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证组方,一定要突出君药,当重则重,使方有专攻,才能取得迅捷满意的效果。如我曾治一女教师,年五旬余,罹患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肾盂肾炎20年,长期卧床,多方  相似文献   

2.
王艳君 《中医研究》2007,20(9):62-62,F0003,F0004
一般认为,风药是指具有祛风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风邪所致之病的一类药物。而长期实践证明,风药的功用实际上远不限于此,其在调节人体脏腑经络、畅达气血津液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兹就风药在内伤杂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作一概述。1心血管疾病戴国华[1]提出“冠  相似文献   

3.
瘀血杂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凡离开经脉的血液 ,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 ,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 ,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 ,呈凝滞状态 ,失却生理功能者 ,均属瘀血。其形成原因有外伤、跌扑、气滞、气虚、血寒、血热、湿热、痰火等。而从瘀血致病的普通性、临床和实验研究现状等方面 ,显示出对瘀血成因再认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 古文献对瘀血的论述“瘀” ,《说文》“积血也”。《内经》中无“瘀血”之词 ,但有对“恶血”、“留血”、“血脉凝泣”、“血苑”等许多瘀血病证的描述。至《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对瘀血有“干血”、“血结”、“痼”等称谓 ,在杂病篇中…  相似文献   

4.
干咳杂议     
干咳无痰或少痰,为临床常见病症,其治较为棘手,如用中药治疗常有较好效果。古今文献论咳嗽的含义主要有三种:(1)以肉眼痰言,有声无痰为咳,无声有痰为嗽;(2)以病因痰言,嗽因痰作,咳因气逆;(3)咳嗽一体,不必细分。笔者赞同周学海“细分咳嗽,今概不取,无声即不得为咳嗽矣”。本文仅就咳嗽无痰或少痰之证,试述刍见。论其病因,一般认为由阳邪或阴虚使然,但临床所见,阴邪(如阴寒、痰湿、瘀血等)或阳虚气弱也能导致干咳无痰或少痰。夫肺朝百脉,主  相似文献   

5.
风药,即一类具有祛风作用的药物,藉此可解表达邪,多 用于感受风邪所引发的一系列病证。而内伤杂病多由于脏腑 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失和或经络失畅所致,一般不会出现风 药的适应证,但由于风药大多味薄气厚,其性辛散走窜、轻清 升浮,佐用之可治疗多种内伤杂病,并常有拨转之效。笔者现 就风药在内伤杂病中的运用浅谈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7.
王建康 《新中医》1990,22(3):2-4
运用风药治疗内伤杂病是李东垣的独特经验,在临证中,以疏肝抑木治肝病,疏风开闭治便秘,胜湿升阳治泄泻,疏通三焦治癃闭,升阳通窍治眩晕等均很有实用意义,应予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8.
正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药学独特的诊疗手段,是理、法、方、药的完美结合,是中医临证实践的不懈追求。先议病后用药本是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惯性思维,《黄帝内经》以议病为主,是中医基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伤寒杂病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1]),至清代喻昌,提出"先议病后用药"观点。但先议药后议病的临证思维,亦是中医药学辨证论治的基本手段之一,"先议病后用药"与"先  相似文献   

9.
风药探微     
风药功效多重,临床应用广泛.然而究竟哪些药物当属风药之范畴?其共同特点和临床治疗作用如何,至今尚少讨论.笔者蒙前贤之启发,援历代之文献,并结合个人临床得失一二,试述如下.风药的提出及功用在现代中医药辞书中,并无“风药”之称,但在历代中医文献中捉及风药者,间或有之.如金·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说:“羌活善治肢节疼痛,手足太阳本经风药也”李果论防风曰:“防风治一身尽痛,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依张、李二家之论,大凡功具疏风散风的药物,即可谓  相似文献   

