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和方法研究肝双重血管灌注化疗治疗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本研究将67例不能切除的肝癌分为两组,A组35例经肝动脉置泵化疗,B组32例经肝动脉、门静脉置泵化疗。结果对照分析发现:A组中位生存期8个月,一年生存率257%,5例新出现门静脉癌栓;B组明显优于A组,其中位生存期11个月,一年生存率429%,无新生门静脉癌栓,结论肝双重血管灌注化疗是肝癌区域化疗一合理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
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目的对肺隔离症的病因、分类、发病率,诊断及治疗加以探讨。方法回顾分析42例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自1964~1997年间通过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42例肺隔离症。发病率占同期手术的032%,其中叶内型37例(88%),叶外型5例(12%)。叶内型22例合并感染症状,9例合并咯血症状。叶外型1例合并感染症状,1例合并咯血症状,该病例隔离肺与食管相通。术前确诊或拟诊29例(69%)。结论肺隔离症诊断方法主要为X线检查,支气管碘油造影,选择性动脉造影及CT检查。术中应避免损伤隔离肺的营养血管,对叶外型肺隔离症应注意其它脏器的畸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肝脏损害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临床表现及免疫学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135例住院病例的肝脏损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例患者中干燥综合征本身所致肝脏损害有30例(222%),其中366%病人无肝损害的临床症状,467%出现黄疸,6例肝活检为慢性活动性肝炎。733%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治疗反应,2例有复发倾向,5例(133%)未经正规治疗发展为肝硬化。有肝损害者血清自身抗体(ANA、抗SSA、抗SSB、RF)与无肝损害者无差异,且与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一致,然而抗SMA阳性率高于后者。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本身所致肝脏损害发生率不低,临床症状与损伤程度相差较大,其主要病理改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本病的肝损害与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鉴别只能依据干燥综合征的系统性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咳血时动脉造影栓塞的治疗意义。方法 对32例大咯血患者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术及栓塞治疗。病因包括:支气管扩张症16例,支气管扩张症伴陈旧性肺结核7例,侵润性肺结核2例,支气管肺吕3例,不能确定病因4例,按病情分二组:急诊治疗组,选择治疗组.结果 急诊组疗效达88.9%,择期组达100%。二组均无严重并发症,择期组轻于急诊组。4例不能确定病因的患者亦达满意效果。结论 支气管动脉造影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口服L精氨酸对冠心病患者肱动脉流量介导舒张功能(FMD)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试验设计,20例患者平均628±93岁,血压正常,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疾病,分别口服L精氨酸(67g,3/d)或安慰剂7天,间隔洗脱期7天;用高分辨率血管外超声测定治疗前后肱动脉FMD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后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用高效液相(HPLC)测定治疗前后血浆L精氨酸水平的变化。结果口服L精氨酸1周后,肱动脉FMD从194%±262%升高至615%±304%(配对t检验:t=440,P<0001,20例),血浆L精氨酸水平从8436±1538μmol/L升高至14356±2293μmol/L(t=1050,P<0001,20例);安慰剂治疗前后肱动脉FMD和血浆L精氨酸均无明显改变,试验过程中L精氨酸和安慰剂治疗前后肱动脉对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的舒张反应性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短期口服L精氨酸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肱动脉FMD,具有增强患者内皮功能的潜在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1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5,自引:5,他引:75  
目的探讨我国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间在我科住院且符合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UO)诊断标准的患者110例。结果110例患者经各种检查或特异性治疗最后明确诊断者有102例,确诊率为927%。病因:感染性疾病58例,占527%,其中结核病27例,占感染性疾病的466%(27/58);自身免疫性疾病21例,占191%,Stil病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429%(9/21);肿瘤性疾病7例,占64%;其他疾病16例,占145%;原因仍未明者8例,占73%。结论感染性疾病仍然是FUO的主要病因,结核病尤其是肺外结核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本组肺外结核占310%(18/58);其次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在FUO中也占有相当比例,Stil病和不典型淋巴瘤诊断比较困难,但大多数FUO通过仔细检查和分析最终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病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了42例60岁以上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42例中,单支病变381%,多支病变619%,侧支循环发生率为667%,积分为(35±11)分,27例心室造影中,5例室壁瘤占185%,下壁心梗多支病变为647%,前壁多支病变556%(P<005)。老年人心肌梗死以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为主,病变程度重,侧支循环增多、室壁瘤发生率偏低。下壁心梗呈多支化、多元化变化。指出老年人的下壁心肌梗死可能发生了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8.
