:6.12×10~9/L vs 3.94×10~9/L;U=-3.193,P=0.001)和NEUT(中位数:4.22×10~9/L vs 2.72×10~9/L;U=-2.789,P=0.005)均显著高于非30 d再住院组患者,LYM显著低于非30 d内再住院组患者(中位数:0.53×10~9/L vs 0.86×10~9/L;U=-3.936,P0.001),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死组患者年龄[(63.20±10.88)岁vs(56.56±11.89)岁;t=-3.847,P0.001]、SBP比例(42.6%vs 27.7%;χ~2=4.918,P=0.027)、肝性脑病比例(29.6%vs 15.4%;χ~2=6.592,P=0.010)、WBC(中位数:7.3×10~9/L vs 4.9×10~9/L;U=2.785,P=0.005)、NEUT(5.9×10~9/L vs 3.9×10~9/L;U=3.163,P=0.002)及TBil(中位数:73.4μmol/L vs46.4μmol/L;U=2.223,P=0.026)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OR=2.933,95%CI:1.569~5.464,P=0.001)、PMN≥0.1×10~6/L(OR=4.444,95%CI:2.079~9.524,P0.001)、NEUT≥4.0×10~9/L(OR=2.907,95%CI:1.805~4.673,P0.001)和LYM≤0.8×10~9/L(OR=1.984,95%CI:1.220~3.226,P=0.006)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出院后30 d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HR=2.720,95%CI:1.572~4.706,P0.001)、合并糖尿病(HR=2.300,95%CI:1.303~4.060,P=0.004)、NEUT≥4.0×10~9/L(HR=2.271,95%CI:1.262~4.008,P=0.006)、INR≥1.5(HR=2.255,95%CI:1.286~3.952,P=0.005)是肝硬化腹水患者3年病死的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和无糖尿病患者3年存活率分别为78.7%、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6.099,P=0.014);年龄65岁和年龄≥65岁患者3年存活率分别为89.4%、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10.54,P=0.001);NEUT4.0×10~9/L和NEUT≥4.0×10~9/L患者3年存活率分别为91.3%、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8.840,P=0.003);INR≤1.5和INR1.5患者3年存活率分别为89.4%、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4.738,P=0.030)。结论感染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住院的主要原因,高龄、感染指标异常及合并糖尿病是影响患者短期和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早期感染的识别和有效控制以及血糖的管理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颅脑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颅脑疾病伴机械通气的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为撤机容易组(33例)和撤机困难组(8例),分析影响撤机的因素。结果:容易组撤机前的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困难组[乳酸:(0.9±0.4)mmol/L vs(1.4±0.4)mmol/L,P=0.022;机械通气时间:(5.6±5.6)d vs(13.5±9.2)d,P=0.003],而撤机前的GCS评分、合并咳嗽反射的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困难组[GCS评分:(9.3±1.9)分vs(7.5±1.9)分,P=0.024;咳嗽反射:90.9%vs 50%,P=0.025]。良好的咳嗽反射是颅脑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负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的OR值=0.032,P=0.041)。结论: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时的GCS评分、咳嗽反射是颅脑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影响因素,而良好的咳嗽反射是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长期机械通气(PMV)患者的临床结局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的老年患者120例(年龄≥65岁),男62例,女58例,机械通气时间≥21 d。比较不同年龄组(≥80岁组和<80岁组)患者的临床结局,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老年PMV患者住院死亡和撤机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和检验。结果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为21.7%(26/120),住院期间脱机成功率为61.7%(74/120);老年PMV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血液净化治疗、外科手术以及延迟气管切开等因素对患者住院死亡的发生无明显影响,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当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15(OR=2.302,95%CI 1.357~3.905,P=0.002)和血清白蛋白≤20 g/L(OR=3.916,95%CI 2.173~7.057,P<0.000 1)时,老年PMV患者住院死亡风险明显升高,老年PMV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液净化治疗、外科手术等因素对患者脱机失败的发生无明显影响,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当APACHEⅡ≥15(OR=2.306,95%CI 1.356~3.990,P=0.005)、血清白蛋白≤20 g/L(OR=3.945,95%CI 2.193~7.007,P=0.001)、至少有一种合并疾病(OR=2.032,95%CI 1.457~3.805,P=0.040)以及延迟气管切开(OR=2.012,95%CI 1.253~3.054,P=0.004)时,老年PMV患者脱机失败的风险显著升高。结论高APACHEⅡ评分和低白蛋白水平是PMV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患者存在合并疾病及延迟气管切开也是脱机失败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