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反”同方配伍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主要内容,但一直存在争议。整理历代方剂96 529首,其中含"十八反"同方配伍的方剂共1 406首,占总量的1.46%,附子类尤其是附子与半夏组合应用较多。"十八反"同方配伍主要用于治疗某些痼疾、险症和急症,反映了某些难治性病证可能从"十八反"中寻找治疗方法。相反药物的应用与病证特点、病机变化及方剂配伍的复杂关系相关,提示宜忌转化应用的决定因素,取决于病证特点和"十八反"同方配伍的方剂具体配伍环境,对此应当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现代中医药(北京)》2011,(4):62-62
答:所谓“十八反”、“十九畏”讲的是中药配伍禁忌。历代医药书籍在炮制、组方和调剂时的中药配伍禁忌论述不尽相同,到金元时期,将其概括为“十八反”、“十九畏”,并编成了歌诀,沿用至今,以告诫後人注意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4.
从相反理论的历史衍化和认识、现代中药配伍禁忌研究特点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十八反"结构形式上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的特点。"十八反"一方面表现出配伍产生毒性和干扰中药效应发挥方向实质效果,另一方面又存在一定病证条件、一定配伍环境影响下、反与不反的呼应和冲突。"十八反"研究过程反映了中药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十八反"结构形式的研究模式有别于化药等禁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需要从中药配伍禁忌的认识理念和视角出发,建立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毒性-效应并重的配伍禁忌研究模式,从而揭示中药配伍禁忌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在中药继承学习过程中将刘绍贵对"十八反"、"十九畏"提出的新见解以及其它一些药物的反恶畏忌作出总结,以引起社会各界对中药配伍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6.
7.
8.
9.
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刍议(湖南中医学院中药系410007)陈建国主题词中药配伍,配伍禁忌正确掌握中药配伍禁忌,是确保中药疗效和用药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自从《神农本草经·序例》提出“药有阴阳配合……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 相似文献
10.
“十八反”、“十九畏”是中医界沿袭数千年的用药禁忌。中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与《中国药典》均列举了中药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十九畏”等药物。现代教科书[1]一般把“相反”定义为“两药合用能产生毒副反应或副作用”;“相恶”定义为“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十八反”药物治中风病古今方剂配伍和治疗特点.方法:收集规范古代及近现代中风病方剂中含“十八反”反药组对的处方,运用关联规则对方剂进行高频药物挖掘,对方剂剂型、年代进行对应分析.结果:经整理获得古今中风病“十八反”反药同方方剂共173首,其中古代方剂111首,近现代方剂62首.相反药对以半夏-附子使用最多,共76首.古今含“十八反”药物治疗中风方剂高频药物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古今治疗中风均重视治痰,但古方用药以天南星、川芎、全蝎、天麻、白附子、白僵蚕为主,偏于熄风通络化痰,病机方面重视痰瘀邪实;近现代方用药以甘草、茯苓、白术、陈皮为主,偏于益气健脾化痰,病机方面重视正气亏虚. 相似文献
12.