254例胰腺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胰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早期诊断仍较困难,根治率低。提高对胰腺癌的临床认识,可能对早期诊断有所裨益。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977~1995年间我院的254例胰腺癌病例。结果及结论:男166例,女88例,年龄:27~84岁,平均569岁。首发症状以腹痛(504%)、黄疸(154%)、上腹不适(94%)最常见;病程中的主要症状有腹痛(727%)、厌食(727%)、消瘦(682%)、黄疸(570%)、腰背痛(331%)。胰腺癌体征主要有腹部压痛(442%),肿块(244%);黄疸是胰头癌的突出表现(863%),相当一部分是无痛性黄疸。B超、内镜超声检查、CT符合率均较高。手术切除率与病程和癌肿大小有关。提出了尽可能早期诊断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块状型肝癌多途径治疗后再二期手术切除23例疗效分析。方法:我所从1983年3月至1993年12月共收治原发块状型肝癌56例,经肝动脉结扎、碘化油化疗药物(M、D、F)混合液灌注、液态硅胶(TH)栓塞、肝动脉远心端门静脉保留化疗管,术后分期灌注化疗,化疗期间经皮行癌灶无水酒精注射。结果:一期术后半年定期复查瘤体缩小PR:607%(34/56)、MR:285%(16/56)、SD:107%(6/56)。复查后依据各个瘤体缩小及体质实况施行二期手术切除23例、手术切除率为411%(23/56)。结论:二期手术病例随访结果:1,3,5年生存率为826%(19/23)、683%(16/23)、523%(9/17)。(术后满5年者17例生存9例)。  相似文献   

10.
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无创伤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无创伤性高分辨力超声检测7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20例正常血压者肱动脉对血流增加和硝酸甘油(NTG)的反应性,以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表示血流和NTG介导的扩张,以评价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功能。结果与对照者比较,高血压Ⅰ期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分别为120%±17%及117%±23%,P>005),高血压Ⅱ期和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下降(分别为99%±17%和81%±25%,P<005),尤以并发脑卒中组下降更明显,高血压Ⅱ期与并发脑卒中组之间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NTG介导的扩张在各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病程进展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并逐渐加重,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者尤为明显,提示内皮功能不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低剂量标准三联疗法根治Hp及对胃粘膜病变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剂量标准三联疗法根治Hp感染及对胃粘膜病变的影响.方法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共73例,其中男42例,女31例,年龄18岁~62岁,均给予低剂量标准三联疗法治疗,观察其对Hp根治率.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胃粘膜病理变化.结果低剂量标准三联疗法既保持了较高根治率(846%,55/65),又降低了副作用;对胃粘膜炎性病变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其中活动性炎症、血管瘀血和肠上皮化生消失率依次为889%(16/18),818%(9/11)和667%(3/9);非活动性炎症亦表现为治疗后退级或减轻,其中Ⅲ级炎症消失率为818%(18/22);但对萎缩或增生性病变无显著疗效.结论低剂量标准三联疗法是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较高、价廉、副作用较少的Hp根治方法,宜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多软骨炎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为提高对复发性多软骨炎的认识。方法:报道19例确诊的复发性多软骨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结果:发病年龄27岁~68岁,平均503岁,其中男性14例,女性5例。737%有呼吸系统受累,684%有耳软骨炎,42%有鼻软骨炎,部分病人有关节、心脏、肾脏、皮肤等受累,36%合并有其他风湿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病。结论:呼吸系统受累为其主要死亡原因。早期诊断,给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106例FD患者,其中Hp阳性46例,Hp阴性60例。全部患者从胃窦粘膜取活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利用实时B型超声胃窦截面积法测定胃排空。结果:Hp阳性患者的空腹胃窦面积、餐后即刻胃窦面积、餐后60分钟和120分钟的胃排空率(分别为094±139cm2、134±316cm2、923±140%和358±235%)与Hp阴性者(分别为119±212cm2、125±2782、912±122%和321%±24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性胃炎患者空腹胃窦面积、餐后即刻胃窦面积、餐后60分钟和120分钟的排空率(分别为077±142cm2、132±35cm2、100±122%和347±260%)与非活动性胃炎患者(分别为128±207cm2、127±252cm2、974±145%和332±24%)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对FD患者胃排空功能无影响;与Hp感染有密切相关性的活动性胃炎也不足以引起胃排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可行性及效果。 方法:41例患者未经球囊预扩张而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支架置入后扩张使用同一种球囊。 结果:41例患者共置入42个支架。病变分型为;A型16例,B1型19例,B2型5例,C型2例。支架置入前狭窄程度为(75.6±6.4)%。支架置入后管腔残余狭窄程度为(0.5±1.9)%。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随诊30天所有患者无不良反应。5例进行随访造影,其中3例患者发生再狭窄。 