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切除术后,10—30%病例产生复发或新的症状,多年来以“胃手术后综合征”命名。现将我院自1973年10月至1975年8月对胃手术后胃病60例71次检查结果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60例手术后胃病中,其手术的病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24例,复合性溃疡5例,胃溃疡9例,胃癌7例,胃穿孔2例,胃腺瘤、胃扭转、上消化道出血、胃粘膜脱垂各1例,原因不明9例。其手术种类:胃次全切除术毕氏Ⅰ式者8例,毕氏Ⅱ式者37例,食管胃吻合术1例,手术种类不明者14例。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为 2 1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的病人进行了胃镜检查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16例中 ,男 16 9例 ,女 4 7例 ,年龄18~ 74岁 ,均行胃大部切除术后 ,其中毕氏Ⅰ式术后胃2 6例 ,毕氏Ⅱ式术后胃 190例。检查时间距手术时间 8天至 2 5年。 182例于术后 2年内接受检查。1 2 手术原因 胃癌手术 134例 ,其它良性疾病手术 82例。1 3 检查前临床表现 腹痛、腹胀、呕吐 89例 ;呕血、便血或黑便 5 2例 ;纳差、呃逆、消瘦 15例 ;无症状定期检查 6 0例。2 胃镜检查所见2 1 胃镜诊断  2 16例中 ,发…  相似文献   

3.
刘文艺  吴鸿 《贵州医药》2001,25(12):1096-1097
我院自 1980年 2月至 1999年 10月共收治残胃18例 ,占同期胃癌数 1 94 % (18/92 4 ) ,与文献报道相近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残胃癌 18例 ,男 16例 ,女 2例 ,年龄最大 73岁 ,最小 4 5岁 ,平均年龄 6 2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 10例 ,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 6例 ,复合型溃疡 2例 ,行胃大部切除术 ,在18例残胃癌中胃切除术后行毕罗 Ⅱ式吻合 17例 ,占 94 5 % ,仅 1例为毕罗 Ⅰ式吻合。胃切除术后至发现残胃癌时间 ,最短 12年 ,最长 34年。1 2 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本组 18例主要表现为 :上腹疼痛 10…  相似文献   

4.
我们自 1993年 10月~ 1999年 10月选择采用残胃食管吻合术治疗残胃食管癌、残胃贲门癌共 2 5例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 5例中 ,男性 15例 ,女性 10例 ;年龄 5 7~ 75岁 ,平均6 4岁。首次行胃大部切除术至残胃食管癌或贲门癌确诊时间分别为 6~ 11年 ,平均 8年。其中胸食管下段癌 3例 ,贲门癌2 2例 ,全部经病理证实。本组 2 5例首次行胃大部切除的术式为毕氏 式 2 1例 ,毕氏 式 4例。2 手术方法及结果2 5例全部行经胸腹联合切口 ,首先游离残胃及肿瘤部位 ,使其解剖廓清。探明确实可以行手术治疗后细心游离脾脏及部分胰尾 ,使其充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毕氏2式)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我院近4年来作胃大部切除术(毕氏2式)的成功经验,分析其预防十二指肠残端瘘的方法.结果53例手术病人,除1例术后死于消化道大出血,其余无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结论十二指肠残端瘘是胃大部切除术(毕氏2式)术后严重并发症,只要作好充足的术前准备,有优良的操作技能,选择适当的十二指肠残端的处理方法,十二指肠残端瘘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采用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在治疗这类疾病的优势。方法选取2012~2013年本院收治的30例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患者,根据患者的溃疡穿孔状况选取毕罗I式或毕罗Ⅱ式进行胃大部切除术。观察并分析手术结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30例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经胃大部切除术后全部治愈,其中1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例十二指肠残端破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结论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安全有效,临床治疗时注意手术适应症,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Olympusk型、K_2型胃镜对50例术后胃进行了观察,对慢性炎症与华氏手术式之间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并寻求今后防治的方法,也讨论术后胃慢性炎症的病因及其残胃癌的关系。提出要重视术后胃炎症与定期胃镜随访,以便早期发现残胃癌。一般资料本文均是胃部分切除术后,临床又出现胃区疼痛不适、黑便、贫血或疑溃疡复发,残胃炎及残胃癌等申请冒镜检查。 1.手术方式: 50例胃切除术者中毕氏Ⅱ式30例、毕氏Ⅰ式16例、4例记录不详。  相似文献   

8.
