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膜后纤维化(RPF)是一种以腹膜后脂肪组织增生为特征的非特异性炎症,可引起腹膜后广泛纤维化,病变常累及腹膜后空腔脏器(血管、输尿管等)而发生梗阻,属于一种较少见的疾病。近期,我们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RPF 8例,分  相似文献   

2.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fibrosis,RPF)是一种少见疾病,是由于腹膜后广泛纤维化压迫腹膜后血管、神经、消化道及泌尿系统等所发生的梗阻性病变,属于非特异性非化脓性炎症。该病常累及腹膜后多个脏器,以腹主动脉、输尿管最易受累,输尿管周围常常发生纤维化粘连,包绕压迫上尿路引起肾积水和肾功能衰竭。本文对11例腹膜后纤维化引起输尿管狭窄进而导致肾盂积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们有五例活检证实的腹膜后纤维化(RPF)作了CT及MRI,MRI显示在T_1权重像RPF为低信号强度,T_2权重像为不均匀中等信号。MRI冠状面显示腹膜后肿块:形状、信号强度和输尿管、大血管变化表现为RPF特征。索引术语:腹膜后、疾病——腹膜后、纤维化——MRI,对照研究——CT,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4.
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及影象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膜后纤维化(RPF)是一种累及腹膜后的纤维化性病变。其病因与主动脉瘤渗漏、主动脉周围炎以及对主动脉瘤内血栓和粥样斑块的自体免疫反应有关。病变多发生在肾脏以下的主动脉周围,并紧密与主动脉相连。临床表现为血沉加快、非特异性背痛及胁腹痛,常伴有输尿管梗阻。CT表现为主动脉前外方局限性均匀的高密度软组织肿块。RPF与腹膜后淋巴瘤,转移瘤、原发性肿瘤的鉴别点在于周围器官无受压移位,且不伴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腹膜后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腹膜后纤维化(RPF)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其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7例特发性RPF患者的MRI特点。结果腹膜后纤维化MRI表现为腹膜后不规则形的软组织信号肿块影,包绕腹主动脉,常累及下腔静脉及一侧或两侧输尿管;T1WI呈较低信号,T2WI信号强度不等。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RPF的范围和并发症,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PF)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均经病理证实为RPF患者的CT及MRI平扫和增强的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RPF的CT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软组织影或肿块,早、中期增强呈轻、中度强化,晚期无强化。MRI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病变早中期增强呈轻、中度强化,晚期增强无强化。结论 CT及MRI对腹膜后纤维化的分期及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996年11月~2006年2月收治的15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X线、B超、CT及MRI表现。结果:RPF的影像学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斑块或肿块及腹膜后脏器的浸润,多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结论:CT和MRI在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并能进行分期及疗效监测。X线和B超对RPF的诊断起辅助作用,综合分析X线、B超、CT、MRI影像学表现有助于RPF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腹膜后纤维化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的CT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为RPF患者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特点.结果 RPF CT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斑块或肿块及腹膜后脏器的受累,多伴有肾盂积水和输尿管扩张.结论 腹膜后出现弥漫或肿块样病变合并肾及输尿管积水可作为CT诊断RPF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简称RPF)为一少见病,1948年Ormond首先提出,RPF为一独立存在的临床疾病。此后,文献中RPF大部分以个案形式报道。本文复习近几年的有关文献并结合作者所遇4例RPF的临床、病理及CT特征,现总结如下,以加深对RPF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王琦  郭彦  柴军  郭雅茹  苏岩 《放射学实践》2008,23(1):109-110
腹膜后纤维化( 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少见.RPF于1905年由法国泌尿科医生Albarrn首先发现,之后陆续有过报道[1-5].我院遇到2例,均经手术病理学证实.本文结合文献着重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为RPF的影像学表现。5例均行CT、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5例中弥漫型4例,肿块型1例。CT平扫可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扫描显示不同程度强化,MRI T1WI、T2WI呈低信号。结论:RPF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其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PF)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1例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RPF患者的MSCT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2例行平扫,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腹膜后纤维化的MSCT表现为腹膜后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影,包绕腹膜后大血管或输尿管。11例中2例为软组织肿块型,9例为弥漫型,11例均包绕后腹膜大血管或输尿管,6例有单侧或双侧肾积水。CT平扫为腹膜后软组织影,密度较均匀或不均匀,近似肌肉密度,增强扫描病灶呈轻-中度强化。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后处理可进一步明确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MSCT检查有利于明确病变的大小、范围、部位、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对RPF的诊断和随访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MSCT MPR、CPR和CTU技术诊断腹膜后纤维化(RP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2例腹膜后纤维化的CT资料,分别由2名高年资医师采用盲法对RPF病变位置、边界、密度、对周围组织的侵犯和强化情况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组(CPR)和CT尿路造影(CTU)技术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CT平扫表现腹膜后近似于肌肉密度的不规则形软组织病变,12例中7例(58.3%)包绕腹膜后大血管,6例(50%)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增强扫描示9例(75%)病变不同程度强化。结论:MSCT可显示腹膜后纤维化的特征,采用MPR和CTU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为RPF的影像学表现。5例均行CT、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5例中弥漫型4例,肿块型1例。CT平扫可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扫描显示不同程度强化,MRI T1WI、T2WI呈低信号。结论:RPF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其诊断。  相似文献   