整理古今"十九畏"同方配伍应用文献并进行分析,探讨"十九畏"古今同方应用情况及配伍特点。收集"十九畏"同方应用方剂共1600首(古代方剂602首、现代方剂998首),其中以肉桂-赤石脂最为常见(35. 00%),其次为人参-五灵脂(31. 56%)、丁香-郁金(17. 00%);乌头类-犀角(8. 88%)及巴豆-牵牛(7. 00%)应用较少,水银-砒霜、三棱-牙硝、硫黄-朴硝、狼毒-密陀僧古今均极少同方配伍应用。肉桂-赤石脂多配伍补气药、温里药和清热药,常用于腹泻、腹痛等脾胃疾病及痛经等妇科疾病;人参-五灵脂多配伍补气健脾药、活血化瘀药,用于妇女经产诸疾、小儿惊风、恶性肿瘤及心血管疾病等;丁香-郁金多配伍健脾药、理气药、化痰止咳药,常用于呃逆、胃痛等脾胃疾病。提示配伍禁忌"十九畏"中肉桂-赤石脂、人参-五灵脂、丁香-郁金古今均有应用,但具有一定病证特点和配伍环境特点,其安全性及组方规律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迪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11):4148-4158
目的 应用知识图谱,对国内关于中药“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1962-2021年60年间的关于中药“十八反”“十九畏”配伍文献,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对该领域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761篇,发文量以2010-2018年为显著增长期。主要合作的研究机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钟赣生,最大的作者合作团队是由柳海艳、钟赣生、修琳琳、刘佳、欧丽娜、王茜、陈绍红、李怡文等人合作的团队。研究热点有“甘草”、“海藻”、“反药组合”。结论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相关文章的发文量以2010年-2018年最多,近期关注度开始下降。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是连接多个研究机构的重要枢纽。“反药组合”出现最晚,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临床对“十八反”“十九畏”的应用应该进行合理配伍以降低其毒副作用,以发挥其最大效用。实验室研究是重要的基础研究环节,可以为临床反药配伍应用的选择提供参考。药材的不同品种、质量差异等因素影响“反药组合”的临床应用疗效及毒副作用,临床应选择疗效相对最好的品种、毒性相对最低的反药药材进行配伍组合,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药治疗疾病,传统的理论认为是用“草木之性,以纠人体之偏”,药有温凉寒热,人有阴阳偏盛偏衰,根据人体阴阳气血失衡状况,选择适合病情需要的药物配伍成方,是中药学和方剂学研究的共同目的。中药配伍,前人有“七情合和”的基本原则,一般而言,药物配伍时,宜用相须、相使者,勿用相恶、相反者。但是在医疗实践中,并非完全如此,同方使用十八反药物者,在古代医药文献中也常有所见,经对《中医方剂大辞典》所收方剂的全面筛选,发现405首同方应用十八反药物半夏、乌头者,现简要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和历史特点经对《中医方… 相似文献
15.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之一,最早源于《神农本草经》,是古代医家长期实践所积累的经验,也是历代医学家争论的焦点。近年来,十八反的相关实验研究较多。为帮助广大医药工作者充分了解中药十八反的基础研究概况和临床用药禁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归经”理论渊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归经学说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理论之一。但是,纵观历代本草,不仅没有专著论述“归经”,且各医家对大多数常用中药“归经”的论述都有不同的差异,这样就给后学者带来了困难。所以,进一步研究“归经”理论,对于正确理解、运用“归经”理论,研究中医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1“归经”概念简析归经理论的渊源始于《内经》的“五人”、“五走”。宋元以后,在张元素、王好古、李时珍的本草著作中,归经概念基本确立。但“归经”一词单列一项并正式使用却是始自清代沈金缕的《要药分剂》,现代… 相似文献
18.
"十八反"是传统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涉及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基础问题。在前期提出的中医药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规律的基础上,以中药"十八反"反药对为对象,对其当前研究基础进行整合分析。首先分析总结了中药"十八反"的历史沿革,再运用超分子"印迹模板"解析中药配伍:中药配伍是将2种或2种以上中药有效成分群(客体分子)之间以非共价键进行结合,形成新的超分子体系,再与人体(主体分子)发生印迹作用,按"印迹模板"产生药效与毒效,宏观上表现出中药的配伍规律。基于此,再从超分子化学角度分别对"十八反"各组药对进行整合分析,最后提出了"十八反"的化学动力学、网络动力学、谱毒效动力学逐层推进的超分子毒与效整合研究方法,以期为"十八反"配伍禁忌机制研究提供思考和借鉴,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肝病多见且难治者为多,但若能合理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则常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为打破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言论对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制约和禁锢,经过对数十年临床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辨治肝病的临床案例进行总结,证实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用药没有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反而在临证运用中取得了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病变虽是临床中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但合理地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用药常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可是,由于受到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张子和《儒门事亲》等强调“十八反”配伍禁忌的荒谬言论的严重制约和禁锢,当今中医往往不敢使用“十八反”配伍用药,从而使临床疗效大打折扣。经过对数十年临床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用药治疗的临床案例进行总结,证实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用药不仅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反而还能在临床中取得更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