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在脑肿瘤研究中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脑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是脑功能成像方法之一,它是通过研究脑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以及组织血管化程度来揭示脑部肿瘤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改变,并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情况,因此有望在脑部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及判断预后中发挥主要作用。本文对CT灌注成像的优势、基本原理和在脑肿瘤评价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综合评述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 imaging)的原理、技术要求及其在颅脑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CT灌注成像的原理和技术要求,评价其在颅脑疾病(主要是肿瘤、缺血)应用中所提供的组织器官微循环状况、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它参数。结果 CT灌注成像评价肿瘤、缺血性病变,尤其是肿瘤性病变,除了能显示解剖形态学改变,还能了解血供情况、血流动力学状态等反映功能、代谢变化的信息,对颅脑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结论 CT灌注成像将在颅脑疾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较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作为磁共振功能成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主要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近年来,随着磁共振硬、软件的升级,尤其是回波平面成像序列的应用,DWI已逐渐在肝脏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弥散成像在临床的应用日趋广泛是与弥散定量研究密切相关的,弥散定量研究不仅仅局限于信号的改变,更强调是定量人体内不同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  相似文献   

4.
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与对良恶性肾上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因此,寻求一种无创、在活体上可重复实施、又能进行肿瘤形态学评价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价肿瘤血管生成和判断预后具有临床实用意义。本研究对肾上腺肿瘤的CT灌注曲线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作探讨,表明CT灌注成像用于测量组织微血管是可行的,从而寻求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是胸部影像学的难点,血管生成与肺内结节生长、发展、预后密切相关。通过CT、MR动态增强及灌注成像对肺结节的血管生成状态的定量研究,提供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有助于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作为磁共振功能成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主要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1].近年来,随着磁共振硬、软件的升级,尤其是回波平面成像序列的应用, DWI已逐渐在肝脏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2].弥散成像在临床的应用日趋广泛是与弥散定量研究密切相关的,弥散定量研究不仅仅局限于信号的改变,更强调是定量人体内不同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 找出不同疾病的ADC值规律和范围,来达到对疾病的准确诊断,所以可以说弥散定量研究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为客观的标准,使对疾病的诊断更加客观准确,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是一种反映器官组织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方法。CT灌注成像在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对选定的层面行连续多次动态扫描,以获得该层面每一体素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s,TDC),然后根据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组织血流灌注的各项参数,以此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CTPI在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1]及脑肿瘤的分级、预后[2]等方面现已有较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心室功能测量和评估是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常规项目,准确评价心室功能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选择以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传统评价室壁运动和心室功能的方法多为半定量法,或虽为定量评价但在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上存在局限性。因此,寻求准确评价心室功能的方法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在脊柱病变定量、定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125例脊柱病变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计算并分析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对照实际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两组,定量、定性分析良、恶性肿瘤的灌注成像规律.结果 良、恶性病变组病变区域的BF、BV和PS值为均明显高于各自正常组织,而MTT值小于正常组织(P〈0 05).恶性病变组病变区的BF值和PS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而BV值和MTT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T灌注成像是一种在定量、定性分析脊柱病变血流灌注状态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功能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0.
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为临床常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观察信号变化和测量定量或半定量参数来诊断和鉴别诊断及评估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在子宫内膜癌的术前评估、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就上述MR功能成像技术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在分子水平反映组织微血管分布和血流灌注情况的一种功能性成像方法.该技术通过相关参数可半定量、定量地反应组织血流动力学信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无放射性且操作相对简单,因此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体部及骨肌系统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表现出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不断发展的ASL技术,以其完全无创的特性在评价脑血管病、脑肿瘤等病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而在体部及骨肌系统疾病评估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MR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灌注成像在疾病的诊断、评估及监测治疗方面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在诊断乳腺肿瘤及预测肿瘤血管生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由手术及病理证实乳腺肿瘤患者行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检查,并对肿瘤血管三维图像进行定量及半定量分析。采用链霉素-生物素免疫组化技术对所有乳腺肿瘤进行CD34指标检测。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三维血管形态不一,以血管分型Ⅲ型诊断乳腺恶性肿瘤,其敏感性为88.24%,特异性为68.29%。其定量指标血管指数也有明显差异,以血管指数〉0.3条/cm^3诊断恶性肿瘤敏感性为81.57%,特异性为67.56%。良性肿瘤血管指数与微血管密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恶性肿瘤血管指数与微血管密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技术为乳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并且可初步评估肿瘤组织微血管的丰富程度,从而预测预后及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基因疗法、手术切除等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CT灌注成像在腹腔肿瘤应用中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功能成像,不仅可以显示组织器官的形态学变化,同时可显示生理功能的改变.因其可反映活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可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已成为近年影像学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是一种新兴的MR灌注加权成像方法,可通过测量Ktrans、Kep、Ve、Vp及iAUC值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定量评价组织的血流灌注、血管分布及微血管的通透性。本文旨在对DCE-MRI的基本原理、脑胶质瘤DCE-MRI的生物学基础及DCE-MRI诊断脑胶质瘤的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左心声学造影剂的不断研发并在临床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左心声学造影技术不断改进和发展,其成像质量及稳定性的提高,使得超声心动图在静息、运动或药物负荷状态下定性和定量评价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可行性、准确性、重复性都有了很大提升。心肌声学造影技术可用于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技术,通过分析心肌血流灌注能准确评估心肌血流量,对提高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诊断急、慢性缺血性心肌病的病变范围及程度,评价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存活性及功能恢复情况都要重要意义,左心室声学造影可以更精准的评价左心功能和心腔结构,为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早期诊断、治疗及早期评价疗效对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CT灌注成像(CTP)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胰腺癌、观察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评价疗效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就CTP用于胰腺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CT肺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不完全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T肺功能成像通过研究肺脏放射学与病理学相互之间的关系,在肺气肿早期和定量诊断、形态学的功能定量评价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方法: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随机选择56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进行诊断。对比患者患侧与镜像对侧的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以及延迟时间等灌注参数。结果:患侧与镜像对侧的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以及延迟时间等灌注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和延迟时间的患侧与镜像对侧灌注参数比值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行诊断评价具有可行性,可有效评价患者的血管情况及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丁建荣  潘璟琍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3832-3834
目的:探讨动态3D-CEMRA扫描结合灌注成像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5T磁共振对18例临床怀疑外周血管病变的糖尿病足患者行外周动脉动态3D-CEMRA检查,评价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和足背动脉的阻塞情况,并利用图像原始数据对小腿肌肉作时间-信号强度分析,评价下肢血管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结果:3D-CEMRA显示各支血管狭窄情况如下:胫前动脉(13)、胫后动脉(9)、腓动脉(11)和足背动脉(12).胫后动脉、腓动脉狭窄严重的小腿组织强化最大上升斜率较对侧为低.结论:磁共振动态血管成像结合组织灌注分析是一种具有一定价值的新方法,其对膝关节以下的血管显示优于床步进式分段扫描技术,同时注射1次对比剂就可以同时获得血管成像和组织灌注图像.  相似文献   

20.
周长宁  陈昆涛 《磁共振成像》2021,12(11):122-124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急性肾损伤和移植肾存活率降低的重要原因,早期发现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保证临床及时干预治疗的关键.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可以从水分子扩散、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氧合水平等方面无创动态评价肾功能的改变.作者通过综述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以期为临床早期评估、无创诊断提供更多的方法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