10.
11.
话说风药     
风药是指具有辛味、质地轻薄、药性升浮,对人体能够起到发散、升提、疏解、宣透作用的一大类中药的统称。现代中药教材分类里没有风药一说,但从古至今众多医家对其都有论述,众多名方中都有风药的使用,诸多名家对风药的运用也是炉火纯青。本文对风药的概念、分类、应用等进行总结,以期广大同仁更加注重临床上风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浅论风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晓阳 《中医杂志》2003,44(3):227-229
风药是历史悠久、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药物,但对它的分类及具体药物,则缺少全面系统的论述。本文根据古今文献,对风药的功效和临床实际应用情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3.
漫谈风药     
风药是一类具有风木属性的药物,其性升发、宣散、调达,有治风、升阳、除湿、行气滞、散火郁、布津液、解痉、调血、增效、引经等诸多功效,故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学科。虽然风药应用甚广,但也有辛燥伤阴耗阳等弊端,临床应用时切不可随意滥用,尚需注意风药的一些禁忌:(1)风药多辛燥伤阴,阴液亏损者当慎用,若用当佐以滋阴之品;(2)风药升提阳气,肾虚不能纳气者慎用;(3)风药辛散走窜,开泄腠理,发汗伤阳,阳虚者慎用;(4)病去勿再服,以诸风之药,损人元气而益其病故也。  相似文献   

14.
医者临床诊病,时有病者或其家属亲友提出请将死马当活马医既闻此语,医者心中当然十分清楚且凄然,这又是一位危重笃急、久治难愈的终末期病人。生命已近绝望,还需最后努力一搏,又并不指望出现奇迹,聊尽人事而已,即此意也。死马当活马医是俗语,据说自唐代以来便有,可谓年代久远。宋代何莲《春渚纪闻》曾记这样一事:太医杨介路过泗地,当地一名士病重已久,大家嘱其子去拜见杨太医,请其诊治。杨介虽是太医,却也深知利害,故而推倭:闻尊君服药,且更数医矣,岂小人能尽其艺耶!名士之子忙说:大人疾势虽淹久,幸左右一顾,…  相似文献   

15.
吴鞠通杂病证治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清一代,名医辈出,在温病学方面尤多建树。如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倡立三焦辨证体系,近年不少文章对此诸多评析。唯吴氏对杂病证治也不乏心法,尚较少为人充分重视,故本文亟就此以《吴鞠通医案》、《温病条辨》有关内容(以下简称《医案》、《条辨》),对肝郁而痰瘀阻络和痰饮夹痹两个杂病证候选议于次,不当之处祈求同道匡正。  相似文献   

16.
17.
<正>偏头痛又名"头风",与"中风"类似,因为其病因与"风邪"有关,同时这个名字也很形象地形容了头痛发作时形如"骤风"、时发时止的特点。《证治准绳·头痛篇》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深而远者为头风。""深而远"指偏头痛常常为久病,具有时间长、反复发作、难以痊愈的特点。作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我国偏头痛发病率很高,内陆高原为我国高患病地带,东  相似文献   

18.
风药增效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风药是一类具有类似风作用的特性药物。其性能可用“升、散、透、窜、通、燥、动”加以概括。风药可内可外, 能上能下,舒畅一身气机,鼓舞人体气化,不仅长于发散祛邪,而且善于调畅气机,开发郁结,更能引经报使,宣导百药,与其 他药物适当配伍后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并重点对风药增效健脾益气、补肾益精、清热泻火、利水除湿、活血化瘀的作用加 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试论风药活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药具有升、散、行、透、动等多种特性,能从不同的角度发挥发散祛邪、开郁畅气、辛温通阳、燥湿化痰、通络开窍、活血化瘀、升阳助补等多种作用。体现出病因与病机兼顾,整体与局部结合,兼备多法、协同作用的特点。风药活血化瘀应是治疗血瘀证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议银翘散之君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王雯 《陕西中医》2005,26(10):1102-1102
银翘散是中医临床上常用之方,是由药物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甘草、芦根组成。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温热病初起卫分证。症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现代医学把本方常用于流感、急性扁桃体炎、乙脑、流脑、腮腺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麻疹、水痘等一切发热流行病的初期,而且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