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入院前误诊或诊断不清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196例,按年龄将3岁的患儿纳入观察组(98例)、3岁的患儿纳入对照组(98例),收集两组患儿白细胞、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含量、血小板、AST、ALT含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诊疾病类型,并给予静滴更昔洛韦(5mg/kg·次)进行治疗。结果:患者集中症状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观察组白细胞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异型淋巴细胞、ALT、AS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初期并无明显的外在判断特征,易发生误诊或诊断不明,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及时的实验室检查可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2.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简称传单),近三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多。由于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不典型病例增多,如不进行特异实验室检查,不及时诊治本病,可导致多种合并症,甚至危及生命。为了能早期及时诊断传单,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30例传单患儿实验室检查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异型淋巴和细胞免疫功能,探讨与疾病的关系,减少误诊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8-2010年我院收治的43例IM患儿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T细胞亚群测定,同时随机抽取2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另外对43例患儿进行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例IM患儿CD3和CD8明显升高(P〈0.001),CD4,CD4/CD8均明显下降(P〈0.001),异型淋巴细胞〉10%的IM患儿CD3和CD8明显升高,CD4,CD4/CD8均明显下降(P〈0.001),而异型淋巴细胞〈10%的IM患儿除CD8明显升高(P〈0.001)外,CD3,CD4,CD4/CD8未见明显改变(P〉0.01),IM患儿不同异型淋巴细胞数量CD3无明显改变(P〉0.05),但CD8明显升高,CD4,CD4/CD8均明显下降(P〈0.001)。结论:IM患儿存在机体免疫功能改变,一旦外周血中出现大量异型淋巴,则提示机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异型淋巴能反映IM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可以作为IM的早期诊断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IM)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儿科2006年6月~2009年5月收治的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28例患儿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及双黄莲粉针剂治疗7-1Od,合并有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经统计28例患儿中,7岁以下占75%,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咽峡炎、白细胞总数不高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总数升高,嗜异凝集试验,18例为阳性(占64.2%)。结论: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及双黄链粉针剂治疗IM,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分析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在诊断 EB 病毒(EBV)相关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M)患儿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宁德市蕉城区医院 2019 年 4 月至 2021 年 4 月期间收治 的 94 例疑似 EBV–IM 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间接免疫荧光法与 qPCR 检测。以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结 果为金标准,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与 qPCR 联合以及单独检测对 EBV–IM 的诊断价值。结果:94 例疑似 EBV–IM 患 儿中,金标准检测出阳性 90 例,阳性检出率为 95.74 %,阴性 4 例,阴性检出率为 4.26 %。与金标准比较,两种方 法联合的一致性最好(κ = 0.883,P < 0.05);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高于两种方法单独检测,差异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男性 EBV–IM 患儿 EBV 抗体、EBV–DNA 阳性率和女性 EBV–IM 患儿 EBV 抗体 与 EBV–DNA 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与 qPCR 对 EBV–IM 患儿均 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两种方式联合检测对 EBV–IM 的诊断价值较单一检测更高,且检测结果不受患儿性别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8例脑炎儿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脑炎儿童患者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脑炎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心电图在入院的当天和第五天都做一次检查,心电图发生异常改变的标准要按照临床儿科的诊断标准为主。结果氯化物以及糖等都处于正常,脑脊液蛋白、颅内的高压以及白细胞的数目中有两项发生异常,脑电图发生异常的患儿有15例,头颅CT中示脑水肿的患儿有16例。ST段发生下移的患儿有13例,T波低平和倒置的患儿有12例,Q-T间期延长的患儿有2例,房性早搏的患儿有2例,窦性心动过快的患儿有8例,室性早搏的患儿有2例等等。结论对脑炎儿童患者的异常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和研究,在临床上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影响,也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异型淋巴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IM患儿11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20例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均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T细胞亚群测定,对观察组患儿进行EB病毒检测,并进行临床干预,观察IM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CD3+、CD8+明显升高,CD4+、CD4+/CD8+明显下降,且异型淋巴细胞>10%时患儿免疫功能改变明显;异型淋巴细胞含量与EB病毒拷贝数呈正相关;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干预后,患儿症状好转,CD3+、CD8+、CD4+、CD4+/CD8+、EB病毒拷贝量等相关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IM患儿存在免疫功能改变,异型淋巴细胞与EB病毒感染有显著相关性。