结论:对于冠状动脉病变无或轻度钙化及靶病变部位前无明显弯曲,最好限于A型和B型的较局限病变,可以采用直接置入支架,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肝动脉灌注羟基喜树碱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和灌注化疗药物羟基喜树碱、5FU、丝裂霉素(MMC)、顺铂治疗(TACE)进展期肝癌(HCC)21例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应用TACE治疗21例中晚期HCC患者,其中Ⅱ期15例,Ⅲ期6例.结果接受TACE患者2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9%,平均生存期91mo,半年和一年生存率分别为715%和424%.Ⅱ期患者获得的平均生存期、半年和一年生存率分别为105mo,867%,60%;明显优于Ⅲ期患者的53mo,367%,0%(P<001).多次治疗的平均生存期为112mo,明显优于单次治疗的68mo(P<001).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下降和肝功能异常.结论羟基喜树碱经肝动脉灌注联合栓塞是治疗进展期HCC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冠状动脉扩张症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人冠状动脉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近10年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154例老年冠状动脉扩张症患者的症状、体征、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4例冠状动脉扩张症患者均由冠状动脉造影确诊,表现为心绞痛者112例(72.7%),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均无特异性。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溶栓,154例患者均给予肠溶阿斯匹林或肝素抗凝治疗,同时使用硝酸脂类及钙离子拮抗剂扩张血管。154例随访1~20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6例,其中再梗死1例,猝死1例;发生急性左心功能衰竭2例。结论 心绞痛为老年人冠状动脉扩张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的主要方法。本病一旦确诊应长期使用抗凝剂和血管扩张药物,防止冠状动脉痉挛与心肌梗死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应积极溶栓,药物治疗不满意者,应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核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68~1997年收治的4652例阑尾炎中,经病理确诊的12例(占026%)结核性阑尾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5岁,女性多见,男女比为1∶2,多为继发(7例)。12例中增殖型7例,溃疡型3例,混合型2例。术前均误诊,术中确诊2例。12例均手术治疗,单纯阑尾切除7例,盲肠部分切除2例,右半结肠切除1例,合并回盲部淋巴结切除2例,术后抗结核治疗9例。12例均顺利痊愈,无并发症。结论结核性阑尾炎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困难,要注意术中观察并重视病理检查。应早期手术和术后抗结核治疗,防止并发症产生。  相似文献   

18.
血脂康对Ⅱ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验证血脂康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100例Ⅱ型糖尿病在原降糖措施的基础上分为四组,不合并(A组)和合并(B组)高脂血症各30例加服血脂康,不合并(C组)和合并(D组)高脂血症各20例不服血脂康为对照组,疗程2个月。结果A、B两组分别降低空腹血糖76%±77%和108%±96%,餐后2小时血糖141%±90%和122%±105%,糖化血红蛋白A1c11.0%±5.4%和63%±78%,总胆固醇9.0%±9.0%和15.0%±9.0%,甘油三酯4.0%±13.0%和21.0%±26.0%,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值分别<0.05和<0.01),C、D组在观察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未见副作用。结论血脂康对Ⅱ型糖尿病除可调节异常血脂外,尚有一定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胆道癌肿的DSA诊断和介入性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胆道癌肿的诊断及其介入性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胆道癌肿57例,男45例,女12例.年龄35岁~68岁,平均551岁.均施行DSA诊断,并对其中52例施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应用MMC、EADM与5FU)加栓塞(应用40%碘化油与明胶海绵)治疗.结果DSA诊断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为842%,治疗有效率为750%.结论DSA对胆道癌肿有特殊的诊断价值,对病程了解、预后估计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很大帮助,并可提高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近期与远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目的研究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方法3×106IU,im,1次/2d×3个月为1疗程,接受1~5个疗程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8例,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15年~3年.结果根据干扰素疗效的生物化学评判标准,第1个疗程治疗结束时,分别有765%(52/68),206%(14/68)和29%(2/68)的患者表现为完全应答、部分应答和不应答.519%(27/52)的完全应答者在第1个疗程结束后6个月~10个月的间歇内复发.分别有19,1和3例患者接受了共计2,3和5个疗程治疗.在1~5个疗程干扰素治疗结束之后15年~3年的随访观察中,29例(427%)患者表现为持续完全应答,其中4例患者HCVRNA检测结果持续阳性;37例(544%)患者为部分应答;2例(29%)患者无应答.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的早期疗效较好,但完全应答者的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