杜恒林 《天津医药》1999,27(6):378-379
近年我们对胃大部切除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效果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50.2±2.87)岁。溃疡病8例,5例行毕氏Ⅱ式胃大部切除术,3例行毕氏Ⅰ式胃大部切除术。胃癌2例,分别行胃癌根治胃空肠吻合术,及近端胃大部切除胃癌根治食道胃吻合术。 2.方法 肠内营养采用术前鼻肠道置管胃管载入法。将1根内径3mm的细管插入胃管前端侧孔。术中胃肠吻合时将导管经吻合口从残胃内取出,分开两管将胃管留在胃内。细管前端系一包有糖球的无菌指套,侧壁剪一小孔。用此作引导将细管送入输出襻吻合口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该病Ⅰ期手术治愈的成功率。方法对37例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采用胃大部连同病灶切除术,Ⅰ期治愈;胃肠重建采用BillrothⅠ式吻合6例(16.21%);BillrothⅡ式吻合31例(83.78%),其中BillrothⅡ式结肠前吻合18例(58.06%),结肠后吻合13例(41.94%)。结果术后无死亡病例,无术后残端瘘、吻合口漏、输入输出袢梗阻及倾倒综合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口感染1例(2.7%)。随访时间5年以上,其余均恢复正常。结论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I期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在解决穿孔的同时,又去除了溃疡病灶和泌酸环境,达到了根治的目的,远近期疗效均确切,是治疗APPU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应用胃镜检查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上消化道症状者68例,现将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男51例,女17例,年龄25~72岁,其中40~60岁43例,占63%。1.2手术方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毕氏I式吻合22例,毕氏Ⅱ式吻合46例。1.3常见症状上腹部疼痛、不适63例,腹胀59例,呕吐14例,呕血及黑便9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经验,旨在提高该病Ⅰ期手术治愈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资料,其中86例(41.35%)采用胃大部连同病灶切除,Ⅰ期治愈;胃肠重建采用BillrothⅠ式吻合18例(20.93%),BillrothⅡ式吻合68例(79.07%),其中BillrothⅡ式结肠前吻合42例(61.76%),结肠后吻合26例(38.24%)。结果86例中,1例BillrothⅡ式吻合术后发生胃瘫,经保守治疗月余治愈,其余病例术后恢复均顺利,随访5年以上预后良好。结论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Ⅰ期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既解决了穿孔单纯修补术后再次复发穿孔、出血、幽门梗阻、粘连、溃疡恶变等问题,又缩短了治愈周期,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肿瘤的疗效已得到肯定,然而此术的并发症也较多,我院1987年1月~2000年6月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1月内再手术16例,现就其原因、预防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及穿孔、癌变、大出血、幽门梗阻等四大并发症均需行胃大部切除手术以达到治疗目的。该术式虽经数十年演变取得很大进展,但因术式复杂牵扯脏器较多而存在不同并发症。其中术后早期出血为1%~5%[1]。且出血部位不易确定。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10月我科诊治的21例消化性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  相似文献   

14.