测定异型淋巴细胞对IM的初期诊断有指导意义,可为免疫调节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006年7月~2008年9月共初步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3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患儿入院时,初诊为急性阑尾炎者31例(86.1%),其中符合者26例(83.9%),误诊5例。本组36例患儿外科手术治疗共32例,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3例,腹腔残余感染2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本组无1例死亡患儿,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详细的病史询问、仔细的体格检查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有助于提高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 49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IM)病例 ,结合有关文献进行了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 IM因其症状常不典型易致误诊 ,早期诊断依赖反复的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检查及 VCA-Ig M测定。 L DH在本组病例中检查者的异常率达 10 0 % ,可否以其改变作为 IM的诊断条件值得商榷。IM临床症状的轻重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 P>0 .2 5 ) ,无环鸟苷的应用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文献中有关有机磷中毒误诊为胃炎的报告比较少见,但本病的误诊率较高,是因为早期症状相似,如果病史不明,极易误诊。现将我院1997年至2011年收治的有机磷中毒误诊胃炎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典型病例例1:患儿,男、2.6岁,以恶心、呕吐15天,嗜睡半天入院。15天前患儿无明显原因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出汗,在当地医院按"胃炎"治疗诸症不减轻,患儿出现打头、碰头。半天前患儿突然出现嗜睡,渐至昏迷,口吐粉红色泡沫,大汗淋漓,全身肌肉震颤,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科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21个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阑尾炎收住入院患者共1109例,其中误诊为阑尾炎21例,误诊率为1.89%。结论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不全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术前尽量明确诊断,可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误诊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5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肠套叠病患儿曾误诊为细菌性痢疾、腹泻、肠梗阻、急性坏死性肠炎等病。结论保持高度警惕性,耐心询问病史,仔细腹部检查,并进行肛门指检,正确地进行辅助检查是防止肠套叠误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婴幼儿I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8例婴幼儿IM临床表现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为主,但发热时间短,眼睑水肿和皮疹多见,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多明显,但异形淋巴细胞偏低。血清ALT,AST及LDH均偏高。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率低。结论大多数婴幼儿IM呈典型良性临床经过,预后良好,但其临床特征表现为既相对集中,又呈多样性的特点,应予以重视,有助于减少临床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4.
因卡介苗的广泛应用,儿童粟粒性肺结核已经越来越少见,但目前肺结核远未能消灭,现还有抬头的趋势,由于忽视而造成了误诊现将我科近来收治的1例粟粒性肺结核误诊分析如下.I临床资料患儿,男,5个月,因咳嗽20d入院.患儿20d前出现咳嗽,伴有间歇发热,体温38℃左右,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查痰MP—DNA—PCR阳性,胸片示“双肺感染”,考虑支原体肺炎,予红霉素,庆大霉素抗感染治疗10d,咳嗽无好转反而加重,痰亦增多.胃纳差,伴体重减轻1Kg左右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预防接种史:该患儿未进行预防接种,曾与…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母细胞瘤自发性眼球萎缩1例金威尔,林颖,刘安,张宁,梁建钢,林宝仁患儿女,3岁,因右眼瞳孔呈现黄白色2个月,用中西药治疗无效,于1993年7月2日入院。2个月前患儿母亲发现患儿右眼瞳孔出现黄白色,曾于5月5日第1次门诊求医。当时检查:在眼球扩大...  相似文献   

16.
1 病历介绍 患儿,男,10岁,主因突发眩晕2h而入住儿科病房.患儿缘于入院前2h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为旋转性,不敢睁眼,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无发热及头痛,对耳部听力情况无明显感觉.诊为小儿胃肠性感冒,脑炎不除外.行实验室检查及头CT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7.
于潐  王雪  王宏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2):79-80
目的:分析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的原因及如何避免误诊。方法:对本院2007年至2009年,收治肠系膜淋巴结炎203例。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根据患儿的不同临床症状分别进血,尿,便常规及CRP,胸片检查。结果:其中18例初诊或外院误诊,占所有病例的8.9%。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大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并发,腹痛多呈阵发性、痉挛性痛,多以脐周为主,压痛显著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少见;腹部压痛多不固定,对腹痛,呕吐患儿建议及早行腹部彩色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防止疾病的误诊,有助于正确处理病情,指导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患儿为女性,12岁。主诉为颜面水肿,腹痛。1984年12月6日入院,可见面部及眼睑水肿,扁桃体Ⅱ或Ⅲ度肿大,腹水( ),胫骨前嵴水肿。实验室检查:尿蛋白12g/d,潜血(±)。入院后给予泼尼松龙(1.5mg/kg),治疗第10日尿蛋白转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葡萄胎的诊断,正确治疗,以减少误诊。方法:对葡萄胎入院治疗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4例葡萄胎中单行刮宫术4S例,刮宫+预防性化疗10例,全子宫切除+化疗3例,误诊7例,5例误诊为过期流产、1例误诊为子宫肌瘤、1例部分性葡萄胎误诊为双胎,宫内死胎2例做人工流产时发现为葡萄胎。无1例死亡。结论:详细询问病史子宫增大于孕周比较,血、尿B—HCG检测及B超检查是葡萄胎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与误诊。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重庆市重钢总医院收治的10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实验室检查,并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0~3岁组、3~6岁组白细胞计数均高于6~13岁组;6~13岁组咽峡炎比例最高;0~3岁组误诊率最高。结论:发病年龄是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相关因素,不同年龄段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