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低钠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1年3月至2006年9月我院收治的140例老年AMI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入院后即刻、24h、48h血清钠离子的最低值分为三组:A组Na^+≥135mmol/L;B组Na^+120—135mmol/L;C组Na^+≤120mmol/L。比较各组心肌酶、心肌梗死面积、心力衰竭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A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2.7%,B组为14.1%,C组为50.0%,C组与A组、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病死率为6.2%,B组住院病死率为7.1%,C组住院病死率为37.5%,C组与A组、B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肌酸激酶(CK)及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与A组、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MI低钠血症与心肌坏死标志物、梗死面积、心力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密切相关,老年AMI低钠血症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分为A组(空腹血糖<6.0 mmol/L)、B组(6.1 mmol/L≤空腹血糖<8.0 mmol/L)和C组(空腹血糖≥8.0 mmol/L),对比分析各组临床症状、病死率.结果 血糖明显升高组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与病死率均高.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提示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糖改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空腹血糖,分为A组(血糖正常组),B组(血糖升高组),C组(2型糖尿病组),比较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三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发生率与病死率有显著差异。结论血糖升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对心衰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及其他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174例心衰患者,依据血钠水平分为低钠血症组(血钠<135 mmol/L)和血钠正常组(血钠≥135 mmol/L),比较两组患者NYHA分级、再入院和死亡率、血钠、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并对影响心衰患者生存的临床资料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低钠血症组NYHA分级Ⅳ级、再入院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血钠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钠血症组血钠水平明显低于血钠正常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血钠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钠血症组LVEF与血钠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YHA分级Ⅲ~Ⅳ级、NT-proBNP>1000 ng/L、低钠血症、LVEF<50%、猝死是影响心衰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钠血症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心衰患者再入院和病死风险,是影响心衰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应给低钠血症心衰患者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住院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钠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住院资料完整的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739例,均为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患者入院时血钠浓度将其分为两组,低钠组(血钠135 mmol/L)89例,非低钠组(血钠≥135 mmol/L)650例。分析739例心力衰竭患者血钠浓度、心功能指标及预后。结果 739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低钠血症比例为12.0%(89/739),其中轻度低钠血症占49.4%;中度低钠血症占33.7%;重度低钠血症占16.9%。与非低钠血症心力衰竭患者比较,低钠血症患者入院时血压水平较低、左心室射血分数低、NT-proBNP水平较高(P均0.01);低钠组心功能Ⅳ级占比高于非低钠组(Z=21.805,P0.01),住院时间长于非低钠组(P0.01)。低钠组住院累积死亡率为10.1%,非低钠组为1.5%,低钠组住院累积死亡率高于非低钠组(P0.01)。结论该院住院心力衰竭患者中,伴有低钠血症者入院病情较血钠正常者严重。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者心功能差、住院时间长、住院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6.
陈婷婷 《当代护士》2014,(12):140-141
低钠血症(Hyponatremia,HN)是指血清钠浓度〈135 mmol/L[1]。低钠血症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病率较高,占住院患者15%~30%[2]。而严重低钠血症(血清钠〈120mmol/L)患者病死率可能超过50%[3~4]。老年患者症状体征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更容易被忽视。因此,正确认识低钠血症并及时干预低钠血症在临床中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随机血糖水平对介入治疗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4例,根据入院第一次随机血糖分为3组:A组:132例,血糖<7.80 mmol/L;B组120例,血糖7.80~11.00 mmol/L;C组102例,血糖≥11.00 mmol/L.结果 与A组相比,C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浓度较高(P<0.05).冠状动脉造影示B、C组多支病变比例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校正TIMI帧数(CTFC)值高于A组(P<0.05).B、C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A组,其中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随机血糖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直接介入治疗后预后较差,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钠血症联合红细胞比容与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锦州医科大学阜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因急性心衰入院患者498例,记录患者临床情况、基础疾病、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指标以及入院24 h内化验指标。按照血清钠离子浓度将急性心衰患者分为血钠正常组(血清钠浓度≥135 mmol/L)和低钠血症组(血清钠浓度<135 mmol/L)。按照红细胞比容将低钠血症组分为稀释性低钠血症亚组(红细胞比容:男性<40%,女性<37%)和消耗性低钠血症亚组(红细胞比容:男性≥40%,女性≥37%)。比较各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以及出院后30 d、90 d内死亡及再入院情况,分析血清钠离子浓度联合红细胞比容对患者出院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498例患者中,低钠血症患者86例,稀释性低钠血症34例,消耗性低钠血症52例。观察期间出现不良事件167例,稀释性低钠血症23例,消耗性低钠血症22例,血钠正常122例。调整基线特征后,稀释性低钠血症是急性心衰患者出院30 d和90 d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钠离子浓度、HCT及两者联合预测急性心衰患者短期预后的AUC分别为0.734、0.657、0.762(P<0.001)。结论: 稀释性低钠血症是急性心衰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并发低钠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以血钠的测定值为准,分为观察组(血Na^+〈135mmol/L)和对照组(血Na^6≥135mmol/L),对两组年龄、病程、合并症、Hb、Hct、血K^+、血CI^-、住院天数、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程、血K^+、血CI^-、住院天数、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钠血症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情危重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否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心功能患者血钠水平了解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中血钠的变化.