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目的研究冰冻血小板收缩功能与血浆及血小板表达P-选择素(CD62P)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血小板止血功能及机制。方法用1%、2%、5%等不同浓度的DMSO作保护剂,对血小板进行冰冻,对冰冻后的样本检测其聚集功能、粘附功能,并对样本血浆中的CD62P含量和冰冻后血小板表达CD62P的百分比进行检测,观察血浆凝固时间、血小板聚集、粘附功能与血浆中及血小板表达CD62P的含量的关系。结果随着血浆中CD62P含量的增高和冰冻后血小板表达CD62P百分比的增加,血小板聚集功能逐渐减弱,血浆凝固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随着冰冻保护剂浓度的降低,血小板破环增加,表达CD62P的百分比增加,聚集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与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功能的改变及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对血栓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并针对糖尿病血栓并发症的发病机制,采取适当的防治方法,可减缓糖尿病血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为探讨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糖尿病血栓并发症的关系,本文对32例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两个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液流变学两个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g)、红细胞压积(Hct)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3种临床常用止血药物(立止血,止血酸和止血芳酸)对血小板抗体检测是否产生影响,以提高配型方法准确性。方法对2份阳性和2份阴性标准血清及6份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患者血清、8份正常人的血清分别观察药物添加前后血小板抗体检测试验的结果,观察5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和9名正常人药物添加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完全析出的时间。结果血小板抗体检测试验中,各加入不同剂量的止血药物后,已知血小板抗体阳性血清和阳性标准血清的检测结果仍为阳性,阴性标准血清检测结果仍为阴性,未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3种止血药物添加后正常人和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完全析出时间能够明显缩短。结论3种止血药物对血小板抗体检测没有影响,且可以排除纤维蛋白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应重视血栓与止血检测在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血栓与止血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对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血小板无力症等的遗传方式、发病机制的了解已经十分清楚,达到了分子水平。而对于凝血、纤溶和血小板等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也从分子水平上有了深入的了解。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在血栓与止血方面已发展和建立了一系列的方法用于实验诊断出血性疾病和对血栓性疾病危险因素的检测以及抗凝溶栓治疗的监测。手术中可能发生的出血危险说明手术前进行止血功能检查的必要性,而血栓性疾病的诊治过程中进行止血功能监测也为取得良好疗效和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功能检测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血小板在正常止血过程中十分重要,当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发生变化时,机体易于发生出血或血栓。目前,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日益增加,包括测定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活化的能力等。近年来随着对血小板激活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生物化学、免疫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血小板的方法巳不断用于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黏附形成血小板团的功能,血小板聚集特性是其参与止血与血栓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是一种功能性测定,是血小板活化及其释放反应,膜糖蛋白受体等综合因素的共同表现,是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基础。临床上诊断血小板功能异常的疾病时,例如一些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通常可采用血小板聚集试验作初筛试验。1发展概况1.1比浊法[1]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由Born于1962年首先应用,是一种比较广泛的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方法。血小板的聚集可以由于各种诱导剂与血小板膜受体之间的相互作…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粘附于受损伤的血管是止血过程中最先发生的止血反应,在血栓形成中也可能存在这种机理[1]。近年研究发现,内皮细胞合成释放的一种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内皮素(ET),通过影响血管功能状态来参与心、脑、肺及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内皮细胞受损的分子标志物[2]。有关ET及血小板激活分子标志物在血栓性疾病中的意义已有不少报道,但关于ET在血栓性疾病中与止血、血栓的关系国内外报道甚少。我们测定了部分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ET及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并结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指标来观察脑血栓…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浓缩物(PC)制备时,血小板被激活,使血浆中血栓素 B_2(TXB_2(和β血栓球蛋白(β-TG)的含量升高。贮存的 PC 经历生物化学、机能和形态学的变化。这种变化抑制了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包括对聚集剂的应答低下,纠正血小板减少病人的出血时间的能力受损。作者用前列腺素1(PGE_1~-)(5.9×10~(-3)M)在制备 PC 前直接加入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以减轻 PC 制备和贮存期间激活血小板  相似文献   

9.
