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在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前瞻性观察应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减少肝移植手术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肝移植患者术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手术开始前15 min给予rFⅦa 80μg/kg静脉注射,对照组予安慰剂.监测两组病例在手术不同时间点的凝血指标变化,计算手术出血量及浓缩红细胞、血浆及血小板的输注量;统计围手术期治疗费用.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及浓缩红细胞、血浆的输注量[(1245±496)ml,(6.31±4.86)U,(952±814)ml]明显少于对照组[(2496±1713)ml,(10.34±5.36)U,(1849±67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FIB)、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血小板输注量、围手术期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术中单剂给予rFⅦa能迅速改善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减少术中出血及输血量,没有明显增加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和抑肽酶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前瞻性地观察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和抑肽酶对减少肝移植术中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3—2004年欲行肝移植60例病人术前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rFⅦa组,第2组为抑肽酶组,第3组为对照组。对3组病人各个时间点的凝血指标、凝血弹性图(TEG)指标进行观察,比较3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血管并发症。结果 使用rFⅦa后凝血酶原时间(PT)、TEG中的反应时间(R)和最大幅度(MA)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FIB)、血小板计数(PLT)和TEG中的血凝块减少速率(LY30)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抑肽酶组与对照组MA和LY30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改善。rFⅦa组和抑肽酶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rFⅦa能迅速改善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抑肽酶能改善新肝期的纤溶亢进,未见增加术后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心血管手术后渗血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治疗常规止血措施无效的心血管手术后渗血的初步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16例接受rFⅦa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1例,年龄36~77岁,平均52岁.手术包括主动脉手术8例.瓣膜置换术6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1例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应用rFⅦa治疗心血管外科术后渗血.结果 rFⅦa首次剂量27.6~54.5 ug/kg,平均40.2ug/kg,给药后6例达到止血效果.9例因出血持续于30 min内第2次给药,累计剂量59.3~90.9 ug/kg,平均80.3 ug/kg,8例获得止血,1例开胸探查.1例7 h内给药4次,累计剂量203.4 ug/kg后止血.给药后患者胸腔引流量明显下降,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注量明显减少.术后12 h内总引流量及红细胞悬液、冷沉淀输注量与给药距转流停机时间呈正相关.给药后凝血功能指标改善,全组患者在观察期间未发生血栓性并发症.结论 中小剂量rFⅦa应用于其他止血处理无效的心血管手术后渗血,可以减少引流量,降低血制品输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肝移植术患者术前应用重组活化入凝血因子Ⅶa(rFⅦa)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20例,ASAⅡ或Ⅲ级,Child-Pugh分级B或C级,术前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时间(PT)>20 s.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rFⅦa 40~80 μg·kg-1.分别于注药前即刻(T0)、注药后5(T1)、15(T2)、30(T3)、60(T4)、120 min(T5)、无肝期15 min(T6)及新肝期30 min(T7)取颈内静脉血4.5 ml,测定PT、凝血酶原活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与T0比较,PT和INR在T1~6降低,PTA在T1-6增加,APTr在T2~5缩短,TT在T7延长(P<0.05),各时间点nb、PLT、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注浓缩红细胞(11±6)U,出血总量600~4000 ml,其中使用rFⅦa后120min内出血量200~2 400 ml.给药期间未发生过敏反应,术后未发生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 肝移植术前应用rFⅦa可改善患者术中凝血功能,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前瞻性地观察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诺其)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术中的凝血功能及减少术中出血量的有效性。方法: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自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实施胰周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rFⅦa组(研究组),一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和术中出血量。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PT、INR、术中出血量有显著差异(P0.001),而APTT、FI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Ⅶa能改善病人的外源性凝血功能,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观察出现手术中出血并发症后使用或者预防使用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γFVKa)的止血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56例外科患者(53例为肝胆外科疾病患者,3例胃肠疾病患者)使用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γfⅦa)的止血效果,分析术中使用(12例),肝移植术前预防(30例)以及术后使用(14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术中出血时使用.11例患者使用后迅速止血.