15.
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翔  章士正  赵峰   《放射学实践》2010,25(6):669-672
目的:评价影像诊断腹膜后纤维化(RPF)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9例RPF的IVP、CT、MRI表现。5例行IVP检查;9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采用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处理;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影像学表现腹膜后不规则形软组织病变,包绕腹膜后大血管,多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结论:IVP、CT、MRI检查是发现和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CT和MRI能很好显示RPF病变的各种表现,有利于分期及疗效监测。综合分析各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RPF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腹膜后纤维化引起输尿管狭窄的影像学表现(附10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腹膜后纤维化分为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和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两类 ,是腹膜后纤维脂肪组织的非特异性、非化脓性炎症 ,容易使腹膜后的空腔脏器受压而发生梗阻 ,临床上术前确诊比较困难[1] 。作者对 1989~ 2 0 0 1年期间的 10例腹膜后纤维化引起输尿管狭窄导致肾盂积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 ,旨在提高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水平。1 材料与方法  本组共 10例 ,男 7例 ,女 3例。年龄 4 4~ 6 7岁 ,平均 5 1岁。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 6例 ,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 4例 ,2例继发于胃癌 ,1例继发于直肠癌 ,1例继发于肾囊肿、结石并感染。临床上 10例…  相似文献   

17.
作者回顾研究了17例腹膜后纤维化(RPF)病人的 MRI。根据病理或临床诊断分为两组。恶性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43~73岁。良性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53~66岁。MRI 用0.35T 超导系统自旋回波成象。TR 500~20000msec,TE28、30或56、60msec,做横断面的 T_1、  相似文献   

18.
超声检查诊断腹膜后纤维化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ioncal fibrosis.RPF)为临床的少见疾病,国外报道发病率为1/20万,由于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现将我院2001年5月~2010年4月经手术病理或药物治疗随访证实的患者.对其超声表现进行回颐性分析,探讨超声检查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对腹膜后纤维化疾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我科1例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治过程,并复习近年国内外有关腹膜后纤维化的文献资料.结果 ①本例患者以腰背疼痛就诊,CT示腹主动脉周围肿块,经B超引导下穿刺病理活检确诊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经泼尼松治疗2年痊愈.②近年关于腹膜后纤维化的确切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约70%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男性发病高于女性(2~3∶1);CT、MRI和经皮穿刺活检是目前主要确诊手段.结论 腹膜后纤维化发病率低,早期误诊率高.糖皮质激素对腹膜后纤维化治疗效果较好,晚期常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通过分析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加深对此少见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总结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6月间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纤维化(RPF)病例14例,详细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其中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45.8岁。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10例同时行增强扫描;8例行MR检查;10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11例行B超检查。结果 (1)临床症状主要以腰背痛、腹痛(10例)及尿路梗阻(3例)为首发症状,常伴以血沉(ESR)、免疫球蛋白G(IgG)、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肾功能异常。(2)影像学表现:14例中11例病变位于腹膜后,肿块型10例,弥漫型4例。CT平扫可见腹膜后密度较为均匀或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显示不同程度强化;MRI在T1WI呈低信号,而在T2WI则信号强度不等。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发现和诊断腹膜后纤维化的重要手段,通过病变CT密度及MRI信号的不同表现,并结合临床检查,可以对疾病的分期和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