方法 对180例心血管科住院患者分为急性左心衰(A组)和非急性左心衰,后者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NYNA)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Ⅰ级(B组),心功能Ⅱ级(C组),心功能Ⅲ级(D组),心功能Ⅳ级(E组),对各组间的血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A、B、C、D、E各组血钠水平分别为(单位mmol/L)139.00±00.97、140.68±0.41、140.67±0.64、138.98±0.62、136.50±1.06,即血钠水平为B组>C组>A组>D组>E组,其中B组与E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B组与D组、C组与E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钠水平与心功能相关,心衰越重,血钠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开放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护理模式.方法 对病房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全程参与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结果 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进入绿色通道的急性心梗患者151例,护士参与绿色通道后,DBT(Door to balloon time)均数为(57.08±11.52)min,比国际标准(DB...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为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或延缓脑梗塞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10年9月~2013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A组)87例和单纯糖尿病患者(B组)95例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A组的年龄、吸烟指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B组(P〈0.01);餐后2h静脉血糖(2hPPG)、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lC)水平低于B组(P〈0.01)。结论年龄、吸烟指数、高血压,高甘油三酯等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严格的血糖控制水平与脑梗塞成负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内容重点在加强控制吸烟力度、饮食指导、控制TG水平、防范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血糖管理个体化可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或再发脑梗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辨因施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辨因施护.比较两组患者住院4周的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4周时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辨因施护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韩盖宇  王颖  谢庆  陈思  吴展华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2):1098-110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及其与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不同点。方法术前配合施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及Swam-Ganz漂浮导管置入,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确保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升压药物正确使用。术中备齐手术所需血管补片、毡片、器械、缝线,熟悉手术方法步骤,实施护理配合。结果 11例患者治愈出院,其中2例存在室间隔残余分流,另外6例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或心律失常。结论高质量护理配合可以缩短转机和手术时间,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冯梅  蒋文慧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38-94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1年内的健康行为状况.方法 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模式,对2010年3~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CCU住院并首次接受PCI手术的50例患者进行电话访谈,访谈的主题包括营养饮食、运动锻炼、戒烟、心理状况、服药管理以及定期复查6个方面.在访谈过程中,充分利用有效沟通技术,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在院外康复过程中的做法、想法和感受.结果 50例患者中,26%的患者饮食行为较前几乎没有改变,38%的患者几乎没有运动锻炼,出院后1年仍吸烟的患者13例,34%的患者诉有较大的心理负担,42%的患者未完全按医嘱服药,一年内仅复查1次及以下占24%.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1年内的健康行为存在较多问题,应加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和院外随访指导,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并建立长期、有效的疾病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础护理实施及临床满意度调查。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心脏科住院治疗的4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基础护理实施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全组43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3.02%,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5.35%(41/43),实现了护理零投诉。结论注重基础护理,有利于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的质量,改善医患关系,促进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础护理方法及临床满意度调查。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37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基础护理合格率由科室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测评,患者家属满意度由患者家属在病人转出重症医学科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结果护理合格率为91.89%(34/37),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4.59%(35/37),实现了护理零投诉。结论注重基础护理,有利于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的质量,改善医患关系,促进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晓雅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76-1878
目的总结和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直接行PCI术中严重并发症的急救和护理,促进手术成功率,减少死亡率。方法对我科2007年以来的10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直接行PCI术中严重并发症的急救和护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6例在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经及时有效抢救而转危为安。结论掌握严重并发症的特征及相关的急救护理原则,术中严密监测心电监护及各项生命指标等是直接PCI治疗成功,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心脏破裂(cardiacrupture,CR)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国外文献报道,占院内总死亡人数的15.8%~30%。大多数心脏破裂都会短时间内死亡,但有少部分心脏破裂呈亚急性、破裂口小、过程缓慢、机化血栓可以形成并堵住裂口而使破裂局限、减少血液外流,使患者还能存活。  相似文献   

20.
王娟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74-375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1].症状一般以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主,口服硝酸甘油后不能缓解,同时伴有心电图及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轻者仅觉胸闷,甚至毫无症状,重者可突然伴发左心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重,变化快,极易出现致命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