其中1例肝移植患者以及1例肝癌患者术中成功止血,但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死亡.另外1例肝移植患者用药后仍有继续渗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无法完成手术,死亡.30例行肝移植术患者术前使用预防出血,手术均成功,患者顺利出院.14例患者术后出血使用,11例用后腹腔血性引流液减少至用药前50%以下.3例使用后,血性引流液减少不明显,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生命体征仍不稳定,死亡.总体上56例患者使用γFⅦa后,有50例患者达到救治,救治率达到89%.结论 γFⅦa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多种外科手术中以及手术相关的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重组活化因子Ⅶ(rFⅦa)最初由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凝血因子Ⅷ、Ⅸ缺乏的A型和B型血友病。在欧洲,它的应用范围已经延伸到凝血因子Ⅶ缺乏和血小板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相继有报道,rFⅦa应用于心脏、肝脏、整形外科和泌尿外科手术等说明书以外的范畴。rFⅦa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致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可能风险,故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仍具有争议。本文对凝血的基本原理、rFⅦa的作用机制以及目前rFⅦa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在体研究表明,凝血障碍的临床表现不能为经典的凝血途径所解释。原有的凝血模式忽略了血小板的作用以及血小板膜磷脂引起的凝血酶的释放。新提出的以细胞为基础的凝血模式则描述了凝血的启动、放大以及延伸过程。新的模式是通过辨认带有组织因子的血小板或细胞膜来活化特定的凝血因子。rFⅦa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因为影响因素(血液稀释、pH值、体温、血小板计数和血压等)众多而变得复杂。最近的研究证明了rFⅦa适用于心脏手术中的难治性出血,可以减少异体输血、降低二次探查手术的发生率,血栓栓塞的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但研究证据尚不充分。酸中毒、低体温、血液稀释、血小板耗尽或其他凝血因子缺乏等诸多因素可能会影响rFⅦa的疗效。为明确rFⅦ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进一步的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移植手术中出血特点以及失血/输血量对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1年月2~2006年月948例几种不同病因肝移植患者手术过程出血特点以及失血、输血量对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病肝切除阶段是主要的出血时间段,广泛渗血为主要特点;不同疾病病因手术出血量明显不同。出血量最多为肝癌合并肝硬化、其它依次为肝硬化、急性重症肝炎、无肝硬化肝癌(P<0.05)。术中出血量大于5000ml明显影响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并且造成较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P<0.05)。结论肝移植术中大出血与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和术后并发症关系密切,是影响肝移植成败的重发因素之一。因此,尽量减少手术中出血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出凝血功能的监护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173例肝移植患者进行术前凝血功能的评估准备、术中血栓弹力图的监测及术后出凝血功能的监测及护理.结果 144例未发生与凝血相关的并发症.术中因广泛渗血致DIC死亡1例;术后7~10 d腹腔出血行第2次手术止血13例,成功10例,死亡3例;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15例,保守溶栓4例,手术取栓8例,死亡3例.结论 肝移植围术期积极、合理、有效地进行出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调控,是提高肝移植术后存活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背景 难治性出血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ecombinant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Ⅶa,rFⅦa)是治疗围手术期难治性出血的可选药物之一,但目前仍属于超说明书用药,没有明确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用药指南指导临床用药,对于其用药指征、剂量、疗效及副作用发生率,各中心仍然没有统一的观点. 目的 阐述目前rFⅦa的使用方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内容 综述目前rFⅦa在小儿CHD手术中的用药指征、剂量、疗效以及副作用. 趋向 随着多中心研究的开展,rFⅦa在小儿CHD围手术期难治性出血中的应用将会变得更加规范,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将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出凝血功能的监护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意义。方法对173例肝移植患者进行术前凝血功能的评估准备、术中血栓弹力图的监测及术后出凝血功能的监测及护理。结果144例未发生与凝血相关的并发症。术中因广泛渗血致DIC死亡1例;术后7~10d腹腔出血行第2次手术止血13例,成功10例,死亡3例;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15例,保守溶栓4例,手术取栓8例,死亡3例。结论肝移植围术期积极、合理、有效地进行出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调控,是提高肝移植术后存活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调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围麻醉期预处理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8例ASAⅢ—Ⅳ级因终末期肝病而行原位肝移植的患者,术前及麻醉诱导后进行预处理,并在不同时期采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PLT)及血清钙离子浓度并进行动态观察。同时应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对凝血与血小板功能进行定性分析,记录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结果术中PT、APTT逐渐延长,门脉开放初期达到高峰,新肝再灌注后PT、APTT又逐渐缩短;D—dimer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再灌注后逐渐下降,但始终高于术前水平。大多数病人全血凝固时间(ACT)在手术开始前即开始延长,新肝期最为突出,新肝后期逐渐缩短。凝结速率(CR)新肝期明显减慢,以后逐渐恢复。血小板功能(PF)在新肝初期最差,到术毕明显恢复。结论肝移植术中的早期预处理,并适时个体化调整有利于改善凝血功能障碍,维持术中的相对稳定,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和输血。  相似文献   

13.