血栓与止血筛检试验的参考方法与评价血栓与止血筛检试验建议选用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D-二聚体)等6项试验。若配套使用,可以初步了解止血、凝血和纤溶异常的概况。现就它们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浆血小板微粒密度及血浆组织因子凝血活性,探讨组织因子相关血小板微粒密度与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栓发生之间的关系,判断其能否成为预测淋巴瘤患者血栓发生的敏感性指标。研究分为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5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采血前1周未服用任何药物,均排除高凝状态疾病;B组为淋巴瘤非血栓患者组(50例);C组为淋巴瘤合并血栓患者组(8例)。从3组人员抽取静脉血离心得到血浆,用流式细胞术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血浆中血小板微密度及血浆组织因子凝血活性。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B组血浆血小板微粒密度和组织因子凝血活性均升高;C组与B组相比,血小板微粒密度和组织因子凝血活性进一步明显升高。结论:血浆组织因子相关血小板微粒密度对淋巴瘤患者血栓发生有提示作用,可以作为临床检测血栓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刘明  沈玉祥 《临床荟萃》2005,20(3):151-152
心房颤动(房颤)所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主要为脑卒中)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房颤时发生血栓栓塞与其存在有血栓前状态密切相关,血小板激活、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oluble P-selectin)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分别为血小板激活和内皮损伤的敏感指标。本研究旨在检测可溶性P-选择素、vWF来探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小板激活及内皮细胞损害的血液标志物对评价血栓栓塞危险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血友病的实验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是血管内皮细胞和骨髓巨核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血浆和血小板(占全血15%)中。vWF 可与血小板膜糖蛋白 GP Ⅰb/Ⅸ/Ⅴ结合,激活 GPⅡb/Ⅲa 并桥接血小板与vWF,从而促使血小板聚集;vWF 还可介导血小板黏附到内皮细胞损伤后暴露出的胶原表面,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在一期止血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血浆中的 vWF 还与 FⅧ形成复合物以稳定 FⅧ,在二期止血中发挥重要作用。vWF 缺乏将导致患者出现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相似文献   

13.
浅谈血栓与止血检测在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阐述血栓与止血检测在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肝脏疾病、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外科手术前止血功能实验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以期对血栓与止血检测在临床的应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止血和血栓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临床各科几乎无一不涉及止血与血栓的问题。止血和血栓检验除了对出血性疾病的筛选和确诊外还用于对各种血栓性疾病、血栓前状态的检查和预测、易检症的评价、DIC的实验诊断以及对抗凝治疗患者的用药指导,近10年来随着基础理论及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栓和止血的检验方法不断改进、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止血、血栓的检测原理及方法作一简述。1根据检测原理分:1.1凝固法(Coagulationmethod)凝固法是在血浆中加入各种不同的凝血成份启动内或外凝血系统,观察纤维蛋…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活化在生理止血及病理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的活化,有向血管壁粗糙面的粘附、粘性变性、凝聚释放反应及产生前列腺素的中间代谢产物。释放反应是从致密颗粒释出 ADP、ATP、5-羟色胺等,从α-颗粒释放出血小板第4因子(PF4)、β-血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增殖因子及酸性水解酶等。测定释出物中的血小板特异蛋白(β-TG 及PF_4)在血浆中的浓度可以反映机体内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对诊断血栓栓塞性疾病及血栓好发状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 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具有低活化状态和高应激性,这种性能确保其在血管壁损伤的部位有足够的止血活性。为输血目的采集的血小板更宜保持这些性质,以恢复因血小板减少所致的止血功能受损。研究设计和方法 测定混合血浆或是从个体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制成的血小板-血浆制品的活化特性和凝集活性。结果 相对于新鲜分离的血小板,单采和混合的血小板保存时CD62暴露程度较低,随后表面出现促凝血磷脂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血栓与止血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对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血小板无力症等的遗传方式、发病机制的了解已经十分清楚,达到了分子水平.而对于凝血、纤溶和血小板等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也从分子水平上有了深入的了解.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在血栓与止血方面已发展和建立了一系列的方法用于实验诊断出血性疾病和对血栓性疾病危险因素的检测以及抗凝溶栓治疗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在血栓与止血、免疫调节和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时存在着免疫反应、高凝状态^[1],血小板功能异常在肾小球肾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肾病综合征时常伴高血压,高血压与血小板活化有相关性^[2]。作者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了4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或伴高血压患者血小板CD62P、CD63、PAC-1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血小板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小板活化是止血和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1],在血栓性疾病中 ,检测血小板活化值 ,是对反映血栓形成的诊断、预防、治疗监测的重要手段[2 ]。用流式细胞术 (FCM )能全面评估血小板的功能[3 ],但由于血小板非常容易活化 ,标本的处理所产生的活化假象 ,使我们很难获得准确、可信赖的血小板活化值[4];这些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5 ]常常是有争议的 ,通常是由于方法学本身的原因造成人为血小板活化 ,影响临床诊断价值 ,这就要求建立一种灵敏、精确、简便可用于临床常规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6 ]。为此 ,我们将当前这些现存的流式分析…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活化是生理性止血中的关键步骤,在病理性血栓形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以预防和治疗血栓是血栓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目前临床抗血栓药物的高效性以出血风险增加为代价。血小板糖蛋白受体VI(GPVI)是血小板特异性受体,其与胶原的结合是血小板活化的关键。它作为一种新型抗血栓药物靶点,其拮抗剂能抑制血栓及其炎症反应,又不干扰正常止血机制,既安全又有效。本文对血小板GPVI的结构与功能,在出血和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拮抗剂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未来开发出具有临床意义的以GPVI为靶点的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展望,以期为血栓栓塞性疾病提供可靠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