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洋地黄应用于临床已有200多年历史,至今仍是治疗心力衰竭和某些心律失常极为有效的药物。近20余年来,由于同位素标记和放射免疫测定法对洋地黄的作用原理和代谢进程的深入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观点认为,洋地黄一般不宜与钙剂同用,这依然是正确的,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配伍。本文就此作一概述。洋地黄的正性肌力、负性频率、负性传导作用,是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理论依据。目前认为,洋地黄正性肌力作用是由于抑制了心肌细胞膜的Na~ -K~ ATP酶,使Na~ -K~ 泵能量缺乏,转运能力降低,导致细胞内Na~ 增多;细胞内Na~ 增多可激惹  相似文献   

3.
洋地黄临床应用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20多年来,虽有一些新型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药面世,使心力衰竭的治疗起了较大的变化,但洋地黄仍不失为治疗心力衰竭的基本药物。此外,许多药物与洋地黄并用引起的相互作用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因此,洋地黄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仍是药学与临床学家的重要课题,并且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洋地黄的强心机理与心肌电生理效应洋地黄的正性肌力作用是一种对心肌的直接作用。该药特异性地与心肌Na~+-K~+-ATP酶的E:P(磷酸化E_2)相结合,使酶失去活性,从而减少Na~+外流和K~+内流,导致  相似文献   

4.
白蛋白临床应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的研究表明,白蛋白用于术后病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肾病综合征病人,疗效不尽人意,而用于治疗肝硬化,只有在放腹水同时使用才有防止并发症发生及增加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洋地黄类药物包括西地兰、地高辛和洋地黄毒苷。主要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控制快速性房颤/房扑的心室率,并能终止和预防室上性心动过速。国内最常用的静脉制剂为西地兰,口服制剂为地高辛,后者由于需要长期应用,且其安全剂量范围小,容易发生洋地黄中毒,因而了解其作用和代谢的特点,掌握使用的原则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一、洋地黄的药理作用:洋地黄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钠一钾三磷酸腺苷酶活性,阻碍细胞内外钠钾离子转运,致细胞内钠离子堆积。细胞内增多的钠离子与钙离子竞争,使肌浆网内结合的钙释出,细胞内游离的钙离子增加。同时,它还能促进细胞内钠离子与细胞外钙离子的交换,使细胞内钙离子升高,然后通过钙离子与收缩蛋白互相作用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洋地黄的这种正性肌力作用虽可心肌氧耗增加,但由于它能使衰竭的心脏心搏量增加,心室容积缩小,室壁张力降低,同时还可使心率减慢,因而可致心肌氧耗明  相似文献   

7.
严重室内传导障碍时应用洋地黄尚有争论,某些作者认为是反指征。本文报道43例患者,分为2组:第1组9例,均为男性,平均70岁(55~79岁),心电图示双束支阻滞,各例静脉注射西地兰(8例0.8mg,1例1.6mg),同时在注射前和注射后1小时作希氏束电图测定HV间期。第2组34例,平均72岁(55~85岁),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和左前分支阻滞。因心力衰竭或室上性心动过速而应用洋地黄;同时临床和心电图观察16个月。结果是第1组在注射洋地黄后观察60分钟,HV  相似文献   

8.
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武汉市16所医院1977~1986年十年间住院心衰患者12495例次中,洋地黄中毒564例次心电图改变。其中466例次(82.6%)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绝大部分为室性早搏(占62.4%)以及在房颤基础上出现的Ⅲ°房室传导阻滞或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分别占14.4%和13.1%),均为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表现.死亡率最高的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仍为各种严重的室性异性节律以及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室内和右束支传导阻滞虽然极为少见,但一旦出现,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9.
苏文亭  张健 《临床内科杂志》2011,28(12):852-854
正性肌力药物一直是临床医生治疗心力衰竭的有力武器,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才有较多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评价这类药物的作用。近年来,人们意识到神经内分泌因素在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性肌力药物临床评价试验结果的公布,  相似文献   

10.
洋地黄在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有正性肌力作用。然而,洋地黄引起的收缩力增强可由于一些机制而不能增加心搏量和降低左心室充盈压。首先,收缩力增强可增加缺血或梗塞区域的膨胀,从而消耗了其对非缺血心肌或部分缺血心肌的正性肌力作用。其次,洋地黄引起的体循环血管阻力增加将使后负荷增大,这一作用可能抵销洋地黄的轻度正性肌力作用。洋地黄之使体循环血管阻力增加,部分是由于其直接小动脉收缩作用,若静脉快速应用洋地黄,这  相似文献   

11.
洋地黄     
强心甙的研究仍然是临床与实验室的一项富有吸引力的课题。本文着重综述强心甙基础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与研究进展,特别是使洋地黄甙的临床应用能够更为合理。洋地黄作用的亚细胞机理正性收缩能作用关于强心甙正性收缩能作用的任何完整的说法,必需能解释下述基本观察结果:(1)强心甙对心肌有正性收缩能作用,对骨胳肌则无,(2)正性收缩能作用的强度取决于收缩的频率,在最佳值的二侧,增强的程度逐渐减小,(3)正性收缩能作用的强度和起始速度取决于一系列阳离子的浓度,包括钾、钠、钙和镁。虽然强心甙在中毒剂量时,能使心脏中的交感神经活力增加,但许多研究未能发现心肌儿茶酚胺含量与强心甙效应之间有密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胰腺炎临床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1病因慢性胰腺炎是指胰腺持久性炎症,其特征为胰腺基本解剖结构发生永久性改变,即使在病因已被去除仍常伴胰腺功能性缺陷.在晚期,胰腺的内科分泌功能均有全面减退.在西方国家,酒精是主要病因,其他原因有热带钙化性胰腺炎、遗传性胰腺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囊性纤维化、胰腺分裂证等.约10%~20%属特发性,病因未明[1」.近年来如澳大利亚Tedetal认为这类患者可能由于CkiLll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胰腺外分议由E泌障碍诱发胰腺炎;我们亦支持这样的观点.括约肌功能障碍是由于十H指肠和(或)Vater壶腹炎症引起致括约肌张力增高…  相似文献   