大鼠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孙星  彭志海 《肝胆胰外科杂志》2007,19(4):215-216,219
目的 探讨大鼠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比较建立模型初期所行50例大鼠肝移植前20例(前组)与后30例(后组)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手术成功率、术后生存率及并发症.结果 与前组相比,后组供体手术时间、供体修整与套管安装时间、无肝期及受体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手术成功率与术后3 d及7 d生存率明显提高(P<0.05),早期术后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但胆道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握大鼠肝移植技术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熟练的手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的合理预防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大鼠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部分肝癌肝移植患者外,绝大部分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凝血机能障碍,且肝脏需要门静脉血流的滋养,肝移植一定要切除病肝,行原位肝移植。病肝周围存在广泛的曲张静脉,部分患者有门静脉高压症的分流术或断流术史,或已有肝、胆、胃部手术史,加之部分患者身材高大,病肝位置深,肝移植时血管吻合口多等,均是造成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多的原因。一、肝移植术后血管吻合口渗血或漏血的预防及治疗由于近几年血液学在抗凝及止血机制研究的长足进展,血液制品的丰富及研究的进展,肝移植前用新鲜冻干血浆行血浆置换的临床广泛应用,肝…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技术在活体肝移植供者右半肝切取中的应用。方法从2011年7月4日至11月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已完成7例腹腔镜辅助活体肝移植供者右半肝切取(不包括肝中静脉)手术,总结手术方法及其要点。结果 7例供者均未中途转为开放手术。腹腔镜辅助活体供肝切取平均手术时间(6.04±0.36)h,术中平均出血量(150±40)mL。1例供者围手术期出现右侧肋缘下穿刺孔肌肉出血,术后8h予以手术止血成功。余6例供者未发生Clavien-Dindo外科并发症分级二级以上并发症。供者住院费用无明显增加。未观察到腹腔镜辅助手术对移植物的不良影响。结论腹腔镜辅助部分供肝切取明显减少了供者手术创伤,缩短了供者住院时间,值得在活体肝移植供者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40例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术中凝血功能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原位肝移植术(OLT)病人由于长期肝功能障碍、手术时间较长及手术各期对机体的影响,致使凝血功能严重异常。因此,正确分析术中病人的凝血功能状态并适当加以调整,对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尤为重要。我们分析了40例肝移植手术中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猪肝移植各种术式优缺点及技术难点,为临床应用积累经验,提供依据。方法施行47次猪肝移植手术,分为猪原位肝移值(OLT组共27对)和背驮式肝移植(PBOLT组共20对)进行研究,总结手术得失,探讨术中并发症的特点和原因。结果术中常见并发症为出血、凝血功能障碍、低血压、肾功能衰竭、血管吻合口渗漏等。OLT组手术成功率为62.9%,体外转流结束时易发生血压波动,肝上下腔静脉暴露吻合较为困难。PBOLT组手术成功率为60%,在游离肝后下腔静脉过程中易出血。结论猪原位肝移植和背驮式肝移植各自的技术难点不同。而术中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大致相同,可采取有效方法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分析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PT)的急救效果。方法:从操作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渗血、气道分泌物和切口愈合等五方面比较抢救成功的24例应用PT术和40例常规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应用PT术呼吸道重建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和术后渗血明显减少,伤口愈合明显加快,但对减少气道分泌物方面,与气管切开术无明显差异。结论:PT术安全可靠、简便省时,并发症少,可以明显提高急诊急救中呼吸道重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中国小型猪非转流条件下原位肝移植的围手术期特点,建立成熟、稳定的移植模型.方法 通过预实验组8例次和实验组18例次非转流条件下中国小型版纳猪原位肝移植术,观察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重要代谢指标的变化,改进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特点.结果 预实验组8例次均在术后当天死亡.实验组18例次无术中死亡,术后7天存活率为88.9%.平均手术时间(179.6&#177;14.3)min,平均无肝期(27.3&#177;3.4)min.无肝期血流动力学及生化代谢波动明显.术后当天麻醉清醒,术后3~5 h开始自行排出小便,术后第三天正常进食.结论 无肝期手术时间的缩短及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是非转流条件下猪原位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障碍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移植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障碍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12月施行的 6 1例肝移植病例。结果  6 1例肝移植术前肝功能ChildC级 35例 (5 7 4 % ) ,ChildB级 2 6例 (4 2 6 % ) ,ChildC组的患者术中凝血指标 (INR)的变化程度大于ChildB组 (P <0 0 5 )。与凝血有关的并发症中大出血 5例 (8 2 % ) ,肾衰 6例 (9 8% ) ,肝动脉血栓形成 5例 (8 2 % ) ,手术开展两阶段对比 ,第二阶段主要因限制了大量凝血药及血制品的使用 ,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掌握好不同时期、不同患者出血和血栓形成的平衡是防治肝移植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障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