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生率较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大量的医药经济学研究证实还可降低医疗费用。为提高与骨科相关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水平、规范预防方法,特制订“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本指南中的“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医疗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
2009年7月~2011年3月,我们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1](简称"指南"),对骨科大手术患者[特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1-2]  相似文献   

3.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创伤骨科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创伤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VTE的发生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疗费用。因此,参照2016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18版"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及最新的循证证据,在2012版"中国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专家共识"基础上,制定本指南。  相似文献   

4.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发生率较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1].本文中的"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2].  相似文献   

5.
本期导读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创伤骨科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及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创伤骨科患者施以有效的抗凝预防措施,可以降低VTE的发生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疗费用。虽然目前国内已有2016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18版"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等循证证据,但是创伤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等4家组织及《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着眼于创伤骨科患者VTE的预防,在上述指南和2012版"中国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专家共识"基础上,邀请全国多位创伤骨科知名专家进行讨论研究,并于2020年11月召开了指南制定专家定稿会,最终形成"中国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21)"。  相似文献   

6.
骨科大手术(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特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 hip fractures surgery, HFS )。静脉血栓栓塞症 (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且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同时也是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对VTE研究的深入以及相关国内外指南的发布,骨科大手术后需通过有效措施降低VTE的发生率已成为目前骨科界的共识。其中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使用,越来越多的文献聚焦于使用抗凝剂的益处,而忽略了使用抗凝剂所带来的风险,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骨科大手术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其并发症的报道,现对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骨科手术、尤其是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较高,患者继发出血、再入院及死亡率均增高[1].同时,骨科手术后DVT增加了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经济负担[2],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骨科大手术主要是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及髋部周围骨折手术.骨科手术后DVT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DVT可降低发生肺栓塞的风险.本文就骨科手术后DVT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按照2009年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简称《指南》)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平市中心医院和顺德市桂洲医院共914例初始非骨水泥固定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按《指南》进行预防病例为预防组(631例),未按《指南》预防病例纳入对照组(283例),观察两组血栓栓塞症预防结果、出血事件和早期并发症。结果结果:预防组的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VT)、近端DVT、肺栓塞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49%vs 26.85%,5.86%vs24.02%,0.47%vs 2.82%,P<0.01)。预防组和对照组的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63%和2.82%(P<0.01);早期局部并发症为1.42%和3.88%(P<0.05);早期全身并发症为3.16%和7.77%(P<0.01)。结论结论:初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按《指南》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致死致残。随着华法林、低分子肝素等药物在骨科大手术后应用经验的增加和对药物作用理解的深入,以及国内骨科同道对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09)等抗凝系列指南的解读,预防抗凝这一观念开始推广并深入人心。在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0.
重视创伤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2004年3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领衔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危险因素、预防策略等问题进行调研,于2005年提出并发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直至2009年6月正式发表<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简称<指南>)以来,中国临床医生对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embolism,VTE)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大大提高,尤其是对髋、膝关节置换前后DVT的预防正成为单病种和临床路径管理的常规;但相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创伤患者有其特殊性,创伤肢体DVT的预防还需要加深认识及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骨科大手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患者血栓发生的高危性以及如何预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  相似文献   

12.
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草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 概述 1.1 骨科大手术 本指南(草案)中"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  相似文献   

13.
全膝关节置换术(TKR)等骨科大手术后潜在危及生命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理想的血栓预防药物应降低术后血栓栓塞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和其他并发症。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阿哌沙班是一种强效的直接xa因子抑制剂。ADVANCE-2研究在TKR患者中比较了阿哌沙班和依诺肝素预防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一研究主要疗效结果的优效性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已超过了100万,而且人数不断增长。根据假体使用情况估计,我国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已有20万[1]。全膝/髋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or hip replacement,TKR/THR)后患者面临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的高风险。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按<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简称<指南>)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有效性和出血并发症的风险. 方法 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对402例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男119例,女283例;平均年龄63.2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7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8例,骨关节炎46例,没有按<指南>进行规范预防(A组);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对120例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男36例,女84例;平均年龄62.9岁;其中股骨颈骨折8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3例,骨关节炎14例,按<指南>实施基本预防措施和物理预防措施,药物预防于术后12 h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至术后10 d,之后改用口服利伐沙班至术后21 d(B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症状性VTE和出血并发症的比例. 结果 A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83例,发生率为20.6%(83/402);出血并发症28例(7.0%,28/402).B组15例出现DVT,发生率为12.5%(15/120);出血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6.7%(8/120).B组DVT的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2,P=0.04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60). 结论按照<指南>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VTE进行预防,提高了预防效果,同时不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规范预防率是2022 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之一。癌症患者VT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癌症患者, 然而国内尚缺乏针对胸部恶性肿瘤围手术期VTE预防的指南。中国胸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研究组牵头组织相关专家, 采用建议、评估、发展和评价的分级系统方法进行循证评估, 并采用内容导向式的章节结构撰写本指南, 旨在提高胸外科医师对胸部恶性肿瘤围手术期VTE预防与管理的全面认知, 进一步规范胸外科VTE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指出,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围手术期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静脉血栓预防,其中药物抗凝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1]。但是,指南所涉及的内容仅具有普遍规律性,对于一些特殊病例的抗凝方案未给出个体化指导意见,需要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探索[2]。近两年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在实施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遇到一些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18.
静脉血栓栓塞症可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而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相应的机体变化。骨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血栓栓塞症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尚无防治共识可供借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组织全国三十多位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南或共识,总结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特点、风险因素、诊断流程及防治措施,形成本共识。该共识的实施有望提高国内相关医师对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9.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常规抗凝预防VTE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医药作为预防措施之一,有着良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性更高。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VTE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围手术期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DVT和肺栓塞(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DVT和P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DVT栓子脱落易引起PE,若PE不能及时治疗将导致患者死亡。据文献报道,90%的PE血栓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而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发生PE的可能性为50%~[1]。因此,积极预防和正确治疗DVT是临床骨科医师必须关注的课题,以降低骨科大手术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