13.
1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发生与自然史1.1 馒性感染的建立 新生儿在产后3个月HBsAg阳转。 HBeAg阳性母亲新生儿婴儿,近100%可有HBV感染,其中70%~90%发展为AsC,虽然可能存在母儿宫内传播,但估计不高于5%。 最近广州军事医学研究所王珊珊等研究报告:父亲若是携带者,也可通过垂直传播的方式将HBV传播给胎儿,而且其感染率比母体内垂直传播率还要高(母婴垂直传播率为40%,父婴垂直传播率为56%),  相似文献   

14.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危重病患者重要手段之一。传统意义上的机械通气是指有创通气,是通过气管插管连接患者与呼吸机,这种连接方式能确保机械通气的效果,但同时也造成了气道损伤、脱机困难,患者耐受性差等缺点。  相似文献   

15.
自B型超声、CT等无损伤性检查方法在临床上普及以来,肾囊肿的确诊率提高。该病已成为泌尿系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讲的肾囊肿RC,是指交通的或封闭的肾单位的一个节段,或其管道扩张,直径达200um以上者;囊肿肾CK,指一个肾脏含三个以上囊肿;肾囊肿病RCD,为由肾囊肿引起的病症;囊肿原为诱致形成囊肿或囊肿病的因子。一、分类1.遗传性囊肿病: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RPKD:见于0~10岁儿童,生后即可触及肾包块,迅速发展为肾衰,预后极差;②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各年龄组均可发病,表现为进行性肾囊肿增大,双侧肾病变,但病变不对称  相似文献   

16.
洋地黄是目前临床应用很广泛的一类药物。由于安全范围小,个体差异大,影响因素多,治疗量通常是中毒量的60%。中毒发生率约15~20%。本文就1984年以来149例老年心力衰竭发生洋地黄毒性反应的47例作一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一般资料149例心衰病人,年龄60~82岁,47例有毒性反应。洋地黄中毒发生率31.5%。男26例,女21例,男:女为1.23∶1.心脏病病因为:冠心病25例,高心病6例,风心及肺心病各5例,心肌病4例,先心病2例。用药方法地高辛0.25mg/天。心衰Ⅲ°,第1、2天,每天临时静注西地兰0.2mg,每天常规使用双氢克尿噻25~50mg,氨苯蝶啶50~100mg。必要时临时加用速尿20~40mg,稀释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17.
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衰428例,≥60岁组148例,中毒45例(30.4%),<60岁组280例,中毒20例(7.14%)(P<0.01)。中毒原因可能为:(1)低血钾10例、低血镁3例(28.9%)。(2)肾功能不全12例(26.7%)。(3)肺部感染9例(20%)。(4)药物影响5例(11%)。(5)心肌衰竭4例(8%)。(6)原因不明4例(8%)。显示老年人洋地黄中毒多数可以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18.
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众所周知 ,正性肌力药物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洋地黄类强心药 ,另一类为非洋地黄类强心药。后者属环磷酸腺苷(c AMP)依赖的正性肌力药物。非洋地黄类药物分为两种 :(1) β受体激动剂 ;(2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一、β受体激动剂β受体激动剂作用机制 :β受体激动剂与心肌细胞膜上 β受体结合 ,通过G蛋白偶联激活腺苷酸活化酶 (AC) ,催化ATP生成c AMP ,c AMP促使L型钙通道Ca2 + 内流增加 ,细胞内Ca2 + 浓度上升 ,起到正性肌力作用。代表药物为多巴胺 (dopamine)及多巴酚丁胺 (dobutamine)。此类药物还…  相似文献   

19.
双房同步起搏治疗病窦综合征伴房间传导阻滞导致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已应用于临床。通过对 6例安置双房同步起搏器病人术前及术后 1~ 2年的随访来探讨实际应用中若干需要重视的问题。结果 :①术前P波时限和离散度分别在 110~ 15 0ms和 10~ 5 0ms之间 ,双房同步起搏后则分别为 80~ 12 0ms和 10~ 30ms。② 1例房颤发作消失、3例控制、2例无效。③冠状窦电极脱位 3例。结论 :①严格掌握双房同步起搏的指征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P波时限和离散度同时延长且延长越多 ,越适于双房同步起搏。②程控为双极AAT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双房同步 ,合并房室阻滞的病人应选用具有DDTA功能的起搏器。③双房同步起搏体表心电图表现为P波时限短、负向或正负双向 ,PR间期相应缩短。④Medtronic 5 86 6 38M型适配器串联连接双房电极 ,心房电极总阻抗是右房和冠状窦电极阻抗之和 ,不应误认为电极脱位 ,需相应提高起搏电压以维持有效起搏。⑤冠状窦专用电极头端两个弯度必须均进入窦内 ,以深处为佳 ,导管缝扎固定须谨慎。  相似文献   

20.
洋地黄类药物是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的强心甙,目前最常用的为地戈辛、西地兰以及毒毛旋花子甙等。洋地黄直接加强心脏收缩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它使心肌细胞肌膜—横管系统内流的钙离子增多,供兴奋—收缩偶联用的游离钙离子增加,收缩蛋白就更加有力地收缩。但是钙离子内流增加的原因迄今尚无一致的意见。有人认为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