赵坚培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814-181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DGE)的危险因素,为临床DGE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行胃大部切除术后伴有或不伴有DGE的患者2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0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与DGE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胃大部切除术后DGE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术前合并腹膜炎、Roux-en-Y式吻合方式、术后消化道出血、术后吻合口漏(P均〈0.05)。Roux—en—Y式吻合方式(OR=6.33,95%CI 1.88—20.10)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改善患者术前状态,合理选择胃肠吻合术式,防治胃切除术后的各种并发症,有助于减少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DGE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李红武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818-1818
目的:探讨胃次全切除术对残胃病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胃次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残胃及吻合口炎最为常见,占84.98%;残胃与吻合口溃疡15.1%;残胃癌9例占4.69%;毕氏Ⅱ式比毕氏Ⅰ式更易发生残胃炎、残胃溃疡、残胃癌。结论:加强对胃次全切除术的认识,了解术后残胃的变化,严格掌握溃疡病手术指征,尽可能少做毕氏Ⅱ式,应选择毕氏Ⅰ式;为防止反流可选择Roux-en-y吻合术,提高胃手术的治疗效果,术后定期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6.
赵克才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621-3621
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残胃炎是指胃切除术后由于失去幽门致胆汁反流而引起的胃炎.反流液呈碱性,故又称胃切除后碱性反流性胃炎.长期观察表明,胃切除术后慢性浅表性或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达95%,其中大多数可能与胆汁反流有关.毕氏Ⅱ式术后的发病率高于毕氏Ⅰ式.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残胃炎多于胃切除术后发生,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烧灼痛或胸骨后灼痛,进食后加重,服制酸药不能缓解;恶心、呕吐,呕吐物常有胆汁,呕吐常发生于夜间,呈非喷射性,呕吐后症状不能缓解,呕吐可随时间推移而减轻;部分病例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后期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本病为胃大部切除或胃癌根治术后常见的近远期并发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至今尚无较好的疗效.因此,术前应考虑并发本病的可能性,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指征,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对已形成的残胃炎,重点设法阻止胆汁反流.本症以药物治疗为主,严重者可采用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以阻止碱性肠内容物反流入胃,但此手术尚未被公认用作预防措施.笔者近年来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本病3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20~68岁,病程15天~15年.胃溃疡及良性肿瘤17例,胃癌21例.手术方式:毕氏Ⅰ式14例,毕氏Ⅱ式24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肠吻合器下行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胃肠吻合器、传统方法作胃大部切除术(毕氏2式)。结果 应用胃肠吻合器行胃大部切除术30例,平均手术时间89.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 2.6 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6.0h,并发返流性胃炎1例,无死亡病例。传统方法的30例,平均手术时间120.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1 3.2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59.3 h,并发倾倒综合征1例,大出血2例(1例抢救无效死亡),急性胰腺炎1例,返流性胃炎3例。结论 应用胃肠吻合器作胃大部切除术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可反复使用,廉价安全等优点,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碱性反流性胃炎是胃部分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2~2.5%。过去常与输入(?)综合征相混淆,统称为术后胆汁性呕吐或称为输入(?)综合征。该病最常发生在毕氏Ⅱ式胃切除术后,但毕氏Ⅰ式胃切除术及单纯胃空肠吻合术后也可发生,迷走神经切除术加幽门成形术后则很少见。碱性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胃切除术后,重建的胃肠吻合口失去了幽门的功能,碱性的十二指肠内容反流入胃内产生了慢性胃炎。正常人的胃粘膜有一种屏障(?)可以阻止氢离子由胃腔内向粘膜内弥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复发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1983~2005年收治的胃切除术后复发性溃疡24例临床资料.结果:复发原因为胃切除范围不足者16例,胃窦粘膜残留5例,输入襻过长1例,原因不明2例.手术治疗23例,拒绝手术1例.随访(1~16年)的23例中再次复发3例.结论:复发性溃疡的主要原因是胃切除范围不足、胃窦粘膜残留、空肠输入襻过长等,治疗多需再次手术.应根据首次术式结合病因合理选择再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5月收治的56例进展期胃癌于腹腔镜辅助下行根治术。结果 5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平均手术时间:根治性全胃切除术230 min,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90 min,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7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30 ml,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10 ml,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20 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3.5 d,平均下床活动时间3.5 d。随访1~17个月,术后恢复良好,无近期并发症,无肿瘤的局部复发和Trocar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可靠,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